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咳、喘、哮为肺系疾病,总的病机包括本虚和标实两个方面。标实总属风盛气逆、痰阻血瘀,具体来说,外风引动内风是中心环节,气血失调、痰瘀内阻为病理基础,气机升降失常为病机关键。本虚离不开气血阴阳的亏虚,肺、肝、肾阴血亏虚是咳、喘、哮发生的内在因素,而肺、脾、肾阳气不足是其根本原因。阐述了咳、喘、哮发生的病机以及在其发生过程中肝肺两脏生理相依、病理相关的特性,为调肝以理肺治疗咳、喘、哮提供更充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小儿哮喘病症在《金匮要略·肺痿肺痛咳嗽上气病脉症治第七》中指出:"咳而上气,喉中水鸣声。"在《医学正传》中指出:"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总之,哮以呼吸急促,喉间水鸣声为特点;而喘则以呼吸急促困难,不能连续以息为主症。喘未必哮,而哮必兼喘,故称哮喘。小儿哮喘主要以支气管哮喘多见。本病反复发作,根治难,大宗治疗:在发作时以祛邪为主,缓解时则从调补肺脾肾着手。笔者在辨证的原则下运用三苏汤治疗小儿哮喘取得疗效。  相似文献   

3.
依据"肝肺相关"理论提出肝的病理失调与肺病的相关性。认为肝以枢机不利、木叩金鸣、木火刑金、郁痰犯肺、肝肾不足及肺等病机形式,直接影响肺的宣降功能,致咳、致喘、致哮,还多与他脏互相影响,导致肺失宣降。具体病因病机为肝、脾、肺失和,气滞痰浊;肝、心、肺失畅,气血失和,包括气滞血瘀、肺气上逆证,血虚阴亏、肺津亏耗证;肝、肾、肺失衡,阴阳不足,包括阴虚内热、虚火灼金证,肾阳虚衰、水湿泛溢证;肝、肠、肺失调,木乘肺肠,包括肝郁肠闭,传导失职证,肝旺肠泻、传导失司;肝、胃、肺失和,气机上逆。  相似文献   

4.
首都国医名师武维屏教授谨遵《内经》及仲景所论,在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指导下取诸家之长,审证求因、谨守病机、司外揣内,提出“外风始受于肺,内风始生于肝,外风引动内风是咳、喘、哮发作的中心环节”的学术思想,重视从风论治咳、喘、哮。基于跟师临床医案,进一步拓展和解析武老“外风始受于肺,内风始生于肝”的学术思想,总结其从风论治咳、喘、哮的临床经验,继承和推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5.
介绍崔文成老师治疗儿科疑难病哮咳、久泻、抽搐验案各1则:麻麦蚣部莱菔方治疗哮咳风热食火阴伤证;乌梅分水白术方治疗久泻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证;龟甲地黄安神方治疗抽搐血虚肝旺证。  相似文献   

6.
根据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肺常不足"等生理特点,笔者在临床中运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小儿感冒1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正> 咳喘是以症状而定名的。咳即咳嗽,前人认为: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有声有痰谓之咳嗽。一般咳多兼嗽,可简称为咳。喘即喘逆气促,临床以呼吸困难,张口抬肩,不能平卧谓之喘,若呼吸急促,喉间有喘鸣音者称之哮。一般哮必兼喘,可简称为喘。其病因病机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多责之肺的功能失调,内伤则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一、常见咳喘病证1.咳嗽:一般常见的咳嗽病证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兼见头痛鼻塞,发热恶寒等症状为风寒初起;兼见咽喉干痛,鼻出热气,喉哑痰稠为火热咳嗽;兼见身体重着,骨节烦痛,脉细而缓为感湿咳嗽;若痰不易出或干咳无痰为肺燥咳嗽。内伤咳嗽若症见上气呛咳肋痛为肝木乘肺;若咳嗽多汗,食少便溏为脾虚致咳;若咳嗽面白,痰白质稀,无身热等属肺胃虚寒;若喘嗽见血,皮毛焦枯,多年不愈为肺肾阴虚;兼形寒腰酸,小便频数或遗泄者为肾阳虚衰。2.喘逆:喘逆常见有实喘、虚喘、寒喘、热喘四种。凡属六淫、痰湿等邪阻塞气道,肺气不得升降者为实,实喘之证,其来骤,其脉实,气粗声高;虚喘  相似文献   

8.
痛泻要方为中医调和肝脾主治痛泻证之要方,文章通过对痛泻要方组方原则的分析,初步探讨痛泻的病因病机及临证特点,并结合临床运用的经验,认为本方有补脾泻肝、缓急止痛、燥湿止泻之功效,土虚木乘、肝脾失调为痛泻要方的病机要点,临床运用上,痛泻要方以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为临证要点,广泛运用于肠易激综合征等具有痛泻临床表现的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537-1538
痛泻要方作为疏肝健脾的代表方和常用方,留传至今已有千年之久,但在当今临床依然得到广泛应用,尤其脾胃病科专家常用其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痛"和"泻"即腹痛和泄泻,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常见表现,应用痛泻要方来治疗可有效缓解;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病科著名专家唐旭东教授临床善用此法,他从"痛""泻"症状产生的基本病机着手,以"抑肝扶脾"为基本治疗思路,以痛泻要方为主方,结合患者具体的临床表现灵活加减用药,辅以耐心细致地情志疏导,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10.
痛泻要方,中医知名方剂名称。此方具有调和肝脾、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肝旺脾虚病证。痛泻要方最早记载于中医典籍《丹溪心法》,因主治痛泻被普遍认为是治疗肝脾不和证泄泻的经典方剂。但对痛泻要方证的治疗机制的注解,历代医家存在不同的认识。开阖枢理论首见于《素问·阴阳离合论篇》,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五运六气学说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文章另辟蹊径,从《黄帝内经》的“开阖枢”理论来探究痛泻要方证的病因、病机、组方机制,以三阴三阳“开阖枢”对痛泻要方病证进行解读,以期进一步挖掘痛泻要方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痛泻要方首见《丹溪心法》,痛泻方名出自《医方考》,其病机应为肝脾不和非局限于肝旺脾虚。其治疗一方面非有痛有泄均可应用,热证湿毒等引起的痛泻非此方所能治疗,另一方面符合肝脾不和之病机,不伴疼痛之泄泻亦可应用。在实际运用中当审症求因,切中病机,随症加减,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2.
痛泻要方是治疗肝木克土所致腹泻的经典方,但临床运用并非只局限于"痛泻",根据中医学异病同治的思想,也可用来治疗肝脾不和所致便秘。本文结合现代研究,联系临床,对该方治疗便秘的机制进行探讨,以启发思维,扩大其临床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总结陶夏平教授采用乌梅丸合痛泻要方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陶师认为湿热内蕴、脾肾亏虚、肝脾不和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机,治以温清并用、调和肝脾,以乌梅丸合痛泻要方为基础方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痛泻要方是和解剂中调理肝脾的方剂,是治疗肝郁脾虚证的代表方。李灿东教授注重调节脾胃肝胆气机,擅长使用疏肝理脾之法治疗内科杂病,临证喜用痛泻要方。对李灿东教授灵活运用痛泻要方治疗便秘、泄泻、便血、喘证等证的临证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肝脾同治是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的重要特点,以调肝理脾为法的痛泻要方是治疗腹痛泄泻的代表方剂,其类方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显示了独特的优势。文章综合近5年来痛泻药方及其类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从调节脑肠轴、改善内脏感觉高敏感、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探讨痛泻要方干预肠易激综合征起效的药理学机制。研究表明,与IBS 复杂的发病机制相对应,痛泻要方的起效机制可能涉及多个层面且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6.
痛泻要方并非首见于《景岳全书》,其病机并非局限于肝旺脾虚。通过查阅近些年有关痛泻要方考证方面的相关书籍以及文献,对痛泻要方的方源、方名及病机进行考证,为今后痛泻要方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并得出痛泻要方始见于《丹溪心法》,方名在《医方考》中首见,其病机是肝脾不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痛泻要方”乃肝脾不和所致腹痛泄泻常用之良方。功能补脾泻肝。其主治之证,历代方书记载大同,多以痛泻二症为其辨证要旨。然据笔者临床运用此方所得,认为其适应症候  相似文献   

18.
从痰、瘀、虚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属于中医"咳嗽"、"哮病"、"喘证"、"肺胀"等范畴,是以肺脏病变为主的肺系疾病.早在<内经>中就有类似本病的论述,<素问·咳论>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灵枢·五阅五使篇>说:"肺病者,喘息鼻张".<灵枢·经脉篇>又说:"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灵枢·胀论>云:"肺胀者,虚满而喘咳".<诸病源候论·气病源候论>云:肺主气,邪乘于肺,则肺胀,胀则肺管不利,不利则气道塞,故气上喘逆.<金匮要略>有"痰饮咳嗽","咳嗽上气"等专篇论述,用小青龙汤治疗"咳逆倚息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支饮不得息";射干麻黄汤治疗"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越婢加半夏汤治疗"咳而上逆……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等等.  相似文献   

19.
张琪教授治疗慢性咳嗽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张琪教授从脏腑辨证治疗慢性咳嗽经验:寒热温凉,专方治肺;呛咳气逆,泻肝清热;补土合中,痰饮属脾;顽咳虚喘,补肾纳气;强心化瘀,衷中参西.并附验案举证.  相似文献   

20.
论述肝脾不和型经行泄泻的发病特点、病因病机以及痛泻要方的方药组成和配伍特点。通过分析女性经期的生理病理特点,参考泄泻的相关古籍以及现代临床研究,发现肝脾不和型经行泄泻最为常见,痛泻要方又是扶脾抑肝的代表方,分析其组方特点为临床经行泄泻辨证施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