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的临床围产结局;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孕妇)和对照组25例(双胎正常妊娠孕妇),对比两组患者的分娩结局;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母儿结局发现,新生儿孕周、新生儿窒息以及死亡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剖宫产率、早产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胎妊娠产妇有着较高的早产风险,临床中应对尽早预测孕妇是否有子痫前期发病的可能,以此来有效降低子痫前期对双胎妊娠孕妇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lGF)预测双胎妊娠子痫前期发生的风险模型。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6月在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和儋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双胎妊娠孕妇216例,根据是否发生子痫前期将其分为正常组(170例)、子痫前期组(46例),根据子痫前期发生时间将子痫前期组分为早发型子痫前期组(21例)、晚发型子痫前期组(25例)。比较正常组、早发型子痫前期组、晚发型子痫前期组不同妊娠时期血清sFlt-1/PlGF;比较正常组、子痫前期组临床资料及sFlt-1/PlGF;采用逐步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双胎妊娠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构建双胎妊娠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指数方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结果 正常组、早发型子痫前期组、晚发型子痫前期组12~14周、20~24周、28~32周血清sFlt-1/PlGF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血清sFlt-1/PlGF有差异(F=385.642,P=0.000);(2)3组孕妇血清sFlt-1/PlGF有差异(F...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的临床围产结局;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孕妇)和对照组25例(双胎正常妊娠孕妇),对比两组患者的分娩结局;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母儿结局发现,新生儿孕周、新生儿窒息以及死亡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剖宫产率、早产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胎妊娠产妇有着较高的早产风险,临床中应对尽早预测孕妇是否有子痫前期发病的可能,以此来有效降低子痫前期对双胎妊娠孕妇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妊娠合并慢性肾炎孕妇不良围产结局的危险因素并预测可能的不良结局。方法选择妊娠合并慢性肾炎患者作为试验组,正常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指标、妊娠及围产结局及预后。结果不良围产结局的发生与孕前尿素氮及血肌酐(SCr)、孕前合并慢性高血压、规律产前检查、孕期并发子痫前期、孕期SCr、尿蛋白分度、妊娠期高血压关系密切(P均<0.05),与不良围产结局密切相关的因素按照OR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孕前SCr、孕期并发子痫前期、孕前合并慢性高血压、尿蛋白分度。结论不良围产结局受孕前SCr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双胎妊娠合并重度子痫前期与单胎重度子痫前期的妊娠结局及护理策略.方法:收集2006年3月-2011年12月60例双胎妊娠合并重度子痫前期的孕妇资料(观察组)与60例单胎妊娠合并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资料(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孕妇的发病周数、分娩方式、终止妊娠时间、妊娠合并症发生率及围生儿结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发病周数分别为(28.12±2.28)周、(33.23±2.17)周;终止妊娠周数为(34.13±2.36)周、(36.58±2.46)周;胎盘早剥发生率为6.7%、1.7%;剖宫产率为81.7%、68.3%;产后出血率为18.3%、11.7%;妊娠期脂肪肝发生率3.3%、1.7%;早产率为75.0%、53.3%;围生儿死亡率35.0%、5.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胎妊娠合并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及围生儿不良结局较单胎明显,临床上应予以重视并加强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子痫前期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为子痫前期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222例,依据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将其分为轻、中、重度蛋白尿组,并分析各组间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孕产妇、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差异。结果:①临床表现:中、重度组子痫前期患者的发病孕周明显早于轻度组,临床表现更严重。②实验室指标:血浆白蛋白、血清总胆固醇、乳酸脱氢酶、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在中、重度组中明显上升;与轻度组相比,重度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上升。③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中、重度组患者胸腔积液、HELLP综合征及腹腔积液的发生率显著增高。④围生儿不良结局:医源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在中、重度组中显著增高。⑤ROC曲线分析法显示,24 h尿蛋白定量对孕妇HELLP综合征、胸腹腔积液、医源性早产及胎儿生长受限(FGR)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24 h尿蛋白定量程度与HELLP综合征、胸腹腔积液、FGR、医源性早产等母儿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可以作为子痫前期病情发展的一个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7.
李胜霞  黄文胜  王菲 《安徽医学》2023,44(5):552-555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尿蛋白/肌酐比值(ACR)、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及高温需求蛋白4(HtrA4)水平及与妊娠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海军安庆医院就诊的HDP患者124例(HDP组),其中妊娠期高血压、轻度、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分别为70例、32例和22例。同时选取健康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ACR、NLR及HtrA4水平,同时比较HDP组不同妊娠结局者ACR、NLR及HtrA4水平差异,分析ACR、NLR及HtrA4水平预测HDP妊娠不良结局的价值。结果 HDP组ACR、NLR及HtrA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P组重度子痫前期者ACR、NLR及HtrA4明显高于妊娠高血压和轻度子痫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子痫前期者ACR、NLR及HtrA4明显高于妊娠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不良结局产妇年龄、轻重度子痫前期比例、ACR、NLR和HtrA4明显高于非不良妊娠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CR、NLR及Htr...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孕妇血浆脑利钠肽孕妇心衰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苏州市立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的孕妇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23例和双胎妊娠孕妇26例病例资料,并随机选择同期正常晚期妊娠孕妇78例作为对照。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孕妇血浆脑利钠肽(BNP)浓度,另根据孕妇血浆BNP水平,分为低水平组202例(BNP〈500 pg/ml)及高水平组(BNP〉500 pg/ml),分析危险因素和妊娠结局。结果 (1)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BNP浓度(252.51±375.95)pg/ml高于正常孕妇组(45.94±47.6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并发心衰组12例,其BNP浓度(1458.55±1341.77)pg/ml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45.94±47.6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双胎组BNP浓度(356.73±415.57)pg/ml高于正常孕妇组(45.94±47.63)pg/ml,双胎并发心衰BNP的浓度(780.47±159.35)pg/ml,显著高于正常晚期妊娠孕妇(45.94±47.63)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BNP高水平组危险因素有血压的升高和双胎妊娠。(4)BNP高水平组胎盘早剥、心衰、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5.4%、42.3%、23.1%及26.9%,均高于低水平组2.5%(P〈0.001)、6.9%(P〈0.001)、3.0%(P〈0.001)及12.4%(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浆脑利钠肽浓度是反应子痫前期患者严重程度敏感指标,并能提前预测心衰的发生,同时双胎孕妇血浆脑利钠肽浓度明显升高。血压的升高和双胎妊娠是血BNP升高的危险因素;BNP水平高的妊娠不良结局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及围产结局。方法:回顾分析江阴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妇产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30例孕妇及同期双胎正常妊娠3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对所有纳入对象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包括孕妇一般情况、个人史、既往史及家族史、月经及婚育史、孕期情况和分娩结局等。结果: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组与双胎正常妊娠组孕前及分娩前BMI、孕期体重增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组中低蛋白血症、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双胎正常妊娠组(均P<0.05);双胎正常妊娠组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组(P<0.05);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组中血白蛋白、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双胎正常妊娠组,而血肌酐显著高于双胎正常妊娠组(均P<0.05);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组剖宫产率高于双胎正常妊娠组(P<0.05)。结论:临床资料分析显示,孕前BMI过高、孕期体重增长过多为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的常见表现;早产、低蛋白血症、产后出血为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较常见的并发症;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可出现血小板减少、血肌酐升高、白蛋白降低等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并发不良结局的高危因素.方法:住院分娩的416例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根据是否发生不良结局分为不良结局组128例,良好结局组288例,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用Logistic回归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不良结局组与良好结局组平均年龄、孕次、孕前体重指数、入院发生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分娩前收缩压和舒张压、24 h尿蛋白定量≥2 g(定性≥++)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结局组出现子痫前期症状的患者比例、有规律产前检查率、发病孕周、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生率、各生化指标、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体重、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均与良好结局组有明显差异(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规律产检、发病孕周、总胆红素、D-二聚体对重度子痫前期发生不良结局影响最明显(均P<0.05);规律产检对胎死宫内影响最明显(P<0.05).结论:对子痫前期患者应密切监测其发病孕周、血压变化、化验指标等,对预测子痫前期不良结局有指导意义,不同并发症有着不同的表现,应从不同侧重点监测.加强疾病防治知识宣传,规律产前检查,及早发现、早期治疗,适时结束妊娠,防止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子痫前期围产儿结局的因素.方法 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448例子痫前期患者的围产儿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448例子痫前期发生围产儿不良结局者共94例(21.0%),其中围产儿死亡41例(9.2%).对孕妇的58项变量行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围产儿结局的因素有:发病孕周、分娩孕周、自觉症状、抽搐、尿蛋白、水肿、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乳酸脱氢酶(LDH)、肌酐、产检次数、血压升高孕周和水肿孕周等17项变量(P<0.05);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出的多因素依次为:分娩孕周(OR 0.583, 95%CI:0.367~0.926),自觉症状(OR 9.315,95%CI:1.500~57.833)和尿蛋白(OR 3.394,95%CI:1.226~9.397).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延长分娩孕周,可以减少子痫前期患者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杨爱龙  周露露  陈曦  高宏伟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2):1627-1629,1633
目的:评价中段心房利钠肽原(MR-proANP)对呼吸困难人群心力衰竭(心衰)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3例因呼吸困难就诊的病人,包括96例心衰病人和107例非心衰病人.以KRYPTOR平台检测病人就诊时血浆中MR-proAN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法分析MR-proANP对心衰的诊断价值,同时与B型利钠肽前体N端(NT-proBNP)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将NT-proBNP和MR-proANP合并为一个参数(NT-proBNP+MR-proANP),并分析其诊断心衰的准确性.分析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NT-proBNP水平与MR-proANP的相关性.并收集12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浆,用于分析MR-proANP的参考范围.结果:心衰病人血浆MR-proA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衰病人(P<0.01).NT-proBNP ROC曲线下面积与MR-proA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和MR-proANP联合诊断心衰的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MR-proANP和NT-proBNP曲线下面积(P<0.05).MR-proANP的最佳诊断界值为100 pmol/L,对应的诊断敏感性(95%CI)和特异性(95%CI)分别为0.91(0.83~0.96)和0.64(0.55~0.74).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升高,心衰病人血浆MR-proANP水平增加(P<0.01).MR-proANP和NT-proBNP呈正相关关系(rs=0.64,P<0.01).结论:MR-proANP对呼吸困难人群心衰的诊断具有一定帮助.联合MR-proANP和NT-proBNP可以提高心衰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A number of biochemical predictors of preeclampsia have been reported,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ir possible relationship with maternal and fetal outcomes. This study determined serum copeptin in pregnant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and assesse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regnancy outcomes.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irty women with severe preeclampsia (SP), 30 with mild preeclampsia (MP), and 30 with uncomplicated pregnancy were enrolled into this study. Serum copeptin, creatinine, and liver function were determined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colorimetry as appropriate. Pregnancy outcomes, both maternal and fetal, were taken using standard methods.

Results:

Copeptin was significantly elevated in preeclampsia subjects compared with controls and in SP compared with MP. Assessing the diagnostic property of copeptin for preeclampsia,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for copeptin was 0.99. Nine (30%) and 3 (10%) of SP and MP, respectively had abruptio placenta while 6 (20%), 2 (6.7%), and 1 (3.3%) still births were recorded in SP, MP, and controls, respectively. Neonates of mothers with preeclampsia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birth weight, infant length, ponderal index, and head circumference compared with neonates of the controls. Copeptin had a significant inverse relationship with birth weight, ponderal index, head circumference, Apgar score, and infant length in neonates of mothers with preeclampsia.

Conclusion:

Serum copeptin level in the third trimester could predict preeclampsia and its elev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perinatal outcom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孕妇体内维生素C、E水平预测子痫前期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 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宁波市奉化区妇幼保健院早期产检并分娩的412例妊娠女性进行分析,根据妊娠20周后是否发生子痫,将其分为子痫前期组(PE组,68例)及对照组(344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酶免疫联法对2组孕妇孕前期及孕中期的血清维生素C、维生素E、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PAPP-A)及胎盘生长因子(PLGF)进行检测并比较,应用ROC曲线分析维生素C、E预测子痫前期的诊断价值。 结果 2组孕妇孕早期的PAPP-A均明显高于孕中期,PLGF低于孕中期(均P<0.05),且PE组孕妇的PAPP-A明显高于对照组(t=5.333、6.225,均P<0.05),PLGF低于对照组(t=4.398、7.771,均P<0.05);2组孕妇孕中期的维生素C、E水平均明显低于孕早期,且PE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孕中期不同指标预测子痫前期的ROC曲线示维生素E的曲线下面积为0.929,明显高于维生素C、PLGF及PAPP-A (AUC=0.836、0.813、0.756,均P<0.05),此时维生素E的最佳截点为≤15.003,敏感度为97.0%,特异性为80.6%。 结论 孕中期孕妇体内的维生素C、E水平明显下降,其可有效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而维生素E的诊断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甘胆酸(CG)、总胆汁酸(TBA)联合检测对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病情及围产儿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1月1日-2018年5月31日产科确诊的ICP孕妇114例为ICP组、同期正常妊娠孕妇100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孕28周~孕36周的血清CG与TBA水平,根据围产儿结局对ICP组进行分层分析;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CG、TBA水平预测围产儿不良结局的价值。结果ICP组孕妇血清CG、T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CP组围产儿不良结局28.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ICP组围产儿不良结局孕妇的血清CG、TBA水平显著的高于围产儿正常结局组孕妇;绘制ROC曲线,血清CG、TBA水平联合应用预测ICP孕妇围产儿不良结局的灵敏度为89.64%、特异度为82.56%、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58。结论血清CG与TBA水平联合检测对于ICP的诊断及ICP产妇围产儿不良结局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肝硬化患者 CD64、血清降钙素原(PCT )水平,探讨 CD64、血清 PCT 检测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价值。方法将肝硬化患者分为 SBP 组(45例)、腹水非 SBP 组(93例)及对照组3组(50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CD64;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 PCT 。分别采集 SBP 组患者在入院后24 h 内、抗菌药物使用前及抗菌药物有效治疗7 d 空腹上肢静脉血,测定患者体内 CD64、PCT 水平,同时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腹水非 SBP 组及对照组一次性采血测定以上指标。结果 SBP 组 CD64、血清 PCT 水平较腹水非 SBP 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1)。 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CD64和PCT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5%、93.8%和96.1%、85.2%。结论 CD64、PCT 可作为肝硬化 SBP 早期诊断、疗效判定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胎盘组织人白细胞抗原(HLA)Ⅰ类分子HLA-E、HLA-F、HLA-G表达水平与患者病情及妊娠结局的关系。 方法 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81例子痫前期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度子痫前期32例和重度子痫前期49例,另以30例健康孕产妇为对照组。留取脐静脉血,采用ELISA实验测定血清可溶性HLA-Ⅰ(sHLA-Ⅰ)水平;留取胎盘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HLA-E、HLA-F、HLA-G蛋白表达水平;另外,观察妊娠结局,对比不良妊娠结局和正常妊娠结局孕产妇各个指标的差异性。 结果 对照组、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血清sHLA-Ⅰ水平依次降低,任意2组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胎盘组织HLA-E、HLA-F及HLA-G阳性细胞率和表达水平依次降低,任意2组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子痫前期和轻度子痫前期不良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妊娠结局患者的血清sHLA-Ⅰ水平以及胎盘组织HLA-E、HLA-F、HLA-G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妊娠结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胎盘组织HLA-E、HLA-F、HLA-G表达量下降可能均与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及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妊娠糖脂代谢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病人及新生儿结局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2例GMD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不良妊娠结局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n=53)和正常妊娠结局组(n=319),比较2组病人的早期糖脂生化指标及hs-CRP水平,应用ROC曲线分析糖脂生化指标及hs-CRP在不良妊娠结局中的预测价值。结果:不良妊娠结局组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结局组(P<0.01)。经ROC曲线分析可知,hs-CRP、LDL-C、空腹血糖、TG、TC、HbA1c对GDM病人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切点分别为5.03 mg/L、4.97 mmol/L、9.06 mmol/L、5.29 mmol/L、8.13 mmol/L、7.89%,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3、0.635、0.647、0.826、0.609和0.819。结论:GDM不良妊娠结局病人的血清hs-CRP及早期妊娠糖脂代谢指标水平均明显升高,在GDM病人及新生儿结局预测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慢性药物性肝损伤(DILI)复发风险预测模型,进而评价DILI复发风险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2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住院经肝活检证实的慢性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154)和无复发组(n=984)。根据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构建相关风险预测模型,采用AUC值及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及校准度,应用200次5、10、20折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验证。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评价新建模型与纤维化的相关性,并绘制ROC曲线比较新建模型与APRI、FIB-4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 共纳入慢性DILI患者1138例,平均年龄44.9±11.7岁,女性524例(46.0%),复发组较未复发组肝纤维化程度更重,复发组较未复发组肝纤维化程度更重,复发组中S0、S1、S2、S3、S4分别为1.9%、13.1%、42.2%、27.9%、14.9%,而未复发组分别为8.9%、43.5%、26.1%、17.1%、4.4%。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SM≥13.7kPa(O...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收治的515例AHF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将其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采用R 4.2.1统计软件对两组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并进行Lasso回归初步筛选,再经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预测变量,构建AHF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预测模型,并通过绘制列线图、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价,最后采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515例AHF患者中有62例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冠心病、扩心病、脑卒中、睡眠差、呼吸频率、合并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先后经单因素Logistic分析及Lasso回归初步筛选变量后,最终通过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HF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脑卒中[O^R=7.99(95% CI:3.29,19.59)]、白细胞计数[O^R=1.25(95% CI:1.00,1.52)]、血尿素氮[O^R=1.13(95% CI:1.04,1.23)]、D-二聚体[O^R=1.13(95% CI:1.03,1.24)]、左心室短轴缩短率[O^R=0.89(95% CI:0.81,0.96)]、合并房颤[O^R=2.40(95% CI:1.07,5.31)]。基于以上6个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结果显示,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5% CI:0.76,0.88),校准曲线贴近理想曲线。经Bootstrap法内部验证所得AUC值为0.81(95% CI:0.75,0.87)。结论 AHF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脑卒中、白细胞计数、血尿素氮、D-二聚体、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合并房颤,以此构建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