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及瑞舒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138例非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瑞舒伐他汀10 mg,1次/晚。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1、3和6月后血清 hs-CRP 和RDW,以60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血脂不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 hs-CR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4.13±1.12) mg/L vs.(2.36±1.37)mg/L,P〈0.05];RDW也显著高于正常人[(13.9±1.2)% vs.(12.7±0.9)%,P〈0.05];瑞舒伐他汀治疗1月后 hs-CRP显著降低[(4.13±1.23)mg/L vs.(3.12±1.36)mg/L,P〈0.05],3个月后RDW也显著降低[(13.8±1.4)%vs.(13.0±1.5)%,P〈0.05],常规治疗组6个月观察期内 hs-CRP和 RDW无明显变化。结论血脂不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存在着慢性炎症反应和 RDW升高,瑞舒伐他汀治疗降低了血脂不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炎症反应,同时也显著降低了 RDW。  相似文献   

2.
冯福宾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4900-4901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n=56,瑞舒伐他汀10mg,qn)和辛伐他汀组(n=56,辛伐他汀20mg,qn),疗程8周,观察两药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瑞舒伐他汀组经8周治疗,血浆LDL-C下降幅度(41.6%)显著大于辛伐他汀组(34.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瑞舒伐他汀组LDL-C达标率(67.9%)高于辛伐他汀组(55.4%),未达统计学意义;瑞舒伐他汀升高HDL-C幅度(6.3%)也明显大于辛伐他汀组(1.5%),两者比较,瑞舒伐他汀优于辛伐他汀组(分别为28.5%,16.2%),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次研究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腹胀、乏力、转氨酶升高,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高胆固醇血症人群,瑞舒伐他汀具有更强的降脂效果和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AMI患者65例,按发病前是否因心绞痛、血脂异常服用过阿托伐他汀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5周;对照组35例,未服用阿托伐他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血浆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抑制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73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1使用瑞舒伐他汀5 mg/d,治疗组2使用瑞舒伐他汀10 mg/d,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8周,分析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和血脂水平.结果 治疗组1、治疗组2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分别为(4.36±0.73)mmol/L、(1.36±0.61)mmol/L、(2.84±0.78)mmol/L和(4.09±0.65)mmol/L、(1.31±0.61)mmol/L、(2.54±0.62)mmol/L及(4.49±0.39)mmol/L、(1.41±0.56)mmol/L、(2.76±0.39)mmol/L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3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1.54±1.29)mg/L、(1.36±1.05)mg/L和(1.56±1.81)mg/L,均低于治疗前(P<0.05),3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安全有效的治疗高脂血症,并且能显著降低血清Hs-CRP水平,有益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瑞舒伐他汀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清中胆固醇、三酰甘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胆固醇、三酰甘油、hs-CRP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胆固醇、三酰甘油、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脂和hs-CRP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杨婧  杜万红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1):1686-168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d。观察治疗前后的血脂(TC、TG、LDL-C、HDL-C)及hs-CRP。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TC、TG、LDL-C、hs-CRP明显下降,HDL-C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的TC、TG、LDL-C、hs-CRP明显下降,HDL-C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脂各指标及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使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的TC、TG、LDL-C、hs-CRP下降,HDL-C升高。  相似文献   

7.
徐琴玉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2264-226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100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他汀组各50例。两组均予常规降压治疗,他汀组在此基础上每晚加服瑞舒伐他汀10 mg,随访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血压及血清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肌酸激酶(CK)变化。结果两组降压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hs-CRP、TC、LDL-C、HDL-C及TG无明显变化(P0.05);他汀组hs-CRP、TC、LDL-C及TG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P0.05)。他汀组hs-CRP与血脂各项指标均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Cr及CK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短期内安全有效地降低血浆hs-CRP水平,具有减轻血管炎性反应、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且该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8.
陈海荣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814-3815
[目的]观察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临床选取AMI病人5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9例)和阿托伐他汀组(2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2周;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每晚1次口服。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治疗前后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CRP。[结果]①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G、TC及LDL-C浓度无明显变化,而治疗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②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TG、TC、LDL-C、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且hs-CRP的下降幅度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改善AMI患者的血脂水平,进一步降低hs-CRP浓度,抑制AMI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每组70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口服;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绞痛发作次数.结果 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TC、TG、LDL-C、hs-CRP、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阿托伐他汀组:(4.3 ±0.4) mmol/L比(5.6±0.8) mmol/L、(2.2±0.5) mmol/L比(2.8±0.8) mmol/L、(2.6±0.3)mmol/L比(3.2±0.6) mmol/L、(18.4±2.2) mg/L比(24.3±2.6) mg/L、(39.8±6.4)%比(34.6±6.2)%;瑞舒伐他汀组:(3.6t0.6) mmol/L比(5.4±1.2) mmol/L、(1.8±0.4) mmol/L比(2.6±0.6) mmol/L、(1.9±0.4) mmol/L比(3.4±0.8) mmol/L、(12.4±2.6) mg/L比(22.8±2.4) mg/L、(44.6±5.2)%比(32.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均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阿托伐他汀组[(2.1±0.8)次比(4.2±1.4)次],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95.7%(67/70)比81.4% (57/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可以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脂及血清hs-CRP水平,且瑞舒伐他汀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匹伐他汀治疗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在进行常规降糖治疗的同时,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匹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空腹血糖(V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伐他汀能够有效的降低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深入探讨脑利钠肽和红细胞分布宽度在婴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预防和减少冠状动脉病变,从而改善川崎病患儿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已经出院确诊为婴儿川崎病的11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CAL组WBC、RDW和BN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BC、RDW和BNP水平增高是CAL的独立危险因素。RDW≥13.4%预测川崎病合并冠脉病变的灵敏度为74.4%,特异度为75.7%,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757。BNP≥325 pg/m L预测川崎病合并冠脉病变的灵敏度为90.7%,特异度为74.3%,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62。结论:BNP、RDW升高可作为预测川崎病患儿合并CAL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与炎症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以及早期阿托伐他汀干预对UA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60例UA患者、5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组)以及5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血清hs-CRP水平。采用随机开放法将UA组分成常规组和阿托伐他汀组进行为期4周的干预,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变化。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共有78例患者和29例健康对照者完成造影。结果UA组血清hs-CRP基础水平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1)。血清hs-CRP水平与依照Gensini积分评估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显著相关。UA患者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s-CRP及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而常规组无明显变化。相关分析显示,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s-CRP水平的下降与LDL-C下降无相关性。结论UA的发生与机体炎症反应激活有关。血清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程度有一定关系。阿托伐他汀快速降低血清hs-CRP水平,在UA的早期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检测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尿微量白蛋白(MA),探讨其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尿分析仪进行尿蛋白定性检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RDW;免疫浊度法检测MA.结果 2型糖尿病尿蛋白检测阴性组和阳性组RDW、M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7.45,P<0.01),糖尿病组高于阴性组;尿蛋白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9.78,P<0.01),阳性组高于阴性组;两组间R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W、MA可为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损伤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亚油酸对红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组成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云 《营养学报》1999,21(3):344-346
亚油酸(18∶2n6)是必需脂肪酸(EFA)。肠外营养(PN)中应用中链/长链脂肪乳剂(MCT/LCT),即中链脂肪乳剂和长链脂肪乳剂各一半物理混合形成的脂肪乳剂,含有EFA,以10%的LipofundinMCT/LCT为例,18∶2n6占脂肪酸总量的26%。为探明18∶2n6对维持红细胞(RBC)膜磷脂脂肪酸组成平衡的意义,我们进行下列研究。   1 材 料 与 方 法1.1 动物及分组  禁食24h后,体重192~228g的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1)对照组: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入院接受尿液潜血检验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尿液分析仪进行潜血检验以及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并将尿液分析仪检验结果作为A组,将显微镜检验结果作为B组,并对两种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检验阳性率,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阴性与不同强度阳性检查结果分布情况,结果显示A组结果阳性率普遍偏低。结论: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结果相比较,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存在误漏诊情况,特别是弱阳性患者,极易误诊为阴性,因此为提高临床检验准确率,应合理联合镜检,以便为临床诊断提供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与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对大量失血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大量失血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34例。A组、B组、C组的FFP∶RBCs比例分别为1∶3、1∶2、1∶1,对比三组的凝血功能、液制品使用情况及预后。结果输血前,三组的aPTT、PT、Fbg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血后,三组的aPTT、PT均延长,且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Fbg水平均降低,且C组>B组>A组(P均<0.05)。FFP使用量:A组>B组>C组(P<0.05)。三组的RBCs、血小板及冷沉淀使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的住院时间、治愈率及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大量失血患者进行输血时,可将血浆与红细胞的输注比例控制为1∶1,有利于预防凝血功能障碍,且不会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三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动脉血管超声检查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腹部及外周动脉血管动态的变化。方法对3个FH家系中3名子女(先证者)进行血管超声检查,观察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管腔狭窄程度、血液动力学改变、有无斑块以及斑块数量。结果3名FH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较前增多,颈总动脉、股总动脉IMT亦明显增厚,而锁骨下动脉、椎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髂动脉、月国动脉治疗前后均未见明显内膜增厚结论无创伤性血管超声检查可以作为观察FH血管改变的首选影像学的随访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