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未病"学说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基础,也是其重要特色和优势。"治未病"理论包含丰富的预防保健的内容,在养生、保健、预防、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都有相应的理论和方法。继承和发扬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是指导后学者防病健身、治病救人的行医之道。基于"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的,中医思想指导的冠心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预防疗效显著,能提高活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心脏病患者的最终病死率,是冠心病患者易于依从的防治策略,可以很好地指导冠心病患者的预防和康复。  相似文献   

2.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中独特的预防医学理论体系。其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构成了"治未病"理论的基本内容。而作为中医防治疾病基本原则的"治未病"理论,其上述三方面内容贯穿于预防、治疗、康复的整个过程中,成为确立和采取各种保健措施和防治疾病方法的指导原则。随着我国康复医学学科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学与康复医学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据中医学中"治未病"的理论与康复医学的预防体系及目标的高度统一性,初步探讨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在康复医学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红永 《河南中医》2011,31(7):712-714
中医药在治疗肺癌方面独具特色。尤其在肺癌的预防即“治未病”方面别有特色。“治未病”内容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痛防变两个方面。未病先防是指在未病之前,采用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肺癌的发生;既病防变是指在肺癌术后辨证论治,积极配合中医药治疗可加速术后康复,减少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4.
从中医治未病思想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三级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目前尚无针对其病原体特效治疗方法 ,而有效预防是控制本病的主要手段。中医学在几千年的疾病 (尤其是传染病 )防治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形成了独特的“治未病”预防思想。笔者在该理论指导下 ,结合SARS的特点 ,系统地阐述了其预防措施 ,为预防SARS提供参考 ,现介绍如下。1 未病先防“未病先防”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一级预防 ,是“治未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包括 :(1)保养正气 ,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机体正邪相争的结果 ,中医学特别强调正气在疾病发生中的…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未病"理论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不断发展成熟,形成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成为中医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治未病"理论将保健、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康复结合起来进行综合防治,这和现代医学的三级预防思想不谋而合,对当今骨科疾病的预防、治疗、愈后、保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当今医护人员应秉承"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传""病后防复"的治疗理念,减轻患者的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贯彻执行"治未病"的先进理念。  相似文献   

6.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疾病的预防、治疗以及愈后具有重要意义。癌毒病机理论是在传承周仲瑛教授癌毒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创建的中医肿瘤病机理论体系,该理论分析了以癌毒为核心的肿瘤发生发展的演变规律。基于"治未病"思想,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方面探讨癌毒病机理论在肿瘤防治中的具体应用,进一步推广癌毒病机理论,提高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治未病"的先进防病理念,涵盖了疾病发生的各个阶段。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预防和救治当中,中医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有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4个层次。从这4个层次出发可以得出,对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普通人群应采取存正气、避邪气的预防方法;对于医学观察人群、高危人群应采取主动出击,治疗萌芽状态的预防方法;对于已病人群应采取积极中医药治疗确保轻型患者不向普通型转化,普通型患者不向重型转化,重型患者不向危重型转化的预防方法;对于治愈出院人群应采取调养生息,防止复发的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8.
遵循中医学"治未病"思想,探讨防治急性扁桃体炎的全过程.本文从一个核心(平衡阴阳)、两个原则(和阴阳,调脏腑)、三个阶段(未病摄生,已病早治,初愈康复)、四个步骤(未病防萌,欲病防发,已病防变,愈后防复)等方面着手,论述全程有效的防治急性扁桃体炎方法,有助于预防急性扁桃体炎及避免慢性扁桃体炎的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本文应用"治未病"理论探讨原发性肝癌的防治方法,通过早期发现,及时诊断、防治,达到未病养生、欲病救萌、已病防变、防微杜渐的目的,从而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原发性肝癌防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治未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就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及传变.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等方面的内容.班秀文教授是我国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首届"国医大师".班老潜心妇科临床70余年,学验俱丰.笔者有幸参与班老医案整理,现总结班老在妇科病治疗中的"治未病"思想与临证经验,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治未病”的历史文化探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岚 《四川中医》2008,26(9):124-125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疾病防治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养生、既病防变、瘥后调摄等方面内容.<内经>在总结前人养生防病经验的同时,结合中国古代哲学和预防思想,初步奠定了"治未病"学说的理论基础.<难经>则从已病防变角度阐述了"治未痛"理论.此后,历代医家对中医学"治未病"思想不断发挥,使其成为中医养生保健的主导思想和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则.而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等预防思想,以及阴阳五行学说、整体观念、自然观念、道家哲学等中国传统文化观念,都是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形成的历史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2.
"治未病"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医药防治疾病和保健防衰的重要法则。阐述"治未病"的含义,以及脾、肾在治未病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病情凶险病势急骤,是目前医学上致死、致残的主要病种之一。西医学在二级预防冠心病方面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及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当前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因此找到更好的预防冠心病方法迫在眉睫。中医在预防疾病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三级分层预防体系。探讨传统中医学的丰富既病防变预防方法指导临床,以期进一步减少冠心病的致死率、致残率,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冠心病患者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谢强论治未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新华  陶波  肖永涛  谢强 《北京中医药》2009,28(4):265-266,317
"治未病"源自<内经>,是中医学中极为重要的防治思想.谢强教授在其4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精研经典,归纳诸家,总结形成了独特的治未病观,即一个核心(平衡阴阳)、两个原则(和阴阳、调脏腑)、三个阶段(未病摄生、已病早治、初愈康复)、四个步骤(未病防萌、欲病防发、已病防变、初愈防复).在其日常摄生、临证施治、医嘱处方以及病后调护等实践中无不始终贯穿着治未病思想,对疾病的预防和群众保健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病治病理论在治疗肝癌中起有着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已病防传、已变防渐等三个方面,与现代肿瘤学积极防护的理论不谋而合。从"治未病"思想出发,对中医药治疗肝癌理论与时间进行综述,为防治肝癌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治未病"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其理论核心即"预防"。这一理论经后世医家的发展在临床实践中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部分。"治未病"是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对临床疾病的治疗、预防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治未病即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世界亚健康人群比例占总人数的70%。"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学术思想,其理论也必将在亚健康问题的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治未病"理论分为三大方面,即未病先防、已病防传和愈后防复。"治未病"的思想精髓将在人类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保健问题上占主导地位,"未病先防"的理念将深入人心。这对提高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预防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境界和精华,也是现代预防医学的最高体现,其基本内容主要涉及"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即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发病早期则积极干预、治疗,防止疾病加重、传变,并促进疾病的愈合,病情向愈后采取对应措施防止疾病复发."治未病"理论的精髓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对于疾病的防治意...  相似文献   

19.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精华,涵盖了疾病发生的各个阶段。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和治疗中,中医药及时介入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方面。全国名中医袁今奇教授结合案例,从这三个方面提出:对于高危人群,采取扶正气、避邪气方法,防止发病;对于已病人群,采取清热化湿、解毒救逆方法,防止病邪深入和转化;对于治愈人群,采取健脾补肺、益气养阴方法,防止复发。从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期为中医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采用针灸治疗手法预防中风病。方法:参阅历代医家著作中关于"治未病"的文献资料,阐明针灸"治未病"的意义。结果:在中医学发展的悠久历史上,针灸"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有着坚实的理论根基和独特的发展前景,在防病保健、益寿延年方面举足轻重。结论:尽早运用针灸的方法治疗中风先兆预防中风,对卒中高危人群来说起到了作用,但仍需提高预防保健意识,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