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医院承担北京市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任务已 40余年 ,在此结合体检实际谈谈贯彻《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GB16 387 1996 ) (以下简称“标准”)的体会及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的几点看法。一、关于“体检”的实施“标准”规定由卫生行政部门授权的医疗机构及授权的医学检查医师进行医学检查。据了解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目前渠道较多。我们认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应由卫生行政部门授权的具备以下条件的医疗中心实施 :临床科室齐全 (包括职业病科或放射医学科 ) ,检验检查手段完善 ,有合格的细胞遗传学实验室。卫生监督及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调查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心理压力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压力负荷对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一般健康量表及放射知识问卷,对220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职业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中,具有正高职称的人员压力分值最低,为18.18±6.12.工作人员的压力分值和健康分值存在正相关关系(r=0.484).19.1%的人表示有时会因所从事工作的危险性而有压力.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采取针对性的减压和心理干预措施,以保障放射工作人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河南省某市放射工作人员的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该群体的心理支持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某市32个单位放射工作人员424人,进行一般人口学资料、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调查;收集个人剂量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筛选。结果 该市放射工作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SAS及SDS得分高于中国常模(t=10.55、20.1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培训与否是焦虑情绪影响因素(χ2=47.21,P<0.05);学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培训与否是抑郁情绪影响因素(χ2=329.83,P<0.05)。结论 该市放射工作人员的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高于中国常模,并且受性别、学历、个人剂量及是否参加过培训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我国放射诊疗机构辐射防护用品配备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情况。方法 根据"全国放射卫生信息系统"(职业性放射性疾病与职业健康监测子系统)2019年的监测数据,对监测医院上报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9年共监测3 806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609家(16.00%),二级医院1 421家(37.34%),一级及未定级医院1 776家(46.66%)。不同级别监测医院放射工作人员数量相差较大,三级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平均99人,二级医院和一级及未定级医院分别为19和2人。高风险岗位的介入与核医学工作人员人均配备铅橡胶围裙分别为0.40和0.43件,铅橡胶帽子分别为0.27和0.31件,铅橡胶颈套分别为0.38和0.45件,铅橡胶手套分别为0.18和0.08副,铅防护眼镜分别为0.31和0.22副。开展放射治疗的医院中有15.25%未配置个人剂量报警仪,27.90%未配置辐射巡测仪。监测医院中,《放射工作人员证》的持证率为88.13%,有83.69%的放射工作人员参加了岗中辐射防护知识培训,个人剂量监测率为99.20%,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中,发现年个人剂量Hp(10)≥20 mSv人员占0.40%,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档率为98.05%,在岗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率为96.00%,参加2019年在岗体检的76 627名放射工作人员中,有0.88%和0.11%的体检结论分别为建议暂时脱离放射工作岗位和不宜继续从事放射工作。结论 我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和职业健康检查率较高,放射诊疗机构应增加辐射监测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  相似文献   

5.
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及血清SOD、MDA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对长期从事放射性工作的 2 82人和 138名健康对照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血SOD、MDA含量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并综合评价了职业照射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一、材料和方法1 接触组 :从事放射性工作、无其他有害物质接触史、不吸烟、不饮酒、身体健康的工作人员 ,按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工龄将其分为 <5年、5年~、10年~和 15年~ 4个组 ,每组不少于 5 0人。对工业探伤、医用射线、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的(每一工种人员不少于 30名 ) 2 82名放射性从业人员进行了研究 ,个人受照射剂量采用仪器测量和归一化工作量估算法(1990年前参加放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深圳市2015—2020年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染色体畸变率与微核率的水平及其分布特征,为加强放射工作人员辐射防护和职业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15—2020年在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接受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2 777名放射工作人员开展横断面研究,其中男性2 210名、女性567名,年龄17~69(27.6±6.8)岁,将受检者按年龄分为5组:17~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69岁。采用全血微量培养法制备受检者的淋巴细胞微核和染色体,应用全自动染色体扫描分析系统对每名受检者的100个淋巴细胞染色体中期分裂相进行分析,统计双着丝粒体、着丝粒环和无着丝粒体等染色体畸变类型,比较不同年龄组以及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受检者染色体畸变情况和微核情况的差异。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分布服从泊松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受检者年龄与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 结果 2 777名受检者的染色体畸变(双着丝粒体+着丝粒环+无着丝粒体)率为(0.072±0.005)%、双着丝粒体+着丝粒环畸变率为(0.016±0.002)%、染色体畸变细胞率为(0.068±0.005)%、微核率为(0.43±0.01)‰、微核细胞率为(0.40±0.01)‰、淋巴细胞转化率为(85.07±3.16)%。各年龄组间染色体畸变率、双着丝粒体+着丝粒环畸变率、染色体畸变细胞率以及各年龄组不同性别受检者的染色体畸变率、染色体畸变细胞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93、0.931、0.691,Z=?0.929~?0.059,均P>0.05)。与17~20岁年龄组相比,其余各年龄组受检者的微核率、微核细胞率均较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均较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981~?2.510,F=4.922~52.860,均P<0.05);受检者的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均与年龄呈正相关(r=0.166、0.168,均P<0.001),而淋巴细胞转化率与年龄呈负相关(r=?0.197,P<0.001);21~30岁年龄组、31~40岁年龄组女性受检者的微核率、微核细胞率以及17~20岁年龄组、21~30岁年龄组女性受检者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同年龄组的男性受检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826~?3.516,F=6.947、14.563,均P<0.01)。 结论 深圳市2015—2020年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染色体畸变率与微核率均未超过国内文献报道的健康人群的本底水平范围,但有随年龄增大而升高的趋势,需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与职业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7.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是《职业病防治法》建立的主要制度之一,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内容。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也应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规章对于职业健康监护的有关规定。笔者结合有关法规和工作实践,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8.
放射工作人员剂量监测与防护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评价太钢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和防护水平,改善工作条件,限制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减少职业危害,为太钢放射工作的法制化、正规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现将太钢1993~1997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1-一般状况:太钢是个大型联合性钢铁企业,从矿石开采、到冶炼、轧钢均涉及到放射性,加之医院的医用X射线诊断机和核医学等,至今太钢共有各种放射源设备67台,射线装置31台,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193人,其中从事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63人,核医学6人,工业γ射线(料位计、…  相似文献   

9.
10.
1994年度中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13  
1994年度中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程荣林王建超何志坚王其亮全国卫生系统各级放射卫生监督监测机构,1994年度依照国家有关法律开展了放射卫生监督监测和执法检查工作,现将30个地区的从事医用诊断X射线、核医学、放射治疗、工业探伤、教学科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常见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在放射工作人员中应用情况进行调查, 为卫生标准的修订、宣贯和标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在2021年1~5月对国家职业性放射性疾病上报系统信息中有上报病例的1市、7省、1集团的放射工作人员开展对标准的知晓、辐射健康效应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的认知情况及对诊断工作建议的调查并分析。结果 2 839名被调查放射工作人员, 对不同诊断标准的知晓率、知晓标准的途径、复杂诊断标准中内容的知晓率、电离辐射不同效应概念的知晓率、申请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所需材料的知晓情况存在差异(χ2=416.06、2 924.14、83.45、895.67、815.94, P<0.001)。对电离辐射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的正确理解率分别为80.63%和43.64%。对申请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需要提供资料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个人剂量监测等资料认可率较高, 分别为96.79%、94.72%、93.55%。参加过上岗前相关知识培训率80.20%, 在岗期间培训率81.19%, 未参加过任何培训3.77%。对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工作建议较...  相似文献   

12.
职业性低剂量电离辐射给放射工作人员带来的健康风险备受关注。笔者结合国内外低剂量电离辐射所致健康效应的调查和研究进行综述,讨论目前放射生物学领域重点研究的健康效应的主要类型及发生机制,为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保护和职业健康监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湖北省2009-2018年间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与分布情况,预防和控制放射性职业照射的风险.方法 以2009-2018年委托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为研究对象,共50 070人.按照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采用热释光方法监测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剂量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的影响。方法 检索1996—202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最终纳入27篇文献,涉及22 937人。采用Stata 16.0开展Meta分析,分析血清中三碘甲状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激素(T4)、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和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并开展不同职业分类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功能的亚组分析。结果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放射工作人员T3、T4水平的标准化均数差(SMD)分别为-0.19(-0.37,-0.01)和-0.34(-0.38,-0.30),与对照组比有降低的危险性(Z=2.07、-16.06,P<0.05);放射工作人员FT4水平的SMD为0.22(0.06,0.39),与对照组比有升高的危险性(Z=2.61,P<0.05);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结节发生相对危险度为1.47(1.19,1.82),与对照组比有升高的危险性(Z=3.58,P<0.05)。亚组分析结果表明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T3、T4、TSH水平的SMD分比为-0.29(-0.51,-0.07)、-0.31(-0.47,-0.15)、-0.43(-0.73,-0.13)(Z=-2.55、-3.86、-2.82,P<0.05),核医学工作人员T4水平SMD为-0.26(-0.45,-0.07),与对照组比有降低的危险性(Z=-2.70,P<0.05)。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可能影响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素水平和甲状腺结节,尤其是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应重点关注其放射防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异常结果,为规范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子系统,收集2020-2022年度河南省18个省辖市168家医疗机构410名放射工作人员516个单个监测周期个人剂量监测异常结果,对异常结果涉及放射工作人员的性别、年龄、工龄、职业类别、所在医疗机构级别、剂量计佩戴是否规范等情况进行分组,分析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影响因素。结果 2020-2022年度河南省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异常结果发生率分别为6.83×10^(-3)、5.22×10^(-3)、6.30×10^(-3)。异常结果主要分布于男性放射工作人员(占66.83%)、诊断放射学(59.51%)和介入放射学(34.63%)相关岗位、三级(54.39%)和二级医疗机构(36.34%)。不规范佩戴剂量计和规范佩戴剂量计情况下,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和不同职业类别之间异常结果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42、6.56、32.96、177.15,P<0.05))。因工作量增加导致"受照剂量异常"的放射工作人员年个人剂量中位数为3.95 mSv,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年个人剂量高于放射治疗学工作人员(4.45、2.91 mSv,Z=5.07,P<0.05)。结论应加强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教育和培训,规范个人剂量计佩戴;重点关注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6年苏州市工业园区苯与X射线联合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为其职业防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2016年在苏州工业园区疾病防治中心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219名受检人员为调查对象开展回顾性研究,其中,苯作业人员64名、X射线作业人员52名、苯与X射线联合作业人员50名、无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人员53名(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受检人员的基本情况。通过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的苯系物浓度,检测工作场所X射线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和受检人员的个人有效剂量,判断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否超过接触限值。对受检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内科检查、血常规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淋巴细胞染色体微核率测定、晶状体浑浊情况检查等,比较不同作业人群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差异。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最小显著性差异法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 X射线作业组、苯与X射线联合作业组人员的年龄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9.8±4.4)岁对(27.8±4.5)岁、(30.3±3.6)岁对(27.8±4.5)岁,t=−2.015、−2.546,均P<0.05]。X射线作业组、苯与X射线联合作业组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以及工作场所X射线的周围剂量当量率,苯作业组、苯与X射线联合作业组人员的苯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均低于规定限值。苯作业组人员的红细胞(RBC)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X射线作业组人员的血红蛋白水平和淋巴细胞计数,苯与X射线联合作业组人员的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747~62.388,均P<0.05);苯与X射线联合作业组人员的RBC计数高于苯作业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苯作业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298、0.230,均P<0.01)。相较于对照组,X射线作业组、苯与X射线联合作业组人员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较低,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较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441~−18.997,均P<0.05);苯与X射线联合作业组人员的血清FT3水平高于X射线作业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62,P<0.01)。对照组、X射线作业组、苯与X射线联合作业组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微核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268,P>0.05)。X射线作业组人员晶状体浑浊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4,P<0.01)。 结论 苯联合X射线对作业人员的血常规指标、甲状腺功能指标、淋巴细胞染色体微核率及晶状体浑浊情况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且两者可能表现出一定的联合效应,应加强对苯与X射线联合作业人员的辐射防护及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7.
2013-2017年我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2013-2017年我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分布变化,了解和掌握我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风险。方法 根据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的2013-2017年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病例报告,对病例的地区、病种、职业和照射类型等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我国目前共有54家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机构,覆盖了除西藏自治区和新疆建设兵团外全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013-2017年,共上报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06例,以放射性肿瘤为主,占全部病例的43.40%,其次是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和放射性白内障,分别占16.98%和16.04%。全部病例中,从事医学应用的占70.75%,从事工业应用的占13.21%。以照射类型分类,慢性照射最多,占80.19%,而急性照射占5.66%,还有14.15%填报时未注明照射类型。结论 我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发病情况总体呈下降趋势,重点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应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广东省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电离辐射剂量水平和眼晶状体异常现况,分析眼晶状体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2020年广东省粤中和粤东地区60家医院的 1 501名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眼晶状体吸收剂量(DL)和健康检查资料,分析眼晶状体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眼晶状体吸收剂量中位数M和第25~75百分位数(P25,P75)为4.86(2.99, 7.90)mGy,其中,男性和女性的剂量M分别为5.14和3.94 mGy; 一、二、三级医疗机构的剂量中位数分别为2.95、3.51、5.06 mGy;放射治疗、诊断放射学、介入放射学、核医学职业类别的剂量M分别为4.05、4.84、5.39、6.71 mGy; 护士、医师、技师岗位的剂量中位数分别为3.48、5.03、5.03 mGy。不同性别、年龄、放射工龄、接触放射起始年龄、医疗机构级别、职业类别、岗位的剂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6.72,H=389.64、511.17、70.29、53.29、49.06、39.89,P<0.05)。研究对象眼晶状体皮质密度增高检出率22.45%(337/1 501),眼晶状体浑浊检出率为8.19%(123/1 501)。 皮质密度增高检出率随着年龄、放射工龄、接触放射起始年龄、医疗机构级别、DL增加呈线性递增趋势(χ2=366.36、313.77、15.18、21.61、92.13,P<0.05)。眼晶状体浑浊检出率随着年龄、放射工龄、医疗机构级别、剂量增加呈线性递增趋势(χ2=69.64、67.65、67.65、37.37,P<0.05),随着接触放射起始年龄增加呈线性递减趋势(χ2=4.2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皮质密度增高的影响因素(χ2=165.98,P<0.05),年龄增加发生皮质密度增高的风险增高(OR=1.33,95%CI: 1.27~1.39)。年龄、放射工龄、职业类别是眼晶状体浑浊的影响因素(χ2=25.78、4.99、6.88,P<0.05)。年龄增加发生眼晶状体浑浊的风险增高 (OR=1.17,95%CI: 1.10~1.24);放射工龄增加发生眼晶状体浑浊的风险增高 (OR=1.06,95%CI: 1.01~1.12);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发生眼晶状体浑浊的风险高于放射诊断学、放射治疗与核医学(OR=2.59,95%CI: 1.27~5.25)。结论 长期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与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异常检出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年龄、放射工龄、职业类别均是眼晶状体浑浊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