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胎漏、胎动不安是妊娠期间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是流产的早期阶段,若在此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使孕妇继续妊娠,避免给其身心健康造成损害。导师本着补肾健脾、益气养血的原则,自拟经验方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6)
<正>本院妇科王光辉主任医师是山东省名中医,第四、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40余年,在长期临床和科研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侍诊王师左右,获益匪浅,今将王师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经验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若妊娠期仅有腰酸腹痛、下腹坠胀,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胎漏和胎动不安是堕胎、小产的先兆,多发生于妊娠12周前或28 相似文献
4.
5.
胎漏、胎动不安大致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先兆流产”。一般以孕后阴道不时少量下血,而无腰酸腹痛,小腹胀坠者为“胎漏”;如有下坠之状而兼有腰酸腹痛,或见阴道少量下血者为“胎动不安”。两者实为程度上的区别,故并于一处讨论。 相似文献
6.
吴克明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妇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名中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常委及四川省妇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妇科学会四川省妇产科专委会委员。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30余年,笔者跟师学 相似文献
7.
宋世华是宁波宋氏妇科第38代传人,系浙江省名老中医宋光济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从医多年,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宋氏妇科在省内外颇有声望,在治疗妇科疾病中,能法古而不泥古,且多用复方,自成流派。在治疗经、带、胎、产及杂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跟随宋师门诊抄方,感受颇多。现将宋师关于胎漏、胎动不安的宝贵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9)
<正>吾师庞清治,出身中医妇科世家,为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及教学60余载,承祖技、采众长、经验宏富,对胎漏、胎动不安形成的原因,庞老认为属热者多,属寒者少,在对热证胎漏、胎动不安治疗方面庞老有独到见解,验之临床,每获良效,现整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胎漏、胎动不安是妇科常见多发病,朱丽红教授所倡三联疗法,取传统保胎法之快速对症,从标着手以纠黄体功能之虚;取中医药验方之缓则治本,从根着手以纠肾睥正气之虚;取抗感染治疗之辅助之功,从内环境着手以纠阴道屏障防御之虚,三联之间,中西医结合,标本同治,疗效甚显。 相似文献
13.
14.
《中医临床研究》2017,(30)
胎漏是指妇人妊娠期间阴道少量出血,不伴有腰酸腹痛者;胎动不安是指妇人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刘宏奇教授认为脾肾两虚、气血不足以及肾虚血热为胎漏、胎动不安临床常见证型,其中以脾肾两虚为引起本病最常见的病因病机,教授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补肾健脾是临床治疗先兆流产常用的治疗大法。从古至今,亦有众多医家从理论上对此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临床用药方面亦多用菟丝子、杜仲、桑寄生、党参、白术等补肾健脾之品,体现了补肾健脾药对于治疗本病的重要性。同时,随着现代药理实验研究的发展,关于中医药对于机体的作用机理不断被揭示,有药理实验研究报道:补肾药具有调节内分泌以及调节免疫的作用,可提高黄体功能,增加孕酮的分泌,又具有镇静安胎以及抑制子宫收缩的作用;补脾药能够激发细胞免疫提高机体免疫力,补充机体多种微量元素。现从中医理论渊源、药理机理以及教授临证验案等方面对补肾健脾法进行探究及思考。 相似文献
15.
16.
名老中医谢剑南教授近十余年一直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维生素E、自拟安胎汤加减治疗胎漏、胎动不安 ,疗效显著。笔者采用谢老教授经验治疗胎漏、胎动不安 57例 ,获较好疗效 ,并与单纯西医治疗的 4 5例作了对照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来自门诊 ,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胎漏、胎动不安诊断标准 ,共 10 2例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57例 ,年龄 2 4~ 36岁 ,平均 ( 2 8.5± 4 .6)岁 ,孕期34~ 4 9天 ,平均 ( 4 7.5± 7.62 )天 ,对照组 4 5例 ,年龄2 3~ 35岁 ,平均 ( 2 7.9± 7.8)岁 ,孕… 相似文献
17.
徐云姬任晓丽曾倩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23,(15):89-92
胎漏、胎动不安是女性的常见病,近年来,由于女性实际生育年龄的推迟、生活方式的改变、精神压力的增加及其他不明原因,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健康。目前西医对该病的治疗存在方式单一、疗效不确定等问题。中医药治疗本病历史悠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能够有效地提高胎儿存活率,改善妊娠结局。文章总结了曾倩教授治疗脾肾虚弱型胎漏、胎动不安的临证经验。曾倩教授认为胎漏、胎动不安多由脾肾虚弱,气血乏源,以致胎失所养,难以系固,而有坠堕之虞。故安胎尤重脾肾,同时兼顾他脏,以中药汤剂口服,配合耳穴贴压、穴位贴敷等多途径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妊娠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妊娠期间由于各种原因所致母体冲任不固,气血失调或不和,或胎元不健,父体精气薄弱等,以致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为主要症候者,称为胎漏;若出现腰酸腹痛、下腹坠胀或伴少量阴道出血,称为胎动不安.在妊娠早期发生胎漏或胎动不安,常为坠胎、小产之先兆,相当于西医学的先兆流产[1].我科多年来通过开展整体护理,并结合中医理论的指导,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给予胎漏、胎动不安患者全面的系统的护理,协同治疗,提高了安胎成功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胎漏、胎动不安乃现代医学“先兆流产”一病。其中以阴道不时有少量流血,不伴腰腹或痛或坠者,称为“胎漏”,伴见腰腹或痛或坠者称为“胎动不安”。二者之间仪有程度上的差别。近年来,笔者治疗胎漏、胎动不安有所体会,现择三例介绍于下,以飨同道。案一:夏××,女,27岁。1987年8月3日初诊。患者既往曾刮宫2次,流产2次,现停经3月余,小便青蛙试验阳性,阴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