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中医药院校西医基础课程研究性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医基础课程作为高等中医药院校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十分经典的基础理论和定型的教学方法。实行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讲授的同时,实施即时讨论法、互动教学法、开放实验、模拟临床与情景演练、设计实验、专题报告等教学方法,既保障教学进度,又扩展学生视野,提高了学习能力。实践表明,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普遍欢迎和好评。  相似文献   

2.
向红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2):123-124
西医儿科学在中医药学校的教学中一直是个难点,本文从明确教学目的,优化教学内容;转变教师思想,提高业务水平;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在中医药学校的教学体会。就如何在中医药学校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3.
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的首次课在整个中医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从中西医比较,突出气势;图示比喻,化难为易;医文互融,培养素质三个方面来探讨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中医师根据临床需要,不仅要懂中医,还要了解甚至精通西医,西医课程的设置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存在多年,并且根据各方面的需求进行了不断的调整。1中医药院校西医内科学现状(1)中医药院校的西医课时严重不足,造成讲解内容过于简单,对以后各科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中西医课程教学时数究竟是7∶3,还是6∶4,曾经进行过长时期的讨论与摸索。从全国情况看,中医、西医学时比例大多维持在7∶3。现在使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中医教学进一步达到同质化教学目标的方法。方法建立同质化的大纲、教案、课件架构、教法、形成性评价体系。将建设前后的教学资料分别建立两组文件夹(设为组1、组2),通过问卷星制作好问卷调查表,单盲问卷调查298份。结果2组教案的规范性、重难点突出、时间分配合理性、教学设计丰富比较,课件知识量大、美观性及问卷调查项目汇总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2组希望增加英语或古汉语的教学内容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说明同质化教学资料建设,使教案、课件、大纲质量得到提升,教法、形成性评价体系同质化,更进一步达到同质化中医学知识传授;大部分同学希望中医学教学过程中增加古汉语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王学江 《北京中医药》2002,21(2):112-114
21世纪是社会、科技和文化迅猛发展的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包括中医教育面临着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转变旧的教育观念,启动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适合中医药学教育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关于高等中医药院校西医课程改革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十年来,中医药院校围绕着需不需要开设西医课程,怎样开设西医课程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经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医药院校的各方人士都认同中医药院校必须开设西医课程,但99%的专家认为目前西医课程必须改革。鉴于目前中医药学教学的现状,以及中、西医学研究方法的差异,可将西医学课程重新整合、组合,使学生从一个整体的人为出发点去学习各组织、脏器的结构、功能、代谢及病理生理和治疗,培养其全方位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李顺英 《中医教育》2007,26(4):25-27
激发学生了解、学习中医药的兴趣,进而理解、接受、热爱中医,并有决心去挖掘中医药这个伟大的宝库,这是在西医院校从事中医药教学教师的重要责任和义务。分析了西医院校药学专业学生学习中医药学兴趣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如何在中医药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思考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在高等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是我国西医学教育的特色之一,但因为学生中、西医思维方式的差异、教学课时安排的局限性以及教学方式缺乏合理性等原因,导致目前的教学效果仍不尽如人意。本文旨在分析高等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和不足,从树立中医文化自信、明确教学目的,合理设置教学重点、丰富教学手段,重视临床实践等角度提出改进中医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和建议,旨在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和培养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中医知识。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是西医院校的必修课程,而目前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对中医学认知的需求.为破解这些问题,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明确教学目的 、改进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意见,以期提高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学、西方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根源分歧.在中医院校的基础教学中,适当增加西医中人体形态学相关课程,同时减少功能、诊断学方面相关课程,可增强中医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辨证论治的认识,同时也加深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准确理解,有利于造就培养新一代的中医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人类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人类疾病谱正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医学模式也由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成为现在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使得医学不仅要注重人的生理也要关心影响人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中医是我国的特色和瑰宝,西医是目前国际,包括我国在内,共用的、通用的医疗体系。西医院校设有中医学课程,中医药院校更设有解剖学、病理学、西医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等课程。相比较而言,为了更加适应未来临床工作的需要,中医药院校内设置了更多的西医课程。笔者长期从事临床及中医药院校教学工作。基于在基础教学和临床带教中的一些经验,就如何从西医内科教学入手,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结合我院西医教研室的教学实  相似文献   

14.
辨证论治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内容,是中医学治疗的前提和方法,也是教学的难点。在西医院校中,由于教育背景的不同及中西医思维方式的差异,学生观念难以发生转变,故进一步增加了该内容教学的难度。本文从授课内容、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教学方式、临床带教等方面试行探讨在西医院校内如何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教学,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理解掌握中医精髓、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课程是我国具有自身特点的医学教学,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中医的重视,对继承弘扬传统医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中西医是有着不同认知方法的不同医学体系,在西医院校讲授中医课程,授课对象为西医院校的学生,他们自入学以来就一直接受西方医学的教育,其思维方法和思维模式无不受西方医学理论体系的影响。因此,如何在西医院校做好中医教学工作,针对西医院校学生的特点,使之在较少理论授课时数的情况下,接受并理解中医理论,是西医院校中医教学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笔者就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张颖  许东云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2):110-110
中医学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同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的科学总结。它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最强大的传统医学之一。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大特色,其目的在于使西医院校的学生通过学习中医学理论,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初步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学课程多是在学生们已接受了3年西方医学教育后才开始的,这时的学生对西医已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对中医学的辨证思维方式颇为陌生。由于中、西医属于两套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教学中抽象的中医概念及思辨式的思维方式常常使学生难以适应,加上多数西医院校现行使用的《中医学》教材,几乎囊括了中医学从基础到临床的全部内容。学生感到学习难度  相似文献   

17.
南京中医药大学西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采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模式,将分属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等5个学科的课程,按人体器官系统进行整合,形成新的教学模块"基础医学教程",即以人体每个系统、器官为主线,完整的知识点为专题的横向教学模式。经过近3年的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应之策。  相似文献   

18.
利用西医院校优势发展中医药对外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来华学习中医的留学生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国内西医高校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医学教育以及科研领域有着中医高校不可比拟的优势.笔者认为,随着中医药国际教育产业化的形成,中医药高等院校与西医院校进行校际联合发展中医药对外教育将成为国内进一步开拓国际教育市场的关键.在目前国内中医药国际教育资源尚未完全开发的情况下,基于留学生的培养质量,我们有必要及早审视校际联合的优势,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医药高校以外的其他高校的现代医学以及人文氛围等育人功能,进一步推进中医药留学生教育.  相似文献   

19.
黄华玲 《中医教育》2009,28(5):39-41
目的提高中医药院校西医诊断学教学质量和效果。方法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探讨西医诊断学改革问题。结果以上措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结论只有积极探索适应中医药院校特色的西医诊断学教学的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中医人才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就开展了高校计算机教育.近几年,由于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知识普及速度的加快,加之中小学均已开设了相应的信息技术课程,因而新一代大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程度起点逐渐提高,原有的为非计算机专业设置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为此,有必要对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