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小儿骶尾部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认识小儿骶尾部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的CT和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对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尾部畸胎瘤和卵黄囊瘤的CT和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骶尾部肿瘤中,29例畸胎瘤,6例为卵黄囊瘤。29例畸胎瘤内可见有脂肪、钙化和软组织成分;增强后软组织成分可见轻度强化。6例卵黄囊瘤中,1例肿瘤呈囊实性,边缘可见钙化;5例肿瘤呈不均匀软组织块,瘤内见出血,增强后均呈非均匀性强化。6例卵黄囊瘤甲胎蛋白检查阳性。结论:畸胎瘤和卵黄囊瘤是小儿骶尾部最常见生殖细胞源性肿瘤,含三个胚层成分是畸胎瘤的特征,而卵黄囊瘤多为软组织性肿瘤,好发生出血,能够分泌甲胎蛋白是卵黄囊瘤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骶尾部畸胎瘤是最常见的生殖细胞性肿瘤,属于腹膜后肿瘤,具有恶性潜能,主要见于小儿,特别是新生儿和婴幼儿,女性多于男。本文搜集我院1999年1月-2007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尾部畸胎瘤22例,结合病理表现回顾性分析其CT和MRI影像特征,探讨CT和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对骶管蛛网膜囊肿的认识,现将21例骶管蛛网膜囊肿的MRI表现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骶前间隙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骶前间隙肿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分析73例骶前间隙肿瘤的MRI表现,包括纤维脂肪血管瘤、未分化癌和淋巴瘤各1例,畸胎瘤和骨巨细胞瘤各3例,神经源性肿瘤18例,骶尾部脊索瘤22例,转移瘤24例。结果:畸胎瘤含脂肪、纤维和液体等成分;纤维脂肪血管瘤含有粗大血管;骨巨细胞瘤呈溶骨性破坏,1例在T2WI有液-液平面;神经源性肿瘤通过骶孔与骶管内病变相连,神经节母细胞瘤和神经外胚层瘤破坏孔;9例脊索瘤在T2WI有条状低信号纤维结构和高信号粘液基质;未分化癌和淋巴瘤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和较高信号;19例转移瘤有多处骨骼破坏,5例只有骶椎侵犯。结论:MRI可清楚地显示骶前间 隙肿瘤的部位和范围,其中多数肿瘤可以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骶尾部脊索瘤(PSC)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MRI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PSC患者的临床、病理和MRI影像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三者之间有无关联.结果 临床病程6 d~30年,患者骶尾部疼痛70例,肠道、膀胱、下肢功能障碍分别为56例、35例、35例.病理分型:经典型79例,去分化型1例.细...  相似文献   

6.
7.
舒婷  肖新兰  尹建华  唐小平  陈快   《放射学实践》2010,25(6):677-680
目的:探讨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瘤内成分构成比在骶尾部畸胎瘤成熟度分型方面的作用。方法:对28例骶尾部畸胎瘤患儿进行MRI扫描,用手动勾画体积测量法测量瘤内实性成分、脂肪和瘤内囊变体积构成比,对照术后病理,进行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熟型畸胎瘤组(A组)瘤内实性成分含量范围是(19.48±11.82)%,未成熟型及恶性畸胎瘤组(B组)瘤内实性成分构成比范围是(66.07±30.6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以41.63%作为阈值推测肿瘤成熟度,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5%,准确率为89.3%,误诊率为25%,漏诊率为0%;A组瘤内脂肪含量构成比为(48.51±24.97)%,B组瘤内脂肪含量构成比为(3.97±2.4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并将10.61%作为阈值推测肿瘤的成熟度,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2.9%,误诊率为0%,漏诊率为12.5%;A组瘤内囊变成分体积构成比为(22.80±18.65)%,B组瘤内囊变体积构成比为(30.14±30.1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434)。结论: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瘤内实性和脂肪成分构成比对判断肿瘤成熟度均有显著性意义,以脂肪含量灵敏度更大,特异性更高,漏诊率更小;但两者正确率相当。瘤内囊变成分构成比在小儿骶尾部畸胎瘤成熟度分型方面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9.
1 病历简介患儿 ,女 ,14岁。出生后即发现臀部一鸡蛋大小的肿物 ,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至足球大小。无疼痛及大小便失禁 ,因瘤体尖部破溃 1小时入院。查体 :骶尾部见一巨大袋状肿物 ,质韧 ,不能推动 ,有几处触之有骨质感 ,中心部有一约 0 2cm× 0 2cm大小的破溃口 ,有油性  相似文献   

10.
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目的 阐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 搜集经临床确诊或病理证实的35例骶髂关节病变者,男22例,女13例。其中强直性脊柱炎(AS)1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7例,化脓性骶髂关节炎2例,骶髂关节结核5例,髂骨致密性骨炎6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结果 CT表现:AS常双侧对称发病,自关节下部开始,关节面硬化与破坏,间隙狭窄或消失,骨桥形成,RA常一侧发病,易侵犯关节上壮举剖,关节面密度减低,骨质疏松,关节面下出现周围硬化的小囊状骨缺损;化脓性骶髂关节炎常单发,骨一侧发病,易侵犯关节上半部,关节面密度减低,骨质疏松,关节面下出现周围硬化的小囊状骨缺损;化脓性骶髂关节炎常单发,骨质疏松,破坏,半生,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关节囊肿胀,关节强直,周围软组织肿胀或钙化;骶髂关节结核常单侧发病,多位于关节中下部,关节面模糊,骨质破坏及死骨形成,关节间隙增宽,常伴冷脓肿和窦道形成;髂骨致密性骨炎示髂骨面硬化区,不累及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骨关节面增生,浓密,关节间隙狭窄,可伴骨性强直。结论 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各不相同,CT能清楚显示骶髂关节及其周围结构,是目前诊断骶髂关节病变最理想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孕妇26岁,孕2产1,停经28周,外院超声提示:胎儿脊柱裂脊膜膨出。查体:宫高29cm,腹围87cm,胎儿心率145次/min。超声检查:胎头位于耻骨联合上方,双顶径7.2cm,股骨头径5.5cm,胎儿心率150次/min,脊柱排列整齐,于胎儿骶尾部可见一混合性包块,  相似文献   

12.
<正>病人,女,21岁。骶尾部渐大性无痛性包块21年。查体:骶尾部约31cm×23cm×15cm包块,上界位腰4平面,前面位于肛门后方,无皮肤发红、桔皮样变等,质软,有分隔,活动度良好,无触痛。肛门指检:肛管直肠壁光滑,后方质软包块,表面光滑,上界不可触及。CT示:骶尾部不均质包块,可见骨质及液性物质,骶前包块上界位于小骨盆入口平面,直肠壁未受滑润,考虑骶尾部巨大畸胎瘤。术中见:包块位于皮下,根部位于骶尾部,向臀上方生长,边界清,破损处溢出物为皮脂样物;切除尾骨,包块在骶前与盆底肌之间界限不清,切断盆底肌,沿直肠后壁及骶前钝锐性分离,全部切下,置管引流,重建盆底,臀部皮瓣直接缝合。病理:36cm × 25cm  相似文献   

13.
中枢性尿崩症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垂体MRI观察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垂体后叶及垂体柄的改变。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经临床和实验室证实的尿崩症患者的MRI资料,分析其临床与MRI表现。结果 37例中导致中枢性尿崩症的病因包括感染、肿瘤性病变、创伤及空蝶鞍。按其MRI表现分为3种类型:垂体柄病变;单纯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空蝶鞍。结论 对于尿崩症的患者,结合临床表现,利用垂体MRI检查,可显示垂体后叶及垂体柄的改变,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脑膜病变的MRI诊断及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与CT相比 ,MRI尤其是增强MRI,对脑膜及其病变的显示具有明显的优势[1 3] 。特别是近年来 ,由于设备的改进和软件的开发更新 ,作为诊断脑膜病变的主要影像检查手段的MRI,其价值日益为临床医师所重视。MR成像技术脑膜由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组成。硬脑膜又分为外膜层 (即颅骨内板的骨膜 )和内膜层。软脑膜与蛛网膜统称为柔脑膜 (leptomeninges)。在脑底部 ,软脑膜和蛛网膜广泛分离形成基底池。自MR问世以来 ,应用最广泛、最可靠的序列是SE序列 ,但非增强SE序列显示脑膜并不敏感[1] 。正常脑膜表现为非连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80例乳腺病变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并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结果经手术病理诊断发现,其中良性病变者35例,恶性病变者45例。良性病变者毛刺状及边缘不规则者明显少于恶性病变者,P0.05;良性病变者边缘形态主要表现为光滑。恶性病变者A型者明显多于良性病变人群,然良性病变者C型者较恶性病变者多,P0.05。良性病变者早期MRI增强率以60%为主,而恶性病变者以≥60%为主。结论应用动态增强MRI可有利于医生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病灶形态,同时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和早期增强率可辅助临床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16.
成人骶尾部畸胎瘤合并窦道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骶尾部畸胎瘤是新生儿最多发的实体瘤。成人骶尾部畸胎瘤十分少见,复习文献发现迄今仅报道了88例。发生在成人的骶尾部畸胎瘤并窦道形成的病例更为罕见,现将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成熟型畸胎瘤并窦道形成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 病历简介孕妇 ,2 7岁。第 1胎 ,孕 3 7周 ,行产前常规B超检查。发现胎儿骶尾部 16.1cm× 15 .2cm× 13cm以囊性为主 ,囊实相间肿物。其实质部分 6.2cm× 5 .7cm ,外形欠规则 ,界线清楚 ,内呈实质强回声 ,并见强回声斑伴声影 ,其大部分与骶尾部相连 ,在其下方及周围为一外延囊性赘生物 ,囊壁光滑、清晰 ,压之变形 ,肿物随胎动而动。胎头位于宫体右下方 ,双顶径 9.1cm ,脑中线居中 ,颅内及胸、腹腔结构未见异常。胎心规律。脊柱颈、胸、腰排列连续整齐。羊水最深 6.2cm。胎盘于后壁 ,Ⅱ级。超声提示 :胎儿骶尾部巨大畸胎瘤。手术所见 :孕…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骶尾部藏毛窦(PS)的影像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骶尾部PS的超声、CT及MRI资料,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 10例PS均位于骶尾部臀间裂皮肤及皮下脂肪层内;7例呈条片状,3例呈管状;病灶长径(4.5±1.8)cm、短径(1.1±0.5)cm,未累及肌肉组织,未与骶管及肛管相通;8例MRI上主要表现为等或稍长T1、稍长T2信号,部分病灶边缘见等T2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1例CT平扫病灶与肌肉呈等密度;2例超声表现为中央低回声,边缘等回声;8例MR增强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多普勒超声病灶边缘血流丰富,中央血流稀疏。结论骶尾部PS有较典型影像特征。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PS的范围、深度及与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等信息,有助于临床手术计划制定。  相似文献   

20.
延髓体积小、解剖结构复杂,内部有重要的上下行传导束与神经核团。延髓病变种类繁多,不同部位的病变具有特定的临床症状和体征。MRI是延髓病变最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技术。除少数疾病(主要是肿瘤及海绵状血管瘸)有相对特异的MRI表现外,多数延髓病变单纯根据MRI表现常难以确诊,必须密切结合疾病的临床特点、发病经过、临床治疗过程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