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伤害(赔偿)案件的法医学鉴定中,有的被鉴定人可能在受体前就存在某种病理性改变(疾病),而损伤诱发疾病,或在伤前不自觉有病,虽有某种疾病,但其疾病轻微而损伤明显加重了症状的程度甚至产生后遗症等,此时,法医则需要解决损伤与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外感病邪从皮毛口鼻而入,逐渐发展,层层深入,侵犯脏腑,病证由表入里,从轻到重,表现出不同的浅深层次。而在表证阶段,疾病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有的患病一二日,有的八九日,有的感邪重,有的感邪轻,导致了有的病证重,有的病证轻。从辨证的角度来说,就应当辨别病证的轻重浅深(表证阶段):从论治方面讲,就应当在解表法的原则下而有轻重不同的方药,而不只是风寒表证就用麻黄汤、风热表证便处银翘散。然而,目前关于表证的辨证论治,立说者皆提辨表寒表热表虚表实施治,而未提表证的轻重与浅深层次。笔者认为,辨表证轻重浅深论治也是辨证论治的基本要求之一。  相似文献   

3.
论《伤寒论》之“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之"坏病",现均理解为"变证",不属六经范畴,可按照《伤寒论》第16条,其原意应指病仍在太阳,并非变证。细考之,"坏病"的原意,是指太阳病经过误治、或病人具有某种特殊体质、病证不按常规演变、因而需要观察证候变化以作相应治疗的一类病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思想,本义并非能够指导各种疾病的辨证论治,因为未经过误治的病证能预测疾病的传变,而坏病不能预测才需要随证治之。以此思想理解《伤寒论》太阳病篇17至30条,可发现原文顺序的有机联系,是坏病证治的具体示范。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很多疾病的发生与病人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患同一种疾病的人,他们性格特征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有某种性格的人特别易患某些疾病。性格是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而逐渐形成的。俗话说:“人性各异,各如其面”即每一个人的性格是不同的,有的表现开朗、豁达、乐观;有的泼辣、果断、利索;有的武断、主观、好胜;有的犹豫不决,犹柔寡断。虽然性格无所谓好坏,但有些性格的人却较容易得癌症。临床实践中发现,患癌症的人多表现为自我克制、情绪压抑、血蕴和郁郁寡观。他们总是以满足别人的需求来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往往无主见,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相似文献   

5.
今天同大家讨论的题目是:疑难病证的中医治疗方法.疑难病证,是一个通俗的、习惯性的、比较笼统的提法,它不是专指某种病证,而是泛指各个系统中比较复杂的、迁延不愈的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6.
<正> 阳萎是由于男性生殖器官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种病证。《内经》也称“阴痿”,指男子未到性功能衰退时期,出现阴茎不举,或举而不坚、不久的病证。随着性知识的公开,许多患者坦率地提出了他们以往隐讳的病痛,因此临床上阳萎病已不再罕见。其发病原因,据G.W索恩的资料报告,“阳萎很少是由于内分泌的原因,更常见的是精神性的或情绪失调”,“10~20%病人的疾病属于器质性问题,而其余80~90%的疾病是精神性的”(《内科学原理》)。中医对阳萎的治疗,古今从肾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者为多。鉴于现代临床这类病人大多数与  相似文献   

7.
临床思维的概念就是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病人过程中大脑的思维活动,医生从接触病人开始,采取病史(问诊)、望、闻、切诊。然后综合分析,作出辨证,确定治疗原则,处方用药,都贯穿着临床思维的问题。同一病证,有的医生处理效果差而有的医生疗效较好,这就生动地说明了医生的临床思维,直接影响医疗质量,特别是传统中医,因其诊疗手段,大多依靠直觉,所以思  相似文献   

8.
刊中报     
在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推动下,保护患者的隐私权正日益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去年,北京妇产医院推出单人产房后,顿时人满为患,足以证明患者对自身这一权益的极大关注。 病人的隐私有其特殊性。一般而言,是指病人患有某种特殊疾病或精神、心理处于某种特殊状态,不宜或不能向外界透露;病人在就诊中,为了治愈疾病而自愿向医务人员讲述自己的隐私。为此,医务人员必须将此看作是病人对自己的最高信任,除非是出于临床治疗或教学、科研目的。如为  相似文献   

9.
医院开展情报工作,必须发挥离临床科技人员近、传递情报快的优势,将重点放在提高诊疗水平上。几年来,我们发现科技人员来我室查找资料时往往要得很急,其中有的是为了抢救病人,想借鉴别人的经验;有的是为诊治病人,要了解某种新药的毒、副作  相似文献   

10.
<正> 病窦综合征,在祖国医学中属于阳气虚衰、阴精亏损的心悸、眩晕以及厥证等病证的范畴。几年来,运用中医理法治疗部分患者,可使多数病人病情好转,有的可获显效。观将基本理法介绍于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医诊治强调辨病与辨证并重,中医学探讨某病时兼及"病""证"。疾病指人体某种异常生命状态的全过程,而证候是这个全部生命异常过程中的某个阶段。病证名即与病、证发生发展相关的称谓。在考察古今文献中与"尪痹"相关称谓时,发现还有证名的存在,因此为客观全面,该文使用了"病证名"而非"病名"的概念。"尪痹"是已故中医学家焦树德提出的新病名,考察古今文献中与"尪痹"相关的称谓,可以发现还有证名的存在。对这些病证的名实与源流进行考察,考证"尪痹"之源,辨析病证名"顽痹"。力图呈现与"尪痹"相关病证名的大致面貌,以利于准确把握这一疾病,俾于中医疾病史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谈“心肾不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心肾不交”的概念,说起来很简单,而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往往不够明确。如有的认为;凡是肾阴虚心火旺引起的疾病,均可用心肾不交来解释;亦有的主张:凡是心悸、不寐、健忘、遗精等症,均与心肾不交有关;还有的用交通心肾的朱雀丸,交泰丸治疗肾阴不足、心火独亢的疾病。究竟对心肾不交引起的病证,临床应如何掌握,谈点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13.
紧急腹症在临床上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是比较迫切的,而且需要紧急的处理,否则就会危及病人的生命。急性腹部疾患的病情多不容许我们慢慢的研究和多次反覆的检查;更不容许我们等待某种症状的出现而证实其诊断。发病后救治越迟,其死亡率越高。因此必须争取早期诊断,抓紧时机,及早施行手术。紧急腹症是指腹腔内器官及腹膜的急性外科疾患而言,它包括一大群急性发生伴有剧烈腹痛的疾病,其临床症状极相近似,常使我们在诊断上发生困难。这是由於腹腔内很多器官紧密邻接的关系,而这些器官又可同时存在数种疾病,更有的病人还可因器官的不正常现象,而使诊断不清。其次是  相似文献   

14.
临床表现 脓毒症表现常与基础疾病及感染的症状与体征相重叠。症状与体征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病人之间是不同的,有明显的差异。例如有的病人高热,而有的病人体温正常或低体温;新生儿、老人、尿毒症或慢性酒精中毒者常无发热。  相似文献   

15.
病证结合是目前中西医结合临床采用的主要诊疗模式,主要包括:中医辨病与辨证结合即传统的病证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结合即现代的病证结合2种模式;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是以病理学内容为核心的疾病分类体系;中医证候是以病机为核心的疾病分类体系。病证结合的实质是将疾病概念体系与证候概念体系相结合总结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指导疾病防治。  相似文献   

16.
老年性肺结核呼吸道症状不典型,常合并慢支、肺气肿、故常误诊为慢支;一部分老年肺结核病人有轻度呼吸道症状,有的带血痰或偶有反复咯血,多采取抗炎抗痨治疗,但抗痨所需时间长,见效慢,病人不能按疗程用药,中途停药,造成误认为抗捞无效而被误诊为肺癌;老年人结核易并发感染,往往以肺部感染为主体入院,故易误诊;老年性自发性气胸常见原因是肺结核,因无肺结核病证,故易漏诊;发热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当无呼吸道症状和肺部体征时易误诊为发热待查。  相似文献   

17.
<正>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病人由于门脉高压静脉血回流受阻而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所致。病人常因劳累或酒后突然发病而以前没有自觉症状,甚至有的病人还不知道自己有慢性乙肝等疾病。此类病人发病急,来势凶猛,如抢救护理不及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或死亡。笔者抢救护理20例肝硬化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除1例因来院过晚延误抢救时间而死亡外,其中19例抢救成功。现将抢救、观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肾气丸与右归丸均可治疗肾阳虚证,统计相关中医文献,发现古今医家在应用两方治疗疾病时有所不同。在应用肾气丸时,其适应病证为肾气不充,而致膀胱气化不利、水液代谢失调所致癃闭、水肿、痰饮、消渴等疾病为主;在应用右归丸时,其适应病证为肾阳虚衰所致的不孕不育、虚劳、腰痛、泄泻等疾病为主。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生理功能会逐渐衰退,抗病能力也会逐年下降,极易被有害因素所侵袭而患病。当某种疾病较重而影响正常生活而就医时,部分老年病人因对病情估计不足而悲观、恐惧,对自己的疾病和防治措施总是放心不下,不能正确面对,因而会产生一些心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一书,原为少阳病误下(用下法)后所致病变而设。这里所谓“少阳病”,是指外邪既不在人体的肌表,又不在脏腑之里,而是在表、里之间,即所谓“半表半里”的病证。确定是否属于半表半里证要依据某些特有症状,其中一个最具特征的表现是“寒热往来”,即病人一会儿感到怕冷畏寒,一会又全身发热,甚至伴有面红目赤,口渴欲饮,如此重复发作。这种发热或恶寒的发作程度,或表现形式可能不同,如有的人恶寒、发热程度重;有的仅是自觉寒、热,体温并无变化;有的寒热往来一天数次,或一天一次;有的则是下午微恶寒,入夜发低热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