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中血清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白介素-1β(IL-1β)的含量及肺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91只随机分4组,假手术对照组(n=7),ANP组(n=28),PGE2前处理组(n=28),BGE2后处理组(n=28);观察同组不同时间,不同组同时间的IL-1β,TNF-α和IL-10的动态变化,并观察各组肺组织的病理切片。结果:各指标在1h,3h,6h和12hPGE2前处理组和PGE2后处理组与ANP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PGE2前处理组,TNF-α,IL-1β下降更加明显,IL-10升高两组都很明显,而且有PGE2保护的两组,其肺组织损伤出现较迟,较轻,结论:IL-1β和TNF-α在大鼠ANP的全身性反应过程中起重要的递质作用,IL-10能抵抗它们的作用,PGE2能降低ANP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提高IL-10含量,减轻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素E2免疫干预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免疫干预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及其相关酶类黄嘌呤氧化酶(X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SD大鼠91只随机分4组:假手术组(n=7),ANP组,PGE2前、后干预组(每组n=28),后三组随机分1h,3h,6h,12h时段组(n=7)。大鼠ANP模型用5%牛磺胆酸钠诱导,PGE2前干预组在ANP模型制作前2h肌肉注射150μg/kg PGE2,PGE2后干预组在ANP模型完成时即刻肌肉注射150μg/kg PGE2。分别采用ELISA和化学比色法检测各组各时段大鼠血清IL-10,TNF-α含量及NO,SOD,XOD活性。结果:PGE2前、后干预组所有时段TNF-α含量均比ANP组降低(P<0.001),除后干预组1h时段外,前、后干预组其余时段XOD活性均较ANP组降低(P<0.01);PGE2前、后干预组分别在3h和6h时段IL-10含量,SOD,NO活性较ANP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PGE2前、后干预均提高ANP大鼠IL-10含量,NO,SOD活性,降低TNF-α的含量及XOD活性,在ANP的发病中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免疫干预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血清IL-10、TNF-α、IL-1β水平及其对肾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SD大鼠91只随机分4组;假手术组(n=7),ANP组,PGE2前、后干预组(每组n=28),后三组随机分1h、3h、6h、12h时段组(n=7)。大鼠ANP模型用5%牛磺胆酸钠诱导,PGE2前干预组在ANP模型制作前2h肌肉注射150μg/kg PGE2,PGE2后干预组在ANP模型完成时即刻肌肉注射150μg/kg PGE2。分别采用ELISA检测各组各时段大鼠血清IL-10、TNF-α、IL-1β含量并在电镜下观察ANP组,PGE2前,后干预组6h、12h时段肾组织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PGE2前或的干预组分别在模型制作后1h和3~12h时段IL-10含量增加,而相应时段的TNF-α、IL-1β含量显著下降。PGE2前干预6h和12h时段,肾组织见凋亡 小体;PGE2后干预组6h和12h时段均未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现象,炎症明显减轻,肾组织细胞结构明显改善。结论:PGE2前或后干预可以上调IL-10,下调TNF-α、IL-1β,减轻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肾组织的炎症反应,改善肾组织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免疫干预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抗炎因子IL-10与前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的平衡调控作用.方法:将SD大鼠91只随机分4组:假手术组(n=7),ANP组,PGE2前干预和PGE2后干预组(每组n=28);后三组又随机分1 h、3 h、6 h以及12 h时段组(每组n=7),大鼠ANP模型用5%牛磺胆酸钠诱导,PGE2前干预组在ANP模型制作前2 h肌肉注射150μg@kg-1PGE2,PGE2后干预组在ANP模型完成时即刻肌肉注射150μg@kg-1PGF2.采用ELISA检测各组各时段大鼠血清的IL-10、TNF-α与IL-1β含量.结果:PGE2前干预组和后干预组所有时段(1 h、3 h、6 h以及12 h)的TNF-α和IL-1β含量均比ANP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1);PGE2前干预组3 h时段IL-10值比后干预组相应时段升高,而6 h时段IL-10含量比后干预组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本实验结果显示,大鼠血清IL-10的上升幅度因PGE2的给药时间不同而不同,TNF-α和IL-1β随IL-10上升而下降.ANP组血清IL-10与TNF-α呈正相关(r=0.585,P<0.01);PGE2前、后干预组呈负相关(r=-0.045,P<0.01;r=-0.143,P<0.01).结论:无论是前干预还是后干预,PGE2均能上调大鼠血清抗炎症性因子IL-10,并可下调前炎症性因子TNF-α和IL-1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胰腺炎早期胰腺组织中TNF-αmRNA、IL-10mRNA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方法 以牛磺胆酸钠诱导20只大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模型,20只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模型,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术后12h各处死10只大鼠,检测血清和胰腺组织中的TNF-α和IL-10水平,分析两者在胰腺组织中的mRNA较录水平,检测胰腺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正常、AEP和ANP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98%、17.29%和8.39%。制模后TNF-αm和IL-10增强ANP大鼠TNF-α表达增强。结论 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中的TNF-α和IL-10的表达与其在血清和胰腺中的浓度成正比,胰腺本身可能就是产生细胞因子的主要器官。胰腺细胞凋亡率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凋亡是对胰腺损伤的良好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中血清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a)以及白介素-1β(IL-1β)的含量及肺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91只随机分4组:假手术对照组(n=7),ANP组(n=28),PGE2前处理组(n=28),PGE2后处理组(n=28);观察同组不同时间,不同组同时间的IL-1β、TNF-α和IL-10的动态变化,并观察各组肺组织的病理切片.结果:各指标在1 h、3 h、6 h和12hPGE2前处理组和PGE2后处理组与ANP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PGE2前处理组,TNF-α、IL-1β下降更加明显,IL-10升高两组都很明显,而且有PGE2保护的两组,其肺组织损伤出现较迟、较轻.结论:IL1β和TNF-α在大鼠ANP的全身性反应过程中起重要的递质作用,IL-10能抵抗它们的作用.PGE2能降低ANP大鼠血清中IL-1β、TNF-a含量,提高IL-10含量,减轻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对大鼠重症胰腺炎(SAP)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a)的含量及存活率的影响。方法:SD大鼠29只随机分三组,PGE2组(N=9),SAP组(N=11)和生理盐水组(NS,N=9)。大鼠的SAP模型用5%牛磺去氧胆酸钠诱导成功后30分钟经门静脉注入PGE2,采用ELISA检测血清IL-6与TNF-a含量。动态观察同组不同时间,不同相同时间的IL-6TNF-a变化。并与未经PGE2保护(SAP组)及注入生理盐水(NS组)相比较。结果:30分钟时,PGE2组与SAP组的IL-6,TNF-a值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2.79,P=0.907),而与NS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P=0.014,P<0.0001)。0.5-2h时,PGE2组的IL-6与TNF-a值明显下降,而SAP组上述二值却持续上升(P<0.0001)。2h-6h时,PGE2组上述二值快速下降,但SAP组此二值下降缓慢(P<0.0001),差异显著,PGE2组在同组不同时间的IL-6和TNF-a值比较,0.5-2h与2-6h时段均呈明显下降态势(P<0.0001),差异有显著性。存活率比较:0-12h时PGE2保护组9只(占100%)全部存活,SAP组死亡4只(4/11,占36.4%)。0-24h时,SAP组全部死亡(11/1,占100%),PGE2组存活4只(4/9,占44.5%),与SAP组比较差异显著(P=0=026)。结论:IL-6与TNF-a在大鼠SAP全身性反应过程中起重要递质作用。PGE2能降低SAP大鼠血清IL-6与TNF-a的含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参附注射液对体外循环中炎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体外循环(CPB)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20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参附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参附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CPB前及主动脉开放10分钟内分别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20ml、40ml和40ml,于CPB前、主动脉阻断前、主动脉阻断30分钟,主动脉开放15分钟和60分钟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血心中TNF-α和IL-6的含量。结果:主动脉阻断前、主动脉阻断30分钟、主动脉开放后15分钟和60分钟,对照组TNF-α值均明显高于参附组(P<0.05),各时点IL-6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降低主动脉开放后血浆TNF-α的含量,具有对抗CPB所致的炎性反应的作用,而对CPB中IL-6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盆腔手术病人围术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动态变化,分析手术麻醉对患者免疫力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子宫手术病人,用0.25%丁卡因+1%利多卡因理解外阻滞。于手术前、手术开台后30分钟,术结、术后1天和2天分别检测外周血清中TNF-α、IL-6、IL-8、IL-10水平。结果:与术前比较,TNF-α没有明显变化;IL-6在手术开始后30分钟及术结明显升高(P<0.05);IL-8在术后1天达高峰,至术后2天仍高于正常;IL-10在术后1天、2天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手术创伤要引起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增加,抗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不足可能是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活化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肺泡巨噬细胞(AM)分泌炎症介质的影响和对肺损伤的影响。方法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NP后1、3、6、12h组,每组6只。逆行性胰胆管注射5%牛磺酸钠建立ANP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自胆胰管内逆行注入生理盐水。经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肺泡巨噬细胞,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肺泡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0)水平,测定肺泡巨噬细胞TNFαmRNA、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情况。行肺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并评分,同时行免疫组化检查肺组织中NF-κB的表达。结果正常肺组织较少见到NFκB活化的AM,ANP各组肺组织均可见到NF-κB活化,并且随时间进展NF-κB逐渐由细胞质更多进入细胞核。ANP大鼠肺损伤随着病情进展而逐渐加重,肺组织MPO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逐渐升高;肺泡巨噬细胞分泌TNFα,NO水平逐渐升高,至6h达到高峰,12h又回落。ANP发生后,肺泡巨噬细胞TNFαmRNA、iNOSmRNA的表达情况与TNFα,NO的变化趋势相似。ANP大鼠各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NP形成后,NF-κB发生活化,使AM炎症介质表达增强,并促进肺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大鼠腹腔粘连模型血TNF-α、IL-8的影响,探讨血TNF-α、IL-8含量与腹腔粘连级别的关系及合剂预防术后腹腔粘连的机理。方法:将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TNF-α、IL-8含量,术后第14d记录大鼠腹腔粘连级别,并作血TNF-α、IL-8含量与粘连级别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中药治疗组血TNF-α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1),血TNF-α含量与术后腹腔粘连级别存在线性正相关(r=0.424,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IL-8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腑泻热灌肠合剂能降低术后腹腔粘连级别和TNF-α含量。血TNF-α可能成为预测术后腹腔粘连严重程度有意义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CD14(sCD14)、E-选择素、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平均动脉压(MAP)在内毒素血症病理变化过程中的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复制兔内毒素血症模型,分别于模型制作后0min、30min、60min、120min、180min、240min及300min取血测定E-选择素、IL-10、sCD14及TNF-α含量,,同时八导生理记录仪记录MAP。结果 内毒素血症组中TNF-α及sCD14含量30min后即开始增加;E-选择素和IL-10含量120min后明显增加;MAP则于120min后明显下降。对照组中各指标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 sCD14、TNF-α、E-选择素及IL-10在内毒素血症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sCD14和TNF-α是反映感染病理变化早期过程中的重要指标之一;E-选择素和IL-10可能与该病理变化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延迟保护作用的发生机制以及应用阿霉素预处理(DPC)是否可以模拟IPC的延迟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部分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模型。IPC组采用肝脏缺血10min,再灌注10in,DPC组经静脉注射阿霉素(1mg/kg体重),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肝组织HSP70和HO-1蛋白和血清TNF-α、IL-10浓度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ELISA法测定。结果 IPC后HO-1和HSP70含量分别于12h和24h达到高峰;IPC和DPC后24h诱导HSP70、HO-1的量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缺血再灌注后3h血清中TNF-α、AST、ALT、LDH及W/D(湿重/干重)的水平明显升高,而IL-10的含量降低,和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IPC或DPC后降低了TNF-α的释放和AST、ALT、LDH及W/D的水平,提高了IL-10的含量,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IPC的延迟保护作用与HSP70和HO-1的诱导生成有关,DPC可以模拟IPC的延尺性保护作用,诱导HSP70和HO-1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抑制机体应激反应的措施,对严重烧伤后血浆中LPS、前炎症细胞因子和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30%TBSA深Ⅱ度烧伤模型的SD大鼠分为烧伤立即复苏组(A)和烧伤立即复苏合剂组(B),于伤后不同时相点取外周血分离血浆检测LPS、IL-1α、IL-6、TNFα、IL-8和IL-2、IFN-γ、IL-4、IL-10含量,另设假烧组作为对照(C)。结果 伤后LPS、IL-1α、IL-4、IL-10水平逐渐升高,IL-6、TNF-α、IL-8、IL-2和IFN-γ水平先升高后下降。A组炎症细胞因子和LPS升高幅度较大,其中IL-1α、IL-6和IL-4等升高时间(6h)较B组(12h)早。结论 及时液体复苏和采取抑制应激的措施,能延缓并减轻严重烧伤后炎症反应的发生,降低Th2细胞因子水平并使烧伤48h后Th1细胞因子得到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L-1、TNFα对白细胞与EC间粘附的影响。方法:分3组,(1)^51Cr标记白细胞+EC+M199培养液;(2)^51Cr标记白细胞+EC+TNFα或IL-1;(3)^51Cr标记白细胞+人重组TNFα抗体预处理的EC+TNFα。放免法测定TNFα和IL-1以及拮抗后EC与白细胞粘附率。结果:不同时间、不同浓度TNFα和IL-1作用下白细胞与EC间粘附率明显增加,具有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但具有时间差异性,TNFα引起的粘附率增高3h达到高峰,而IL-1是在6h,拮抗后EC与白细胞粘附率明显下降。结论:IL-1和TNFα均明显增加了白细胞与EC间粘附率,人重组TNFα单抗可消除TNFα引起的粘附。  相似文献   

16.
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肺局部致炎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所诱发的肺局部炎症因子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ANP模型组(32只)和UTI治疗组(32只),建立大鼠ANP模型。在术后3、6、12和24h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两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同时进行氧分压(PaO2)和肺湿重/干重比值的测定。结果 ANP组术后3h IL-1β和TNF-α即明显升高,并分别于术后6和12h达到峰值。UTI组炎症因子升高幅度明显低于ANP组(P<0.05),且于术后24h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UTI能明显减少ANP大鼠肺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减轻由细胞炎症因子介导的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7.
重组腺病毒对烫伤大鼠肝组织核因子—kB活性的调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索腺病毒介导IkBα基因对烫伤大鼠肝组织核转录因子NF-kB活性的调控作用。方法 应用重组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IkBα)预处理大鼠,烫伤后不同时相点取肝组织,提取组织核蛋白,与r^-32PATP标记的NF-kB特异性探针共同反应,利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方法(EMSA)检测NF-kB/DNA结合性;提取肝组织总RNA,用RT-PCR法检测IL-1β,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烫伤组致伤后0.5hNF-kB/DNA结合活性显增强,致伤后24h,仍保持较强结合活性。AdIkBα预处理组,大鼠NF-kB/DNA结合活性略高于正常,但显低于烫伤组。RT-PCR分析,大鼠烫伤后0.5h与对照组相比,IL-1β,TNFα表达显升高,持续致伤后24h;AdIkBα预处理组,IL-β和TNFα表达显低于烫伤组。结论 大鼠严重烫伤后,肝组织细胞内NF-kB迅速活化,IL-1β和TNFα的表达随之显增强,经AdIkBα预处理能显抑制大鼠严重烫伤后肝组织NF-kB的活化,并下调IL-1β、TNF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岛状皮瓣静脉淤血再通后对大鼠全身情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岛状皮瓣静脉淤血再通后对全身多脏器的影响。方法:按静脉淤血时间的不同将大鼠分为4组。观察耳部微循环的改变,测量术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动态变化,观察心,肺,肝,肾,小肠及耳部血管等组织结构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数目。结果:皮瓣原位缝合组及静脉淤血2h组,耳部微循环、TNFα、IL-10浓度基本保持不变,各脏器结构改变较轻,中性粒细胞浸润数目少。静脉淤血6、10h组,微循环,肺,小肠,血管则有明显组织学改变,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其中,但心,肝,肾组织学改变较轻。TNFα浓度再灌注1h达到高峰,其后逐渐下降,IL-10浓度3h达到最低,然后逐渐上升。结论:皮瓣静脉淤血再通后可造成肺、小肠及血管器官损伤,静脉淤血时间越长,再通后则损伤程度越重。全身微循环的改变,中性粒细胞在肺、小肠中的浸润,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及细胞因子TNFα与IL-10的浓度失衡是重要的操作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对内毒素致伤大鼠急性肺损伤(ALI)肺组织核因子-KB(NF-kB)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和防治ALI的作用机理。方法:观察内毒素(LPS)和LPS/NO对大鼠血氧分析和肺组织损伤的影响,并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EMSA)法检测肺组织核蛋白提取物中NF-kB活性和检测的特异性及酶联免疫检测(ELISA)测定肺组织匀浆TNF-α含量改变。结果:NO吸入后,显著抑制LPS静注致大鼠急性肺损伤,肺组织核蛋白NF-kB活性的增强以及肺组织匀浆TNF-α含量的升高。结论:NO通过抑制NF-kB活性,下调TNF-α等炎症分子表达而发挥抗炎的防治ALI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肺泡巨噬细胞活化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肺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Cheng S  He S  Zhang J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8):609-612
目的 探讨肺泡巨噬细胞活化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肺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NP后 1、3、6、12h组 ,每组 6只。逆行性胰胆管注射 3%牛磺酸钠建立ANP大鼠模型 ,正常对照组大鼠自胆胰管内逆行注入生理盐水。经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肺泡巨噬细胞 ,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 (MPO)水平、肺泡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一氧化氮 (NO)水平。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测定肺泡巨噬细胞TNFαmRNA、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mRNA表达情况。行肺、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评分。结果 ANP大鼠肺损伤随着病情进展而逐渐加重 ;肺组织MPO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逐渐升高 ,12h达最高值 ,分别为 (10 78± 0 5 8)U/g和 (2 0 11 0± 10 5 5 ) μg/ml;肺泡巨噬细胞分泌TNFα、NO水平逐渐升高 ,至 6h达到高峰 ,分别为 (16 2 4 2± 149 2 )pg/ml和 (88 8± 6 5 ) μmol/L ,12h又回落。ANP发生后 ,肺泡巨噬细胞TNFαmRNA、iNOSmRNA的表达情况与TNFα、NO的变化趋势相似。ANP大鼠各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组织学评分结果表明 ,随着胰腺损伤的加重肺损伤也逐渐加重。肺泡巨噬细胞TNFαmRNA、iNOSmR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