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HBVac)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已被许多临床报道所证实.而乙肝的父婴传播,也是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用HBIG联合HBVac阻断乙肝父婴传播的临床报道很少.作者1998~2006年就预防免疫阻断乙肝的父婴传播,做了一些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预防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父婴传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HBVac)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已被许多临床报道所证实。而乙肝的父婴传播,也是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用HBIG联合HBVac阻断乙肝父婴传播的临床报道很少。作者1998年-2006年就预防免疫阻断乙肝的父婴传播,做了一些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HBVac)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已被许多临床报道所证实。而乙肝的父婴传播,也是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用HBIG联合HBVac阻断乙肝父婴传播的临床报道很少。作者1998~2006年就预防免疫阻断乙肝的父婴传播,做了一些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预防免疫阻断乙肝病毒父婴传播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预防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父婴传播(P-FT)的价值。方法筛选孕妇丈夫血清HBV DNA(+)、孕妇无HBV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A组61例,孕前以乙肝疫苗(HBVac)免疫至抗-HBs(+)后再妊娠。于孕28、32、36周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B组60例,仅常规产前检查及监护。新生儿分为A1、B1、B2组,A1、B1组新生儿注射HBVac 10μg和HBIG 100U,B2组新生儿只注射HBvac 10μg。结果A组新生儿HBV感染率为9.84%(6/61),而B组感染率为26.67%(16/60);A1、B2组婴儿6个月龄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8.52%(54/61)和73.33%(22/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孕前注射乙肝HBVac,获得免疫后,可显著降低新生儿HBV阳性率;孕期注射HBIG,新生儿出生时应用HBIG和HBVac联合免疫,可以显著提高婴儿6个月龄抗-HBs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父婴传播的几率,以及对其阻断措施的疗效观察.方法各组子代婴幼儿均应用了常规乙型肝炎计划免疫.其中大3阳阻断组自20周产检起每隔4周注射乙型肝炎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200 IU,婴幼儿出生2~3 h和出生7个月时各注射HBIG 200 IU.婴幼儿出生7个月时抽股静脉血用酶联免疫法测乙型肝炎两对半,本文只观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比较各组子代HBsAg阳性率之间的差异.结果大3阳未阻断组和大3阳阻断组的HBsAg阳性率分别是10.2%、2.2%,阴性对照组无子代感染HBV.结论子代能被父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HBIG加中华地鼠卵巢细胞(CHO)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措施能减少子代受HBV父婴传播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母亲孕前有无HBsAb在HBV父婴传播中的临床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失败的主要原因[1],阻断HBV的宫内感染是新生儿预防HBV感染的关键。HBV的垂直传播包括母婴传播和父婴传播。本研究即观察父亲为乙肝大三阳患者,其母亲在孕期抗-HBs单阳性与乙肝两对半全阴两种状态下,HBV在父婴传播中的不同,以期寻找阻断HBV父婴传播的方法。1资料方法1.1研究对象从2003年8月始在我院产前检查孕妇中筛选。父亲为HBsAg、HBeAg和抗-HBc均阳性(大三阳),母亲在孕前至产前乙肝二对半中抗-HBs单阳性计38例为观察组(A组),母亲在产前乙肝二对半均阴性计31例为对照组(B组)。不…  相似文献   

7.
不同方案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运用不同方案阻断乙肝病毒父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265例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的孕妇被分为3组(A组:124例,B组:94例,C组:47例),287例HBsAb阴性的孕妇分成D、E组(D组:187例,E组:100例),所有孕妇丈夫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抗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均为阳性.对A、D组的孕妇自妊娠第28周起每月肌注200 IU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C)(28、32、36 W),产前共注射3次;B、E组孕妇仅做常规产检;C组妇女采用洗涤液洗涤精液后人工授精,有47例妊娠,孕28周开始每4周对孕妇肌注HBIG 200 IU至分娩.分娩时新生儿抽脐静脉血查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在乙肝病毒阴性的孕妇所生的554例新生儿中,101例感染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率分别为A组12.10%,B组13.82%,C组12.77%,D组22.99%,E组24.00%.结论:主动或被动免疫致孕妇体内HBsAb可以有效地阻断乙肝病毒父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8.
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母亲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对A组100名HBsAg( )的孕妇于24、28、32、36周肌注100U乙肝免疫球蛋白,B组96名HBsAg( )的孕妇未肌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出生时抽脐血检测HBsAg和HBV DNA,并联合免疫注射HBIG、乙型肝炎疫苗。结果 A组新生儿脐血HBsAg和HBV DNA阳性率明显低于B组,与B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能有效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HBV慢性携带者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 将731例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均阳性者,孕晚期注射HBIG,新生儿联合免疫的同时采取必要护理措施.731例中有高风险孕妇441例和低风险、极低风险孕妇290例,根据孕期注射HBIG的剂量将441例高风险孕妇分为观察组A 180例,观察组B 212例,对照组49例.将290例低风险和极低风险孕妇分为观察组A 15例,观察组B11例,对照组264例.根据孕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风险程度,对新生儿联合免疫后静脉血乙肝5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BV-DNA高风险孕妇观察组A、B和对照组阻断成功率分别为92.8%、92.5%和81.6%,观察组A和观察组B比较无差异.观察组A、观察组B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HBV-DNA低风险和极低风险者3组阻断成功率分别为100.0%、100.0%、98.9%,组间比较均无差异.结论 HBV-DNA低风险和极低风险的孕妇,孕晚期注射HBIG对新生儿阻断成功率无帮助,护士在为乙肝孕妇的母婴阻断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中,准确掌握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提供科学客观的信息,配合医生做好母婴传播阻断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炙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HBsAg阳性的孕妇23例于孕28~30周开始服用替比夫定600 mg,1次/d,肌肉注射HBIG 200 IU,1次/4周,共3次.新生儿出生后注射HBIG 200 IU和基因重组乙肝疫苗10 ug,1个月、6个月再次注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10 μg.结果:23例新生儿出生时4例HBsAg阳性(>0.05 IU/mL),HBV DNA均<103拷贝/mL.7个月时HBsAg和HBV DNA均阴性,HBsAb均阳性.对母婴均无不良反应.结论:替比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两种方法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津予  卢光荣 《临床医学》2007,27(10):13-14
目的比较对乙肝不同感染状态孕妇实施不同的主被动联合免疫方法后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实验组孕妇从孕28周起每4周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 IU,共3次,对照组不用HBIG,两组新生儿均于出生后立即和15 d各肌注HBIG200 IU,0、1、6个月分别接种基因疫苗10 ug。新生儿于出生时采脐血和12月龄时抽取股静脉血,检测血清HBsAg、抗-HBs。结果两组乙肝单阳孕妇采用不同的主被动联合免疫所娩新生儿及12月龄的抗-HBs产生率及乙肝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双阳孕妇所娩新生儿出生时和12月龄抗-HBs产生率分别为33.3%、83.3%,对照组分别为11.1%、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双阳孕妇所娩新生儿出生时乙肝感染率(22.2%)明显高于实验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乙肝双阳孕妇采用宫内主被动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垂直传播的效果优于出生后主被动联合免疫。  相似文献   

12.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妊娠合并症之一,尤以乙肝为常见.孕前应检测肝功能和病毒负荷,选择肝功能正常和病毒负荷低时计划妊娠;孕期应动态观察肝功能变化,及时评估和处理,病情发展到重型肝炎前进行处理预后良好;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死亡率高,在积极内科治疗基础上,选择恰当时机行剖宫产加子宫次全切除有可能改善预后;在母婴传播方面,妊娠合并乙肝研究较多,孕期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乙肝疫苗和拉米夫定等进行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分娩方式以产科指征为主,产后使用乙肝疫苗和HBIG联合免疫可有效阻断母婴传播,母乳检测病毒阴性者可考虑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方法对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以HBsAg阳性孕妇及其婴儿为研究对象,按不同阻断方式分组,孕晚期孕妇及其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对新生儿联合采用乙肝疫苗(HBVV)注射(A组,126例);仅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及HBVV(B组,102例);仅新生儿进行HBVV接种(C组,215例)。检测A组孕妇血液HBV DNA含量变化,比较各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及1岁后感染率。结果 A组孕妇使用HBIG前后血液HBV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分别为4.76%、4.92%和4.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1年后感染率分别为5.92%、4.93%、8.3%,C组感染率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使用HBIG不能降低孕妇病毒载量,对HBV宫内传播无保护作用;对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及HBVV能减低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生儿PBMC感染HBV的阻断效果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检测我院收治的所有HBV感染产妇的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HBV-DNA),将其中80例阳性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疗法,对照组只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比较两组新生儿1岁时血清HBsAb阳转率.结果 新生儿1岁时,观察组的血清HBsAb阳转率为80%,对照组的阳转率为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PBMC感染HBV后,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疗法可取得较好阻断效果,且及早进行护理干预,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组50例,分别在孕28、32、36周各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一次;对照组50例,未予用药。分娩后采集两组新生儿脐血,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结果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组和对照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10%、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产前多次肌内注射HBIG可以有效降低HBV宫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乙型肝炎疫苗(简称HB疫苗)接种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结果抗—HBs阳转率为82.69%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简称HBIG)接种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抗—HBs阳转率为48.89%。HB疫苗与HBIG联合接种HBsAg阳性和阴性母亲的婴儿,抗—HBs阳转率分别为97.44%、100%。在同一易感人群里,HB疫苗与HBIG联合应用,比单一使用HB疫苗阻断母婴乙肝传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闫香芹  楚秀菊 《护理研究》2007,21(16):1454-1455
[目的]研究新生儿单个核细胞(PBMC)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时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检测所有HBV感染产妇的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中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77例阳性者中有42例采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疗法,为联合组;35例只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为乙肝疫苗组。所有婴儿1岁时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结果]婴儿1岁时,联合组的HBsAb阳转率(80.95%)明显高于单独应用乙肝疫苗组(57.14%,χ2=5.16,P<0.05)。[结论]对HBV感染产妇所生的新生儿PBMC感染HBV后,及早采取护理干预,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可以取得较好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产前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婴儿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4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住院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366例,研究组186例(HBsAg及HBeAg双阳性66例),对照组180例(HBsAg及HBeAg双阳性60例)。研究组于28、32、36周肌肉注射HBIG200 IU,共3次,对照组不用药。所有新生儿出生时采静脉血1 mL,出生后24 h内注射HBIG200 IU,按0,1,6个月龄接种乙肝疫苗,5μg/次,随访至1岁时采婴儿静脉血1 mL,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新生儿出生时和1岁时静脉血清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检测HBV-DNA含量。结果(1)研究组宫内感染率4.3%,明显低于对照组10.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237,P<0.05);(2)研究组新生儿血清抗-HBs阳性率20.4%,明显高于对照组3.3%,差异有极显著意义(χ2=25.28,P<0.01);(3)研究组婴儿HBV感染率1.1%,明显低于对照组7.2%,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χ2=7.3,P<0.01)。结论:产前用HBIG和新生儿HBIG联合乙肝疫苗免疫可降低慢性HBV感染率,阻断宫内感染的慢性化,提高产时感染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大量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控制乙肝流行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母亲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新生儿单独接种乙肝疫苗92%~100%可避免乙肝病毒(HBV)感染,母亲HBsAg、HBeAg双阳性的新生儿单独接种乙肝疫苗后75%~80%可避免HBV感染,此类新生儿应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避免HBV感染率能提高到90%~95%。但新生儿应用HBIG免疫是否会传播丙型肝炎病毒(HCV),尚未引起预防医学领域的重视。我院近年对184例出生时接种HBIG婴儿的进行血清抗-HCV检测,首次发现新生儿应用乙肝疫苗和HBIG联合免疫发生HCV感染,为提请临床重视,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效果。方法:对HBe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220例,随机分成2组,A组采用主动免疫法:给予基因重组乙肝疫苗5ug分别在出生0、1、6个月注射;B组用主动+被动免疫法:出生即刻、1月予HBIG100u注射及在0、1、6月予基因重组乙肝疫菌5ug注射;随访1年后检查乙肝病毒标志物。结果:两组的HBsAg阳性率及抗-HBc阳性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抗体阳转率显著高A组(A组为84.5%、B组为95.5%,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新生儿出生时应用HBIG和HBVac联合免疫,可以显著提高婴儿1岁婴幼儿HBsAb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