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疏肝利胆方干预胆色素结石模型豚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5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中药组,每组各5只。空白组和模型组每只豚鼠给予生理盐水1 m L·d-1灌胃,中药组给予疏肝利胆方灌胃。观察三组豚鼠成石率,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豚鼠血清中白介素-15(Interleukin-15,IL-15)、IL-1β、IL-2、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及胆汁中IL-15、IL-2、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的含量。结果:中药组胆色素结石成石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中血清IL-15、IL-1β、PGE2的含量减少,IL-2的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胆汁IL-15、CRP的含量减少,IL-2的含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利胆方可减少胆色素结石成石率,其治疗胆色素结石机制与下调某些促炎细胞因子、调节免疫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96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8例,分别给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单用和在此基础上术后加用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胆汁生化指标及肝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CB)、非结合胆红素(UCB)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补液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胆汁引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可有效增加胆汁引流量,缩短住院时间,并有助于实现术后肝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取石术联合疏肝利胆汤及电针阳陵泉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11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实施ERCP取石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手术治疗基础上联合疏肝利胆汤及电针阳陵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7 d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术后两组患者血清胆汁生化指标、术后1、3、5、7 d患者胆汁引流量,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结石残留及复发情况。结果:(1)研究组患者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82%,低于对照组14.5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术前中医症状积分相当,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研究组患者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研究组患者术后血清胆汁生化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研究组术后1、3、5、7 d胆汁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随访6个月发现,研究组结石残留率为1.82%,低于对照组12.73%,P0.05,两组均未见结石复发,P0.05。结论:ERCP取石术联合疏肝利胆汤及电针阳陵泉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显著,患者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少、结石残留率低、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具有极高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疏肝利胆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肝功能及胆汁成分、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口服疏肝利胆汤。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肝功能指标、胆汁成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 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 1%(P 0. 05);观察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胆汁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 0. 05),胆汁中TBil、非结合胆红素(UCB)、胆固醇(CHO)、Ca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胆汁酸(TBA)、磷脂(P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ZP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疏肝利胆汤能够调节胆汁成分,改善肝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能够明显提高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乡市传染病医院和新乡市中心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8例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结果: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降低血常规、肝功能、血清胆汁生化各指标与提高胆汁引流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优于单一的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可控制术后胆管炎症,促进术后肝功能恢复、残余结石排除,可有效防治结石再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对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成分的影响。方法:选择肝胆气郁型胆总管结石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ERCP取石治疗,治疗组予ERCP取石联合柴胡疏肝散中药治疗。留取ERCP术中及术后第3天、第7天鼻胆管引流出的胆汁,检测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ase)活性、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钙离子(Ca~(2+))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后第3天、第7天胆汁成分与术中比较,2组TBA含量均升高,β-Gase、TBil、DBil和Ca~(2+)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7天,治疗组TBA较对照组明显升高,β-Gase、TBil、DBil和Ca~(2+)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可改善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成分,从而有效预防结石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分析疏肝利胆冲剂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行肝内外胆管结石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43例)术后给予疏肝利胆冲剂+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术后(43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7 d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血清胆汁生化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得到显著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治疗7 d后,观察组血清胆汁生化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疏肝利胆冲剂应用于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清胰利胆合剂保留灌肠对因胆总管结石而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探讨其对炎症介质IL-6、IL-8、IL-10的影响。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3例,西药组32例。中药组给予清胰利胆合剂于ERCP术前2 h保留灌肠。西药组ERCP术前2 h给予吲哚美辛栓0.1 g纳肛。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4 h、术后24 h的IL-6、IL-8、IL-10以及血清淀粉酶水平;术后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急性胰腺炎(PEP)和高淀粉酶血症(PEH)发生率、血清淀粉酶、IL-6、IL-8的变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术后24 h的IL-10水平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短于西药组(P0.05);术后4 h及24 h中药组患者腹痛程度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清胰利胆合剂保留灌肠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PEP及PEH的疗效与西药吲哚美辛相当,可促使患者术后更快的排气,缓解患者术后4 h及24 h腹痛、腹胀的不适症状;中药与西药调节IL-6、IL-8的效果相当,其可提高患者术后24 h的血清IL-10水平,下调炎症反应,拮抗炎症介质的作用,加强对胰腺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周立芳  张重阳  田霖  田志强 《河北中医》2013,(12):1822-1824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汤联合内镜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老年(〉60岁)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治疗,术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抗感染、抑酸和补液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疏肝利胆汤。检测2组患者术后第3、7d直接胆红素、白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C-反应蛋白及7d平均胆汁引流量。结果80例患者全部内镜治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治疗组术后第3d直接胆红素、白细胞计数、ALT及C-反应蛋白下降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第7d直接胆红素较对照组同期下降(P〈0.05),7d平均胆汁引流量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安全、高效,联合疏肝利胆汤可以使患者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消痞导滞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直径小于10 mm)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2月120例直径小于10 mm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应用消痞导滞法中药方剂,对照组应用排石利胆颗粒。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3 d、5 d、2周的肝功、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腹部彩色超声胆总管结石情况及腹部MRCP胆总管结石情况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前肝功、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2组治疗后3 d、5 d、2周肝功、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腹部彩色超声胆总管结石情况及腹部MRCP胆总管结石情况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痞导滞法治疗直径小于10 mm胆总管结石的疗效优于利胆排石颗粒,用药后能够明显改善肝功、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有效促进结石排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疏肝活血方对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率及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将83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腹腔镜术后给予疏肝活血方加味。观察2年内患者复发情况,并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8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1、2年复发率分别为4.8%、11.9%,对照组1、2年复发率分别为14.6%、24.4%,治疗组1、2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8表达水平均下调(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血清IL-8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疏肝活血方能降低气滞血瘀型内异症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率,并下调患者IL-8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疏肝利胆汤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对血清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22例,根据Excel随机表格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合疏肝利胆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首次排气、体温恢复、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应用抗生素以及住院时间、治疗疗效、血清炎性因子IL-6和TNF-α水平、免疫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体温恢复、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应用抗生素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8%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的83.61%(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IL-6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CD~+_3、CD~+_4、CD~+_4/CD~+_8、IgG以及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4%低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24.59%(P0.05)。结论:疏肝利胆汤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临床指标,提高治疗疗效,降低术后炎症反应和不良反应,改善免疫细胞水平,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汤对急性胆囊炎(肝郁气滞证)中医证候积分、免疫球蛋白及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疏肝利胆汤,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腹痛、黄疸、嗳气、口干、食欲不振中医证候积分,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观察组腹痛、黄疸、嗳气、口干、食欲不振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g A、Ig G、Ig 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CRP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利胆汤治疗急性胆囊炎(肝郁气滞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免疫球蛋白和血清炎症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寒湿痹阻证患者血清和关节液的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表达水平,分析IL-1、IL-6、Blys和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DAS28之间的关系,研究IL-1、IL-6、Blys在RA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0例RA寒湿痹阻型患者外周血清,30例RA寒湿痹阻型患者关节液、30例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和5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IL-1、IL-6、Blys的表达,同时常规检测ESR、CRP,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A寒湿痹阻型患者外周血血清中IL-1、IL-6、Blys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关节液中IL-1、IL-6、Blys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外周血清组及骨关节炎关节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寒湿痹阻型患者外周血血清和关节液中Blys的表达与ESR、CRP、DAS28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IL-6的表达与ESR、CRP、DAS28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寒湿痹阻型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液中IL-1、IL-6、Blys的异常升高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消炎利胆片对胆总管探查术后患者T管胆汁细菌数量的影响.方法 将46例进行胆道探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治疗组(23例);术后两组均用抗生素3天,治疗组在术后第4天始加服消炎利胆片(5片,tid),连续服用5 d.采集两组患者术后0、6、8天的胆汁作细菌培养,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菌谱及带菌时间的变化,观察胆汁量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第8天胆汁中细菌培养阳性率较手术日明显减少(P<0.05,P<0.01),术后第8天治疗组T管胆汁中细菌培养阳性率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P<0.01);两组胆汁培养的菌谱无改变.结论 消炎利胆片可以明显减少术后T管胆汁中的细菌数量以及缩短胆汁带菌的时间,可能与其利胆及抗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束缚应激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 IL-6R)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相关免疫学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与电针组,每组20只。对照组群养;模型组采用孤养结合慢性束缚应激方式,每日束缚6 h(9:00—15:00);电针组在每日束缚前给予电针刺激"百会""印堂";束缚期间3组均禁食禁水,其余时间自由饮食饮水。采用旷场和体质量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价,并在第7天、28天、35天采用Bio-Plex检测大鼠血清中IL-6、ELISA检测SIL-6R水平。结果:1行为学: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及活动性均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大鼠体质量及活动性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2血清IL-6表达:实验day7,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IL-6表达显著增加(P0.01),电针组IL-6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IL-6表达显著降低(P0.05)。实验day28,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IL-6表达显著增加(P0.01),电针组IL-6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IL-6表达显著降低(P0.01)。实验day35,3组大鼠之间IL-6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3血清s IL-6R表达:实验day7,3组大鼠之间s IL-6R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day28,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s IL-6R表达显著增加(P0.01),电针组s IL-6R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s IL-6R表达显著降低(P0.05)。实验day35,3组大鼠之间s IL-6R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束缚应激模型大鼠血清IL-6、s IL-6R表达显著增加,并随时间出现相应变化,电针干预可对其进行显著调控,与行为学症状改善一致,这可能是电针抗抑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脉冲冲洗配合术后服用骨八方治疗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骨八方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清创时采用脉冲冲洗治疗Gustilo,骨八方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术后加服骨八方颗粒,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早上7时空腹血清TNF-α、IL-6、ESR和CRP的浓度,并评估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TNF-α、IL-6、ESR和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TNF-α、IL-6、ESR和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TNF-α、IL-6、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八方组血清CR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骨八方组血清TNF-α、IL-6、ESR和CR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八方组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GustiloⅢ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伴瘀热证的患者,采用脉冲冲洗配合术后服用骨八方,能有效降低术后炎症因子的表达及术后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高鹏程 《新中医》2017,49(8):81-84
目的 :观察中药利胆排石汤联合内镜乳头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2016年1月收治的2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口服中药利胆排石汤联合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术后第1、3、5、7天肝汁引流量情况,总胆红素(TBil)、淀粉酶(AMY)、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结石排出率、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疗效比较,右上腹痛刺痛或压痛、恶心呕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改善身目发黄、胸闷纳呆、口苦咽干、发热、大便干、小便赤黄症状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1天胆汁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3、5、7天治疗组胆汁引流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MY、TBil、AST、ALT水平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MY、TBil、AST、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个月经B超复查显示,结石排出率治疗组100%,对照组79.0%,2组结石排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2.0%,对照组11.0%,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胆排石汤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术后胆汁引流量,且结石排出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疏肝利胆汤辅助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C)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ACC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治疗组增加疏肝利胆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IL-8、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疏肝利胆汤辅助治疗ACC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化石利胆汤对经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取石后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血液及胆汁中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bilirubin UDP-glucronosyltransferase,B-UGT)、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 alpha-hydroxylase,CYP7A1)的影响。方法:经ERCP证实为胆总管结石并经(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机械碎石、网篮球囊取石术等取石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服药组为常规西医治疗并口服化石利胆汤,对照组为术后只给予常规治疗,每组各50例。服药后第1天、第7天、1个月观察患者血CYP7A1、B-UGT mRNA的表达,及服药后第1天、第7天胆汁中CYP7A1、B-UGT的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组服中药后血中CYP7A1、B-UGT mRNA及胆汁中CYP7A1、B-UGT蛋白表达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前后2基因及蛋白表达无变化。结论:化石利胆汤很可能是通过上调CYP7A1、B-UGT的mRNA及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