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中药蜡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SH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中药蜡疗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统计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水肿VA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及SS-QOL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41/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34/42)(P0.05);治疗后2组疼痛VAS评分、水肿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FMA、MBI、SS-QQ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中药蜡疗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SHS患者临床疗效,缓解患侧上肢疼痛与水肿,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和中药热奄包联合康复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疗效。方法选取SHS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和中药热奄包治疗,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和75.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和MB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FMA和MBI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水肿程度和MA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水肿程度和MA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安全性评价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和中药热奄包联合康复训练治疗SHS能明显缓解患肢疼痛和水肿症状,促进患肢肌力和活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现代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I期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后并发SH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电针结合现代康复疗法、单纯电针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活动程度,疼痛程度及功能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选择高于对照组的70.0%(P0.01):治疗后治疗组上肢疼痛、肩关节活动度及FM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现代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SHS可有效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腹针结合艾蒸熨疗法早期干预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规范标准化康复治疗,观察1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腹针结合艾蒸熨疗法,观察2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腹针疗法,每日1次,每周6次,共3周。治疗前后,通过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价两组患者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偏瘫侧上肢疼痛,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治疗后,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和疼痛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1组疗效优于观察2组(P <0.05)。结论 腹针结合艾蒸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Ⅰ期SHS效果良好,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且优于腹针结合康复治疗,提示腹针疗法和艾蒸熨疗法有协同作用,应早期联合介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用Rood技术刺激手三阳经对脑卒中后软瘫期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36例脑卒中后软瘫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予以电针、上肢关节被动活动、滚筒作业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中药烫熨治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ood技术刺激手三阳经。2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脑卒中后软瘫期患者的上肢肌张力(改良的Ashworth)、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改良的Ashworth、FMA评分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升高(P 0. 05),观察组上肢改良的Ashworth、FMA评分、MBI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 0. 05)。结论运用Rood技术刺激卒中后软瘫期上肢手三阳经,可以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组(观察组)30例和康复治疗组(对照组)30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还同时采用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治疗4周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4周后,观察组对减轻肩-手综合征关节水肿、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且在上肢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臭氧穴位注射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方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位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臭氧穴位(肩髃、肩髎、阿是穴)注射疗法,均治疗4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简化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量表)中的上肢运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改良Barthel指数)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FMA量表、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FMA量表、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量表、MB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穴位注射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疼痛,疗效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靳三针治疗脑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5月—2019年12月马鞍山市中医院治疗的80例脑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靳三针治疗,2组均治疗2周后统计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水肿、疼痛、无痛关节活动度、手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36/40),对照组为70.0%(28/4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手肿胀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外展和外旋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肌力分级、手功能使用能力均显著改善(P均0.05),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中的手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均明显增加(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靳三针治疗脑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疗效确定,可明显缓解水肿和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与肌力,改善手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脑卒中后出现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中药熏洗组(治疗组)和康复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治疗4周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关节水肿、疼痛,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且在上肢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单纯康复训练更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香附四子散热熨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疗效及对肩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地奥司明治疗,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香附四子散热熨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上肢周径、上肢水肿程度及肩关节活动度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肢体水肿、肌肤绷急、气粗口干及脘胀纳少积分及上肢周径、上肢水肿程度均显著改善(P均0.05),肩关节活动度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附四子散热熨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降低上肢水肿程度,促进上肢周径恢复正常,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且未导致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