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孕中期膳食模式,探讨膳食模式与孕期增重的关系。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成都市某三甲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孕8~14周单胎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孕8~14周、孕24~28周、孕32~36周采用3天24 小时膳食回顾法收集孕妇摄入的所有食物种类及数量并计算能量摄入量,通过因子分析建立孕中期膳食模式并计算因子得分。分别在孕8~14周、孕24~28周及分娩前1周测量孕妇体质量,计算孕期总增重、孕中期和孕晚期增重速率。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孕中期膳食模式与孕期增重的关系。  结果  最终纳入有效样本1 004例,获得3种孕中期膳食模式:奶蛋全谷物型膳食模式、饮料甜点型膳食模式和传统型膳食模式。平均孕期总增重为(13.2±4.5) kg,平均孕中期增重速率为(0.4±0.2) kg/周,平均孕晚期增重速率为(0.5±0.3) kg/周。调整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膳食能量摄入量及体力活动水平等混杂因素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料甜点型膳食模式因子得分与孕期总增重和孕晚期增重速率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为β=0.37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103,0.636),P=0.007;β=0.014,95%CI:(0.000,0.027),P=0.049〕,传统型膳食模式因子得分与孕期总增重呈负相关关系〔β=?0.285,95%CI:(?0.555,?0.015),P=0.039〕。未发现奶蛋全谷物型膳食模式与孕期增重相关。  结论  孕中期膳食模式与孕期增重有关,饮料甜点型膳食模式可增加孕期总增重及孕晚期增重速率,传统型膳食模式有利于控制孕期总增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合并妊娠孕妇妊娠不同时期增重情况及与母儿围产结局的关系。方法 以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定期产检并住院分娩的714例PCOS合并妊娠单胎产妇为观察队列,收集孕妇基线信息、妊娠期增重情况及母儿结局。 将孕妇按照孕早中期(28周前)增重分为增重不足组、增重适宜组、增重过多组,按照孕晚期增重小于推荐的范围及大于等于推荐范围分为孕晚期增重较少组、孕晚期增重较多组。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孕早中期及晚期增重与母儿结局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与孕早中期增重适宜组孕妇相比,孕早中期增重不足组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on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OR=0.29,95%CI:0.15~0.56)、巨大儿(OR=0.33,95%CI:0.14~0.76)及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OR=0.59,95%CI:0.35~0.99)风险,孕早中期增重不足似乎并未增加分娩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OR=0.69,95%CI:0.13~3.58)风险;孕早中期增重过多增加分娩LGA风险(OR=1.84,95%CI:1.18~2.88);孕早中期增重的多少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生无关。无论早中期增重是否适宜,若孕晚期增重较多,HDP风险(OR=3.19,95%CI:1.41~7.21)明显增加(孕早中期前增重适宜组)或该病发生呈上升趋势(早中期增重不足或增重过多组);PCOS孕妇晚期增重较多分娩LGA风险(OR=3.15,95%CI:1.41~7.04)明显升高(早中期增重过多组)或表现出分娩LGA风险呈增加的趋势(孕早中期增重不足或适宜组)。结论 PCOS孕妇孕早中期及晚期增重过多均会增加胎儿过速增长的发生风险;与非PCOS孕妇不同的是,PCOS孕妇孕早中期增重过少对HDP有保护作用,同时似乎并没有增加SGA风险,但对子代长期健康的潜在影响尚不明确,PCOS孕妇在孕晚期前是否需要比一般孕妇更少的增重建议,需要相关研究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妇孕早期中度及以上体力活动(MVPA)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在该院建档的260例孕早期(4~14周)妇女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孕妇发放一般资料调查表及体力活动量表进行基础资料的收集和掌握孕妇孕期体力活动情况,在孕24~28周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观察孕妇GDM发病率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VPA与GDM的关系。结果孕早期和孕中期MVPA达标率分别为75.38%和60.77%,孕早期和孕中期MVPA每日平均时间为(1.54±0.46) h和(1.13±0.32)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得出年龄、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家族糖尿病史、孕前是否就业、孕早期活动水平是影响GDM的潜在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孕早期中度及以上体力活动是影响孕妇GDM的重要因素。结论孕妇孕早期进行中度及以上水平体力活动,可明显控制GDM的发病率,对孕妇及胎儿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 妊娠期总增重与分娩孕周紧密相连,选择增重速率作为研究指标,可以减少孕周对研究结果的干扰。目前有关妊娠期增重速率的既定建议存在争议且很少有研究探讨孕中晚期增重速率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母婴结局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孕中晚期增重速率对GDM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3—12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住院生产并纳入"杭州市母婴健康队列"(注册号:ChiCTR1900026149)的370例GDM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2021年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妇女妊娠期体重监测与评价》推荐的孕中晚期增重速率,将研究对象分为增重速率过慢组(n=115)、增重速率正常组(n=152)和增重速率过快组(n=103)。分析三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分娩结局。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中晚期增重速率过快是GDM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2.661,95%CI(1.291,9.460)〕、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OR=2.288,95%CI(1.090,4.805)〕、高脂血症〔OR=2.085,95%CI(1.656,6.630)〕及分娩巨大儿〔OR=4.591,95%CI(1.238,17.031)〕的危险因素(P<0.05),孕中晚期增重速率过快是分娩早产儿〔OR=0.117,95%CI(0.014,0.959)〕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 孕妇妊娠期增重不合理现象普遍,孕中晚期增重速率过快增加了GDM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高脂血症及分娩巨大儿的风险,但降低了发生早产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孕中期孕妇体力活动、增重速率及脂联素(APN)水平在妊娠糖尿病(GD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7月在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GDM孕妇120例(GDM组),同时选取健康孕妇3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血红蛋白(Hb)、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以及体力活动、增重速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APN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GDM组的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家族史占比和孕期喜食甜食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GDM组体力活动程度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GDM组的增重速率高于对照组(P<0.05),GDM组的TG高于对照组(P<0.05),而TBIL、DBIL和APN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440(95%CI:1.401,4.249)]、孕前体质量指数[■=2.748(95%C...  相似文献   

6.
赵明  李光辉 《北京医学》2015,37(7):629-632
目的 探讨妊娠中晚期体重增长速度与孕期总增重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在北京妇产医院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和分娩的孕妇临床资料,记录年龄、分娩孕周、身高、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孕期体重监测数据、新生儿出生体重、性别等资料.对资料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孕妇妊娠中期增重速度[(0.68±0.26) kg/周]大于妊娠晚期增重速度[(0.52±0.25)kg/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中期增重速度与孕期总增重(r=0.446,P<0.01)、新生儿出生体重(r=0.123,P< 0.01)皆呈正相关;而妊娠晚期增重速度只与孕期总增重呈正相关(r=0.560,P< 0.01),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则无显著相关性(r=-0.025,P>0.05);巨大儿组和正常体重儿组孕妇的孕前BMI[(22.3±2.9) kg/m2 vs.(20.8±2.8) kg/m2]、孕期总增重[(18.5±4.3)kg vs.(16.6±4.6)kg]和妊娠中期增重速度[(0.74±0.26)kg/周vs.(0.67±0.26)kg/周]相比,巨大儿组皆高于正常体重儿组,P值均<0.01;而2组的妊娠晚期增重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不同孕期体重增长速度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可能不同,妊娠中期增重速度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大于妊娠晚期增重速度.  相似文献   

7.
背景 临床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进行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的干预十分重视,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虽然GDM孕妇血糖控制满意,但巨大儿发生率并未有明显下降。目的 探究GDM对孕晚期糖脂水平及巨大儿的影响。方法 依托于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电子信息系统,回顾性选取2014-2018年在本院足月分娩的16 13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孕期诊断为GDM的孕妇作为GDM组,未诊断为GDM的孕妇作为非GDM组。根据GDM与巨大儿的发生情况进一步分亚组:娩出巨大儿的GDM产妇为GM亚组,娩出非巨大儿的GDM产妇为GN亚组;娩出巨大儿的非GDM产妇为NM亚组,娩出非巨大儿的非GDM产妇为NN亚组。比较GDM组、非GDM组,GM亚组、GN亚组、NM亚组、NN亚组孕晚期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高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孕妇娩出巨大儿的影响因素。结果 GDM组3 834例,非GDM组12 300例,其中GM亚组411例,GN亚组3 423例,NM亚组898例,NN亚组11 402例。GDM组孕晚期TG、FBG高于非GDM组,TC、HDL-C、LDL-C低于非GDM组(P<0.05)。GN亚组孕晚期TG、FBG低于GM亚组,HDL-C高于GM亚组(P<0.05);NM亚组孕晚期TC、HDL-C、LDL-C高于GM亚组,TG、FBG低于GM亚组(P<0.05);NN亚组孕晚期TC、HDL-C、LDL-C高于GN亚组,TG、FBG低于GN亚组(P<0.05);NN亚组孕晚期HDL-C高于NM亚组,TG、FBG低于NM亚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DM〔是:OR=1.338,95%CI(1.158,1.547)〕、孕前体质指数(BMI)分类〔消瘦:OR=0.476,95%CI(0.361,0.626);超重:OR=1.770,95%CI(1.537,2.039);肥胖:OR=2.854,95%CI(2.282,3.568)〕、孕期增重〔OR=1.100,95%CI(1.087,1.113)〕、分娩孕周〔OR=1.728,95%CI(1.622,1.841)〕、孕晚期TC〔OR=0.705,95%CI(0.514,0.966)〕、孕晚期TG〔OR=1.282,95%CI(1.153,1.425)〕、孕晚期LDL-C〔OR=1.487,95%CI(1.094,2.021)〕、孕晚期FBG〔OR=1.692,95%CI(1.482,1.933)〕是孕妇娩出巨大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GDM孕妇TG、FBG高于非GDM孕妇,TC、HDL-C、LDL-C低于非GDM孕妇,且GDM及孕晚期血脂、血糖是孕妇娩出巨大儿的影响因素。在孕期应加强孕妇血脂、血糖监测,特别是TG和FBG,加强整个妊娠期体质量管理以减少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孕期血红蛋白水平、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1年12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分娩产妇的病历资料。根据孕期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低Hb组(孕晚期血红蛋白 < 110 g/L)、中Hb组(孕晚期血红蛋白水平为110~130 g/L)、高Hb组(孕晚期血红蛋白水平≥130 g/L);根据孕前体质指数分为3组:孕前BMI过低组(BMI < 18.5 kg/m2)、孕前BMI正常组(BMI为18.5~24.9 kg/m2)、孕前BMI过高组(BMI≥25 kg/m2);根据妊娠期体重增加分为增重不足、增重正常、增重过度3组。对各组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  结果  低Hb组、中Hb组、高Hb组的早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孕前BMI过低组、孕前BMI正常组、孕前BMI过高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剖宫产、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孕期增重不足组、孕期增重正常组、孕期增重过度组的新生儿体重、胎膜早破、巨大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孕期血红蛋白、孕前BMI及孕期体重增长均对妊娠结局产生影响,合理地对其进行控制,从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深圳市孕妇妊娠期适宜体重增长范围.方法 选择2011年9月~2013年2月在深圳市人民医进行正规产前检查并分娩的3008例足月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将研究对象分为低体重组(BMI<18.5 kg/m2)679例,正常体重组(BMI 18.5~23.9 kg/m2)2003例,超重组(BMI>23.9~27.9 kg/m2)278例,肥胖组(BMI>27.9 kg/m2)48例.分析各组正常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母亲的孕期增重,并计算新生儿出生体重在2900~3499 9产妇的孕期平均增重,作为各孕前BMI组孕期适宜的体重增长.结果 超重组和肥胖组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及超重组中分娩巨大儿的孕妇孕期平均增重明显高于分娩正常出生体重儿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孕妇孕期平均体重增长和适宜增重范围:低体重组12.00~18.00kg,平均(15.06±4.52)kg;正常体重组12.00~17.50 kg,平均(15.05±4.20)kg;超重组9.00~15.00kg,平均(12.39±5.17)kg;肥胖组9.00~14.50 kg,平均(12.17±5.09)kg.结论 推荐在深圳地区孕前低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的单胎足月妊娠妇女孕期平均体重增长为15 kg左右,适宜增重范围为12.00~18.00kg.  相似文献   

10.
叶琪  赵志玲  魏占超   《四川医学》2022,43(11):1061-1065
目的 探讨对孕中晚期孕妇进行运动门诊规律指导的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规律产检并在孕期运动门诊进行规律运动的孕妇160例,分为孕中期运动组(80例),孕晚期运动组(80例),同时期并未接受运动门诊指导孕妇为对照组(80例),分析比较规律运动对于孕中晚期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孕中期运动组的孕期增重(13.74±4.66)kg、孕晚期运动组的孕期增重(14.31±4.27)kg均低于对照组(16.52±4.93)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运动组经过8周的运动干预明显降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生,与对照组和孕晚期运动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运动组可以降低剖宫产率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运动组可降低剖宫产率和巨大儿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早产、急产、羊水过少、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中期开始规律运动可以降低G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中国西南地区育龄妇女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不同时期体质量增长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GDM组3 593例,对照组15 346例)的方法,选取18 939例于2013~2015年在四川、贵州、云南定期产检的单胎孕妇,测量身高及孕期体质量,于孕24~28周进行GDM筛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暴露水平1)、孕期增重(暴露水平2)与GDM结局的关系。结果 孕前超重和肥胖可增加GDM的发生风险〔比值比(OR)=2.44,95%可信区间(CI):1.98~2.99;OR=4.98,95%CI:2.52~9.91)。采用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IOM)孕期增重标准,调整了预产年龄及孕前BMI后,与增重适宜组相比,孕早期增重过多或孕中期增重过多均是GDM的危险因素(OR=1.33,95%CI:1.03~1.70;OR=1.48,95%CI:1.26~1.72)。孕早期,高龄组(预产年龄≥35岁)中,与增重适宜者相比,孕期增重过多发生GDM的风险更大〔OR和95%CI为1.42(1.02~2.28)〕,而非高龄组(预产年龄OR值无统计学意义;孕中期,高龄组和非高龄组发生GDM的风险均是增重过多者高于增重适宜者〔OR和95%CI分别为1.59(1.14~1.88)和1.49(1.20~1.72)〕。结论 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妇女中,孕前超重和肥胖、孕期增重过多均是GDM的危险因素,孕期增重过多的高龄妇女尤应注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期进餐频率与孕期过度增重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 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5年4~10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578例健康孕早期孕妇作为调查对象,并追踪随访至分娩。分别于孕早、中、晚期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孕妇的膳食摄入和体力活动资料,孕妇增重情况和新生儿胎龄、体质量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期孕妇进餐频率与孕期过度增重及适龄胎龄儿的关系,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孕期孕妇进餐频率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 结果最终纳入503例孕妇。在调整年龄、教育年限、家庭人均月收入、体力活动、怀孕次数、生产次数和膳食摄入(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后,与孕早期进餐总次数和加餐次数低值相比,孕早期进餐总次数和加餐次数高值可增加孕期过度增重的发生风险(进餐总次数:OR=2.03;95%CI:1.18~3.47;加餐次数:OR=1.84;95%CI:1.08~3.15);与孕早期正餐次数为3次相比,孕早期正餐次数多于或少于3次可增加不适龄胎龄儿(小于胎龄儿和大于胎龄儿)的发生风险(多于3次:OR=2.83;95%CI:1.07~4.58;少于3次:OR=1.92;95%CI:1.08~3.61)。孕早期正餐次数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呈正相关(β=236.17;P<0.001)。孕中期、孕晚期均未发现相关性。结论孕早期孕妇进餐频率与孕期过度增重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有关,孕早期每日3次正餐有利于正常新生儿体质量。  相似文献   

13.
背景 胎儿生长受限(FGR)是围生期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胎儿多个系统发育不良,甚至死亡,近年来研究发现,微量元素缺乏可能与FGR相关。目的 评估不同孕期微量元素铁、锌、铜和碘水平对FGR发生风险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在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进行产前检查且妊娠8周内的32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孕早期(妊娠≤13周)、孕中期(妊娠14~27周)和孕晚期(妊娠≥28周)检测孕妇血液样本中铁、锌、铜水平和尿液样本中碘水平并计算微量元素缺乏率。参照《妇产科学》的诊断标准评估是否为FGR。比较不同孕期铁、锌、铜、碘水平及缺乏率,比较FGR孕妇与非FGR孕妇铁、锌、铜、碘水平;绘制微量元素水平预测FG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孕中期和孕晚期孕妇铁、碘水平低于孕早期(P<0.05);孕晚期锌、铜水平低于孕早期(P<0.05);孕中期的铁、锌、铜、碘水平均高于孕晚期(P<0.05)。孕中期和孕晚期铁、碘缺乏率高于孕早期(P<0.05);孕中期和孕晚期锌缺乏率低于孕早期(P<0.05);孕中期的铁、锌、碘缺乏率均低于孕晚期(P<0.05)。FGR孕妇不同孕期铁、碘水平低于非FGR孕妇(P<0.05);FGR孕妇孕晚期铜水平低于非FGR孕妇(P<0.05)。孕晚期铁、锌、铜、碘联合预测FGR的效能较好,AUC(95%CI)为0.829(0.753,0.905),截断值为0.094,灵敏度84.4%,特异度72.1%。结论 孕晚期微量元素铁、锌、铜、碘联合检测对FGR发生风险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妊娠期增重过多或不足均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但妊娠不同时期增重对围生结局的影响是否不同目前尚无定论。目的 本研究拟分析比较妊娠不同时期增重对大于胎龄儿(LGA)和小于胎龄儿(SGA)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妊娠早期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建档并接受规律产检,于2014-06-01至2015-05-31在本院分娩的单胎孕妇,共纳入15 334例。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孕妇基线信息、妊娠期增重情况及分娩结局,分析妊娠不同时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将孕妇按照妊娠前体质指数(BMI)分为4组:低体质量组(<18.5 kg/m2,n=2 438),正常体质量组(18.5~24.9 kg/m2,n=11 052),超重组(25.0~29.9 kg/m2,n=1 600)及肥胖组(≥30.0 kg/m2,n=244)。由于本院产检建档时间为妊娠16周,因此按照0~16周(妊娠早期)、17~28周(妊娠中期)及29周至分娩(妊娠晚期)计算各期增重。根据美国医学研究所(IOM)推荐的妊娠早期及妊娠中期平均每周增重标准,按照具体孕周对不同BMI组妊娠期增重划分为增重不足、增重适宜及增重过多。结果 15 334例孕妇中LGA发生率为15.66%(2 401/15 334),而SGA发生率为2.93%(449/15 334)。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妊娠期总增重分别为(16.2±4.7)kg、(15.8±4.9)kg、(13.6±5.5)kg和(10.8±5.8)kg,分别有27.62%(1 456/5 272)、73.41%(3 870/5 272)及49.89%(2 630/5 272)的孕妇在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增重过多,而50.89%(2 683/5 272)、13.54%(714/5 272)及31.83%(1 678/5 272)的孕妇在此3个阶段增重不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增重过多增加LGA发生风险(P<0.001),增重不足增加SGA发生风险(P<0.001);妊娠晚期增重情况对SGA、LGA的发生无影响(P>0.05)。其中,妊娠中期增重过多对LGA发生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最高。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超重肥胖组在妊娠早期、妊娠中期随着增重增加,LGA发生风险升高(P<0.05)。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在妊娠早期、妊娠晚期随着增重增加,SGA发生风险降低(P<0.05)。结论 妊娠早期及妊娠中期增重与LGA及SGA发生风险均相关,其中妊娠中期增重过多的比例最高,LGA发生的PAR%也最高。妊娠早、中期是临床干预的关键时期,这一发现为妊娠期体质量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大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5.
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提倡胎儿出生后6个月内坚持母乳喂养。但目前世界各国母乳喂养的现状并不乐观。Ⅱ期泌乳启动延迟(DOL)是影响母乳喂养的重要原因。乳汁分泌需要母体营养支持。母体妊娠期营养为其分娩后泌乳贮备能量和营养素。因此,妊娠期营养与DOL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的 调查产妇妊娠晚期营养素摄入情况,分析DOL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产房分娩的产妇,采用自行设计的网络版营养问卷调查表调查纳入产妇的基础资料、营养状况(包括食物摄入频率和平均每次食物摄入量)及DOL情况,计算每日营养素摄入量、摄入量充足比。产妇DOL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48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40份,有效回收率为97.7%。发生DOL 107例,发生率为31.5%。不同妊娠前体质指数(BMI)、是否合并糖尿病、不同产次产妇DOL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妊娠晚期三大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平均供能比分别为17.3%、22.6%、60.1%,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充足比分别为1.09、1.26、1.49,维生素B6摄入量充足比为0.36。发生DOL与未发生DOL产妇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E、铁、硒摄入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OR=0.383,95%CI(0.181,0.808)〕、产次〔OR=2.275,95%CI(1.307,3.957)〕是产妇发生DOL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产妇妊娠晚期营养总体摄入偏高,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摄入过量,但维生素B6摄入严重不足。妊娠期糖尿病、产次是产妇发生DOL的影响因素,因此需要加强产妇相关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性评价预防性应用茶碱(ThP)类药物对围生期窒息(PA)后新生儿肾功能异常(RD)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07-31,收集关于PA后新生儿预防性应用ThP类药物干预评价RD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2.6软件对RD发生率、血肌酐(Scr)水平、肾小球滤过率(GFR)、尿β2微球蛋白(β2M)水平、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378例患儿,其中干预组190例,对照组188例。纳入文献均为中度偏倚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R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35,95%CI(0.25,0.49),P<0.000 01〕。干预组第1天Sc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95%CI(-0.08,0.07),P=0.910 00〕;干预组第3、5天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WMD=-0.57,95%CI(-0.68,-0.46),P<0.000 01;WMD=-0.35,95%CI(-0.53,-0.16),P=0.000 20〕。干预组第1天GF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68,95%CI(-1.05,4.41),P=0.230 00〕;干预组第3、5天GFR均高于对照组〔WMD=14.30,95%CI(11.73,16.87),P<0.000 01;WMD=10.59,95%CI(7.72,13.47),P<0.000 01〕。干预组第1天尿β2M水平低于对照组〔WMD=-7.23,95%CI(-8.65,-5.81),P<0.000 01〕。干预组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2,95%CI(0.54,1.55),P=0.750 00〕。干预剂量为8、5 mg/kg的干预组R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RR=0.37,95%CI(0.22,0.62),P=0.000 20;RR=0.34,95%CI(0.22,0.52),P<0.000 01〕。RD发生率的漏斗图左右对称性可,未见明显发表偏倚。结论 预防性应用ThP类药物对PA后新生儿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但由于样本量不足及缺乏远期神经系统评价,目前仍不能常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背景 体力活动对女性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优化盆底肌结构,然而现有研究多针对非妊娠期人群,妊娠期女性体力活动模式如何尚不清楚,对盆底肌的影响仍有待探索。目的 调查妊娠期女性体力活动模式的现状,探讨体力活动模式与肛提肌厚度(LA th)的关系。方法 通过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11月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妊娠早中期女性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的问卷进行一般资料的收集,采用中文版妊娠期体力活动问卷(PPAQ)评估妊娠期体力活动模式,采用经会阴盆底三维B超评估LA th,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校正混杂因素效应,以分析体力活动模式与LA th的关系。结果 共266例孕妇参与调查,由于未填写完整问卷剔除10例,最终纳入256例有效样本。妊娠早中期女性的总体能量消耗为112.13(84.78,148.03)MET-h/wk。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务活动能量消耗值第四分位(Q4)组缩肛状态下LA th〔LA th(C)〕大于第一分位(Q1)组〔β=0.699,95%CI(0.146,1.252)〕,中等强度活动Q4组静息状态与缩肛状态下LA th的差值〔LA th(D)〕大于Q1组〔β=0.319,95%CI(0.117,0.522)〕(P<0.05)。结论 妊娠早中期妇女的体力活动水平不足,家务活动和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可以增加LA th,优化盆底肌结构,应采取个体化干预措施,提升妊娠期体力活动水平,改善盆底健康。  相似文献   

18.
郑雪松  郝锐 《吉林医学》2010,31(31):5501-5502
目的:研究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监测的特点。方法:回顾进行睡眠监测的88例诊断为OSAHS的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和中青年组(<60岁),比较两组在体重、病情严重程度、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在不同睡眠分期的差别。结果:老年组患者体重指数(BMI)与青中年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6.9±3.1)(28.5±3.4)kg/m2];老年组患者AHI与青中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1.6±20.6)(46.9±28.8)次/h];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老年组患者与青中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9.8±6.8)(75.2±11.7)%]。结论:老年OSAHS患者病情较轻,其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