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目的 观察不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水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并与针刺组40例比较,观察临床疗效及颈椎动脉彩超检查结果。结果和结论 水针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P〈0.05);治疗后水针组颈椎动脉血流量明显大于针刺组(P〈0.01),并能明显改善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矩阵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以矩阵针刺治疗联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连续治疗10天,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Vs、Vm、RI及PI。结果:矩阵针刺治疗可显著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Vs、Vm值,降低RI值,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矩阵针刺可以提高椎动脉血流,改善血流动力学,为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通脉化瘀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患者椎动脉血流、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月衡水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综合理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通脉化瘀胶囊治疗,12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 治疗4个疗程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12%vs 76.47%,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个疗程后,2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ESCV)评分,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更高(P <0.05)。治疗4个疗程后,2组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S-CS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血清内皮素-1(ET-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更低(P <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76%vs 17.65%,P> 0.05)。结论 通...  相似文献   

4.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之一,是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椎体内外失衡影响椎动脉而出现的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其症状主要有头痛、眩晕、耳鸣、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猝倒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极大困扰。2008年4月至2010年3月,笔者采用温针结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椎热敷保健枕治疗前后椎动脉内径、最大血流速、最小血流速、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的变化,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74例椎动脉型颈椎痛随机分为颈枕组(治疗组)25例,西比灵组24例,颈复康组25例。结果治疗组疗效较西比灵组、颈复康组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西比灵组与颈复康组之间的有效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热敷保健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动脉型颈椎病 ,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多发生于中年。笔者自 1997— 2 0 0 0年 ,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96例 ,分为针刺治疗组和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96例均系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 ,其中男 38例 ,女 58例 ;年龄最小 2 8岁 ,最大 70岁 ,以 35~ 50岁多见 ;病程最短 1周 ,最长 7年。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 56例 ,药物治疗对照组 4 0例。两组资料比较 ,其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以及影像检查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 :①反复发作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清 ,甚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中药配合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6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与对照组78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针刺治疗基础上加服补肾通络中药;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和平均峰流速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9.29%,对照组为76.92%,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补肾通络中药配合针刺可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养血清脑颗粒结合银杏叶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结合银杏叶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养血清脑颗粒和银杏叶片治疗,疗程4周;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左颈动脉(LVA)、右颈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变化。结果痊愈44例,好转26例,未愈3例;治愈率为60.27%,总有效率为85.89%。治疗后LVA、RVA、BA的血流速度明显加快(P〈0.05,P〈0.0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结合银杏叶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并可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效果,并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评价针刺推拿治疗对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Vm)、收缩峰期血流速度( 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Vd)的影响。方法:将纳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针刺推拿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天麻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通过检查TCD观察治疗前后椎动脉Vm、Vs、V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4%,有统计学差异( P<0.05);在改善椎动脉Vm、Vs、Vd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对椎动脉Vm、Vs、Vd方面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研究正天丸联合川芎清脑颗粒治疗儿童偏头痛的疗效及机理,为促进儿童偏头痛的康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医院儿童神经内科确诊的106例偏头痛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正天丸服用,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川芎清脑颗粒。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TCD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治疗前,两组患儿之间的MCA、ACA、PCA、BA、VA的血流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MCA、ACA、PCA、BA、VA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之间的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头痛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头痛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之间的β-EP、ET、5-HT及NO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β-EP、ET、5-HT及NO均较治疗前有所变化(P<0.05)。且实验组β-EP、ET、5-HT及NO各项指标均变化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天丸联合川芎清脑颗粒可针对儿童偏头痛风、瘀、湿合而为病的病机特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矩阵针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12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以矩阵针刺治疗联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2组连续治疗1O天,观察并比较2组收缩期峰值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教(RI)、动脉搏动指数(PI)。结果:2组治疗后Vs、Vm均明显提高,RI、PI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矩阵针剌可显著提高Vs、Vm值(P〈0.05),降低阻力指数(JP〈0.05)。结论:矩阵针刺可以提高椎动脉血流,改善血流动力学,为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以椎动脉受压迫或痉挛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表现的一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CS),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国外报道,约70%颈椎病患者合并椎动脉受累[1].笔者对7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观察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流速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上50%~80%的以发作性眩晕为主,可伴有头昏、头痛、失眠、耳鸣、视物不清、恶心、呕吐、突然猝倒等症状。本文通过针刺风池(双)、后溪(双)、颈2~7夹脊穴配合手法推拿(治疗组)与丹参注射液静滴(对照组)对比,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和机制.方法:对30例彩超提示椎动脉供血不足的颈性眩晕患者采用腹针疗法,针刺取穴中脘、气海、关元、下脘、商曲、滑肉门,每日治疗1次,连续5次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第1次、第5次治疗后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同步运用彩超观察双侧颈椎动脉血流变化.结果:除第1次治疗后头痛评分无显著改善外,30例患者第1次及第5次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改善(P<0.05,P<0.01);患侧第1次治疗后及第5次治疗后椎动脉管径、平均流速、每分钟血流量与治疗前比较亦有显著改善(均P<0.01).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0% (30/30)、痊愈率为60.0%(18/30).结论:腹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能够改善颈椎动脉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TCD评价针刺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西药疗法治疗。采用TCD观察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根基底动脉Vm、Vs、V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针刺配合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曹龙  高旸 《吉林中医药》2010,30(10):892-89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风池、百会、颈夹脊诸穴治疗;治疗1个月后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症状积分变化,同时对治疗前后的脑血流速度变化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5%,治疗后,治疗组的症状积分和TCD指标均分别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养血清脑颗粒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中药配合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6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与对照组(78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针刺治疗基础上加服补肾通络中药,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基底动脉(BA)及双侧椎动脉(VA)的收缩期峰流速(Vs)和平均峰流速(Vm)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补肾通络中药配合针刺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8.
穴位注射加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痛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机理。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加针刺组和单纯针刺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椎动脉血流情况及血管变化。结果:①两组均能有效地改善椎动脉血流量、血流速度以及椎动脉形态;②穴位注射加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确切的改善椎动脉供血及形态的作用,其椎动脉供血及形态的改善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相一致,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  相似文献   

19.
针刺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25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其中又以椎动脉型比较常见,1999年以来,笔者运用针刺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本病22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25例患者均为1999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针灸科门诊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男92例,女133例;年龄15~62岁;  相似文献   

20.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在颈椎退变的基础上,由于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受刺激或压迫,使颈椎内外平衡失调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笔者采用针刺治疗该病23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