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3.
中医传统养生学源远流长,先秦楚地养生思想是后世养生思想的渊源,其思想与方法对后世有很大影响,涌现了许多养生大家,东汉末年张仲景在养生学方面也有很深造诣,研究其养生思想与先秦养生思想的相关性,对于现代研究仲景养生思想具有高屋建瓴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角度、历史角度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进行分析论证,认为伤寒之“寒”字释“正”为合法,义改邪归正,即正伤而致诸病,否则会使“伤寒”狭隘化,违背仲景“伤寒”之本义。 相似文献
5.
6.
清代的陈修园是伤寒学派的中坚力量之一,有16本中医学著作,为推广张仲景的学术思想与中医学教育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其宗亲弟子们也在陈修园的启发之下继续深挖张仲景的学术思想与伤寒学派的用药特点,指出并阐释了经方的精妙之处,在陈修园的著作中留下按语,记录下自己对于方药的理解,为后世医家继续研究伤寒学派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提升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方法:结合医学院校教育教学实际,查阅文献,分析仲景文化的基本特征,以仲景文化氛围为依托,以仲景文化思想道德精髓和文化技能培养为重点,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结果:仲景文化在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中具有重要作用。结论:医学院校必须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弘扬仲景文化,充分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8.
发挥中医文化优势开展对外临床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西医学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多,中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显著的临床疗效正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如何用英语来阐述古奥的中医学道理,提高外籍学员学习中医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这对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优化中医对外教学也是本院开展中医对外教学过程中所必须要面临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10.
作为医圣的故里,南阳仲景文化积淀厚重,优势十分明显。南阳借助仲景文化优势,借力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这一载体,打造仲景文化品牌,实施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不仅弘扬仲景文化,加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南阳工、农业结构调整,进而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文化丰富、振兴南阳经济的良好效果。打造城市特色品牌每年一届的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以实施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为抓手,大力弘扬仲景文化,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不仅仅在传承仲景学说、光大医圣精神方面发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中医药文化是优秀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是人民在千百年的中医药事业奋斗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我们有必要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医药文化。这不仅有益于我们自身,还可以使我们身边的人受益。本文将从中医药的发展、养生学的发展、饮食养生、药膳养生、情志养生和药酒养生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15.
“以通为补”属于中医治则治法范畴,指某些疾病治疗中应用发汗、攻下、消导、行气等祛邪手段,即“通”法,最终起到使人体脏腑达到阴平阳秘状态的“补”的作用。“以通为补”学术思想自古而有之,随着医学发展,后世医家在其本义基础上进行扩展,至今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仍有重大意义。张仲景作为古代著名医家,虽其著作中未明确提出“以通为补”,但《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诸多理法方药无不透露出这种学术思想。此文对“以通为补”的理论源流及仲景理论下“以通为补”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以中医养生康复理念中的哲学思想影响与传承为线索,探讨了中医养生康复理念对生理病理的认识方式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渊源及其与当代哲学思想的相通之处,以期为其形成找寻思想脉络根源。中医养生康复理论中最重要的基本观点包括"精气神"理论与"天人相应"的人与自然互参理念,这两种观点的形成,受到先秦时期儒家"中和"、"修德"思想,道家"精气神"学说、"道法自然"思想和其他思想流派的影响。同时,中医养生康复理论对病因所坚持的唯物主义的观点,与当代唯物主义思想与辩证法亦有相通之处。中医学养生康复理论观念通过对中国古代哲学及当代哲学思想的受承、吸收、融合与体现,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理论框架、养生原则、康复理念,从而奠定了中医学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养生康复思想体系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全草,以其根极细而味极辛而命名。仲景用细辛者计16方,其中《伤寒论》5方,《金匮要略》11方。仲景加减法中,加细辛者有“咳”、“下有阵寒”、“心烦吐痛,不能食饮”三项。其功效可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所载方剂中,运用半夏者共计47首。其中《伤寒论》中17首,《金匮要略》中30首。方剂以半夏为君或命名者,约21首(包括两书重叠运用者),其中《伤寒论》中5首,《金匮要略》中16首。兹就其有代表性的方剂,分六个方面试述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甘草属豆科植物,以味甘而得名,因其作用较多,应用广泛,以调和诸药有功,为众药之首,故有国老之称。我国古代的医学家张仲景尤为重视此药,应用极其广泛。在他的巨著《伤寒杂病论》中有250方应用甘草,《伤寒论》所有药物只91味,但仅甘草一味竟用达71方。本文拟就仲景应用甘草的律规作一初步探讨。一、关于甘草作用及应用病证甘草以其甘平可以在表里寒热虚实方剂中配伍,应用于各种复杂的证候,如腹痛、心悸、咳嗽、喘息、少气、心烦、肢厥、汗出、奔豚、 相似文献
20.
附子大热纯阳,逐沉寒痼冷,补下焦阳虚,救三阴厥逆,有立挽危亡之效。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用附子的方剂共33首,本文试对其应用附子的经验进行探讨,漏误之处,祈同道斧正。1 扶阳固表附子配伍桂枝汤,主治太阳表证,汗不如法,玄府洞开,阳气随津外亡而恶风,小便不利,四肢拘急者。如《伤寒论》第20条曰:“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加附子一味扶阳固表,以阳复津回,诸症自愈。正如陆渊雷氏云:“良工治病,不患津之伤,而患阳之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