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索医疗行业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14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放射诊断57例、放射治疗49例、核医学52例和介入放射学56例共4组。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分析方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对染色体畸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4种工种间放射工作人员间无着丝粒片段(ace)率、易位(t)率和染色体型总畸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06、19.965、32.824,P<0.05),其中介入放射学组和核医学组的ace率、t率和染色体型总畸变率高于放射诊断组(χ2介入=4.711、10.798、10.845,P<0.05;χ2核医学=3.853、7.674、7.708,P<0.05)和放射治疗组(χ2介入=9.209、9.772、21.330,P<0.05;χ2核医学=8.010、6.969、10.812,P<0.05)。不同工龄组间放射工作人员的t率和总畸变率存在差异(χ2=7.706、6.667,P<0.05),不同年有效剂量组间的ace率、t率和总畸变率亦存在差异(χ2=12.263、15.360、21.478,P<0.01),且t率和总畸变率随受照剂量的增加有升高趋势(r=0.347、0.263,P<0.01)。Poisson回归分析显示,工种和年有效剂量是影响染色体畸变水平的因素(核医学组、介入放射学组和0.5~1 mSv组的IRR=1.797、2.136、1.422,P<0.05)。结论 介入放射学与核医学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水平相对较高,应加强对这两个工种从业人员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高通量染色体自动扫描系统(Metafer 4)中的微核自动扫描分析软件,探讨微核自动分析用于放射工作人员微核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 005例放射工作人员为观察对象,按工种分为放射诊断、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和工业应用共5组。使用Metafer 4系统自动检测淋巴细胞微核,分析影响微核率的因素。按照系统抽样方法选取200例微核标本进行人工分析,比较自动和人工分析检出的微核率和检测效率。结果 自动分析2 005例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为(0.92±0.02)×10-3,不同工种间自动分析检出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54,P<0.05),其中介入放射学组微核率(1.00±0.03)×10-3明显高于其他组(χ2=5.568、5.334、7.689,P<0.05)。医学应用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工龄和微核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26,χ2=11.582、8.878,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年有效剂量与微核率呈正相关(r=0.106,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自动分析的微核率与放射工龄、放射工种相关(r=9.485×10-6、5.660×10-5,P<0.05)。与人工分析相比,自动分析检测的微核率明显偏低(χ2=169.259,P<0.05),两检测方法有一致性(ICC=0.713,P<0.05),但微核自动分析可将检测效率提高5倍。结论 对微核自动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提示,自动分析检出的微核率能够反映慢性低剂量辐射的遗传损伤水平,用于放射工作人员微核检测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西安市基层医疗机构放射防护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放射诊疗防护管理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 按照全国放射卫生监测项目工作方案及陕西省相关实施方案的要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西安市基层医疗机构共计58家。资料收集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对这些机构的放射防护基本情况、放射诊疗设备、防护配套设备及使用情况、机房规范性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机房防护监测由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放射卫生科室人员进行现场检测并记录数据。结果 本次调查发现,基层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许可证持证率为96.6%,配备有专职的放射诊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89.6%,放射工作人员培训率为89.6%,受检者防护用品配备率为85.7%,受检者防护用品使用率为74.3%,放射工作人员体检率为91.4%,个人剂量监测率为96.5%;不同类型基层医疗机构机房的最短边、机房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基层医疗机构在机房通风(χ2=7.034,P<0.05)、有无杂物(χ2=29.075,P<0.05)、警示标识配备(χ2=23.156,P<0.05)、工作状态指示灯配备(χ2=23.478,P<0.05)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调查的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场所辐射防护合格率为74.1%,工作场所周围环境辐射剂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28,P<0.05)。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患者个人放射防护用品配置率及受检者防护用品使用率较低,放射工作场所的规范性较差,工作场所辐射防护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河南省某市放射工作人员的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该群体的心理支持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某市32个单位放射工作人员424人,进行一般人口学资料、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调查;收集个人剂量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筛选。结果 该市放射工作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SAS及SDS得分高于中国常模(t=10.55、20.1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培训与否是焦虑情绪影响因素(χ2=47.21,P<0.05);学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培训与否是抑郁情绪影响因素(χ2=329.83,P<0.05)。结论 该市放射工作人员的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高于中国常模,并且受性别、学历、个人剂量及是否参加过培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浙江省介入放射学放射防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杭州、宁波、温州、绍兴、金华5个地市抽取70个介入放射工作场所进行监测,医院介入放射机房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采用医院填报的方法收集,透视防护区工作人员各部位和机房外辐射水平采用现场辐射水平检测的方法收集。结果 41家医院均配备了个人防护用品和个人防护设施,但有22家医院配备不完整;下X射线管照射时,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胸部、腹部、下肢部比头部更容易受到大剂量的射线照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5、4.92,P<0.05);透视防护区工作人员各部位辐射水平合格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14、14.92,P<0.05);防护吊帘可以显著降低透视防护区工作人员各部位辐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1~68.28,P<0.05);同时,防护吊帘可以提高透视防护区工作人员各部位的检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28.45,P<0.05)。结论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应该充分利用辅助防护设备,加强对胸部、腹部和下肢部等部位的保护;医院必须积极开展放射工作场所的日常监测,及时对防护薄弱环节进行整改。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职业X射线暴露对放射工作人员非癌疾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1980年普查四川省重庆市辖区内医用X射线工作者为调查对象。2020年,选取之前的91家医疗机构,分布在重庆市41个区县,其中三级医疗机构53家,运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第5次随访1980年重庆市医用X射线放射工作人员(放射组)和同医院同时期非放射科工作人员(对照组)的个人信息、职业射线接触情况、疾病史等信息。分析该队列各系统疾病发病率、各系统疾病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置信区间。结果 该队列共计937人,共统计非癌疾病359例。放射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心血管系统、眼科和其他未分类疾病的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50、2.03和2.64(χ2=5.97、3.97、4.25,P <0.05)。调整混杂因素的结果显示,女性放射组中心血管系统、眼科和消化系统等疾病发病率的RR普遍高于对照组(RR=2.33、2.59、7.55;χ2=7.28、4.17、8.64,P<0.05);在25~29岁参加工作人员中,放射组成员心血管系统、眼科等疾病发病率的RR普遍高于对照组(RR=2.26、5.07;χ2=8.22、4.91,P<0.05);累积剂量分组中,放射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血管系统、眼科和消化系统等疾病发病率的RR普遍较高(RR=1.86、2.91、3.59;χ2=9.83、8.21、5.58,P<0.05)。结论 受到长期职业照射的X射线工作者非癌发病危险增高,其中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眼科疾病等发病危险可能与这种职业照射有关。  相似文献   

7.
宁夏地区医疗照射频率水平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设备的配备情况及其医疗照射频度水平,为医疗辐射技术的合理化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式,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宁夏地区所有开展医用X射线诊断、介入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的医疗机构的放射诊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宁夏地区X射线诊断照射频率为727.9人次/千人口,其中X射线摄影检查频率最高,为525.2人次/千人口,其次是CT检查频率为147.9人次/千人口;放射治疗频率为6.0例/千人口;核医学为1.8人次/千人口;介入放射学为3.8人次/千人口。宁夏5市医疗机构X射线诊断照射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 280.7,P<0.05)。不同级别医疗机构X射线诊断照射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 485.2,P<0.05),不同级别医疗机构X射线摄影检查和CT检查(不包括乡级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照射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1 574.9、181 887.1,P<0.05)。结论 X射线诊断检查中,CT检查成为了仅次于X射线摄影检查的主要检查手段,不同地区和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X射线诊断照射频率有差异,相关部门应有针对性的加强医疗机构放射防护的监督管理,确保放射诊疗工作的正当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广东省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电离辐射剂量水平和眼晶状体异常现况,分析眼晶状体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2020年广东省粤中和粤东地区60家医院的 1 501名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眼晶状体吸收剂量(DL)和健康检查资料,分析眼晶状体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眼晶状体吸收剂量中位数M和第25~75百分位数(P25,P75)为4.86(2.99, 7.90)mGy,其中,男性和女性的剂量M分别为5.14和3.94 mGy; 一、二、三级医疗机构的剂量中位数分别为2.95、3.51、5.06 mGy;放射治疗、诊断放射学、介入放射学、核医学职业类别的剂量M分别为4.05、4.84、5.39、6.71 mGy; 护士、医师、技师岗位的剂量中位数分别为3.48、5.03、5.03 mGy。不同性别、年龄、放射工龄、接触放射起始年龄、医疗机构级别、职业类别、岗位的剂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6.72,H=389.64、511.17、70.29、53.29、49.06、39.89,P<0.05)。研究对象眼晶状体皮质密度增高检出率22.45%(337/1 501),眼晶状体浑浊检出率为8.19%(123/1 501)。 皮质密度增高检出率随着年龄、放射工龄、接触放射起始年龄、医疗机构级别、DL增加呈线性递增趋势(χ2=366.36、313.77、15.18、21.61、92.13,P<0.05)。眼晶状体浑浊检出率随着年龄、放射工龄、医疗机构级别、剂量增加呈线性递增趋势(χ2=69.64、67.65、67.65、37.37,P<0.05),随着接触放射起始年龄增加呈线性递减趋势(χ2=4.2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皮质密度增高的影响因素(χ2=165.98,P<0.05),年龄增加发生皮质密度增高的风险增高(OR=1.33,95%CI: 1.27~1.39)。年龄、放射工龄、职业类别是眼晶状体浑浊的影响因素(χ2=25.78、4.99、6.88,P<0.05)。年龄增加发生眼晶状体浑浊的风险增高 (OR=1.17,95%CI: 1.10~1.24);放射工龄增加发生眼晶状体浑浊的风险增高 (OR=1.06,95%CI: 1.01~1.12);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发生眼晶状体浑浊的风险高于放射诊断学、放射治疗与核医学(OR=2.59,95%CI: 1.27~5.25)。结论 长期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与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异常检出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年龄、放射工龄、职业类别均是眼晶状体浑浊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性颈动脉损伤和脑血管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与放射性颞叶坏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58例鼻咽癌放射性颞叶坏死(temporal lobe necrosis,TLN)的临床资料,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和斑块形成情况,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s)、颈内动脉(ICAs)和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与33例放疗后无TLN的患者和29例健康者的相关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IMT、斑块出现率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放射治疗后患者颈内动脉IMT、斑块发生率及MCAs、ICAs的血流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624、8.221,P < 0.05;χ2=17.886,P < 0.05;t=14.367、10.112,P < 0.05),IMT与放疗后时限呈正相关(r=0.368,P=0.049),IMT、斑块发生率与放疗剂量、疗程和病理分期可能有一定相关性(χ2=-17.635、12.006、-3.125,P < 0.05)。与无放射性TLN的患者相比,TLN患者平均IMT明显增厚(t=10.208,P < 0.05)。TLN患者的斑块比无TLN者更常见(χ2=13.118,P < 0.05),ICAs和MCAs的血流速度较快(t=5.011、5.035,P < 0.05)。在单侧TLN患者中,患侧与健侧的MCAs血流速度明显不同(t=18.362,P < 0.05)。结论 与健康者比较,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的IMT增厚、斑块形成和血流动力学异常较常见,特别是合并TLN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评估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我国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索自1996—2017年来国内外正式刊物上发表的有关文献,严格按照预先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最终纳入15篇,共计6 332人。分析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功能中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和促甲状腺素(TSH)水平。 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放射工作人员T3水平的标准化均数差(SMD)为-0.32[95% CI(-0.61,-0.04),P=0.03],与对照组相比有降低的危险性;单个协变量Meta回归对异质性来源进行分析仅显示性别组成与研究间异质性有关,调整研究后方差的解释比率(adjusted R-squared, Adj R2)为29.99% (P=0.03)。T4水平的SMD为-0.49[95% CI(-0.94,-0.03),P=0.04],与对照组相比有降低的危险性;单个协变量Meta回归对异质性来源进行分析仅显示性别组成与研究间异质性有关:Adj R2为26.60%(P=0.02)。TSH水平的SMD为1.10[95% CI(0.32,1.89),P=0.006],与对照组相比有升高的危险性。结论 长期暴露在低剂量电离辐射环境中可能对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11.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age of fusion of greater cornua with the body of hyoid bone. Age of fusion of hyoid bone can help in determining the age of an individual, especially of unknown dead bodies where only skeletal remains are available. A victim of compression of neck will more likely have fracture of hyoid bone if his hyoid bone is fused. Indian authors have reported that the fusion of hyoid bone occurs after 40 years of age. Studies done by foreign workers observed that hyoid bone fused at an earlier age (30-40 years). A total of 170 excised hyoid bones from dead bodies belonging to the age group of 20-65 years were studied. Fusion occurred earlier in females as compared to males by about 5 years. The mean age of unilateral and bilateral fusion in males was 38.25 and 53.16 years, respectively. The mean age of unilateral and bilateral fusion in females was 38.00 and 48.50 years, respectively. All the hyoid bones were fused after the age of 60 year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fusion on right and left side.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探讨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婴儿湿疹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外涂湿润烧伤膏治疗,对照组外涂湿疹膏治疗,连续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有效率为82.50%;两组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治疗组未见复发,对照组有2例患儿复发。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婴儿湿疹疗效好,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误漏诊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2例延迟性脾破裂中的诊断和误漏诊的经验与教训.结果本组延迟性脾破裂的误漏诊5例(41.66%).对多发伤与脾破裂并存可能认识不足,外伤史轻微或伤员隐瞒外伤史,缺乏腹痛-缓解-突然再腹痛的典型病史,缺乏“对冲性脾破裂”力学分析和整体化诊断思路等为其误漏诊的主要原因.结论详细的外伤史和全面系统检查,重视腹以外多发伤掩盖腹内脏器伤及延迟性脾破裂可能.确立外伤-腹内脏器伤-脾破裂整体化诊断思路.不间断地辅以B超检查脾形态学变化和腹内有无积液,腹腔穿刺确定有无血腹、X线胸腹部检查观察左侧胸肋角和膈肌运动情况、必要时CT检查以尽早发现脾包膜下血肿,降低延迟性脾破裂误漏诊率.  相似文献   

14.
The results of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activity measurements of a solution of 55Fe organized by the BIPM in 2005 are reported and analysed. This exercise, which follows the procedures of the CIPM mutual recognition arrangement to update older comparisons, is a renewal of the comparison organized by the BIPM that took place in 1978. A EUROMET comparison was organized in 1996 specifically to compare activity measurements of a 55Fe solution by means of liquid-scintillation techniques. Results of these three comparisons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radionuclide solution was provided by the NPL, which also distributed the samples to the participants. The activity of the ampoules was measured by 16 laboratories using 12 methods producing 25 results. Some general considerations on uncertainty assessments pertaining to the different techniques used are drawn. The outcome of four different estimators is compared from which the presence of at least one outlier can be confirmed. Further measurements should be made to try to reduce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results. To date the outcome of the present comparison does not show an improvement to that of the 1996 comparison.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In order to get an idea of the value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duration of pregnancy in establishment of paternity, 511 records from 17 lower courts in Sweden were studied.It was found that when a blood group investigation has been performed, only a small number of cases remain where the paternity claim should be rejected by a court of law for the reason that the period of pregnancy has been extremely long or short.It was shown that only very extreme probability values (percentages) should give reason for rejection of paternity claims if a larger risk of error is to be avoided. The risk is somewhat smaller with long pregnancies than with short ones.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emphasize the difficulties involved in probability assessment in paternity suits.This report was presented at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Medical-Legal Seminar, Stockholm 1971.  相似文献   

16.
海马头部浅沟消失对海马硬化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海马头部浅沟消失对海马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8例经组织学检查证实的海马硬化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和 18例年龄相匹配的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海马头部浅沟的显示情况、海马头部大小和信号改变。结果  18例海马硬化患者中 ,16例硬化侧海马头部浅沟消失 ,1例硬化侧海马头部浅沟明显变浅 ,几乎消失 ,1例硬化侧海马头部浅沟存在。硬化侧海马头部均有萎缩 ,并在T2 WI和液体衰减恢复 (FLAIR)成像呈高信号。海马头部浅沟消失对海马硬化诊断的敏感性为 88.9% ,特异性为 10 0 %。结论 海马头部浅沟消失是诊断海马硬化的一个可靠征象 ,结合患侧海马有萎缩性改变和T2 加权成像信号增高 ,可肯定诊断海马硬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济源市人民医院烧伤科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分析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将2013-2015年济源市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375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周收集1次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对其中检出的部分细菌做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并对部分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予以分析。结果 2013-2015年病原菌阳性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氨曲南、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及妥布霉素等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呈逐年增高趋势,对头孢替坦、头孢曲松及头孢唑啉则呈现出较高的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对一、二代头孢菌素及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美罗培南等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性较高,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高;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及四环素的使用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左氧氟沙星与利奈唑胺的使用强度则呈逐年升高趋势。结论医生在治疗过程叶中,应遵循早期、联合、足量的用药原则,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抗感染治疗;医院应高度重视感染的控制工作,定期开展感染隐患排查,结合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时阔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以减少和避免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应用结肠支架治疗左半结肠肿瘤性梗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结肠支架在左半结肠肿瘤性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结合文献 ,分析了 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左半结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肠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高 ,近期疗效理想 ,多数可在 2 4h内解除梗阻。结论 结肠支架植入是治疗左半结肠肿瘤性梗阻的理想方法 ,为临床进一步治疗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靶控吸入模式与新鲜气体控制吸入模式两种七氟烷吸入模式下手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波动、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辅助药物应用、七氟烷消耗量、苏醒情况与术中知晓等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80例拟行脊柱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靶控吸入组(T组)和新鲜气体控制吸入组(F组),每组40例。两组麻醉诱导相同,顺序静注咪达唑仑0.05 mg/kg和芬太尼4μg/kg后,吸入8%的七氟烷,然后静注维库溴胺0.1 mg/kg,3 min后气管插管。术中麻醉,T组靶控呼出七氟烷浓度为2.3%,F组持续吸入2.3%七氟烷(氧流量1.5 L/min),两组舒芬太尼按0.15 ng/ml目标血浆浓度靶控输注(TCI),按需追加维库溴胺。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血压、心率、辅助药物剂量、七氟烷消耗量、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和术中知晓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T组在术中和结束时的BIS值高于F组(P〈0.05),T组术中平均动脉压(MAP)高于F组(P〈0.05),去氧肾上腺素和七氟烷用量明显低于F组(P〈0.05或P〈0.01),苏醒时间明显短于F组(P〈0.01),其余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七氟烷靶控吸入麻醉模式麻醉深度确实可靠,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七氟烷消耗量低,术后苏醒迅速完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武警某院急诊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提取急诊科2015年下半年的处方,遴选出使用抗菌药物(除去眼膏、外用膏药及中成药)的处方。对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 包括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及比例、使用居前6位的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情况等。结果 在2015年下半年急诊处方中有抗菌药物处方3872张,占处方总数的22.3%。使用抗菌药物构成比中,喹诺酮类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占42.9%。使用居第一位的药物是左氧氟沙星,占39.8%。单联处方77.86%,二联处方22.14%,无三联处方。结论 2015年下半年我院急诊科抗菌药物使用符合卫生部抗菌药物使用规定,但有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