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7143例胃镜检查中发现64例十二指肠降部病变,其中乳头及其周围炎性病变33例(51.6%)、息肉6例(9.4%)、肿瘤11冽(17.2%)、溃疡3例(4.7%)、憩室5例(7.8%),此外尚有异位胰腺、结石、畸形等。提示降部病变并不少见,应将十二指肠降部作为胃镜检查的常规必查部位。  相似文献   

2.
异位胰胆管共同开口在胆胰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异位胰胆管共同开口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操作及胆胰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总结4年来1000例ERCP检查中发现的5例胰胆管共同通道开口异位部位和特点,以及异位乳头周荆黏膜病变及肌胰病变特点。结果 5例中乳头开口异位于胃窦部1例,十二指肠球部2例.十二指肠降部远段2例。5例中胆总管结石3例.胰管结石1例,胆胰正常1例;位于胃窦及十二指肠球部2例均有黏膜糜烂病变。结论 胰胆管共同通道开口异位可能会影响乳头发现。但只要认真寻找.并不会影响ERCP检查。在有异位开口病人中,胆胰疾病发病率增加,乳头周围黏膜病变也增多。  相似文献   

3.
与结直肠息肉相似,几乎所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病人发生十二指肠息肉,这也是癌症的前驱病变。对十二指肠息肉病的手术或内镜治疗都存在复发的危险。用苏林酸(sulindac)治疗的作用有限。COX-2抑制剂不抑制COX-1,在鼠FAP模型中见其使息肉退缩。此研究旨在检查COX-2抑制剂celecoxib对FAP病人的十二指肠息肉病所起作用。 病人和方法:此研究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以调查celecoxib对缩小十二指肠病变面积百分率和改善十二指肠息肉病程度范围的作用和安全性。83例FAP中男性47例,平均年龄34岁。其中77例结直肠中至少有5枚腺瘤。  相似文献   

4.
十二指肠息肉的发病率较低,多数为炎性息肉或胃黏膜异位性息肉,临床上布氏腺瘤、异位胰腺、间质瘤等也偶可见到.我院发现较少见的十二指肠病变3例,报道如下. 例1,男,59岁,因上腹部不适3年,胃镜发现十二指肠息肉1d入院.镜下见十二指肠球部后壁大弯侧不规则隆起,约1.5 cm×1.5 cm,表面见溃疡形成(图1).EUS见十二指肠壁1~3层内不规则回声肿块,局部可见无回声及高回声结构(图2),起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于内镜下行圈套电切术.病理示:肿瘤组织由纤维、血管及脂肪组织构成,免疫组化示SMA(++)、S-100(+)、CD 34(+)、HMB 45(-)、Ki-67(约2%),诊断为错构瘤.  相似文献   

5.
十二指肠息肉56例胃镜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7月~2007年7月,我们经胃镜诊治十二指肠息肉56例,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56例均经胃镜诊断为十二指肠息肉的患者中,男24例,女32例;年龄2,4~81岁,平均53岁。其中〈40岁15例,40~59岁20例,≥60岁21例。单发息肉51例,多发息肉5例(其中2颗息肉者3例,3颗息肉者2例)。息肉位于十二指肠球部者48例,位于十二指肠降段者6例,2例球部及降部同时存在息肉。广基息肉48颗,亚蒂息肉8颗,有蒂息肉12颗。息肉直径〈0.5cm者45颗,0.5—1.0cm者14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OLYMPUS EU-M30,GF-UM200,7.5/12MHz超声内镜对322例内镜提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部分甚至结合活检仍无法确诊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32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中,以胃的隆起性病灶最多(198),其他依次为食道(95例)、十二指肠(23例)和贲门(6例)。病变性质以良性病变为主,共检出平滑肌瘤121例(位于固有肌层83例、黏膜肌层38例),其它依次为恶性肿瘤53例、外压性病变50例(其中胃底20例、脾脏外压14例)、未发现病变23例、异位胰腺20例(胃窦15例)、血管性病变16例、息肉11例、炎症9例、消化道壁增厚8例、囊肿与脂肪瘤各5例、纤维瘤1例。恶性病变及部分良性病变获组织学证实。结论:内镜超声检查能贴近病变部位进行扫描,能清楚地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结构,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具有准确的定位作用,并能较好地提示病变的性质。对明确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的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在肌瘤的良恶性判断上存在着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7.
引起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依次为大肠癌(77例),大肠息肉(73例),结肠炎症(66例),痔核等肛周病变(55例),结肠动静脉畸形(14例),溃疡性结肠炎等病变(45例)。未发现病变者(64例)。31例大肠癌发生在横结肠至盲肠,提示老年人右半结肠癌并非少见。19例大肠癌系由腺瘤性息肉恶变所致。51例大肠息肉及23例多发性息肉发生在左半结肠,提示老年人息肉或多发性息肉仍以左半结肠多见。为防止息肉恶变,对老年人大肠息肉应尽早行电凝切除术。结肠镜未能发现病因的64例中,15例出血系空、回肠病变所致。  相似文献   

8.
术中内镜在胃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中内镜在胃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胃肠手术的患者进行了术中内镜检查,其中25例为剖腹探查,7例为术前明确诊断但术中找不到病灶或难以确定病灶的边缘者。结果:25例剖腹探查术患者24例通过术中内镜明确了诊断,分别为:胃底Dieulafoy病1例,胃溃疡1例,十二指肠平滑肌瘤3例,小肠平滑肉瘤2例,十二指肠水平部Dieulafoy病1例,十二指肠水平部平滑肌瘤2例,回肠淋巴瘤2例,小肠腺瘤性息肉2例,加肠末段溃疡2例,小肠海绵状血管瘤3例,小肠动静脉畸形4例,胰空肠吻合口出血1例。所有32例患者除1例小肠息肉和1例结肠息肉予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1例未找到病灶而未予特别处理外,其余28例患者均进行了病变切除。结论:应用术中内镜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而且能对病变准确定位。术中内镜诊疗术是安全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的隆起性病变的内镜分析,提高人们对该病变的认识。方法经电子胃镜、十二指肠镜、超声内镜、ERCP等检查方法,共检出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的隆起性病变1 187例,对其进行内镜分析。结果本组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隆起性病变共1 187例,其中息肉981例,恶性肿瘤69例,间质瘤53例,异位胰腺31例,囊肿27例,脂肪瘤26例,所占比例分别为82.65%、5.81%、4.47%、2.61%、2.27%、2.19%。981例息肉中,经病理证实肿瘤性息肉137例,占13.97%(137/981)。60 748例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恶性肿瘤69例,其发生率为0.11%(69/60 748)。结论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隆起性病变中息肉最为常见,其中肿瘤性息肉所占比例远高于文献报道,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也较以前增加,人们应提高对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隆起性病变的警惕。  相似文献   

10.
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内镜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内镜诊断经验,以引起对该疾病的重视,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内镜检查发现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表面光滑、糜烂或溃疡,行黏膜活检病理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结果11例病人中,胃窦异位胰腺8例,十二指肠3例。内镜诊断:5例诊断为异位胰腺,4例诊断为黏膜隆起性质待定,1例诊断为胃息肉,1例诊断为胃平滑肌肉瘤,重复活检,1例诊断为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切除,11例病人活检或手术病理均为异位胰腺。结论部分异位胰腺可有典型的内镜下特征,但其余一部分呈多样性,与息肉、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等难以鉴别,需依赖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内镜超声显示病灶仅限于黏膜下层未达肌层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OMOM胶囊内镜在胃肠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诊断不明的胃肠道疾病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24例患者检查过程中均无任何不适。共检出病变19例,包括糜烂性胃炎2例,十二指肠炎2例,克罗恩病5例,小肠血管畸形7例,小肠息肉1例,小肠黏膜下占位1例(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小肠肿瘤),升结肠憩室1例。余未见异常。阳性检出率79.2%。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对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胃及十二指肠异位胰腺诊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及十二指肠异位胰腺诊治方法的研究邬桂泉异位胰腺是少见病,我院自1976年开展胃镜检查以来共发现胃及十二指肠球部异位胰腺5例,现报告如下,并就内镜诊治方法进行讨论。临床资料一、临床资料见附表。二、特殊检查(一)本组2例在内镜下从活检孔插塑料管人胰位胰...  相似文献   

13.
异位胰腺的内镜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玉盘  张杰 《胰腺病学》2003,3(3):155-157
目的:探讨异位胰腺的内镜下特征。方法:总结近8年经胃镜、EUS、病理、手术确诊的15例异位胰腺。结果:15例异位胰腺无特异症状,其症状依其所在部位而异。胃镜下异位胰腺多为隆起病变,形态大小差异很大,具有1~2个或多个胰管,开口于肿物顶端,易误诊为息肉、平滑肌瘤、胃癌等。EUS所见异位胰腺,可发生胃肠壁任何一层,如发生在黏膜下层,呈低、中或混合回声,发现腺管结构则更有意义。结论:应用内镜有助于及时确诊异位胰腺,有利于与消化道其他隆起病变相鉴别,并可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我科1989-04/1997-06共收治胆囊息肉样病变115例,男48例,女67例,年龄20岁~85岁,平均44岁.病程1mo~15a,其中55例有右上腹不适隐痛,20例有放射痛.60例为体检时发现无任何自觉症状.本组患者术前均经B超检查,82例为胆囊息肉或占位,28例为胆囊结石合并息肉,5例为胆囊结石,无胆囊癌诊断.全组均行胆囊切除术,其中有2例术中诊断为胆囊癌的患者行胆囊床处肝部分切除和肝门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规送病理检查,其中良性病变109例,包括胆固醇息肉74例,炎性息肉8例,腺瘤样息肉21例(其中乳头状息肉8例);腺肌病6例.恶性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枯腹下肿瘤诊断和治疗中价值。方法对117例常规内镜诊断为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病人,行小探头超声内镜险查,部分小探头超声内镜后行内镜下电切、氩气刀、手术切除等,并分析相关结果。结果117例常规内镜诊断为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病人行小探头超声检查诊断为壁外压迫22例(占18.8%),95例为消化管壁病变,其中平滑肌瘤58例(占61.1%),平滑肌肉瘤4例(占4.2%),脂肪瘤5例(占5.3%),异位胰腺6例(占6.3%),息肉12例(占12.6%),粗大粘膜皱襞4例(占4.2%),管壁囊肿3例(占3.2%),孤立静脉瘤3例(占3.2%)。其中32例经过高频电切、手术取得足够病理标本者,病检结果平滑肌瘤12例、平滑肌肉瘤4例、异位胰腺4例、息肉12例。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能准确显示消化道各层结构,对判断壁外压迫和粘膜下肿瘤的起源、大小、性质具有很大的价值。EUS是粘膜下肿瘤进一步治疗方法选择的首批方法.但在判断肿瘤的良恶性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赵俊华  唐采白 《山东医药》2009,49(49):87-88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9例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消化道系统症状患者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完成小肠检查75例,检出病变46例(检出率58.2%),其中肠道血管畸形15例,小肠黏膜糜烂、黏膜下占位性病变各4例,小肠憩室、结核、过敏性紫癜、钩虫症、蛔虫症各1例,小肠多发息肉5例;食管炎1例,胃内黏膜糜烂8例,十二指肠炎症2例,十二指肠溃疡及结肠溃疡各1例;阴性33例。患者均无不适感。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对胃和结肠疾病也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病人合并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增生病变的研究刘剑,冯懿正,郑树,余海,王兢,李润春笔者最近对4个家系中8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病人与4个正常亲属进行了眼底检查,发现病人均合并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增生(CHRPE)病变,本文探讨...  相似文献   

18.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息肉样病变(PL G)又称胆囊隆起性病变,是指向胆囊内突出的局限性、息肉样、隆起性病变的总称。多为良性病变,分为非肿瘤性、肿瘤性两大类,大部分为非肿瘤性息肉样病变;常见的如胆固醇样息肉、炎性息肉,少见的如腺肌性增生、黄色肉芽肿、异位胃粘膜或异位胰腺组织。肿瘤样息肉病变常见的包括肿瘤和腺癌,此外血管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均属罕见。1 常见的胆囊息肉样病变1.1 胆固醇样息肉 最为常见,这是胆囊胆固醇沉着病的一种,体积较小,直径小于1cm ,并带有蒂,常为多发。显微镜下可见结集的胆固醇晶体有细蒂与胆囊粘膜相…  相似文献   

19.
胆囊息肉样病变(PLG)又称胆囊隆起性病变,是指向胆囊内突出的局限性、息肉样、隆起性病变的总称。多为良性病变,分为非肿瘤性、肿瘤性两大类,大部分为非肿瘤性息肉样病变;常见的如胆固醇样息肉、炎性息肉,少见的如腺肌性增生、黄色肉芽肿、异位胃粘膜或异位胰腺组织。肿瘤样息肉病变常见的包括肿瘤和腺癌,此外血管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神  相似文献   

20.
常见的胃肠道迷走组织为胰腺、胃腺和十二指肠腺等,多异位于胃和小肠,亦称为腺体异位。异位的组织中以胃黏膜最常见(约占80%),十二指肠黏膜罕见,我院发现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