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药材鉴别药材天麻呈椭圆形或长条形,略扁,皱缩而稍弯曲,长5~15 cm,宽2~6 cm,厚0.5~2 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纵皱纹,习称"姜片"(又称"蟾蜍皮");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习称"芝麻点"。有时可见棕褐色菌索。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嘴状的芽或残留茎基,习称"红小辫"或"鹦哥嘴"。另端有圆脐形瘢痕,习称"肚脐眼"。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角质样,有光泽,习称"宝光"。气微,味甘,嚼之黏牙。  相似文献   

2.
厚朴     
<正>中药饮片鉴别专用术语筒朴特厚朴的干皮加工成单筒状或双筒卷筒状。鸡肠朴特指厚朴根皮呈单筒状,常弯曲,形状如鸡肠状。靴筒朴特指厚朴近根部之干皮一端展开形如喇叭口,形似鞋靴口状。亮银星指某些中药饮片的一些成分在表面常析出结晶,在光照下可见点状闪光,又称"冰糖点"。  相似文献   

3.
香加皮为萝科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ium Bge.)的干燥根皮,具有祛风湿、强筋骨的功效。笔者最近在检验中发现一种伪品香加皮,现从性状、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及薄层色谱几方面与香加皮进行比较均有较大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药材性状 香加皮 呈卷筒状、槽状或块片状,长3~10cm,直径1~2cm,厚0.2~0.4cm。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松软常呈现鳞片状,易剥落,内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较平滑,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  相似文献   

4.
秦皮与合欢皮是临床常用的 2种中药 ,其外表形态类似 ,而用途却大不相同 ,必须仔细加以区分鉴别 ,以免混肴。 2种药物的具体鉴别方法如下 :1 秦 皮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 (Fraxinus rhynchophyllaHance)、白蜡树 (Fraxinus chinensis Roxb.)、尖叶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varacuminata L ingelsh.)或宿柱白蜡树 (Fraxinus Stylosa L ingelsh.)的干燥枝皮或干皮。1.1 性状 :1枝皮 :呈卷筒状或槽状 ,长 10~ 6 0 cm,厚 1.5~3 mm。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间呈斑状 ,平坦或稍粗糙 ,并有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及细斜皱…  相似文献   

5.
石韦     
<正>药材鉴别要点庐山石韦:叶片略皱缩,展平后呈披针形,长10~25 cm,宽3~5 cm.先端渐尖,基部耳状偏斜,全缘,边缘常向内卷曲;上表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散布有黑色圆形小凹点;下表面密生红棕色星状毛,习称"金星点"。有的侧脉间布满棕色圆点状的孢子囊群。叶柄具四棱,长10~20 cm,  相似文献   

6.
鹿茸的药材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梅花鹿茸:习称花鹿茸。呈圆柱状分枝,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长17~20 cm,锯口直径4~5 cm,离锯口约1 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长9~15 cm,直径较大挺略细。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较密,下端较疏;分  相似文献   

7.
正1.药材鉴别桔梗药材呈圆柱形,下部渐细,略扭曲,有的有分枝,长5~20 cm,直径0.5~2 cm。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带皮桔梗表面黄棕色;具纵扭皱沟,并有横长的皮孔样斑痕及支根痕。上部有横纹。有的顶端有较短的根茎(习称"芦头"),其上有数个半月形茎痕(习称"芦碗")。质脆,断面不平坦,形成层环棕色,皮部类白色(习称"玉栏"),木部淡黄白色(习称"金井"),气微,味微甜后苦。  相似文献   

8.
肉桂的鉴别     
正1药材鉴别桂枝:呈长圆柱形,多分枝,粗端直径0.3~1 cm。表面红棕色至棕色,有纵棱线、细皱纹及小疙瘩状的叶痕、枝痕和芽痕,皮孔点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薄显红棕色,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髓部黄白色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肉桂:呈槽状或卷筒状,宽或直径3~10 cm,厚0.2~0.8 cm。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  相似文献   

9.
正药材鉴别药材呈圆柱形,略弯曲,长3~15 cm,直径0.3~0.8 cm。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有较密并深陷的横皱纹、纵皱纹及裂纹,老根的横皱纹较密且更深陷,略呈结节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棕黄色,木部即远志心(又称"骨""心")黄白色,皮部易与木部剥离。剥离后的远志习称"远志肉";有的不能剥离即不能抽取木心者,习称"远志棍"。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饮片鉴别本品呈圆柱形的段,长4~8 mm,外表皮灰黄色至灰棕色,有横皱纹。饮片切面棕黄色,中空。形如"鹅管"又  相似文献   

10.
秦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来源于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us.rhpnchophyllaHance.白蜡树 Fraxinus chinensis Roxb.尖叶白蜡树Fraxinug chinensis Roxb.var.acuminata Lingelsh或宿柱白蜡树 Fraxinus stylosa Ling.的干燥枝皮或干皮。主产于东北、河北、内蒙古等地,具清热解毒、清肝明目之功效。1性状鉴别 秦皮呈卷筒状或槽状,长10~60cm,厚1.5~5mm。外表面灰棕色至黑棕色,稍粗糙。…  相似文献   

11.
四种皮类药材真伪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杜仲1.1 正品来源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呈扁平状或两边稍向内卷 ,大小厚薄不一 ,厚 3~ 7m m。外表灰褐色或灰黑色 ,平坦或粗糙 ,有明显纵皱纹或纵裂横纹 ;内表面紫棕色或棕褐色 ,光滑 ,体轻易折断 ,折断面有许多细密银白色细丝相连 ,可拉长。气微 ,味稍苦 ,嚼之有胶状残余物。1.2 伪品藤杜仲 ,来源为夹竹桃科藤杜仲的树皮。呈卷筒状或槽状 ,长 5~ 10 cm ,厚 0 .2~ 0 .5 cm。外表面棕红色或灰褐色 ,有明显黄白色皮孔 ;内表面黄棕色或红褐色 ,质坚硬 ,难折断 ,折断面有稀疏白色丝状相连 ,一拉即断。气微 ,味涩。2 地骨皮2 .1…  相似文献   

12.
白藓皮苦 ,寒 ,无毒 ,有祛风、燥湿、清热解毒、止痒的功效 ,可单用也可伍以其他中药。近年用量增多 ,现将其临床应用介绍如下。1 简  介白藓皮为芸香科植物白藓的根皮 ,产于辽宁、河北、四川、浙江、安徽、江苏等地 ,春秋二季采挖。白藓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全株有特异的刺激味。药用干燥根皮 ,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 ,长 7~ 12cm ,直径 1~ 2cm ,厚 2~ 5mm。外表面黄白色至淡棕色 ,稍光滑 ,有时有纵皱和侧根痕 ;内表面淡黄色 ,光滑而具侧根形成的圆孔。质松脆 ,易折断 ,断面乳白色 ,呈层状 ,在日光或灯光下 ,可见闪烁的白色细小结晶物。气…  相似文献   

13.
<正>羌活药材呈圆柱状略弯曲,长3~13 cm,直径0.5~2.5 cm,顶端残留艺痕,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外皮脱落处显黄色。节间很短,呈紧密隆起的环状节,形似蚕体,习称"蚕羌"。有的节间延长,形如竹节状,习称"竹节羌",节上有多数点状和瘤状突起的根痕及棕色破碎鳞片。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有多数裂隙,横切  相似文献   

14.
地枫皮 Cortex Illicii为常用中药 ,为木兰科植物地枫皮Illicium difengpi K.I.B.et K.I.M.的干燥树皮。具有祛风除湿 ,行气止痛作用 ,临床用于风湿痹痛 ,腰肌劳损等。近年来发现有多种植物的树皮伪充地枫皮入药 ,应注意鉴别。1 正品1.1 性状药材呈卷筒状或槽状 ,长 5~ 15 cm ,直径 1~ 4 cm,厚0 .2~ 0 .3cm。外表面灰棕色至深棕色 ,有的可见灰白色地衣斑 ,粗皮易剥离或脱落 ,脱落处棕红色。内表面棕色或棕红色 ,具明显的细纵皱纹。质松脆 ,易折断 ,断面颗粒状。气微香、味微涩。1.2 显微鉴别木栓层为数列细胞 ,其内壁较厚 ,含红棕…  相似文献   

15.
李欣海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9):1163-1163
地枫是中医常用的中药之一,具有祛风湿的作用。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地枫的伪品,现将地枫及伪品红木香和余甘子鉴别如下。正品地枫:为木兰科植物地枫的干燥树皮。性状:本品呈卷筒状或槽状,长5~15cm,直径1~4cm,厚0.2~0.3cm,外表面灰棕色至深棕色,有的可见白色地衣纹,粗皮易剥离或脱落,脱落处棕红色。内表面棕色或深棕色具有明显的细纵皱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颗粒状,口嚼有“沙粒感”。气微香,味微涩。伪品红木香:为木兰科植物长梗南五味子的根或树皮。性状:干燥根皮为卷筒状或不规则的块片,大小不一,厚约1~4mm,外表面紫褐色,有纵沟纹及横裂隙,栓…  相似文献   

16.
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块茎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因其茎似箭杆 ,赤色 ,端有花 ,远看如箭有羽 ,故名“赤箭”。天麻之名 ,始见于《雷公炮制论》。1 天麻的形态天麻呈圆形或椭圆形 ,呈扁 ,皱缩而稍弯曲 ,长3~ 1 5 cm,宽 1 .5~ 6cm,厚 0 .5~ 2 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 ,具环节 ,有点状痕点或膜质鳞叶 ,有时可见棕褐色菌素 ,全体多纵皱 ,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的干枯芽苞 ,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或为残留茎基 ;另一端有白母麻脱落的圆脐形瘢痕 ,习称“圆盘底”或“肚脐眼”,质坚硬 ,不易折断 ,断面较平坦 ,角质样黄白色至…  相似文献   

17.
正味连: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俗称:鸡爪黄连),单枝根茎长3~6 cm,直径0.3~0.8 cm。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中空。气微,味极苦。  相似文献   

18.
付正良  孔增科  靳文军  杨阳 《河北中医》2007,29(2):158-159,180
1五加皮1.1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的干燥根皮。1.2饮片鉴别呈不规则卷筒状或半卷筒状,长5~15cm,直径0.4~1.4cm,厚约2mm。外表面灰褐色,有稍扭曲的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样斑痕;内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  相似文献   

19.
正1.药材鉴别药材呈不规则的圆锥形,稍弯曲,状如乌鸦头。长2~7 cm,直径0.5~1.8 cm,表面暗棕色至灰褐色,皱缩不平,呈纵向沟纹,可见短而尖的支根,习称"丁"。顶端可见去掉茎后的痕迹或顶芽。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灰白色至暗灰色,显粉性,可见多角形的形成层  相似文献   

20.
萆薢     
<正>药材鉴别要点药材呈不规则或弯曲圆柱形,有结节状隆起,并可见乳头状突起的疔包,表面黄棕色或紫棕色,质坚硬,难折断,折断面有粉尘飞扬。断面呈纤维状,习称筋脉。气微,味微苦、涩。饮片鉴别要点萆薢饮片呈不规则的厚片,厚薄不一,厚0.2~1 cm,边缘黄褐色,具乳头状突起的疔包,切面红棕色至淡红棕色,粗糙,有的可见微凸起的黄色散在纤维小点。气微,味涩。鉴别专用术语粉尘泛指中药饮片折断或破碎时飞扬出来的粉状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