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利用乙二胺活化纤维素,将活化后的纤维素(Ce)和热塑性聚氨酯(TPU)分别溶于氯化锂(LiCl)-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体系,制得纤维素-热塑性聚氨酯(Ce-TPU)共混膜。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单纤强力仪、折痕恢复性测定仪对共混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e和TPU相容性良好,w(TPU)=30%时为共混膜的最优配比,此时断裂强力较纯纤维素膜略有提高,断裂伸长率提高了68%,折皱回复角提高了17%,共混膜的抗皱性和弹性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两种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PU—BD和PU—MC的合成路线,两种弹性体的物理机械性能(曲挠、抗张强度、伸长率等)的测试结果,两种弹性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试验(凝血时间,慢性组织相容性、细胞毒性等)及其结果、各种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聚氨酯弹性材料的耐曲挠性能和生物相容性都已达到现阶段人工心脏研究工作的要求,为两种有希望的医用高分子材料。 相似文献
4.
5.
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两种不同共混比的聚(苯乙烯-嵌-乙烯/丁烯-嵌-苯乙烯)(SEBS)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膜的表面形态和相分离行为。结果表明,当膜厚为25μm时,两种共混膜表面均未见明显的相分离形貌,而在膜体相中可见宏观相分离结构。当膜厚为120 nm时,质量比为30/70的共混膜表面可见明显的“海-岛”状宏观相分离;而质量比为60/40的共混膜表面未见明显宏观相分离,仅有少量PMMA小颗粒嵌于SEBS基体中,形成SEBS趋于包裹PMMA微区的稳定“笼型”结构,其尺度属于介观相分离。退火后,两样品膜的体相形态与表面形貌趋于一致,均呈现宏观的相分离结构。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水性阳离子聚氨酯(WCPU),与小麦麸质(WG)溶液共混、冷冻干燥成粉,经热压后成共混片材。对WG/WCPU模压片材进行红外测试,对小麦蛋白酰胺I区红外吸收峰经最小二乘法拟合分峰,结果表明小麦麸质蛋白的β折叠结构的氢键化程度随WCPU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WCPU可有效破坏小麦蛋白的氢键作用而增塑WG材料。对WG/WCPU热压片进行吸水性分析,结果显示WG/WCPU共混片的吸水溶胀初期为菲克溶胀过程,水分子扩散起决定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结果表明WG和WCPU共混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聚(苯乙烯嵌-乙烯/丁烯嵌-苯乙烯)(SEBS)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物不同溶剂旋转涂膜的表面形态和相分离行为。结果表明,用共混物的氯仿溶液旋转涂膜,可见明显的共混物的宏观相分离和SEBS的微观相分离形态。改变选择性溶剂可使旋涂膜具有不同的均匀度和形态结构,其相区的尺寸和形状相差甚大,有海岛型、网状、双连续状结构。AFM显示用环己烷/丁酮混合溶剂旋转涂膜,共混物的相分离最为彻底;用选择性溶剂氯仿时次之,但有明显的相分离;对SEBS和PMMA均无选择性的单一溶剂或混合溶剂则无明显相分离。 相似文献
8.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高密度聚乙烯(HDPE)共混物,引入马来酸酐接枝高密度聚乙烯(HDPE-g-MAH)对体系进行增容。利用SEM、小振幅震荡剪切、溶剂提取、拉伸测试考察组成和增容剂含量对共混物相形貌、动态流变性质、相连续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DPE质量分数达到20%~30%时,PVA/HDPE/HDPE-g-MAH共混物呈现接近共连续的结构;储能模量-频率图中观察到较为明显的第二平台;PVA相的连续度达到98%;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由5%显著提高到25%左右。另外,当HDPE-g-MAH的含量增大时,共混物的相界面变得模糊,力学性能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聚丙烯/顺丁橡胶动态硫化共混物橡胶相的交联行为、动态硫化共混物的结晶行为和结晶结构。结果表明,顺丁橡胶的加入对PP的熔点无明显影响,但结晶度降低。动态硫共化共混物在低于熔点处另有一熔化转变。动态硫化使共混物中PP的结晶速率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聚醚烽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为主要原料,以二羟甲基酸为亲水单体制备了一组不同配方组成的聚氨酯乳胶粘剂。通过粘度测定、粒度分析、力度性能的测试以及DSC分析,研究了新水剂含量、软链段的类型和加料方法对乳液及其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羟甲基丙酸含量在3%-8%之间可获得比较稳定的乳液,并且两步法较一步法制得的乳液分散性好,但胶膜力学性能方面,一步法较好。 相似文献
11.
12.
首先合成与表征了一种含有双酚A结构的多元醇,通过添加这种多元醇至聚氧化丙烯聚醚多元醇中合成了含有双酚A链段的聚氨酯网络。通过DSC、FTIR和SEM等方法考察了这类聚氨酯网络的结构形态,研究结果表明,PU网络中的双酚A链段与聚氧化丙烯链段不相容,而且破坏了PU硬段的有序化结构。在聚氧化丙烯聚醚多元醇中添加5-10phr双酚A结构的多醇就能显著地提高聚氨酯网络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多官能团单体-三烯丙基异氰酸酯存在下,共混体系聚丙烯/1.4-聚丁二烯橡胶的辐射效应,用DSC,动态粘弹谱对其进行表征。结果显示,三烯丙基异氰酸酯主要分布于聚丙烯/1.4-聚丁二烯橡胶共混物的界面自高能射线作用下,被引发参与界面反应,从而改善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增强也界面粘接,提高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以乙酸为共溶剂,制备了壳聚糖-聚羟基丁酸酯(CTS-PHB)共混膜,利用红外光谱(FT-IR)、广角X粉末衍射(WAXD)、扫描电镜(SEM)及差热分析(DTA)表征了共混膜的化学组成、晶形、形貌和热稳定性能。研究表明:CTS和PHB可在体积百分数为62.5%的乙酸溶液中共混,形成表面光滑、不透明的膜,干态共混膜具备一定的力学强度。各比例的CTS-PHB共混膜有相同的热分解温度,共混膜的形貌特征随两组分质量配比变化,其中mPHB/mCTS=1/1的共混膜显示出良好的有序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聚碳酸酯二元醇、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G)与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小分子二元醇反应,制得聚醚、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清漆。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结合其机械力学性能、耐水性等的测试结果,探讨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清漆的结构对形态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树脂涂膜的微相分离程度增加,机械性能提高;组分摩尔比例相同时,软段分子量的降低有利于提高树脂的软硬段相容性,增加树脂涂膜的物理机械性能;组分摩尔比例相同时聚酯型聚氨酯树脂的微相分离程度低于聚醚型聚氨酯树脂;MDI基溶剂型聚氨酯树脂的物理机械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高抗冲聚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共聚物(H IPS-g-GMA)作为增容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高抗冲聚苯乙烯(PBT/H IPS)体系性能的影响。用DSC、SEM、DMA及力学性能等方法研究PBT/H IPS/H IPS-g-GMA三元共混体系的结晶、形态结构、动态力学性能及力学性能随组成的变化。SEM结果显示:含有增容剂的共混体系的微区尺寸明显变小,几乎看不到光滑的球形粒子,界面比较模糊,分不清两相结构;且随着增容剂量的增加,体系的微区尺寸明显变小;以PBT为分散相,在增容体系中的PBT出现了分级结晶现象,结晶温度降低。DMA结果表明:在PBT/H IPS-g-GMA体系中有接枝共聚物生成,体系中两个聚合物的Tg松弛均出现了较明显的降低,体系的相容性得到改善;增容后体系的力学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