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指针按压远端阿是穴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落枕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抽签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以指针按压远端阿是穴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第十版教材《推拿治疗学》中落枕的治疗方法(一般推拿疗法),治疗1次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为97.5%(39/40),对照组的痊愈率为47.5%(19/40),两组治疗方案痊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显效率为100.0%(40/40),对照组的总显效率为97.5%(39/40),两组治疗方案显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1),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指针按压远端阿是穴联合运动疗法与一般推拿疗法均是治疗落枕的有效方法,指针按压远端阿是穴联合运动疗法在痊愈率方面优于一般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2例落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6例予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106例予单纯针刺治疗,2组均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颈椎活动度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2.08%,对照组68.8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凉泻针法针刺夹脊穴、阿是穴治疗带状疱疹(HZ)的临床疗效及对疼痛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90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电针夹脊穴、围刺皮损周围阿是穴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凉泻针法针刺夹脊穴、阿是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凉泻针法针刺夹脊穴、阿是穴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明显,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缩短疱疹结痂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苏小军  王海东 《新中医》2016,48(2):77-80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针刀组第1次治疗选肩关节前区1点、外上区7点,第2次治疗选后区4点,第3次治疗选肩三针加阿是穴等相关穴位进行针刀及针刺治疗。针刺组取主穴:肩髃、肩贞、肩井、肩峰、肩髎、天宗。配穴:曲池、条口、尺泽、太渊、阳陵泉、外关、阿是穴等进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Constant肩关节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Constan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组比较,针刀组Constant评分高于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在Constant评分方面优于针刺疗法。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针刀组VAS评分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在VAS评分方面疗效优于针刺疗法。2组比较,针刀组愈显率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治疗肩关节炎临床疗效、疼痛VAS评分及Constant肩关节评分均优于针刺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导气针法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各75例。对照组予电针留针治疗,观察组采用先导气行气再电针留针治疗。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进行VAS、JOA评分及分级,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5%,对照组为94.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JOA评分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气针法联合电针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麻木、酸胀等部分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巨刺外关、阳陵泉两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落枕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外关、阳陵泉穴配合患者自主活动颈部,对照组采用毫针针刺患侧落枕穴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治疗1~3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颈椎活动度及治疗前后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6%,高于对照组的86.66%(P0.05);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左侧屈或右侧屈、左旋或右旋)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改善(P0.05),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外关、阳陵泉两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疗效优于单刺落枕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雷火灸配合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对腰腿痛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中山市陈星海医院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116例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艾灸+推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与观察组(58例,雷火灸+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情况与运动功能、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富格·迈耶运动功能量表评分(F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所降低,FMA评分均有所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远低于对照组,FMA评分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55%远高于对照组84.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配合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可减轻腰腿痛患者疼痛、提升下肢运动功能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报刺法配合运动针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采用报刺配合运动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治疗10次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肘疼痛VAS评分、ADL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1、2星期后VAS评分及AD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ADL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为9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报刺配合运动针法是一种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有效方法,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恢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股骨髁间骨折术后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松解组38例予关节粘连松解术后行运动疗法,恢刺组38例予恢刺后行运动疗法。2组均10 d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膝关节主动运动关节活动度(ROM)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ROM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恢刺组VAS、ROM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松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恢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股骨髁间骨折术后粘连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运动罐法结合针刺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落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治疗组给予运动罐法及针刺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针刺治疗。通过疼痛VAS评分、颈部关节活动度评分和临床疗效评价来评估治疗前、治疗1次及治疗1疗程后的疗效。结果: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55%,高于对照组8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比较,治疗1次及治疗1疗程后的VAS评分和关节活动度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颈部关节活动度评分治疗1疗程与治疗1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间比较:2组治疗1次及治疗1疗程后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组均可缓解疼痛,并能改善关节活动度,且治疗组即时疗效及治疗1疗程后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2组均可缓解疼痛,并能改善关节活动度,但治疗组的即时疗效及治疗1疗程后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运动罐法结合针刺治疗落枕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值得在临床上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联合运动疗法对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侧膝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于术后第2天开始予益气活血中药内服和运动疗法治疗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运动疗法干预,其余基础治疗措施相同。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小腿周径等指标。结果:HSS评分:两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前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HS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两组术后1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腿周径: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在改善患者术后功能、减轻早期疼痛及小腿肿胀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和邱氏穴按压疗法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并与药物治疗进行疗效比较。方法将纳入的90例急性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邱氏穴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浮针组采用腰背部压痛点浮针针刺治疗,邱氏穴组采用邱氏穴按压止痛治疗,药物组予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比较3组止痛起效时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浮针组总有效率为96.7%,邱氏穴组为93.3%,药物组为66.7%,浮针组与邱氏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浮针组、邱氏穴组分别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邱氏穴组止痛起效时间短于浮针组和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浮针组和邱氏穴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浮针组和邱氏穴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邱氏穴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浮针组和药物组。结论浮针疗法及邱氏穴按压疗法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相当,且均优于药物治疗;邱氏穴按压疗法的止痛起效快,且未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金钩钓鱼"针法联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金钩钓鱼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6例。金钩钓鱼组取肩前、肩髃、肩髎、肩贞及阿是穴予"金钩钓鱼"针法治疗30 min;常规针刺组取相同腧穴予平补平泻针法治疗30 min。每次针刺治疗后,两组均予以推拿手法治疗20~30 min,1次/d,6 d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ROM)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ROM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与常规针刺组比较,治疗后金钩钓鱼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ROM评分、ADL评分明显升高(P0.05)。金钩钓鱼组总有效率为91.7%(33/36),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6.1%(31/36),金钩钓鱼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金钩钓鱼"针法联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的肩关节疼痛,改善患者肩关节的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配合宣氏强刺激推拿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患者,共计120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配合宣氏强刺激推拿法治疗组(n=60例)和传统推拿法对照组(n=60例)。两组患者治疗均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在3个疗程治疗后VAS评分与对照组3个疗程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配合宣氏强刺激推拿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取得了较之传统推拿方法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核心肌群运动揿针法配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肌电组、联合组和揿针组,3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肌电组采用单纯的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揿针组采用七星穴揿针埋入,联合组采用七星穴揿针埋入的运动针法配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比较3组治疗前以及治疗第3、6、9周的患者肌电积分值(i EMG)以及治疗前后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卒中特殊生活质量量表(SSQOLS)评分,并测量患侧肩峰与肱骨头间距(AHI)和两侧肩胛下角顶点间距。结果治疗第3周3组肌电积分值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周,联合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揿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9周,3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揿针组、肌电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Fugl-Meyer、Barthel评分以及AH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优于肌电组和揿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SSQOL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疗效比较,联合组优于肌电组和揿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揿针埋入七星穴联合核心肌群的个性化运动,再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肩痛和肩关节脱位情况,提高核心肌群的肌力和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用阿是穴运动针刺疗法配合远端取穴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共治疗观察落枕患者55例,其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16~30岁22例,31~49岁17例,50~59岁10例,60岁以上6例;就诊时间在1 d(24 h)以内32例,2~3 d(25~72 h)12例,3 d(72 h)以上11例。根据病程长短分为3组,均采用阿是穴运动针刺疗法配合远端取穴进行治疗。结果 55例患者经1~5次治疗,治愈55例,治愈率为100%。结论阿是穴运动针刺疗法配合远端取穴治疗落枕,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该疗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毫火针疗法与针加灸法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毫火针组与针加灸组,每组30例。毫火针组对穴位行点刺治疗;针加灸组对穴位进行针刺,留针30min,配合阿是穴温和灸30min。4周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有疼痛强度(PPI)、临床症状和体征、综合疗效进行比较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VAS、PPI、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毫火针组与针加灸组相比,前者各观察指标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法和针加灸法均可明显减轻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疼痛。二者相比较,毫火针法相对起效快,症状改善程度明显,镇痛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臭氧穴位注射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方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位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臭氧穴位(肩髃、肩髎、阿是穴)注射疗法,均治疗4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简化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量表)中的上肢运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改良Barthel指数)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FMA量表、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FMA量表、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量表、MB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穴位注射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疼痛,疗效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基于"以荣通为用"的运动揿针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继发性肋间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5月的继发性肋间痛120例,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的运动针法,观察组采用运动揿针法配合穴位注射。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疼痛、疗效指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VAS评定,2周后两组均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观察组在VAS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个月随访中,VAS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疗效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和满意度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揿针疗法配合穴位注射,标本兼治,通荣为用,治疗继发性肋间神经痛效果显著,且治疗方便、疗效高、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运动针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采用运动针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每星期各治疗3次,共治疗2星期。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VAS评分,于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结束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100.0%、73.5%,对照组分别为91.2%、52.9%,两组总有效率、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针法结合常规针刺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