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完素“阳热怫郁”说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1982年第4期载谭学林同志《刘完素“阳热怫郁”以宣清通同用的探讨》一文(以下简称《探讨》),读后很有受益。似觉尚有言之未尽处,略呈管见,供同道参考。“阳热怫郁”与“六气都从火化”河间认为:风、湿、燥、寒诸气为病,在病理过程中,大多能化热或与火热相兼同化。后人把这一论点,称为“六气都从火化”。《探讨》指如:“六气五志等化火都有一个‘郁’的过  相似文献   

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常伴有剧烈疼痛。从中医学理论分析,带状疱疹可因外界湿热之邪侵袭郁阻体内而发病,也可因情志因素使湿热邪气郁结体内而发病,与刘完素提出的“阳热怫郁”理论相合,其主要病机离不开“郁”,具体可分为:情志不畅,郁从中生;水湿困阻,郁而生热;血气虚衰,郁滞化热。治疗可参照“阳热怫郁”理论中的宣、清、通三法共用来开通郁结之阳热邪气,协调内外,恢复机体正常生理状态。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
刘完素“阳热怫郁”以宣清通同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完素,字守真,号河间,金代河间人,是河间学派的开山。刘氏以火热立论,善用寒凉药,创立“寒凉派”,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他在热病的理论和治疗上有很高的成就。在其《素问玄机原病式》(以下简称《原病式》,本文  相似文献   

4.
滕晶认为血管性痴呆(VaD)是以脾肾不足为基础,无形之郁加之有形之邪,导致阳热怫郁,闭密玄府,形成火蕴于痰瘀之中的复合产物,进一步郁闭并损伤玄府,久蕴生毒,难以逆转,终致神机失统,发为VaD。滕晶提出VaD的治疗原则为“通补结合”,“通”为开通玄府,兼顾热郁,通泄邪毒,“补”为补虚培元,荣玄开玄,临床常以益智通玄汤进行加减化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粉刺是一种常见皮肤病,易反复发作,具有损容性。"阳热怫郁"在粉刺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粉刺患者内有阳热怫郁,脏腑功能失调,是粉刺发病之本。外邪袭表,阳热怫郁于肌腠皮毛,卫气失畅,是粉刺发病之标。内外合邪,阳热怫郁,玄府闭塞,气液失运,郁滞肌表,酿积成脓,发为粉刺。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随着对温病学说的不断深入探讨,“阳热怫郁”说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不仅丰富了温病病机学说的内容,并且对治疗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就阳热怫郁说在温病学中的地位和意义作一探讨。一、“阳热怫郁”说的提出及其涵义“阳热怫郁”说萌芽于《内经》,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盛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文中虽未明确提出“阳热怫郁”的概念,但“阳盛则身热,腠理闭”实际上已蕴含了热盛可导致阳气怫郁这一涵义。张仲景在《内经》的基础上,已认识到外邪侵犯人体可引起“阳气怫郁不得越”,但主要是针对寒邪束表,寒郁化火而言的。真正提出并深  相似文献   

7.
从刘完素"阳热怫郁"理论,结合"玄府气液"、叶天士"久病入络"学说可整体解析湿疹发病。湿疹患者在内应有"阳热怫郁"的致病基础,怫郁极甚或外邪引动导致湿疹急性发作,热郁生风化湿导致其典型症状,久病入络、气血渗灌失司演变为慢性期,亦有因体质等影响而初发即呈慢性表现。慢性湿疹怫郁之机未除,因而外邪、内伤可导致急性复发加重。  相似文献   

8.
通过整理刘完素等古代名家对阳郁论治思想的论述,阐明阳郁易致疾病及发病病机,参考王琦教授以阴阳、气血、津液盛衰变化的反应状态为基础的体质分类方法,依据刘完素阳郁论治的思想,将具有一定证候特点的体质命名为"阳郁体质",希望能够与有相似症状的湿热体质、阴虚体质相鉴别。  相似文献   

9.
寻常型银屑病(以下简称银屑病)是临床常见皮肤病之一,其病机复杂,病情多变,难以根治。“有诸内必形诸外”,银屑病虽发于肌表,但本于内脏,故临证需明确病因病机,在内立足五脏以溯其本,在外着眼皮损以解其标,内外同调。肺金受袭,气机不宣,腠理闭塞致银屑病,治宜清肺解毒、疏风宣肺;心火化热,心神失养,肌肤不荣所致银屑病,治宜清泻心火、解毒消斑;肝失疏泄,气血不行,血虚风燥所致银屑病,治宜清疏肝火、养血祛风;脾土失和,湿邪为患,浸淫肌肤所致银屑病,治宜健运脾土、祛湿止痒;肾气亏虚,阴阳两虚,肌表失养所致银屑病,治宜滋阴补肾、平调阴阳。临证时还应结合病情分期、先天体质和症状表现,发挥中医整体辨证优势,方能五脏安和,疾病向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0.
寻常型银屑病从气虚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常见的分型有寻常型、关节型、脓疱型和红皮病型;临床以寻常型最为多见。总结名老中医诊疗经验,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一般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期(急性期)以血热毒盛为特点,治宜清热凉血解毒;静止期(慢性期)以血虚血瘀血燥为特点,治宜养血活血润燥兼以解毒。然而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气虚患者疗效较差,笔者从气虚论治寻常型银屑病取得了一定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容易复发的顽固性慢性炎症性疾病.中医称为"松皮癣"、"白疕"、"蛇虱"等.在治疗上,祛风清热,补益肝肾,调摄冲任应用较多,均取得一定疗效.笔者近年来则根据银屑病血热、血燥、血瘀3个类型的特点,从"血"论治,并自拟白疕Ⅰ、Ⅱ、Ⅲ号方治疗56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对“开通玄府法”机制的阐述、分析和拓展,追溯玄府理论渊源,探讨其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关系,认为玄府郁闭、开阖失司是寻常型银屑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主要病机。该文基于玄府理论探讨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以期为“开通玄府”的运用扩展更广阔的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3.
寻常型银屑病是临床常见的顽固性慢性皮肤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虽然中医治疗有一定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效果不佳。本文基于玄府理论,提出"玄府闭郁"是本病核心病机,"开通玄府、通络解毒"是贯穿于治疗的主要治法,根据疾病不同阶段进行辨治,已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李佃贵教授行医40余载,治学严谨,继承创新,医术精湛。其首创“浊毒学说”,立足浊毒证,并运用浊毒理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屡试不爽。兹将李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茂  郝平生 《四川中医》2020,38(1):28-30
文章从温病伏邪学说探讨寻常型银屑病的病因、病机、临床发病特点及治疗原则,认为"热邪"为银屑病的主要伏邪,"肾不藏精"是内生伏邪的根本原因,且热邪主要伏于足少阴肾而发于血络。治疗上,以扶正祛邪为原则,运用"清透滋肾"之法,清热凉血为先,佐以透邪,贯以养阴,同时以治未病思想指导银屑病瘥后防护,为临床防治银屑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寻常型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且难以治愈的疾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目前银屑病的临床辨证思路以辨血为主,血分的病变多与脏腑生理功能活动异常有关。有些医家从脏腑辨证角度进行探索,认为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并从肝论治银屑病,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文章通过整理文献,从肝的生理功能、经络走行、五行制化三方面,梳理并探讨从肝论治寻常型银屑病的现状,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寻常型银屑病(白疕)顽固难治易复发,"白疕,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疕,俗呼蛇风",从血论治历史悠久,上可推溯至隋唐,古今各家各派认识虽有差别,始终不离"气血"、"血分",血分发病为历代医家广泛认同,现代学者也持赞同态度;病机核心是血热内蕴,以血为本,先成血热,继后血虚、血燥、血寒,重则成血毒,血瘀贯穿全程,故宜以血为纲,"从血分论治",学者普遍赞同辨证分型以血热型、血燥型、血瘀型为主;治疗应分析病因,秉承病机,从血分入手,辨证分型,审因论治,活血祛瘀、清血解毒、补血润燥等;血热者清热凉血,血虚者补血通络,血燥者滋阴润燥,血瘀者化瘀通络;同时配合外用药物涂擦、洗浴、熏蒸等,内外同治,气血双调,达到机体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控制发展甚至治疗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寻常型银屑病属中医学"白疕""顽癣"等范畴,为皮肤科常见病,病情顽固,易于复发。当今中医治疗银屑病,多从血分论治,辨证分血热、血虚、血燥、血瘀等,治以凉血润燥、清热解毒、养血祛瘀等法。笔者认为,本病除此四病机外还与湿热毒虫有关。  相似文献   

19.
梁尚财 《吉林中医药》2006,26(10):38-38
我们在20年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血虚型、血瘀型、湿:热型。在临床上比较多见,运用中药调理治疗效果甚佳,现报道如下: 1血热型 主证:皮疹不断增多,颜色掀红,露滴现象明显,鳞屑干燥而厚,瘙痒较甚,大便干燥,小便赤黄,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治宜凉血清热解毒。方药:水牛角25g(先煎),白花蛇舌草20g,虎杖15g,生地黄25g,玄参12g,蒲公英30g,牡丹皮12g,紫草15g,白鲜皮15g。大便秘结加大黄10g(后下);病程13久加赤芍、丹参、三棱各12g;咽痛加山豆根、板蓝根各12g。  相似文献   

20.
介绍刘新祥教授基于“阴火怫郁玄府”理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经验。刘教授认为“阴火内生”乃糖尿病内因,“玄府怫郁”是其重要病机演变,而“阴火怫郁玄府”推动糖尿病向糖尿病肾病发展。因此,其提出补益肾水、潜纳阴火以治内热之糖尿病;健运脾胃、清化湿浊以祛除糖毒,疏通玄府、滋养肾络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并列举临床验案予以佐证,以期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