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技术的进步,CT冠脉成像日益为广大患者和临床医生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冠状动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9例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人群影像资料。结果 599例患者中发现冠状动脉畸形9例,检出率为1.5%,冠状动脉起源和分布异常8例,其中冠状动脉主干起源异常7例,冠状动脉分支起源异常1例;冠状动脉瘤样扩张1例。结论多层螺旋CT成像在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方法 3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病人行64层螺旋CTA,以选择性冠状动脉DSA造影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 120段冠状动脉在CTA图像上得到良好显示,达到分析要求。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狭窄程度≥50%)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8%、85.3%、48.3%和95.6%。结论 64层螺旋CT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具有很高的阴性预测值,可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技术对冠状动脉狭窄进行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先天性起源异常的多层CT表现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 581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检查的影像和临床资料,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者41例,男性34例,女性7例,年龄3~81(54.3±15.6)岁.观察CTA横轴位薄层重建图像,再进行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 MIP)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 VR)后处理观察.结果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41例,发生率为0.9%.41例中,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9例,高位开口6例;左冠状动脉高位开口4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窦3例;左前降支与左旋支分别起源于左冠窦8例,左前降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2例,左旋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5例;左右冠状动脉共干起源4例.41例中23例有发作性胸闷、心悸,4例有心绞痛,其中2例有心源性休克.结论 多层螺旋CTA可无创性显示冠状动脉起源及走行异常,应作为疑诊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变异(coronary artery anomaly,CAA)是临床少见的疾病,多数无症状,既往在尸检和冠脉造影中发现.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护理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ultislicc spiral computed to 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MSCTCA)具有无创、安全等优势,可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筛查.本文就其检查前后护理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成人蝶窦解剖及变异的多层螺旋CT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SL  Wang ZC  Xian JF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1):2172-2176
目的 明确蝶窦及其周围结构的精细影像解剖,探讨蝶窦不同气化类型与邻近结构的关系,为鼻内镜及颅底外科手术安全实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07年3至11月260例副鼻窦患者多层螺旋CT资料,利用多层螺旋CT中的多平面重建(MPR)技术,从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对蝶窦及其周围结构进行系统地连续动态观察.结果 蝶窦气化类型发生率分别为:未发育型0.19%,甲介型1.54%,鞍前型8.08%,半鞍型22.88%,全鞍型20.58%,鞍枕型46.73%.不同类型窦腔在左右两侧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鞍背气化Ⅰ型48.08%,Ⅱ型25.19%,Ⅲ型26.73%,其中98.6%见于鞍枕型蝶窦.蝶窦腔内副分隔或骨嵴发生率为51.5%,随着蝶窦在蝶骨体内气化范围的增大,蝶窦内骨嵴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蝶上筛房在不同类型蝶窦腔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翼管、圆孔突入蝶窦发生率分别为39.2%、15.8%,均见于翼突气化者.颈内动脉管0级13.5%,1级50.0%,2级26.9%,3级9.6%(其中88.0%见于鞍枕型,10.0%见于全鞍型);随着蝶窦在蝶骨体内气化范围的增大,2、3级颈内动脉管发生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神经管0级4.4%,1级19.2%,2级26.0%,3级29.1%,4级21.3%.随着蝶窦气化范围的增大,3、4级视神经管发生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结合MPR技术多方位连续动态观察可准确显示蝶窦精细结构及其与周围结构立体关系,为鼻内镜及颅底外科手术安全实施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孙占国  唐光才  黄新文 《医学综述》2007,13(19):1513-1515
多层螺旋CT问世以来,特别是16层和64层螺旋CT的应用,由于时间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明显提高,使得多层螺旋CT在心血管系统检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多层螺旋CT可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的定量检测、支架和桥血管通畅性的评价,还可用于分析心功能和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正常形态,分析冠状动脉先天性变异分支,提高临床手术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行双源CT检查的2530例受检者的影像资料,通过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曲面重建、容积再现后处理技术方法,对冠状动脉正常走向与变异进行分析.结果 225例患者检查显示冠状动脉先天变异284支.变异包括冠脉主干起源变异121例,其中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35例、左冠状动脉高位开口24例、右冠状动脉发自左冠状窦17例、左冠状动脉发自右冠状窦4例、左冠状动脉发自后冠状窦2例、单支冠状动脉2例、副冠状动脉37例;冠状动脉发育不良18例;冠状动脉瘘9例:右冠状动脉右室瘘4例、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例、左冠状动脉右心室瘘2例、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136例.1720例患者左窦房结动脉异常起源818例.结论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可以提高冠状动脉先天性变异检出率,准确评价冠状动脉正常及变异改变,清晰显示变异血管分支细节,对手术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甘锐  余文艺  兰华 《四川医学》2014,(3):396-39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4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分别行CTCA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检查,比较二者的一致性。结果CTCA对1—3级冠状动脉分支的显示较好。但对4级冠状动脉分支显示欠佳。CTCA显示管径〉12mm的冠状动脉,狭窄I〉50%的灵敏度为88.78%,特异度为96.05%;阳性预测值为82.86%,阴性预测值97.55%,假阳性率为17.14%,假阴性率为2.45%,准确率为92.96%。CTCA和SC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1)。结论CTCA是一种快速、无创和可靠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与SCA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用于冠心病患者的常规筛查,但必要时仍需行SCA检查,为其临床诊治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The incidence of congenital 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 (CCAAs) is different between ethnic groups,but there is no report about Uyghur CCAAs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inspection methods.Thi...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双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特点,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CT成像检出的双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患者20例,回顾性分析其解剖特点,包括起源,瘘血管走行,瘘口位置和大小,以及有无瘤样扩张。结果 20例患者瘘血管均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的圆锥支和左前降支的近端,走行于肺动脉主干前方,瘘口位于肺动脉主干左前缘。13例(65%)出现瘤样扩张。瘘口直径范围(0.9-7.5)mm,中位直径3.5mm。伴随瘤样扩张组和无瘤样扩张组在瘘口直径、瘘血管起源于左前降支近端的直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8和0.046,而在瘘血管起源于右冠状动脉圆锥支的直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为0.291。结论 CCTA可以清晰地显示Bi-CAPF的瘘血管的解剖特点,包括起源、数量、走行、有无瘤样扩张、瘘口位置、瘘口大小等,为术前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全面的参考信息。结论 CCTA可以清晰地显示双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形态特征,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中日友好医院2010年2月-2011年3月经256层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以发现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病例。心率〈65次/m in的患者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心率在65~93次/m in之间的患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结果 1176例完成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患者共检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9例,检出率为1.62%,其中男性12例,女性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胸闷、胸痛等症状。检出类型包括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1例,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3例,左、右冠状动脉均起源异常1例,回旋支起源异常3例和右冠状动脉缺如1例。结论 256层螺旋CT诊断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是一种无创、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在冠心病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在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定性、半定量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并与ECG结果作比较。结果: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心肌缺血的检出率为78%,心梗100%,均明显高于ECG。结论:心肌灌注显像安全、无创伤,对冠心病缺血及梗死心肌的检出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畸形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8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85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统计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病率,并分析冠状动脉畸形的CT表现.结果 852例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中.发现冠状动脉畸形8例,检出率为0.9%.其中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3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3例,右冠状动脉-右房瘘1例,冠状动脉瘤1例.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准确显示冠状动脉畸形的存在以及相互间的解剖关系,可作为冠状动脉畸形的早期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管径因素对冠状动脉支架CTA成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73个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CTA资料,所有患者行CTA检查后三个月内均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评价相同材质(均为不锈钢)不同管径支架CTA图像对支架壁及支架内管腔的显示情况,并对各支架内再狭窄情况进行评估,与CAG对照,评价不同管径支架对冠脉支架CTA成像的影响。结果内径≥3.5mm支架较内径≤3.0mm支架CTA金属伪影越小,内腔显示越好,CTA诊断准确性高(88.4%vs62.9%,P=0.008)。结论内径≥3.5mm支架伪影少,图像可评价率及诊断准确率高更有利于支架CTA成像;内径≤3.0mm支架伪影较重,诊断准确率较低。临床上需对内径≤3.0mm支架CTA诊断结果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64排128层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心肌桥的价值。方法整理2009年12月--2011年01月间,在我院做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病例,共206例,CTA诊断心肌桥病例41例,其中22例行DSA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析CTA与CAG对MB影像学表现,评估MCA的狭窄程度。结果 CTA诊断的41例心肌桥病变血管44支,深肌桥36支,浅肌桥8支,其中22例CAG检查MB,检出19例,病变血管19支,未检出3例(CTA表现为前降支浅肌桥);CTA诊断41例MB,MCA狭窄程度均小于50%,CAG诊断MB,MCA狭窄程度分别为:小于等于50%,9例,大于50%小于等于75%,6例,大于75%小于100%,4例。结论 64排128层CTA诊断MB-MCA即可以观察到MCA,也能观察到MB,同时可以观察到肌桥的厚度(即MCA的深度),但是所观察到的MCA狭窄程度与CAG观察到的有差异。CAG可在动态下观察到MCA的狭窄程度,对MCA的狭窄有准确的判断,但是CAG不能观察到MB。CTA和CAG诊断心肌桥是互补的,对心肌桥的诊断应为即能观察到MB,又能观察到MCA并准确判断其狭窄程度,才是最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128层螺旋CT探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双期狭窄程度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诊断为前降支MB-MCA患者的CT冠状动脉图像,记录MB-MCA发生位置、类型、收缩期狭窄程度、舒张期狭窄程度,评估不同类型间双期狭窄程度的差异、收缩期狭窄程度与壁冠状动脉近端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的差异;评价其中58例单纯性MB-MCA的舒张期狭窄程度与临床症状及运动平板试验关系.结果 117例前降支MB-MCA中,收缩期狭窄率≥50%的29例,舒张期狭窄率≥50%的14例,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17例MB-MCA中不完全型46例,完全型71例,两型的收缩期狭窄率及舒张期狭窄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B-MCA舒张期狭窄率较高的患者临床表现及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高.随着收缩期狭窄程度升高,MB-MCA近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增加(P<0.05).结论 MCA在收缩期及舒张期皆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此狭窄程度与MB-MCA的类型有关.MCA的收缩期狭窄程度越高,其近端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MCA的舒张期狭窄会引发冠状动脉功能学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MAD)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MSCT证实的孤立性SMAD患者的影像资料,用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技术进行肠系膜血管图像重建,分析总结SMAD的MSCT特征性表现。结果 MSCT的典型表现为:动脉期SMA月牙形充缺损影,真腔变细,伴有假性动脉瘤者,假腔可扩大挤压真腔,导致真腔呈线样改变。本组12例患者中,9例患者假腔在动脉期呈月牙形低密度影包绕真腔,3例患者伴有假性动脉瘤形成,假腔呈瘤样扩张压迫真腔。利用MSCT的后处理技术,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病变,可清楚显示病变累及的范围、程度等情况。结论 MSCT能够快速、无创、准确的诊断孤立性SMAD,可为孤立性SMAD的病情评估提供可靠信息,对指导孤立性SMAD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4年6月本院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154例,对所有影像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在154例研究对象中发现50例(57处)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占32.47%)。壁冠状动脉的平均长度(20.15±8.20)mm,其中浅表型37处(64.90%),深厚型20处(35.10%)。于心肌桥的近心端发现粥样斑块21例。结论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清晰,在显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定位、长度、狭窄程度、心肌桥的厚度、近端血管有无粥样硬化斑块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临床诊断心肌桥相关的冠状动脉病变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