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居家护理对于脑卒中失能老人的效果。方法对治疗后出院的80例脑卒中失能老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出院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多家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开展的居家护理。比较出院后2组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焦虑状况,评估居家护理的有效性并比较2组平均住院时间和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组出院后3个月的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所提高,焦虑程度改善(P < 0.01),观察组出院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5),2组病人满意度和跌倒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一体化的居家护理保证了医疗护理服务的连续性,实施居家护理可以改善脑卒中失能老人日常生活能力,增强失能老人战胜疾病的信心,降低脑卒中失能老人居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杨成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3,(33):4446-444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将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增加早期康复护理。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计分法对2组患者入院当日和4周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进行评估比较。结果2组患者干预后的ADL评分较干预前均上升,观察组患者效果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生存质量,促进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行康复护理。利用FMA评定量表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利用ADL评分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同时对比两组护理结束后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两组入院时肢体运动功能、ADL评分无差异(P>0.05),出院时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87.10%)高于对照组(62.1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效果,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对缩短DNT的效果。方法选取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行常规救护模式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7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行团队资源管理模式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7例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DNT时间、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就诊-CT检查时间、CT检查-用药时间及DNT总时间均短于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护可有效缩短DNT时间,同时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袁鹏  毕齐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0):2699-2405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后住院期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出院诊断中包括"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并实施RFCA的住院患者4 573例,根据RFCA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卒中组及对照组,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和合并症、心房颤动类型、手术次数、住院时间、院内病死率、入院及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 4 573例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例(卒中组),发病率为0.48%,其中脑梗死19例(0.4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3例(0.07%);其余4 551例未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与卒中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发病率、手术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卒中组患者既往缺血性脑卒中、心功能不全发病率、心房颤动类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缺血性脑卒中病史〔OR=21.342,95%CI(6.549,69.546)〕、心功能不全〔OR=8.782,95%CI(3.173,24.308)〕、持续性心房颤动〔OR=2.990,95%CI(1.137,7.860)〕是心房颤动患者RFCA后住院期间并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卒中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13(24)d与5(2)d〕,院内病死率高于对照组〔9.09%(2/22)与0.13%(6/4 551)〕,出院时ADL评分低于对照组〔(89.8±14.6)分与(99.1±4.1)分〕(P<0.05)。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RFCA后住院期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总体发病率较低,但并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院内病死率,影响患者生活能力;既往缺血性脑卒中病史、心功能不全、持续性心房颤动是RFCA后住院期间并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筛选和严格掌握适应证有助于减少RFCA后并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后,患者今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变化。方法将8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康复组患者,除了进行医院的神经内科常规检查及护理外,还需对患者进行早期干预运动;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医院的常规检查治疗及护理。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出院时分别进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对所有病例入院时与出院时均进行BI评分。入院时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早期干预运动可以明显促进患者功能恢复。结论早期干预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康复,可以加速废用肢体的康复,降低残疾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愈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马淑洁 《当代医学》2014,(11):122-123
目的探索持续式个体化护理模式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医医院外二病区住院治疗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利用随机求余数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50)。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注重个体化差异针对不同体质、心理、病因等开展院内外护理指导,观察2组患者当日及出院1、3个月AD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入院前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5个月后ADL评分观察组为(82.6±15.6)分,显著优于对照组(73.3±14.9)分(P〈0.01)。结论利用养生方法针对不同患者开展院内外持续个体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后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3年4月至2014年7月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100例脑卒中后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个案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住院患者康复治疗开始时和治疗4周后用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分别测试Bathel指数,对出院后6个月的患者进行康复效果电话随访及满意度调查。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Bathel指数均较治疗开始时显著改善(P<0.01),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1%,高于对照组的71%,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管理应用于脑卒中后功能障碍患者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显著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将6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肢体功能(FMA)及日常生活能力(ADL)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护理4周后FMA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较佳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郭永清 《吉林医学》2009,30(14):1447-1448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出院指导,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出院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均有提高,说明脑卒中ADL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观察组ADL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3年复发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67%,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高血压,提高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减少各类型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费用低廉,具有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80例发病〈72小时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由神经内科医师给予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由康复医学科治疗师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康复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分别进行欧洲卒中量表(E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SS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但康复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开展康复治疗在帮助患者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治疗过程中不能忽视心理疾患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精细化时间管理联合组织化卒中管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8年4月我院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的5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IS)的临床资料,以2015年10月为分界点,我院在此分界点前后脑卒中静脉溶栓实施两种管理模式,分别为组织化卒中管理组(对照组)及精细化时间管理联合组织化卒中管理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19例,观察组281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静脉溶栓24h疗效、溶栓流程各环节时间及其达标率、临床结局参数、溶栓治疗后评价静脉溶栓24h、出院时及随访出院6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静脉溶栓24 h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各环节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时间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出血转化率、6个月死亡率及6个月再入院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溶栓24h、出院及出院6个月的无功能障碍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溶栓24h中、重度功能障碍患者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精细化时间管理联合组织化卒中管理可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疗效。  相似文献   

13.
陈晗 《中国医药导报》2012,(29):99-100,105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的疗效。方法将8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预后、血糖、血乳酸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等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12%(3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1%(31/41)。观察组的NIHSS评分、ADL评分及血糖、血乳酸和FIB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近期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探讨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基于知信行(KAP)理论的健康宣教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伊川县中医院收治的92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基于KAP理论的健康宣教。比较两组功能锻炼依从性。分别于入院时与出院时评估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和脑卒中专业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95.65%(44/46)]高于对照组[80.43%(3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高于入院时,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护理后,两组ADL评分和SS-QOL评分均高于护理前,观察组ADL评分和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KAP理论的健康宣教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急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除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外,还接受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包括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及出院后6月内的延续.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差异,调查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对临床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出院后半年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后6月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时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对临床服务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急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可增加患者及家属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加强自我管理,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提高对临床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35d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NIHSS、ADL。结果治疗后两组的NIHSS和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况、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心理护理模式。结果:2组干预前的HAMD、NIHSS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HAMD、NIHSS和ADL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其抑郁状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低龄脑卒中患者运用三合一心理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三合一心理干预模式护理,对照组患者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日常自理能力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出院的焦虑、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积极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升高。结论:三合一心理干预护理模式对低龄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改善和缓解作用,提高了低龄脑卒中患者积极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为社区康复护理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将6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观察组实施家庭-社区-心理全方位社区护理,对照组仅在出院时常规指导,对两组患者6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对比。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ADL评分上观察组远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有78.8%的患者生活基本自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经济又便利,能最大限度帮助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应得到大力扶持。  相似文献   

20.
赵洪英 《中国全科医学》2005,8(22):1894-1894
目的 探讨硫酸镁穴位注射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对8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和康复治疗,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硫酸镁穴位注射治疗,2个疗程后再次评定.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ADL评分与对照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硫酸镁穴位注射治疗有利于脑卒中患者ADL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