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龚婷  王正根 《西南军医》2021,(3):237-242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外泌体是由正常或癌变细胞的细胞膜衍生的囊泡,大小在30nm-150nm不等,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包括核酸、蛋白质及脂质等,释放入各种体液,如功能性细胞外液(血液、淋巴液及组织液等)、尿液、母乳、唾液和胆汁中...  相似文献   

2.
作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外泌体通过所携带的蛋白、脂质和RNAs等成分影响受体细胞并参与各种生理和病理调节。运动能给人体健康带来诸多益处,并减轻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危害,同时运动作为一种特殊的刺激可导致不同类型细胞分泌外泌体并携带特异性分子与外周器官产生交互作用。因此,对运动介导的外泌体以及外泌体介导的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或可为探寻代谢性疾病的运动干预防治机理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外泌体作为合适的基因载体并能精确调控基因而被认为是生物治疗靶点。外泌体因其自身特点可以规避细胞疗法的限制,静脉注射不仅便捷,而且其疗效近似于来源干细胞。miRNA作为外泌体主要内容物参与机体众多生理过程,如血管新生、神经修复、炎症和氧化应激,这与脑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高度重合。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外泌体miRNA治疗脑卒中效果显著。本文现对外泌体miRNA在脑卒中的作用机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是常见的脊柱骨折合并伤,可导致患者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甚至瘫痪.外泌体作为纳米级的细胞微粒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已受到广泛关注.脊髓损伤时来源于脊髓组织细胞的外泌体对损伤进程与组织修复产生影响;另外,外泌体可作为脊髓损伤的一种新兴治疗方案也被广为研究.笔者就脊髓组织中各类细胞外泌体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多...  相似文献   

5.
6.
外泌体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双层膜结构的囊泡样小体,是实现细胞间物质及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物。外泌体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明显,可能成为心血管损伤潜在的生物标记和治疗靶点。目前认为,外泌体携带的遗传物质微小RNA(micro RNA)是其发挥生物学功能的关键物质,其中mi R-126可促进血管新生和损伤修复,而mi R-155、mi R-143、mi R-145则在心血管病理过程中高表达。运动导致循环系统外泌体数量迅速增加可能是运动促进心血管健康的调控靶标。  相似文献   

7.
8.
孟天娇  杜丽  赵希荣 《军事医学》2023,(9):706-709+713
创面修复始终是皮肤再生的挑战。外泌体是一种纳米级的细胞外囊泡,由多种细胞分泌,保留了完整的细胞特性。目前研究发现,不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具有不同的生物成分和功能特征,在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外泌体可通过抑制炎症、促进细胞增殖迁移、促进血管生成、抑制瘢痕形成等,在创面修复过程中发挥其促进修复的作用。该文综述了不同来源外泌体在创面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环状RNA 0087432(hsa_circ_0087432)在宫颈癌患者血清外泌体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转移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 收集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诊断为宫颈鳞癌且术前未行放化疗的30例患者的宫颈癌组织及血清作为实验组,另将30例未患宫颈癌的女性正常宫颈组织及血清作为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对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分别培养新西兰兔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软骨细胞;超高速离心法收集BMSCs源性外泌体(BMSC-Exos);透射电镜观察BMSC-Exos的形状和大小;Western blot鉴定BMSC-Exos表面标记;MTT法检测不同剂量的BMSC-Exos对软骨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以及给予IL-1β刺激后软骨细胞增殖的变化;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细胞对BMSC-Exos的摄取;划痕试验分析BMSC-Exos对软骨细胞迁移的调节作用。结果:获取的BMSC-Exos呈近似球形,直径40~100 nm,表面表达CD63和CD81。40μg/mL、80μg/mL和120μg/mL含量的外泌体均可显著促进软骨细胞增殖(P<0.05),80μg/mL与120μg/mL含量外泌体的作用没有显著差异。BMSC-Exos能够被软骨细胞摄取。BMSC-Exos与软骨细胞共培养,划痕愈合率由44%上升至63%(P<0.05)。结论:BMSC-Exos能够促进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增殖和迁移,具有作为一种新型非细胞治疗方法替代MSCs细胞治疗方法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辐射诱导旁效应(radiation-induced bystander effect,RIBE)是指直接受照射细胞可影响周围未受照射细胞,使其出现与直接受照射细胞类似的生物学反应。随着人们对外泌体研究的深入,发现外泌体在RIBE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辐射诱导旁效应中外泌体以及其内含物所发挥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间充质干细胞(MSCs)外泌体能够通过旁分泌作用,发挥类似干细胞的促进组织器官修复再生的功能,避免了直接移植MSCs的风险,如致瘤、伦理、免疫排斥反应等。MSCs外泌体参与细胞通讯,维持微环境的稳态,促进细胞的增殖、迁移及细胞外基质的修复再生,且能够在不同物种之间传递,却不会引起明显的免疫反应,在组织器官的修复与再生方...  相似文献   

13.
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伤及胶质瘢痕,使神经细胞在微环境中出现再生障碍,导致治疗困难.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多向分化、自我更新能力、参与免疫调节等功能,可用于治疗脊髓损伤,但存在不易通过血脊屏障、高致瘤性等缺点.MSCs外泌体是由MSCs分泌的纳米级外囊泡,包裹多种活性物质,在脊髓损伤研究中具有极强的神经修复作用,且具...  相似文献   

14.
射线照射是现代医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尤其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但在放疗过程中,射线可对骨相关细胞、骨微观结构产生直接影响,或对骨髓、脉管系统等产生间接影响,从而造成骨损伤。尽管目前的研究成果对放射性骨损伤的认识并不透彻,但因其具有普遍性,故近年来逐渐受到医疗工作者的重视。笔者对射线引起的骨骼系统损伤及其预防和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核能在军事、医疗、科研和工农业等各个领域应用广泛,在发生事故时可能存在对机体的辐射损伤。目前对重度以上骨髓型放射病的治疗效果依然不理想。外泌体是由活细胞分泌的、大小为30~130 nm的小囊泡,可携带包括蛋白质、RNA、DNA等多种活性物质,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外泌体中的内含物不仅可用于辐射损伤的生物标记物,还可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收集乏氧和常氧条件下人肺腺癌A549细胞产生的外泌体,观察常氧下A549细胞与外泌体共培养后对X射线敏感性及侵袭性的变化。方法 分别在乏氧(1% O2)和常氧条件下(21% O2)培养A549细胞,超高速离心法收集在细胞分泌的常氧外泌体(N-EXO)和乏氧外泌体(H-EXO)。NanoSight检测外泌体数量,扫描电镜观察外泌体的外观和大小。蛋白印迹检测外泌体蛋白CD63。CCK8检测细胞对X射线的耐受性。荧光显微镜观察A549细胞对PKH67标记的外泌体的摄取。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加入不同的外泌体后细胞侵袭和侵袭性变化,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变化。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观察二种外泌体对细胞放射抵抗性的改变。结果 每ml细胞培养液中H-EXO的数量增多。H-EXO和N-EXO均呈现出典型的环饼状,H-EXO直径变小,粒径分布在30~200 nm,小于N-EXO的粒径(50~220 nm)。H-EXO和N-EXO的CD63表达无明显差别。乏氧条件培养的A549细胞接受2 Gy X射线后,细胞的增殖水平在4和6 d时远高于常氧条件下的细胞。PKH67绿色荧光标记的外泌体分布在细胞内部。12、24、48 h后,H-EXO组细胞划痕宽度远小于N-EXO组(t=2.96、6.76、3.35,P<0.05)。H-EXO组细胞穿膜细数量大于N-EXO组和对照组(t=4.84、7.88,P<0.01)。H-EXO组上清液中MMP2(t=4.70、3.21,P<0.05)和MMP9(t=5.61、3.76,P<0.05)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和N-EXO组均明显增高。对照组、N-EXO和H-EXO的D0值分别为2.614、2.552、4.850。H-EXO较N-EXO可以明显增强A549细胞的放射抵抗性。结论 乏氧条件下,A549细胞释放的外泌体数量增多、粒径变小,乏氧外泌体可以促进常氧细胞的侵袭性,并且能够增强细胞对X射线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α骨化醇对肾辐射损伤骨质疏松大鼠骨质量的保护作用。方法  6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 30只 ,随机分为模型 (Ⅱ ) ,假手术 (Ⅰ )和α骨化醇治疗 (Ⅲ ) 3组 ,每组 10只。以 15Gy1 37Csγ射线照射大鼠肾脏局部制备肾辐射损伤模型 ,照射后 1周 ,α骨化醇治疗组给予萌格旺 0 1μg·kg体重 - 1 ·d- 1 ,以 1%羧甲基纤维素钠 (CMC)制成混悬液灌胃 ,1ml/只 ,模型组以 1%CMC灌胃 ,连续 3个月。实验结束后 ,各组大鼠取L1 ~L4 腰椎及右侧股骨 ,分别测定骨密度 (BMD)、骨形态计量和生物力学等指标。结果 与Ⅰ组比较 ,Ⅱ组的腰椎骨密度明显降低 ,骨小梁体积、厚度减少 ,骨小梁间距增宽 ,矿化沉积率 ,股骨、腰椎的最大载荷明显降低 (P <0 0 5 ,P <0 0 1)。α骨化醇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 ,腰椎骨密度明显提高 (P <0 0 1) ,骨小梁体积、宽度显著增加 ,骨小梁间距变小 (P <0 0 5 ,P <0 0 1) ,矿化沉积率 ,股骨、腰椎的最大载荷明显提高 (P <0 0 5 ,P <0 0 1)。结论 α骨化醇对肾局部辐射损伤导致骨质疏松大鼠骨质量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甲状腺素激素及部分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免法及化学发光法测定正常人和甲亢患者的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素(TS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IGF-Ⅱ)、降钙素(CT)、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水平。结果 甲亢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T4、FT3和IL-6水平明显增高(t值分别为16.69、11.33、7.92,P<0.01),而TSH、IGF-Ⅱ、CT、TNF水平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3.08、8.34、5.29、8.75、P<0.01)。结论 甲亢时高浓度的甲状腺激素可导致IL-6产生过多,CT及IGF-Ⅱ131I的消耗储存减少,从而引起骨吸收及骨转换增加,钙、磷代谢紊乱,是造成骨丢失诱发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Bone scintigraphy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diagnosis of bone metastases. The clinical utility of new biochemical markers of bone metabolism has recently been investigated in various bone diseases.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role of some bone metabolism markers in comparison with bone scan in the follow-up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e studied 149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33 (22%) of whom had bone metastases. IRMAs were us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blood levels of osteocalcin, 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 (BAP), the C-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I procollagen and the C-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 (ICTP).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menopausal status (P=0.007) and metastatic bone lesions (P=0.001) affected bone marker levels. When considering post-menopausal women, the only subset in which bone metabolism marker behaviour could be reliably investigated, we found a high degree of overlap in marker distribution for scan-positive and scan-negative patients. Discrimination between scan-negative and scan-positive patients based on the above markers, taken singly or jointly, was assessed by means of logistic discriminant analysis. The best discrimination was achieved with BAP, closely followed by ICTP. BAP and ICTP together gave a slight improvement over the use of the two markers separately. However, even in this case the degree of discrimination was poor and its clinical utility was limited. In fact, to achieve a specificity of 95%, the sensitivity of the test was about 20%; conversely, with a sensitivity of 95%, the specificity was below 10%. In conclusion, based on our findings, we believe that blood levels of the investigated markers cannot replace bone scintigraphy in the follow-up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bone metastases. Received 14 April and in revised form 5 July 19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