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灵枢·五癃津液别》中,古人便提出了"脂""膏"等概念,而体内膏脂过多易生痰浊,痰浊郁久化热,热邪再煎灼津液,炼津为痰,痰热互结于心胸,痹阻心脉则发为胸痹心痛。这一病因病机与高血脂导致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小陷胸汤及其合方加减得以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疗效。实验研究显示小陷胸汤调血脂、抗心肌缺氧等多途径抗动脉粥样硬化。本文从痰热互结角度探讨经方小陷胸汤对冠心病的治疗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舒张性心力衰竭可归属"心痹""心悸""心水""肾水""痰饮""喘证""水肿"等范畴。为本虚标实,气虚、阳虚为病理基础,瘀血、水饮、痰浊内停为主要病理产物,病位在心,又不止于心,心肾有着密切关系,应心肾同治为主,标本兼顾,不能单纯治心。从肾入手治疗,培养生化之源,是改善心肾阴阳互资,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关键。  相似文献   

3.
李莉英  柳卫  李迎  龚颖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7):1784-1785
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真心痛"范畴,包括虚实两端,标虚包括气血阴阳之虚,标实有瘀血、气滞、寒凝、痰浊等。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即气阴两虚型冠心病患者包括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心脏猝死三种临床类型,多以标实为主,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多以标虚为主。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的的发生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等有关,但远不能解释所有冠心病原因[1,2]。  相似文献   

4.
胸痹是临床多发病,可涉及现代医学的冠状动脉阻塞、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等多种疾病。历代医家多选取宣痹通阳、活血化瘀为主的方法治疗。周师认为,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减弱,瘀血、痰浊渐生,气血运行失畅,不通则痛,发为胸痹。临证遣方用药,以心为主,适当考虑肺与心的关系,酌加宣肺降气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痰浊血瘀证是胸痹心痛常见证型之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搜集相关资料,简要概括从痰瘀理论论治冠心病的相关论述,为今后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的论治提供一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6.
总结李延教授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经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于传统中医学中的"胸痹""心痛""真心痛"等,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阳亏虚为主,标实以痰浊和瘀血较为常见。本文从病因病机、临床特征、治疗等方面系统分析、总结了李延教授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7.
胸痹,又称"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血瘀是胸痹的主要致病因素,并贯穿整个病理过程,瘀血阻滞心脉,心脉不通,气血运行失畅,脏腑功能失调,发为胸痹心痛,其中医病机主要是瘀阻心脉。刘长玉在临床上治疗胸痹时,以瘀血为纲,运用活血化瘀之法,着重调气、温经、调脏腑,兼顾补气养阴、温经散寒、理气通滞、化痰泄浊,调节机体阴阳气血,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8.
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中医无确切病名,多可归入"痰浊""胸痹""血浊""膏脂"之中。众多医家对高脂血症的辨证分型有着不同的意见,本文从中医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与相关客观指标的联系等方面论述了本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证型的客观化是研究的热点,目前尚不能达到参考客观指标就能大致确定辨证分型的程度,但至少这是中医证候学研究突破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也是引起中风病的重要病因之一[1],属于中医学"眩晕""中风""健忘""痴呆"等证",痰浊"是影响这类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痰浊是人体脏腑气血失和、津液运化失常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危害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心绞痛属祖国医学"心痛"、"胸痹""厥心痛"范畴,其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有关,其病机不外乎气滞、血瘀、寒凝、痰浊、气虚、气阴两虚及阳气虚衰,而血瘀则是其发病的关键因素。本文旨在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常用方剂,以期为辨证论治冠心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人体的气血精津液都需要靠阳气的温煦、推动才能正常输布气化。如果体内阳气不足,温煦、推动无力,气血精津液运行失常,最后就会形成痰瘀病理产物,即所谓的"寒者凝之"。日久痰瘀阻滞气机,阳气被遏化火,即郁火。而恶性肿瘤病机就是人体阳虚,某些部位阳气不达生寒,气血津液不能正常输布,生痰生瘀,虚弱之阳又被痰瘀阻遏,日久形成郁火。因此,恶性肿瘤的基础病机为阳虚火郁,先因虚致积,后因郁热成癌。秉承《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阴静阳躁,阳生阴长"之旨,谨守病机,审因论治,把"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火郁发之"作为治疗肿瘤的理论依据,温阳以消积,散火以清热,以期为临床上给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庄乾雷  李瑶 《河北中医》2009,31(9):1326-132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属中医学心痛、胸痹、厥心痛、胸痛和真心痛等范畴。其发病者多为中老年人,属本虚标实证,本虚以心、脾、肾气血阴阳亏虚为主,标实以寒凝、气滞、痰浊、血瘀为主,其中又以痰浊、血瘀为多见,因此祛痰和活血法为治疗冠心病的大法。  相似文献   

13.
颜德馨教授益气活血法治疗胸痹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夏  李际强 《新中医》2005,37(8):7-8
颜德馨教授认为,胸痹主要病机为阳微阴弦,阳气虚衰,气化功能障碍,瘀血痰浊使心之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胸闷、胸痛、心悸等症。自拟益心汤益气化瘀,活血通脉,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多能较快地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4.
收集分析中医古典医籍中关于心力衰竭的症状、病因、病位、治疗原则的记载,对"心痹""心胀""心咳""心水""心衰""喘证""水肿""心悸"等疾病的实质内涵进行研究,认为"心痹""心胀""心咳"反映的是心力衰竭的一个侧面,"心悸"不能体现中医学对心力衰竭认识的特异性,其治疗侧重点与心力衰竭也并不相符。"喘证"反映的是肺心同病,其病位在肺,治疗重点与心力衰竭并不相符。"水肿"的疾病范围较心力衰竭更为广泛。中医的"心衰"反映的是病机而非疾病。心水病与西医学的心力衰竭更为贴近,因此临证时心力衰竭可参考心水病进行诊疗。  相似文献   

15.
胸痹是指人体阳气、阴血不足,瘀血、痰浊、寒积留聚,引起气血阻闭不通而出现的以胸部憋闷、短气,甚或心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其轻者为胸痹,重者为心痛,相当于现代医学之冠心病.颜德馨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对胸痹辨治有独到见解,其疗效显著闻名于杏林.笔者有幸侍诊,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6.
<正>冠心病是当今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属于中医学中的"胸痹"、"心痛"病证范畴,其发病多由脏气亏损,气血、津液营运不畅,停聚体内,变生痰浊与瘀血,留滞经脉,痹阻心络而致。因此,痰浊与瘀血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之始终。兹就痰瘀学说与冠心病之辨治作一探讨。1痰瘀学说的提出在中医病因学理论中,痰饮与瘀血是疾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均由脏腑气化功能失调所致。而痰饮与瘀血一旦形成,又可阻碍脏腑之  相似文献   

17.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因心脏的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导致的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降低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属于中医"心水""喘证""水肿"等范畴.郭维琴教授认为心衰是在正气亏虚的前提下,产生瘀血、水饮、痰浊等病理产物,上凌心肺、外溢肌肤而发病,其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阳虚水泛.郭教授在治疗心衰时分别从气、血、水3个方面入手,以益...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是当今社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居十大疾病死因之首,其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健康。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等范畴。在临床上本病以痰浊、血瘀最为多见。本文从痰瘀角度对冠心病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属中医学中的"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证的范畴,早在《内经》和《金匮要略》中已有记载。张艳教授从事心血管领域临床研究30余年,对中医药辨证论治冠心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独特的认识,认为病机变化与气、血、津液密切相关,主要为气虚痰瘀互阻,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法以补气养血,活血化痰为主,共奏标本兼治,通补兼施之功。  相似文献   

20.
胸痹,病因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迈体虚等有关。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阴阳气血亏虚,标实为阴寒,痰浊、血瘀交互为患。辨证当分清标本虚实,实证宜用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泄浊豁痰等法,以治标为主;虚证宜以补养扶正为主,或滋阴益肾,或益气养阴,或温补阳气。临证必须强调辨证论治,现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