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weet's综合征(Sweet's Syndrome,SS),又称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是一种与免疫因素相关的伴有全身症状的少见皮肤病.临床分为经典型(特发型)、肿瘤相关型及药物诱导型三种类型,其中肿瘤相关型与急性白血病最常见,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SS国内已有10例报道,但均尚未见报道同时合并肝脾肺多系统受累且有过敏性紫癜样皮损的病例,现报道1例如下并作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2.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CSM)是骨科的常见病,如诊断不及时,治疗不恰当,可造成肢体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其作为一种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因素除增生的骨刺,突出的椎间盘,增生肥厚的后纵韧带对脊髓的机械性压迫外-即所谓静力性压迫,还有诸如颈椎节段不稳和动态椎管形态及容积改变-即静力性压迫因素。另外,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作为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前置性因素,亦愈来愈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随着社会人口日趋老龄化和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尤其自MRI问世以后,CSM的发病率和发现率明显增加。目前,尚无能解除脊髓压迫的特效药物。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颈前路精细化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行颈前路手术的7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38~86(58.2±7.4)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显微组35例行显微镜下减压内固定术,开放组35例行常规开放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后1、3、6个月及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其改善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以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显微组和开放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75.13±11.06)min、(26.14±16.36)mL、(26.42±15.37)mL、(1.09±0.60)d和(74.86±10.57)min、(45.36±18.05)mL、(51.23±16.42)mL、(1.11±0.58)d,显微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显微组术后1、3、6个月的神经功能JOA评分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但在术前及术后1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1、3个月显微组神经功能改善率高于开放组(P值均<0.01),而术后6个月、1年时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显微组术后1、3个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但在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手术相比于传统颈前路开放手术,具有减压精准、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值得国内脊柱外科医师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5.
报告1例罕见病变累及8个脊髓节段的视神经脊髓炎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例,分析其发病现状和最新进展,并复习相关文献.1名48岁女性,因"左眼视力下降2个月,双下肢麻痹无力伴胸痛3 d"入院,眼底血管造影提示左眼球后视神经炎,脊髓MRI提示C5~T7脊髓炎,经综合治疗后病情好转.视神经脊髓炎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非常罕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母细胞瘤( pancreatoblastoma, PB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BL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特点并进行临床随访,并对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PBL由纤维间隔形成上皮岛,并形成特征性的鳞状小体及腺泡样分化。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表达多种细胞角蛋白, AFP、AACT 亦可表达,有腺泡分化区域PAS染色阳性,鳞状分化区域表达34βE12。结论 PBL是一种较少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报道甚少,需对其进行长期随访深入了解其临床、病理特征,以便更好的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脾脏错构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脾脏错构瘤行HE及免疫组化SP两步法染色,光镜观察,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脾脏错构瘤境界清楚,瘤组织主要由纤维组织构成,其间见巢状分布的裂隙状血窦和内含红细胞的小血管组成,内皮细胞呈胖梭形,未见坏死和核分裂象。免疫表型:内皮细胞CD8、CD31、CD34均阳性;纤维组织MSA、α-SMA、vim-entin均阳性,S-100、BCL-2、CD34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1%。结论脾脏错构瘤属于罕见的良性肿瘤,应与脾脏血管瘤等鉴别,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其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阴肌上皮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外阴肌上皮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37岁,外阴见1枚界限清楚的无痛包块。镜下肿瘤组织呈实性排列,肿瘤细胞形态多样,由上皮样、浆细胞样及透明细胞样细胞组成。细胞核显著异形,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12~15个/10 HPF),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表型:EMA、vimentin均弥漫阳性,Calponin、SMA、CD99均阳性,CKpan、CD31、CD34均部分阳性,GFAP、S-100均局灶阳性,HMB-45、MyoD1、Myogenin、desmin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15%。随访25个月,患者生存状况良好,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外阴肌上皮癌形态学广泛,结构有异质性,易误诊,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转移率,诊断时需结合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必要时可行分子检测用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27岁,出生4个月时发现右前额稍有隆起,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在此期间无任何症状。1997年开始有时头痛,在当地医院就诊疑为颅内骨瘤,行头颅CT扫描,发现右大脑半球多发性病灶。伴右前额颅骨增生、隆起,考虑为“颅内转移性肿瘤”。1998年1月就诊我科,行MRI扫描发现“右大脑半球多发性病灶,大小不等,类圆形,边界清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内脑膜瘤合并胶质母细胞瘤的碰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发生于左额部的脑膜瘤合并胶质母细胞瘤的碰撞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73岁,因头痛伴吐字不清半个月入院。头颅MRI示左额叶占位。镜检:肿块由两种截然不同的肿瘤成分构成—脑膜皮细胞型脑膜瘤和胶质母细胞瘤,两种成分多数截然分开,交界处相互浸润。免疫表型:胶质母细胞瘤成分表达Nestin、GFAP,Ki-67增殖指数约90%;脑膜瘤成分表达EMA、Claudin1,Ki-67增殖指数约1%。结论脑膜瘤合并胶质母细胞瘤的碰撞瘤临床罕见,国内外报道不足10例,好发于老年男性,均位于幕上大脑实质,预后差,准确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素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组织学诊断为肾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16岁,体检发现高血压1个月余,血压180/110 mmH g,血钾2.5 mol/L。腹部增强CT示左肾近下极附近见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尚清。肉眼见肾脏下极附近一大小3 cm×1.5cm×1.2 cm肿物,包膜完整,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镜下见均匀一致的圆形瘤细胞呈实片状、条索状排列,细胞间分界不清,胞质嗜酸性,核圆形、椭圆形,核仁、核分裂象罕见,间质血管丰富。免疫表型:CD34、vimentin和Syn均(+),SMA、CD117(散在+),Ki-67增殖指数约1%。术后患者血压及血钾水平恢复正常。结论肾素瘤是较为罕见的良性肿瘤,一般认为来源于肾小球旁细胞,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及低血钾,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和病理特征,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即可治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治疗方案选择及突出椎间盘自然吸收的机制。 方法 临床报道1例脊髓型颈椎病伴大块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的病案,对脊髓型颈椎病治疗方案选择及突出椎间盘自然吸收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 结果 脊髓型颈椎病治疗方式分手术和保守两种,手术疗法相对于保守疗法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优点和缺点仍然有争议。突出椎间盘自然吸收机制尚不明确。 结论 早期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至关重要,因为可以显著改善预后。突出椎间盘自然吸收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输尿管口囊肿的临床特征、检查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本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结果:本例行经尿道电切手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ureterocele,TURU)治疗.术后随访1年,未见囊肿复发,无管口狭窄及反流.结论:输尿管口囊肿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IVU)和膀胱镜检查.治疗上应根据囊肿大小和肾功能情况选择不同的术式.TURU是治疗输尿管口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输尿管肾源性腺瘤(nephrogenic adenoma,NA)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输尿管NA合并肾脏结核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学特征,对其行HE及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18岁。大体上输尿管腔内见狭窄区;镜下见黏膜下增生腺体形成小管状、乳头状结构,管腔大小形状不一,被覆单层立方上皮,黏膜下见慢性炎细胞浸润;肾脏结核改变。免疫表型:AMACR(P504s)(+);CK7(弱+);CK34βE12(局灶+);CD10、CK20、Villin、vimentin(-)。结论输尿管NA是非常少见的泌尿系统病变,需与息肉、移行细胞癌及腺癌鉴别,掌握其组织形态特征及免疫表型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Sweet’s综合征(Sweet’s Syndrome,SS),又称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是一种与免疫因素相关的伴有全身症状的少见皮肤病。临床分为经典型(特发型)、肿瘤相关型及药物诱导型三种类型,其中肿瘤相关型与急性白血病最常见,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SS国内已有10例报道,但均尚未见报道同时合并肝脾肺多系统受累且有过敏性紫癜样皮损的病例,现报道1例如下并作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7.
正550001; 2.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移植科,贵州贵阳550001)  相似文献   

18.
血管瘤比较常见,然而发生于生殖系统的血管瘤则较为少见,仅占1%,其中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hemangioma)更为罕见.至1998年日本共发现了37例[1,2].2010年我院诊治了1例阴囊巨型海绵状血管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绒毛膜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颅内绒毛膜癌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原发性颅内绒毛膜癌的组织学改变与发生于性腺(睾丸和卵巢)的绒毛膜癌以及与妊娠相关的绒毛膜癌组织学表现相似。免疫表型:肿瘤细胞 PLAP、CK ( AE1/AE3)和β-HCG 均阳性, c-Kit 和OCT3/4均阴性。结论原发性颅内绒毛膜癌属于性腺外恶性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极其罕见。诊断必需排除性腺原发病灶以及转移性妊娠相关的绒毛膜癌。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增高有助于诊断。因治疗原则和预后不同,应排除性腺和滋养层细胞来源的转移性绒毛膜癌,此外,还需与颅内其它组织学类型的生殖细胞肿瘤鉴别,免疫组化可辅助诊断。绒毛膜癌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20.
肺癌乳腺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颖  汪竹 《医学信息》2009,22(9):1897-1898
目的 提高对肺癌转移的认识. 方法 报告1例肺癌乳腺转移惠者并进行文献复习. 结果 肺癌总生存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细胞的转移.目前认为肺癌细胞的转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肺癌细胞离开原发灶、进入淋巴系统和血液系统、远处生长等方面,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结论 肺癌转移的机理复杂,还有待于基因学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