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为预防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供依据。方法选用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64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未发生深静脉血栓,观察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对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危险因素、自身危险因素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制动时间分别为(3.13±0.35)h和(7.33±0.99)h相比于对照组的(2.02±0.32)h和(4.11±0.64)h,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比例为28.13%、25.00%、25.00%和43.75%相比于对照组的12.50%、9.38%、12.50%和18.75%,观察组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在手术方面有手术时间和术后制动时间,自身方面有糖尿病、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等,这些因素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着密切联系,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腹部创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200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腹部创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例患者中56例在腹部创伤后7 d内表现出肌肉压痛、胀痛、Homans征阳性、浅静脉曲张和肢体皮温降低等症状与体征,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0例患者确诊发生深静脉血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高胆固醇水平、高D‐二聚体水平、高尿素氮水平、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术前1个月有手术史、下腹部创伤、高创伤评分、卧床时间大于3 d及有感染为腹部创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应对存在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腹部创伤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有利于深静脉血栓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王跃琴  孙金殿  成迎香 《河北医学》2016,(11):1893-1896
目的:筛查和研究老年患者消化道穿孔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风险和护理防控对策.方法:随机抽取41例老年消化道穿孔手术患者且对其风险进行筛查,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策;另外再抽取41例老年消化道穿孔手术者作为观察组,根据高危风险筛查结果,予以综合性护理防控对策;对老年消化道穿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且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以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年龄、血栓史、房颤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恶性肿瘤、胃癌穿孔修补术、手术时间>4h、卧床时间>72h、应用高渗脱水剂是导致老年消化道穿孔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风险形成的原因,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栓史、房颤史、胃癌穿孔修补术、手术时间>4h、卧床时间>72h是老年消化道穿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风险,P<0.05;观察组术后深静脉发生1例、发生率2.44%,低于对照组(对照组9例、发生率21.95%);护理满意度97.56%,高于对照组(78.05%),P<0.05.结论:积极有效筛查老年消化道穿孔术后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风险,及时做出相应的护理防控对策有利于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肯定与进一步扩大样本加以精确研究.  相似文献   

4.
刘海波  赵枫  曹杰  杨照田  陈超 《河北医学》2016,(8):1246-1249
目的:探讨髋臼及骨盆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94例髋臼及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深静脉血栓组(A 组,n =24)和非深静脉血栓组(B 组,n =170)。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①A 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与 B 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Logistic 回归分析中可知,年龄≥45岁、合并系统疾病、卧床时间长、血清 D-二聚体水平≥0.5mg /L 均为患者术前危险因素(P<0.05);抗凝预防措施能有效预防术前 DVT 形成,为相关保护因素(P<0.05)。结论:患者年龄、高凝状态、合并创伤、卧床时间长短及血清 D-二聚体水平等因素直接影响髋臼与骨盆骨折患者术前 DVT 形成,对于高危患病人群,应做好筛查工作,术前抗凝预防治疗可降低 DVT 形成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前期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创伤性骨折围术期患者,共纳入病例数为74例.将74例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深静脉血栓早期预防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入院当天、手术当天,两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h、术后3 d,两组D-二聚体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静脉血栓早期预防护理在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能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并分析骨创伤以后可能造成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方法:抽取在医院就诊的骨创伤患者48名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人数相等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都包含24个人,由于我们要研究的是骨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因此设置的变量为是否有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实验组的均为骨创伤后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对照组反之,所有患者都没有形成深静脉血栓.进而分析两者不同的因素,就是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骨创伤的情况,得知由于一些因素的存在决定了深静脉血栓是否会形成.例如患者骨创伤治疗时间、创伤后修复时间、是否患有高血压病等因素均可造成骨创伤的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结论:很多因素可以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不仅包含患者自身因素,也包含一些外界因素,在进行骨创伤手术时,患者的治疗时间以及手术后恢复修养的时间等,还有患者养成的长时间吸烟酗酒的坏习惯也会有影响.不过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戎晋阳 《基层医学论坛》2013,(29):3873-3874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骨科创伤手术患者26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骨折类型、受伤机制、手术时间、术后制动时间,并就2组年龄及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因素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后制动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中既往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患者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7.3%,股骨干骨折发生率最高28.1%,3个以上部位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0%,55岁以上患者发病风险21.6%。结论骨科创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与年龄、骨折部位和类型、手术时间及术后制动时间有很重要的关系,仔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对临床治疗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期D-二聚体(D-dimer、D-D)动态监测下实施预防深静脉血栓(deep vain thrombosis,DVT)前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老年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动态监测血浆D-D水平;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前期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D-D水平均于术后6 h明显升高,且术后4 d D-D水平明显高于入院当天和手术当天。在术后6 h及术后4 d,观察组D-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干预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动态监测老年创伤性骨折围术期患者的D-D水平,实施早期针对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护患关系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索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为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避免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曾于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被选作研究对象的骨科创伤患者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最小为29岁,最大为76岁,平均46岁;在这80例患者中,患者病症主要有以下几种: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骨盆骨折、多发性骨折等四种。将这80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观察组的40例患者均发生深静脉血栓,分别对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且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危险因素,进而总结出自身危险因素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制动时间、高血压患者比重、高血脂患者比重、糖尿病患者比重、吸烟患者比重等方面都有差距,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创伤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有多种,其中手术时间、术后制动时间,患者自身是否伴有糖尿病、吸烟、高血压、高血脂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应该做好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与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human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Serpine1)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杭州整形医院就诊的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272例,以超声造影检查诊断为“金标准”,将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20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72例非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TEG检查,检测两组的凝血因子Ⅴ、Serpine1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TEG参数凝固时间(solidification time,K)、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R)降低,最大幅度(maximum magnitude,MA)、凝固角(solidification angle,)升高,且研究组重度患者的K、R较低,MA、α、凝血因子Ⅴ、Serpine1水平较高(P<0.05)。K、R、MA、α、凝血因子Ⅴ、Serpine1与研究组轻度、重度严重程度相关,且K、R、MA、α与凝血因子Ⅴ、Serpine1相关。K、R、MA、α、凝血因子Ⅴ、Serpine1联合检测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较高。结论 TEG联合凝血因子Ⅴ、Serpine1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病人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增强型乳胶免疫比浊法对57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进行血浆D-二聚体的定量检测,跟踪观察患者病情。结果:57例患者有7例并发深静脉血栓(DVT),并发DVT组术前、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呈进行性增高。未并发DVT组术前、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并发DVT组与未并发DVT组相比较:术前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3天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7天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监测对骨折术后并发血栓性疾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与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变化与内固定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方法:我院行手术内同定术的下肢骨骨折患者158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和对照组,于术前、术后24h和躺抽抽取静脉血2ml,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凝血酶原时间(P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rr)。结果:DVT组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血浆浓度术后24、48h时较对照组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T、APTr仅在术后48h高于对照组(P〈0.05),24h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二聚体、同型半髋氨酸血浆浓度值与DVT存在相关性(r=3.11,P〈0.05;r=4.53,P〈0.05),说明D-二聚体与同型半胱氨酸血浆浓度升高与DVT的发生存在正相关性。结论:无论凝血指标是否异常,D-二聚体和(或)同型半胱氨酸异常则血液都存在高凝状态或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血浆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是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子,监测其变化可提高诊断血栓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

Traumatic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can be treated with cemented or uncemented hemiarthroplasty with good outcomes. Earlier studies reported a higher incidenc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associated with cemented prostheses in elective total hip or knee arthroplasty. In addition, the hypercoagulable state after a traumatic femoral neck fracture and possible thrombogenic properties of bone cement could put these patients at greater risk for thromboembolism. We aimed to compare the incidence of DVT and progression to pulmonary embolism (PE) or mortality in cemented and uncemented hemiarthroplasty.

METHODS

The data of 271 patients treated with cemented or uncemented hemiarthroplasty after a traumatic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 for the incidence of DVT. The level of thrombosis, progression to PE and mortality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ere 133 (49.1%) patients with cemented hemiarthroplasty, while 138 (50.9%) had uncemented hemiarthroplasty. The patients had an average age of 76.6 (range 53–99) years and 11 (4.1%) patients had DV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evelopment of DVT, level of thrombosis, PE and mortality regardless of whether a cemented or an uncemented prosthesis was used.

CONCLUSION

Cemented hemiarthroplasty is not associated with higher risks of DVT, PE or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 Cemented prostheses can be safely used for this group of patients.  相似文献   

14.
谢辉  刘会敏  马宏伟 《河南医学研究》2012,21(3):302-303,306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定量检测在骨折病人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124例骨折患者术前、术后第2天及第7天进行血浆DD及FDP的定量检测,观察指标变化。结果:124例患者有15例并发深静脉栓塞(DVT),其中3例并发肺栓塞(PE),并发DVT组术前、术后血浆DD及FDP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呈进行性增高。未并发DVT组术前、术后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并发DVT组与未并发DVT组相比较,血浆DD及FDP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DD及FDP的动态监测对骨折术后并发血栓性疾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凹卧位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泵预防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效果及影响。方法: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中凹卧位联合间歇加压充气泵组(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行腹部手术操作时采取常规体位,整体头高足低20°。观察组行腹部手术操作时采用中凹卧位(头胸部抬高20°,下肢抬高30°)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泵,术后连续3 d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术后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DVT形成情况。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DVT发生的风险。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VT发生率为1.9%,显著低于对照组(13.5%)(P=0.027)。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第1、3天的D-二聚体水平及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凹卧位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泵可有效预防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DVT的发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时间规律及血浆D一二聚体浓度对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38例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手术治疗的股骨干骨折患者,分别于伤后第1天、术前1d、术后1d、术后3d、术后5d测定血浆D一二聚体浓度,并于伤后第1天、伤后第3天、伤后第5天,伤后超过5d及术后第2天、术后第5天、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结果:血栓组共纳入23患者例患者,其中8例(5.80%)发生于伤后1~3d,8(5.80%)例发生于术后第2天.患者创伤后D-二聚体水平均值高于正常值,术前1d血栓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D-二聚体临界值为2.31ug/mL时,敏感性为0.631,特异性为0.509当D-二聚体临界值为4.63ug/mL时,敏感性为0.481,特异性为0.807.结论:①患者血栓发生的高峰时间是伤后第3天和术后第1天.②D-二聚体对创伤后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术前1d以4.63ug/mL,作为临界值较为合适.③D-二聚体变化趋势与血栓发生的高峰趋势相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DD)及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检测对骨折病人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骨折病人57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8名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和DD、FDP水平,并比较观察组不同类型骨折病人Fg、DD、FDP阳性率,以及发生深静脉血栓(DVT)与未发生DVT病人的Fg、DD、FDP水平。结果观察组Fg、DD、FD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TT低于对照组(P < 0.05),2组PT和AP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不同类型骨折病人Fg、DD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D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1 d,观察组中发生DVT与未发生DVT病人的Fg、DD、FD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发生DVT病人Fg、DD和FDP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发生DVT病人(P < 0.01),且发生DVT病人Fg、DD、FDP水平均较术前1 d明显升高(P < 0.01)。结论凝血指标和DD、FDP水平可有效反映骨折病人凝血功能,灵敏度较高,对预防病人DVT形成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防治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两组均采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预防DVT,术前1 h预防性用药1次,术后每天腹壁下注射4100 U,连续用药14 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开始加服补阳还五汤加减方,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连续14 d。两组分别观察DVT发生率,观察记录患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速度和术后引流量,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及各项凝血指标水平。结果:治疗组DVT总发生率5.77%,低于对照组的19.23%(P<0.01);术后第7、14天,治疗组髌上和髌下肿胀程度均轻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14天治疗组血清CRP、TNF-α、IL-1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第14天血清D-二聚体(D-dimer)均下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使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降低血清CRP、TNF-α、IL-1、IL-6和D-dimer水平,减轻炎症反应,预防DVT发生。  相似文献   

19.
正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骨科大手术以及骨科创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DVT可以导致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和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甚者可导致患者死亡。国内的一项多中心研究结果[1]显示,关节置换后DVT的发生率在未预防组为31%、预防组为12%,经过血栓预防治疗后,术后出现症状性静脉血栓DVT的概率为1%~10%。静脉造影是临床诊断DVT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性且有一定的设备技术要求,所以使用并不广泛。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 方法 将100例2型糖尿病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非LMWH组常规手术,LMWH组术后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于手术前后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血小板功能(PLT、MPV、PCT、CD62p、vWF),凝血-纤溶功能(PT、APTT、Fib、AT-Ⅲ、t-PA、PAI-1)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RBCAI);并以50例非糖尿病腹腔镜手术者为对照组行对比分析。 结果 非LMWH组下腔DVT发生率高于LMWH组和对照组(P<0.05),LMWH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非LMWH组和LMWH组之间PLT、MPV、PCT、CD62p、vWF、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RBCAI、Fib、AT-Ⅲ、PAI-1、t-P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T-Ⅲ与t-PA低于对照组,其他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组AT-Ⅲ与t-PA降低,且非LMWH组低于LMWH组,LMWH组低于对照组;其他各项指标升高,且非LMWH组高于LMWH组,LMWH组高于对照组,其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纤溶参数异于常人,腹腔镜术后DVT发生率高,低分子肝素可起到预防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