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为冠心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冠心病8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等均正常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两组R-R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超过50mm的N-N间期所占百分数(PNN50),以及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等HRV指标。结果:观察组SDNN、SDANN、RMSSD、PNN50、LF、HF等HRV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HRV可反映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自主神经调节反馈训练对高原环境驻训军人的心率变异性和血压的影响,为高原驻训心理卫生保障提供技术方法. 方法 71名高原驻训军人,平均年龄(27.6±6.5)岁,在进驻高原(海拔3780 m) 60 d后,进行深呼吸和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相结合的自主神经调节反馈训练,记录坐姿平静状态和自主神经调节反馈训练状态下的心率、心率变异性和血压指标.由于试验条件限制,仅采集到47名受试者的血压. 结果 ①自主神经调节反馈训练状态下受试平均心率低于平静状态(t=2.010,P<0.05),心率变异性指标NN间期的标准差和低频功率高于平静状态(t=3.700、5.401,P<0.01).②高原平静状态下受试者舒张压大于90 mm Hg占31.91%;自主神经调节反馈训练状态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平静状态(t=4.062、7.632,P<0.01).③受试者平静和自主神经调节反馈训练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与年龄呈正相关(r=0.363~0.605,P<0.05). 结论 高原驻训期间,自主神经调节反馈训练能够降低心率和血压,增高心率变异性,对抗缺氧造成的生理反应,改善心理状态,可作为军事人员进驻高原的心理卫生保障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及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heart rate,DC)变化。方法选取80例健康体检和6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比较2组的HRV时域指标: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normal-to-normal intervals,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average normal-to-normal intervals,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of successive differece,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比(proportion of number of pairs ofadjacent normal-to-normal intervals by more than 50 ms,PNN50)、三角指数和DC,探讨高血压患者HRV与DC的相关性,以及较健康体检者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高血压患者的SDNN、SDANN、三角指数、DC均较健康体检者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MSSD、PNN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DC与SDNN、SDANN、RMSSD、PNN50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HRV和DC减低,自主神经功能受损;高血压组DC与HRV时域指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卧床不同训练方法对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以心率变异性 (HRV)频域变量 ,作为定量评价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变化的指标 ,观察卧床条件下 ,不同训练方法对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变化的影响。方法被试者为 1 5名年龄 1 9~ 2 2岁的健康男性 ,分为对照组、放松训练组和低氧训练组 ,每组 5人 ,头低位 (- 6°)卧床模拟失重时的心血管变化。在对照期 (第 2天 )、卧床期 (第 3、1 4、1 8天 )和恢复期 (第 7天 )记录 2 4h动态心电图 ,采用自回归模型进行 2 4h全程、放松和低氧训练前、中、后的心率变异性谱分析 ,其标准化的低频 (LF % ,0 .0 4~ 0 .1 5Hz)成分表示心交感神经的紧张度 ,标准化的高频 (HF % ,0 .1 5~ 0 .40Hz)成分独立地反映心迷走神经的活性 ,LF/HF的比值表明交感和迷走神经张力的平衡关系。结果卧床期对照组的LF %和HF %成分显著下降 (P <0 .0 5) ,LF/HF无明显变化。放松组在放松训练中HRV谱的HF %成分明显增加 (P <0 .0 5) ,而低氧组在低氧训练中 ,LF %成分显著增加 (P <0 .0 5)。结论卧床使交感和迷走神经的活性都降低 ,放松训练明显提高了迷走神经的兴奋性 ,而低氧训练明显提高了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提示 ,HRV指标有可能作为定量评价失重对抗措施的客观指标 ,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常规潜艇水下状态对人体24h动态心电图实性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自2002年3月-2009年7月纳入124名常规潜艇水下航行状态的艇员作为水下组,另选118名陆勤战士作为陆上组(对照组),均为男性.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系统,对常规潜艇水下状态的艇员进行连续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24h平均心率、工作时平均心率及最高心率、睡眠时平均心率和最低心率,并分析水下组与陆上组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陆上组相比,水下组睡眠时平均心率及最低心率明显加快(P<0.01),但24h平均心率,工作时最高心率及平均心率均无明显差异.24h心率变异性比较,水下组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比(PNN50)较陆上组显著下降(P0.05).而两组24h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24h每5min时段平均问期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之间的标准差(SDSD)、三角函数无明显差异.结论 常规潜艇水下工作状态对艇员睡眠时的心血管自主神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5周高原训练期间优秀男子游泳运动员心率变异性(HRV)相关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以7名上海队优秀男子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别于高原训练前1周,高原训练第1、3、4、5周和高原训练后1周的每周休息日,使用美国产Omega wave运动员实时机能状态综合诊断系统进行仰卧位状态的无创心率变异性测试,测试指标包括时域指标(SDNN、RMSSD、SDSD)和频域指标(TP、HF、LF、LF/HF)。周一晨起前卧位安静状态下测试晨脉(RHR)和血氧饱和度(SpO2%),晨起后空腹状态指尖采血测试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结果:高原训练后1周CK水平明显高于高原训练第4、5周(P<0.05)。与高原训练第1周相比,BU在高原训练第3、4周逐渐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原训练第1、3、4、5周的SpO2%均显著低于高原训练前1周(P<0.01)。高原训练第3、5周的RHR均明显低于高原训练第1周(P<0.05)。与高原训练前1周相比,高原训练第1周的HRV时域和频域指标下降(P>0.05),RMSSD、SDSD、HF分别下降18.60%、20.40%和12.60%,LF下降2.07%,HRV总体指标SDNN、TP分别下降6.47%、6.65%,LF/HF下降29.20%;高原训练第3周,HRV各指标有所回升,其中TP、HF较高原训练前1周相比分别增加14.23%、33.26%(P>0.05);高原训练第4周HRV各指标又开始下降,SDNN、RMSSD、SDSD、LF与高原前1周相比分别下降了16.42%(P<0.05)、21.89%、21.92%、35.31%,且均处于整个高原训练阶段最低值;高原训练第5周,HRV各指标开始回升,LF、LF/HF较高原训练前1周增加了27.17%和27.74%;高原训练后1周,SDNN、RMSSD、SDSD、TP、HF、LF较高原训练前1周分别下降了16.15%(P=0.053)、17.29%、17.71%、25.65%、30.82%、16.90%。结论:(1)5周高原训练过程中,优秀男子游泳运动员HRV指标呈波浪形的变化特点,其中高原训练前期主要受低氧环境的影响,高原训练后期主要受训练负荷的影响。(2)高原环境下,HRV可以反映随着高原缺氧和训练负荷的交互作用导致的自主神经系统调控能力波动性的变化,提示利用HRV来分析缺氧和训练负荷的交互作用对机体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气压变化对年轻飞行员心率(HR)及短程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利用高压舱结合动态心电图对30名年轻飞行员进行临床试验,记录升压前、升压过程中、高压状态、减压过程中及减压后各5 min的平均HR及所有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异大于50 ms的百分数(PNN_(50))3项短程HRV时域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气压升高可使HR减慢,升压前76.56±12.33次/min,升压过程中67.25±10.21次/min,高压状态65.06±7.02次/min;随着大气压的恢复,HR逐渐加快,但未恢复到升压前水平;主要反映交感和迷走神经总张力的HRV指标SDNN和主要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RMSSD、PNN_(50)基本上随着环境大气压升高而升高,随着大气压降低而降低.结论 高气压的变化对年轻飞行员的HR和短程HRV有较明显的影响,在飞行员的选拔和训练时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急进高原前渐进式间歇性低氧预习服训练、急进高原后渐进式低氧暴露及急进高原3种不同进驻高原方式的习服效果. 方法 12名青年男性受试者,分为预习服组、供氧组和对照组3组,每组4人.预习服组进驻高原前在常压低氧舱进行连续10 d的渐进式间歇性低氧暴露训练(1次/d、210 min/次),模拟海拔高度从3000 m递增至4500 m.供氧组急进高原后前10d,对受试者实施渐进式低氧暴露方案:白天活动期间,宿舍内采用弥散式供氧,氧浓度22%~25%o,等效生理高度2600~3500 m;夜晚睡眠期间,利用睡眠氧帐进行供氧,氧浓度25%~27%,等效生理高度2000~2600 m;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比较3组人员在不同情况下的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和睡眠情况. 结果 ①在3600 m模拟海拔高度检测,预习服组通过10 d训练后SaO2明显高于训练前(t=3.66,P=0.035).②3组受试者睡眠总时间、深睡时间和S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253~70.865,P<0.01);预习服组和供氧组睡眠总时间、深睡时间和Sa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22~7.88,P<0.05或P<0.01). 结论 进驻高原前进行渐进式间歇性低氧预习服训练和急进高原后进行渐进式低氧暴露均可提高缺氧耐力,促进高原低氧习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HIF-1α基因的C1772T和C958G位点多态性与急性高原反应(AMS)的发生及其低氧运动习服效果的关系。方法:阶段1:61名北方汉族大学生于低氧暴露前一周测常氧下安静心率(HR)后,以60 rpm、80 W的定量负荷仰卧蹬车20 min,测试运动期间HR、动态血压、血氧饱和度(Sp O2)等生理指标;阶段2:模拟海拔4800 m急性低氧暴露6 h,进行阶段1中定量负荷运动并记录相应指标,记录不同时段AMS评分;阶段3:进行3周递增性低氧训练(模拟海拔高度分别为2500 m、3500 m、4800 m递增,2 h/d、4 d/w、共3周,中等强度负荷运动);阶段4:再重复阶段2的低氧暴露和定量负荷运动,测试相应指标。以PCRRFLP法检测受试者HIF-1α基因的C1772T和C958G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HIF-1α基因的C1772T位点在阶段1中的低氧暴露辅以运动20 min后即刻,CT基因型受试者HR增加程度非常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1),Sp O2下降程度也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而阶段2低氧暴露后,CC与CT基因型受试者之间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C958G位点常氧运动、第1次和第2次低氧暴露,CC基因型和CG+GG基因型受试者各生理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1772T的CT基因型可能是低氧敏感性的遗传学标记;C958G的多态性与AMS的发生及低氧习服未见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82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价不同心率、心动周期内不同R-R时相重建图像、不同注射方式的冠脉成像质量.结果:心率<65次/min的55例患者中,有45例(81.8%)冠脉成像质量较优;心率≥65次/min的27例中仅10例(37%)冠脉重建图像较满意.两者间有明显的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01).63例(76.8%)于心动周期的60%R-R间期重建图像质量最佳,仅10例(12.2%)于50%的R-R间期、9例(11%)于70%的R-R间期显示较佳.60%R-R间期分别与50%的R-R间期及70%的R-R间期重建图像间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01).双相注射成像效果明显优于单相注射.结论:检查前控制好患者心率(<65次/min)、选择最佳的重建时相窗(60% R-R间期)、双相注射对比剂等有利于提高冠脉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1.
低氧血症和心动过速是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过去对高危病人手术后的研究显示:给氧治疗后对改善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心率是有益的。本文随机选择行腹部大手术的病人,观察手术后应用氧气治疗后对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心率改善的效果。1 方法选择100例行腹部手术的病人,手术后的第1天到第4天免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或地高辛等药物。其它条件不限,主要观察给氧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率(HR)的改变。100例中男51,女49,平均年龄60岁(19~97岁),平均身高171cm(150~190cm),平均体重55kg(40~110kg)。手术种类包括:结肠手术48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旨在探讨缺氧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 受试者为12名非医学原因停飞的初教机飞行学员。在低压舱减压前、减压至5000 m即刻、10 min、20 min、30 min和下降至地面水平后即刻各测5 min标准Ⅱ导联心电图。结果 在缺氧状态下,11名受试者均出现心率加快、HRV降低;下降至地面水平后即刻心率恢复正常,HRV增大。1例受试者在缺氧7 min时出现血管迷走性晕厥先兆,终止试验。结论 采用缺氧状态下HRV检测,能较客观地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急性高原反应(AMS)的发生率高,可达90%以上,症状主要包括头昏、头痛、呕吐乏力等。本文应用心率变异性(HRV)探讨自主神经功能与AMS症状学评分的相关性。作者选取86例健康汉族男性新兵在平原560m和空运至海拔3675m西藏高原(2~4)d内,分别接受了短程HRV检测,进藏后当日接受了AMS症状学评分调查。根据该评分将受试者分为基本无AMS组(49例)和AMS组(37例)。结果:AMS组平原HRV中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 MSSD)、低频(LF)以及急进高原r MSSD、SDNN、LF总功率(TP)、相邻RR间期相差>50ms百分数(P…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间歇性常压低氧 (intermittentnormobarichypoxia ,INH)训练对低氧条件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对 8名被试者进行为期 4周共 2 4d的INH训练 ,并对被试者训练前后暴露于 1 0 %低氧环境前、中、后的心率变异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INH训练后 ,被试者低氧条件下R R间期均值、标准差、总功率、高频成分功率、低频成分功率显著增高 (P <0 .0 5~P <0 .0 0 1 ) ,而标准化高频成分功率、标准化低频成分功率、低频成分功率 /高频成分功率变化不明显。结论 1 )INH训练可提高被试者低氧条件下的心率变异性 ;2 )INH训练不仅可用于提高低氧耐受力 ,还有助于提高航天人员的飞行耐受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定飞行员缺氧耐力训练时的血氧饱和度,以作为监护指标使用。方法 用低氧混合仪配制7500m高空氧浓度,对23例飞行人员进行缺氧体验训练。当缺氧症状出现时和不能维持书写(有效意识时间)时用经皮血氧仪测血氧饱和度。结果 模拟高空缺氧训练中血氧饱和度呈进行性下降。训练开始至血氧饱和度下降的时间为(62.7±5.2)s。症状出现时的血氧饱和度为(86.0±3.2)%,有效意识时间末血氧饱和度为(74.0±5.0)%。结论 血氧饱和度可作为缺氧训练时评定机体缺氧程度,把握缺氧训练终止时机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6.
防晕船口服液对晕船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在海上口服防晕船口服液对晕船高敏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在登陆艇上进行双盲对照试验,随机选取10名晕船不敏感者作为对照组,40名晕船高敏者分为安慰组和试验组,分别于开船前半小时服用安慰剂(对照组、安慰组)和防晕船口服液(试验组),记录受试者4h动态心电图,应用心率变异时域、频域分析方法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并记录受试者出现的晕船症状。结果防晕船口服液具有良好的预防晕船作用,安慰组抗晕船作用很小,有效率仅20%,而试验组中有7例显效,总有效率达85%,明显优于安慰组(P〈0.01)。安慰组和试验组的时域指标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RR间期大于50ms占总心动周期数的百分比(PNN50)、每5min时段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每5min时段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和频域指标总功率(TP)、高频功率(H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上述指标在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安慰组;而极低频功率(VLF)在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防晕船口服液具有明显的预防晕船作用,其抗运动病机制可能与降低过高的迷走神经兴奋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是测定连续正常窦性R-R间期差异的变异数.是新近发展的用来衡量和观察心脏植物神经活动的一种无创检测指标。近年来常用Holter系统记录24小时内的HRV,供分析应用。本研究采用的HRV时域指标有:①全部24小时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②心率变异性指数(SDNNI),对20名正常人、74名各种心血管疾病患进行HRV分析,结果表明,74例心血管疾病患的SDNN低于正常人,冠心病组的SDNN及SDNNI明显低于正常人,其中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SDNN为45ms,SDNNI为22,于发病后第3天因室颤而猝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人体体位改变时心率变异性(HRV)、血压变异性(BPV)和综合反射系数(SEC)评价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敏感性和可靠性,为航天医学研究探索一种能简单、无创反映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新方法。方法1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坐位(Z)5 min,平卧位(P1)10 min,头低位(HDT)15°10 min,后转平卧位(P2)10 min,接着+75°被动立位(HUT)10 min,采用LXJ12立柱式水银血压计测血压、SZ-Ⅱ型多用途无创心功能检测分析系统和Cardio-Win心电工作站同步检测心血管功能。结果从Z转P1、HDT和P2期间HRV值增大,动脉收缩压变异性(SBPV)和SEC值减小;HUT期间HRV值显著减小,SBPV和SEC值显著增大。HRV、SBPV和SEC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HRV、SBPV和SEC均能反映人体体位改变时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状态,SEC作为一种简单、无创和可靠的检测指标,在航天医学研究中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评价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富氧室在高原对人体PWC170时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在高原建立富氧室对人体PWC1 70时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为提高高原作功效率探讨有效途径 ;方法 :1 0名受试者在进入富氧室前、后分别坐于踏车功量机上 ,以 60rpm连续蹬车 ,0W为静息时对照值 ,从 2 5W开始 ,每 3分钟递增 2 5W ,蹬车至力竭时停止 ,用心电图机及掌式血氧仪记录每个负荷末期 5秒的心率 (HR)及血氧饱和度(SaO2 ) ;结果 :HR的富氧室后较富氧前 3分钟及 5分钟恢复速度明显加快 ,差别有显著性(P <0 .0 5) ;血氧饱和度的 0W至 1 2 5W升高 ,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血氧饱和度在1 75W至 2 2 5W时明显升高 ,差别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 ) ;结论 :高原富氧室能增强心脏功能和肺功能及提高动脉SaO2 ,是一种有效的高原供氧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艾司氯胺酮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68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单用右美托咪定,观察组则加入艾司氯胺酮。比较两组换药前后VAS评分、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患者换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血糖)的变化,最后比较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差异。结果 (1)观察组换药前VAS评分为(2.5±0.6)分,心率为(76.5±5.5)次/分,平均动脉压为(86.2±6.8)mmHg,血氧饱和度为(98.5±1.3)%,对照组换药前VAS评分为(2.5±0.7)分,心率为(76.8±5.8)次/分,平均动脉压为(85.8±6.5)mmHg,血氧饱和度为(98.6±1.4)%,两组换药前VAS评分、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后VAS评分为(2.7±0.8)分,心率为(83.6±6.5)次/分,平均动脉压为(88.6±7.2)mmHg,血氧饱和度为(97.3±1.5)%,对照组换药后VAS评分为(3.8±1.4)分,心率为(90.5±7.3)次/分,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