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中药汤剂的十二种服法文/陈日益1饭前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用以治疗肝肾虚症和肠胃病,及腰以下疾病。因这时胃是空的,服药后能直接与消化道粘膜接触,迅速较多地被吸收而起作用。2饭后服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用于治疗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的煎法及服法。方法论述煎药器具、水质、浸泡时间、火候、方法、次数等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比较,并介绍了汤药的服法。结果中药汤剂的正确煎法及服用方法对临床疗效有很大差异。结论只有正确掌握中药的煎煮法及正确的服药方法才能达到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4.
温服是在药不热不冷的时候服用。如汤药为25℃~30℃时服用,丸药(片剂、颗)则以25℃左右温服。热服即在煎好后,药液还较热的时候服用。用辛温解表药治疗外寒症时,热服可以发汗解表;治疗内寒症时,热服可助祛除沉寒痼疾。寒服即药液冷后服用,用苦寒清热药治疗内热症,寒服可助清解热邪。顿服一次将药服完,迅速发挥药效者叫顿服。此服法多用于重症和胃肠道病患者。频服分数次频频饮用叫频服,多用于咽喉病患者。现在又有一种新提法,即根据病情,不同时段服不同浓度的药液,这算是频服的延伸发展。空腹服空腹服药主要是用于驱虫、攻下或治疗四肢血脉病。其优点是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障较高的浓度而发挥药效。饭前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用于治疗虚症和肠胃病。饭前服药,主要有利于药物在胃内发挥作用,使药液充分作用于胃壁,且不被食物所阻,较快地通过胃而进入小肠,及时分解吸收,发挥药效。饭后服饭后服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用。治疗心肺病和一般疾病常采用该服法,其优点是可避免药物对胃产生刺激,减少副作用。中药服法面面观!主治医师@夏泽富  相似文献   

5.
中药的不同服法,既是病情的需要,又对疗效有重要的影响,除了要煎服得法、用量得当外,还要注意服药时间、温度、次数及服药后的护理。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疗各种疾病讲究理、法、方、药之间的有机配合,相辅相成。其服法也有许多讲究,很多流传已久、疗效颇佳的方剂,都特别注明了药的服法。1温服即在药剂不热不冷时服用。一般药物都要求温服.补养类药尤其多用此服法。2热服即在药煎好后,药剂比较热时服用。用辛温解表药治疗体表寒症时,热服可以发汗解表;治疗内寒症时,热眼可助祛除沉寒瘤疾。3寒服即在药剂放冷后服用。用苦寒清热药治疗内热症,寒眼可助清解热邪。4顿服为迅速发挥药效,一次将药服完叫“顿服”。多用于病重或胃肠道病患者。5扬服根据病情需要,将药液分数次频频饮…  相似文献   

7.
中药服法有讲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的不同服法,既是病情的需要,又对疗效有重要的影响,除了要煎服得法、用量得当外,还要注意服药时间、温度、次数及服药后的护理。服药时间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的特性,选定最佳的给药时间,能提高药物的治疗作用。为了使药物  相似文献   

8.
为了调理身体,我请一位老中医给开了副方子,起初吃了几副,效果不大,经老中医指导,我才知道煎中药也有学问。煎药的器皿煎药的器皿有很多,梁代陶弘景说:"温汤勿用铁器",李时珍也曾说过:"凡煎药并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  相似文献   

9.
中药汤剂改革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中药汤剂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的原则,又具有吸收快,迅速发挥药效的特点因此,汤剂是中医药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剂型但中药汤剂仍存在诸多局限和不足,改进或改革中药汤剂,寻求既能发挥中医辨证施治特点,又能减少汤剂的不足的剂型,需要引起每一个中医人的高度重视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家庭医学》2006,(20):40-40
中药汤剂煎煮,如不讲究科学的方法,就会降低药效,影响治疗效果。 为了保证中药的有效浓度,最好的煎煮方法是:一剂药合并煎煮2~3次。第一次煎煮30分钟(以煮沸后计时),滤出煎煮液后,再加水进行第二次煎煮。若立即煎煮以放温水为宜,若药渣放冷再煎可放冷水。第二次煎煮待煮沸后,再煎煮15~20分钟即可。  相似文献   

11.
一般人在看中医时很注意“择医”.找有名望的或有一技之长的大夫:抓药时也知道去可靠的药店.买地道的药材。但轮到服药,随意性就很强了无非是熬好以后不烫嘴了一饮而尽。严格地说,这样服药是对前面所有努力的否定。因为中药的服用和辨证施治有着整体的关联也是有法可依的。  相似文献   

12.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来源以植物性药材居多,使用非常普遍,自古以来又把中药称为“本草”。中药的疗效除与剂型的类别有关外,还与制剂工艺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汤剂是临床应用中药最常采用的剂型,并且大多由病家自制,为了保证临床用药能获得预期的疗效,应当由医生掌握并教会患者中药汤剂正确的制备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家庭医学》2006,(10):40-40
中药汤剂煎煮,如不讲究科学的方法,就会降低药效,影响治疗效果。为了保证中药的有效浓度,最好的煎煮方法是:一剂药合并煎煮2~3次。第一次煎煮30分钟(以煮沸后计时),滤出煎煮液后,再加水进行第二次煎煮。若立即煎煮以放温水为宜,若药渣放冷再煎可放冷水。第二次煎煮待煮沸后,再煎煮15~20分钟即可。连续煎煮3分次,合并煎液,再煎至200~250毫升后,分2次服用。滋补药应比一般药多煎20~30分钟,解表药可少煎10分钟,使有效成分既不被破坏,又可充分煎出。在煎煮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如薄荷等)时,需加盖并用湿布铺在盖上,这样可使挥发性成分随蒸汽…  相似文献   

14.
中药汤剂,组成原则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并结合长期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经验及在筛选古今验方的基础上研究配伍而成。中药汤剂排石具有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的功效,是治疗胆囊结石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5.
圣晶 《东方药膳》2014,(7):62-62
中药汤剂因其吸收快,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可临时加减药材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然而汤剂的煎煮方法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效果。分析其原因有以下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通过比较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的化学成分、药效学和传统性能,表明中药配方颗粒剂和传统汤剂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陷,二者应该相互补充.而不是孤立的要求一个取代另一个,在临床中,我们需要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玫  邹咏 《中国保健营养》2010,19(4):195-196
中药是中医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中药的各种剂型中,汤剂因其可以随症加减,最适合中医辨证施治,故而应用广泛,成为中医药的一大特色。所谓汤剂,系指药物用煎煮或浸泡去渣取汁的方法支成的液体制剂,其制备简单易行,溶媒来源广泛,且具有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正>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用于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汤剂的疗效除了与药物的质量好坏,是否对症及煎煮方法是否得当有关,服用方法对疗效也有很大的影响。清代著名医学家徐灵胎曾说: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反而有害。只有按照正确的方法服用中药汤剂,才能保证充分发挥其独特作用,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19.
恭涛 《家庭健康》2009,(3):51-51
汤剂,古称汤液,是中药最为古老的剂型之一,在中医临床应用中也最为广泛,历经千年不衰。汤剂的制作除了沿用优良的传统工艺外,也在不断吸纳现代科学技术,使汤剂本身的特点更好地为人利用。汤剂能够充分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并具有疗效快、易吸收、作用强等几大特点。  相似文献   

20.
汤剂 ,是指药物加水煎煮去渣所得的液体剂型。相传创始于商代厨师伊尹 ,从烹调饮食而悟及医药 ,著有《汤液经》以阐明汤剂的应用。直到今时还应用不衰 ,可谓是中医临床应用最早、甚为广泛的一种制剂。汤剂临床奏效与否不仅取决于医生的正确诊断及准确的处方用药 ,还与采用合理的煎煮方法有关。对于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明代名医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说 :“煎药之法 ,最宜深讲 ,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李时珍也谓 :“凡服汤药 ,虽品物专精 ,修治如法 ,而煎药者 ,卤莽造次 ,水火不良 ,火候失度 ,则药亦无功。”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