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喘证为多发病、常见病,临床上西医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都属中医咳喘范畴。中医认为喘证病机主要因肺、脾、肾功能失调。外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肺气被束,肺失宣肃,通调失司,津化为痰,或外邪引动内伏之停痰宿饮,阻塞气道,升降失调,使肺气上逆而发生咳喘、吐痰等症;或因外感风寒,阳气受遏,水精失运,蓄积成饮。而寒邪久郁化热,或感受风热之邪,  相似文献   

2.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见喘息为特征 ,严重的可以导致肺气肿、肺心病。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痰浊阻肺、寒饮内伏、肝火犯肺等造成 ,肺气闭阻或肺气上逆 ,升降失司的病证 ,病在肺 ,根在脾肾 ,关系到肺、脾、肾三脏。属于“咳嗽”、“哮喘”、“肺胀”、“痰饮”的范畴。笔者根据其急性发作期表现为外感风寒 ,痰饮内伏的病机 ,以小青龙汤加减治疗60例 ,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60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 ,其中男26例 ,女34例 ,年龄1…  相似文献   

3.
小青龙汤的临证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之为病,究其源由脾阳不振,运化失司,湿浊内滞,肺金受困,精不布施。肾阴亏损而生内热,郁久则灼液成痰,渐成痰饮。肺、脾、肾互不生息,则肺气壅滞而为咳喘。若遇风寒外袭,肺气被遏,不得宣化,由是痰涎涌盛,则喘息加剧。际此宜宣肺以解外邪,温肺以化里饮,俾肺气宣通,气机调达,喘息自平。继以培土生金以消宿饮,肾者上承于肺亦得其所养,以善其后。余对本病应用小青龙汤治疗,都能得到满意疗效。兹举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认为,小儿素体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留伏,是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的主要因素。肺气不足,卫阳不能充实腠理,故常易感外邪;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积湿蒸痰上贮于肺;肾阳亏虚,不能蒸化水液,也能使水湿蕴积成痰。痰之本水也,源于肾,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故在哮喘急性期,除宣降肺气外,固肾平喘也是至关重要的,“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张介宾在《类证图翼·大宝论》中强调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肾阳旺,则全身之阳皆旺,故温补肾阳在哮喘缓解期的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关庆维 《北京中医药》2006,25(6):361-362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咳嗽"、"痰饮"、"喘证"的范畴.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但与肺脾肾三脏关系都很密切.在急性发作期,大多由于外邪犯肺、肺失清肃而引起发病.病延日久,肺气受损,可进而损及脾、肾和心脏功能.脾虚则运化失职,水湿内蕴,积湿成痰,痰湿上渍于肺,则发咳嗽、咯痰;若痰浊上壅于肺或肾虚不能纳气,则发喘证.所以,慢性支气管炎在迁延期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虚实夹杂的患者其虚实之间可以互为因果,致使病情逐年加剧,发作频繁,造成恶性循环.笔者根据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位与病性,在分清虚实寒热、标本缓急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举数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明代医家万全受到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启示,在钱乙"脏腑虚实辨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儿"脾常不足""肺常不足"的观点。小儿"肺常不足",肺脏娇弱,腠理不密,加之寒温不能自调,六淫之邪首先犯肺。肺失宣降,气机生化不足,必影响脾气的运化功能。小儿"脾常不足",且易为乳食、生冷所伤,影响水湿运化,聚而生痰成饮,上壅于肺,肺气宣降失司。脾土与肺金关系密切,往往相互涉及,造成两脏同病。肺脾同病,是小儿  相似文献   

7.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属中医"咳嗽"、"喘证"、"痰饮"、"肺胀"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关于慢支的研究越来越多,其疗效也十分显著,现将近年来中医诊治本病的研究资料做以下归纳. 1 病因病机 郑友军[1]认为慢支基本病理机制为寒饮伏于内,邪热感于外.久而导致肺肾亏虚,形成上盛下虚,本虚标实之痼疾.王鑫[2]等认为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上多从痰、从虚论治.他认为慢支的反复发作、病势迁延、症状错综、逐步加重的特点,与血瘀证病机存在密切关系.于杰[3]认为慢支属中医"咳嗽"范围,病因病机可分为外邪袭肺和内邪干肺,外邪袭肺咳嗽为皮毛先受邪气,即六淫外邪犯肺,多为风寒、风热、燥邪;内邪干肺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与肝脾肾关系最为密切,不论邪从外人,或邪自内生,均影响及肺,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引发咳嗽.徐爱民[4]等认为慢支属祖国医学"喘证"、"咳嗽"、"肺胀"范畴,由外邪侵袭及素体痰盛等多种因素反复刺激肺系所致,久病喘咳耗伤肺气则肺气虚,气无所主,失于宣肃,故出现咳嗽、喘息、咯痰等症状,肺朝百脉,肺气不利则百脉不畅,久致瘀阻.他认为本病的病理变化是"痰"与"瘀"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小儿肾病综合征,属于中医“水气病”范畴,其标在肺、其本在肾、其制在脾、本虚而标实。本虚指肺、脾、肾三脏损。肺气不足,宣肃失司,小道不利;脾弱气虚,水湿失运,湿浊内蕴;肾虚不固,封藏失职,精微外泄,是由水湿泛溢肌肤,周身浮肿,蛋白下泄而肾病,故治疗重在脾肾。临床辨证分为肾虚湿滞,脾肾阳虚,肾阴亏虚三类,且常互为因果。患儿正气本虚,简易感受外邪,使病情反复。表邪未解时,必须宣肺祛风行水消肿,祛邪治标为先,而病久缠绵,或失治累及肾本,  相似文献   

9.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喘咳”、“哮喘”及“痰饮”范畴,临床以咳嗽、咯痰、喘息为主要表现,本病在春秋二季的发病率较高,易反复发作,中医多认为其内因责之于小儿形气未充,肺、脾、肾不足,痰饮内伏;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其病机多属风寒束肺,痰涎壅盛,肺失宣降.在治疗方面,急性发作时,以邪实为主,当攻邪以治其标,并辨其寒热而施治;病久兼虚的,应适当兼顾;缓解期以正虚为主,当扶正以固其本.而近年来,内病外治这一古老而义新型的治疗方法,正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现将近年来有关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小儿喘支)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董建华治宿喘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为华盖,外邪侵袭,首当其冲,导致肺失宣发肃降。若体内素有停痰积饮,为其引动,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阻于气道,以致气急鼻煽,张口抬肩,喝喝而喘。西医之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皆属此病范畴。喘病初起病位在肺,多实,施以宣肺、  相似文献   

11.
喘证为临床常见病 ,如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心脏性哮喘和肺炎、肺气肿等均属此证。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 ,喘促有声 ,张口抬肩 ,鼻翼煽动 ,不得平卧 ,若喘促严重 ,持续不断 ,可发生虚脱。喘证有实喘、虚喘之别 ,邪气壅肺者为实喘 ,精气内虚者为虚喘。现笔者就其中医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外邪侵袭 ,重感风寒 ,侵袭于肺 ,肺气壅实 ,热不得泄 ,导致肺气上逆而生喘。痰浊壅盛 ,恣食生冷 ,脾失健运 ,痰浊日盛 ,肺气壅阻 ,以至气逆喘促。情志所伤 ,或忧思气结 ,或郁怒伤肺 ,肝气逆乘于肺 ,肺气不得宣肃上逆而喘咳。2 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12.
石老认为慢性支气管炎病机以肺脾。肾不足,痰饮伏肺为主,应分期治疗,以补益脾肾、化痰蠲饮为治则。  相似文献   

13.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反复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症状。文章主要介绍朱启勇教授诊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经验,朱老认为该病的基本病机为"外邪引动伏痰",气候变化、风寒外袭是主要诱因,痰浊阻肺、肺失宣降为病机关键。临证时以寒热为辨证纲领,执简驭繁将其分为寒痰阻肺证与痰热蕴肺证,分别创制寒痰合剂与痰热合剂,运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关庆维 《北京中医》2006,25(6):361-362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咳嗽”、“痰饮”、“喘证”的范畴。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但与肺脾肾三脏关系都很密切。在急性发作期,大多由于外邪犯肺、肺失清肃而引起发病。病延日久,肺气受损,可进而损及脾、肾和心脏功能。脾虚则运化失职,水湿内蕴,积湿成痰,痰湿上渍于肺,则发咳嗽、咯痰;若痰浊上壅于肺或肾虚不能纳气,则发喘证。所以,慢性支气管炎在迁延期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虚实夹杂的患者其虚实之间可以互为因果,致使病情逐年加剧,发作频繁,造成恶性循环。笔者根据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位与病性,在分清虚实寒热、标本缓急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举数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慢性支气管炎的基本病机是“外邪引动伏饮”。饮为阴邪,性质属寒;外邪入里易化热,故本病表现为外邪与伏邪胶结,寒邪与痰热混杂。病变迁延,久咳肺气渐虚,故又有虚实相夹的情况,至于病变部位,陈修园说: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是临床的常见病,二者密切相关,多因禀赋素虚,肺气虚弱,症情反复发作,迁延日久,肺病涉脾,脾虚失运,痰饮内生;肺病及肾,肾气肾阳不足,蒸化失司,水湿泛滥,痰饮内生,伏藏于肺,成为本病的夙根,故认为肺脾肾虚为发病之本,感受外邪,痰饮内伏则为标实,治当益气补肺健脾益肾治其本,疏风宣散温阳化饮治其标.  相似文献   

17.
浅谈舌诊在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在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病人时 ,尤其注意舌诊合参 ,根据脏腑气血盛衰、病位之深浅、病情变化进退的不同 ,施以不同治法。简述于下。1 慢性支气管炎与肺心病的病因病机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合并感染或治疗不及时 ,可使病情发展 ,形成肺气肿进而导致肺心病。中医认为 ,外邪侵袭和脏腑失调是本病病因所在。六淫之邪侵袭 ,肺失宣降 ,水停痰生 ,痰气交阻 ,壅塞气道 ,则导致咳嗽、咯痰并喘促。咳喘日久 ,伤及肺气 ,久必成肺胀。在病邪侵袭过程中 ,脏腑功能失调是内因。如脾失健运 ,饮食不能化为精微而酿成痰浊 ,痰浊与外邪合并上犯于肺 …  相似文献   

18.
从痰饮角度分析过敏性鼻炎的病机,认为本病属于外邪深伏,影响肺气宣降,日久导致肺脏正气不足,痰饮停聚,一旦受外邪引动容易反复发作,故以化痰祛饮为治疗思路,立温化寒饮、清热化痰、培土生金三法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正>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是人体抗御外邪的重要屏障,在治疗学和预防学上都有重要意义,对临床各科均有一定作用,笔者仅就脾胃学说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运用略述如下,仅供参考。1 脾胃学说与呼吸系统的关系 脾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和水液代谢两方面,脾气益肺,肺气助脾。在病理上,若因脾气虚弱,生化之源不足,肺气随之而虚,终致脾肺两虚。若脾失健运,水湿内停,痰浊内生,上逆犯肺,肺失宣降,则出现胸闷、咳嗽、痰多、气喘等痰浊阻肺之证;或水气内停,上犯于肺,肺失肃降而出现气喘、浮肿。此外,胃阴不足尚能影响肺阴,导致肺阴不足,出现心烦、口干、咳嗽、少痰等症。  相似文献   

20.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病,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临床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