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伤寒杂病论》共载经方300余首,所载特殊溶媒近30种。对经方中的特殊溶媒做了系统的总结,并对其中典型的特殊溶媒,如麻沸汤、沸汤、热汤、甘澜水、清酒、白酒、酒、苦酒、白饮、浆水、醋浆水、清浆水、麦粥、大麦粥汁、小麦汁、蜜进行了相关的考证及经方应用情况的梳理,进而探讨其功效及应用规律,旨在完善对经方的认识,以期对中医临床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伤寒杂病论》经方防治肿瘤临床疗效显著.近年来大量基础研究表明,经方能通过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肿瘤侵袭与转移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效应,其药理研究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经方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迅速,文章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中药炮制有纯净、粉碎、切制、火制以及蒸、发芽、酒浸、烊化等多种方法,目的在于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使药物纯净;便于煎煮,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溶出或便于临床使用;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烈性或副作用;改变药物性能,增强和发挥药物的疗效等几方面。对后世中医药研究奠定了基础,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伤寒杂病论》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对糖尿病肾病已有较多认识,对肾病证治进行了较为完整的论述,其中阴中求阳法及培中补肾法对后世治疗肾病影响较大。其治疗原则及所用方药仍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伤寒杂病论》系古今中外推崇的中医经典。后整理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本文根据“文理服从医理”的要求,着重探讨二书的理论原则及思想方法,首先提出应寻求书中“病脉证治”的主线以提纲掣领,网罗全书,从而探讨仲景辨证之规矩及立方遣药之法度。再说明寒热是观察外感热病的主线,以寒热变化为纲,可以分析出六经三阴三阳各证;虚实是观察内伤杂病的主线,以虚实变化为纲,可以分析出杂病各证;表里及表里双方的轻重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交叉重复的主线,以表里轻重为纲,可以分析出表里证的先后缓急。文章从六个方面举例进行理论方法探讨,最后指出,寒热、虚实、表里六个方面,也不是各自孤立而不相涉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伤寒杂病论》经方辨证治疗老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睡眠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常规使用治疗原有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本药物,不同时给予其他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及某些具有该类作用的药品、保健品等。治疗组30例结合四诊信息和辨证分型给予中药口服,阴虚火旺型采用黄连阿胶汤、酸枣仁汤、栀子豉汤(黄连、黄芩、芍药、鸡子黄、阿胶、酸枣仁、知母、茯苓、川芎、甘、栀子、淡豆豉)加减,痰热腑实证给予三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厚朴、甘草)加减,1 d 1剂,水煎,取药汁200 m L,分早晚2次温服。对照组30例给予阿普唑仑片,0.4 mg/次,1次/d,睡前口服,并根据睡眠情况适当调整药物剂量。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6例,好转21例,未愈3例,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20例,未愈5例,有效率为83.33%。两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周SDRS减分率较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出现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的机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伤寒杂病论》经方药简力专,能显著改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是治疗老年睡眠障碍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伤寒杂病论》作为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医学经典著作,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诊治规律,书中蕴含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为后世医学临床治疗各科疾病提供了范例,被誉为"方书之祖"。  相似文献   

8.
《伤寒杂病论》中药炮制内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民安 《中医研究》2002,15(6):17-18
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 ,在中医学史上是承前启后的巨著 ,在多方面有示范作用 ,其有关中药炮制的内容亦起着示范与承前启后的作用 ,是中药炮制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1 《伤寒杂病论》中的中药炮制方法《伤寒杂病论》中炮制方法按现代炮制学分类可分为净制、切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它炮制法。涉及药物五十余。下面按此分类方法对其炮制方法作以归纳。1 1 《伤寒杂病论》中的净制方法净制是选取药用部位 ,去除非药用部位的过程。《伤寒杂病论》中关于净制的方法有———一、“去皮” ,所对应药有有桂枝…  相似文献   

9.
通过探讨《伤寒杂病论》对于心血管病病因病机的分析,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出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为今后治疗冠心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内科疾病采用外治法,早在东汉末年张机所著《伤寒杂病论》就有论述。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可将仲景外治法归纳为药塞法、熏洗法、外敷法、针灸法四种方法,以便指导临床。一、药塞法仲景用药塞法有肛门、阴道、鼻中三补给药途径。如《伤寒论》233条:“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重视脾胃、以脾胃为本的学术思想渊源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虽然没有直接论述《黄帝内经》中的脾胃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内容,但是脾胃理论已被仲景运用于《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中。张仲景秉承《黄帝内经》有关胃气旨意,在其《伤寒杂病论》中不论外感内伤,抑或杂病,均时时顾护中土,保养胃气,并且开后世李东垣的温阳升脾说,叶天士的滋阴降胃说,王汝言的脾阴说,朱丹溪的脾主阴升阳降说和李中梓的脾为后天之本说等的先河,在脾胃学说的发展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伤寒杂病论》顾护胃气的思想有三层深意,即保胃阳,护胃阴,补胃气,防止攻伐过度伤及胃气,理法方药,煎服方法及病后调护,时时以顾护胃气为要,对于疾病的诊疗以及预防调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胃气"思想在病脉辨证中也有重要作用,脉证相符提示胃气尚存、病重能愈;脉证不符提示胃气衰败、病轻难愈。  相似文献   

12.
周岱翰 《新中医》2016,48(1):1-3
《伤寒杂病论》成书千余年来,其临床实践和学术思想对临床各科产生普遍的启示作用,探讨《伤寒杂病论》方药的抗癌功效意义重大。《伤寒杂病论》独创对病人方证的精巧辨治,提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科学而精辟地指导中医肿瘤临床,奠定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的肿瘤辨证论治规范。现在经方广泛应用于癌症本病、兼证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黄虫丸、鳖甲煎丸等治疗肝癌已取得较好的疗效,未来开发和扩大经方防治癌瘤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3.
14.
论中药四气五味的科学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气五味是中药的基本性能之一。《神农本草经》序称 :“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 ,又有寒、热、温、凉四气与有毒无毒。”自古以来 ,各种中药书籍在论述一药物时必先标明其性味 ,这对于认识各种药物的共性和个性 ,以及临床用药 ,都有实际意义。本文试就中药四气五味的内容及现代研究成果进行的分析综合 ,以论中药四气五味的科学性。1 四 气四气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其中寒凉和温热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 ;而寒与凉 ,温与热性质基本相同 ,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温次于热 ,凉次于寒。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反应概括…  相似文献   

15.
学用《伤寒杂病论》是历代医家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的重点与难点,是诊治常见病与疑难病的向导,欲学好用活《伤寒杂病论》,若没有合适的参考用书作指导,则直接影响学习效率与应用能力,《伤寒杂病论字词句大辞典》(130万字)的出版,则为深入学习、研究《伤寒杂病论》提供了参考用书。  相似文献   

16.
助读《伤寒杂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付 《中医药学刊》2006,24(5):799-799
学用《伤寒杂病论》是历代医家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的重点与难点,是诊治常见病与疑难病的向导,欲学好用活《伤寒杂病论》,若没有合适的参考用书作指导,则直接影响学习效率与应用能力,《伤寒杂病论字词句大辞典》(130万字)的出版,则为深入学习、研究《伤寒杂病论》提供了参考用书.  相似文献   

17.
《伤寒杂病论》是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蕴含着丰富的体质学说内容,揭示了中医体质学说在辨证论治过程中规律和重要意义,尤其是能结合辨证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姚文轩  刘桂荣 《河南中医》2012,32(11):1423-1424
医圣张仲景处方煎服用水非常讲究,其中的浆水,由于时间相隔久远,仲师又未加说明,以致后人只能根据味酸这一特点进行猜测.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有用到浆水之处综合分析,根据药食同源之说,认定河南人做浆面条的浆水最有可能是仲景用的浆水.  相似文献   

19.
张仲景施针用灸,范围明确,依病性而定。三阳用针,刺其腧而泄其邪、防传变、理经气。三阴用灸,灸其穴而壮其阳、温经脉、煦百骸。阳证用针,阴证用灸是其常,针刺祛邪,艾灸扶正是其变,随其兼证的差异,选择相应的医治措施。张仲景临证脉症合参,辨证之后精确把握病位,再考虑疾病寒热虚实,选用治法,病机同则治同,病机异则治异。《伤寒杂病论》论治六经病,充分发挥了针灸经络理论,主要体现在:一,病候与《灵枢》经络病候的相似性;二,病变部位的相同处;三,张仲景不仅明辨经络病变,更利用经络来解释病候。《伤寒杂病论》针刺防变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治未病,杜其萌。二,治已病,防传变。《伤寒杂病论》对危重证候的阐述包括诊断与救治两方面。危重证候的诊断主要体现在体温、脉搏、神志和呼吸频率等方面;救治上,见阳衰阴盛之危象,用汤药恐不济急,乃灸其厥阴,温阳复脉;出现厥利无脉的危重证候,急灸关元、气海。《伤寒杂病论》中涉及针灸的知识虽零散分布,但其书中的针灸特色,不仅继承、完善并发展了东汉以前的针灸学术思想,更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伤寒杂病论》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凡一门科学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必然要产生多种认识的方法,以至发展成不同的流派……医学亦毫不例外。”这是任应秋教授生前的明论。《伤寒杂病论》属于哪一流派?因历史上种种原因,一些文献一直认为《黄帝内经》是我国最古最早的医书,张仲景是根据《内经》撰写了《伤寒杂病论》的,中医只有岐黄一派。这是难以令人置信的。今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