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复发性流产患者需全面筛查病因,对因治疗能取得良好的妊娠结局。低分子肝素主要应用于血栓前状态、抗磷脂综合征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的复发性流产的防治。文章重点讨论低分子肝素在复发性流产患者中的应用与监测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复发性流产患者需全面筛查病因,对因治疗能取得良好的妊娠结局。低分子肝素主要应用于血栓前状态、抗磷脂综合征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的复发性流产的防治。文章重点讨论低分子肝素在复发性流产患者中的应用与监测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摘要:复发性流产病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生殖道结构异常、内分泌异常、免疫因素、血栓前状态等。对复发性流产的检查和治疗基本上针对这些病因展开。本文试图就现有的检查和治疗手段进行证据检索并评价证据级别,以期待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复发性流产(RSA)患者血栓弹力图(TEG)的改变,为早期RSA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检测指标。方法:对62例RSA患者和72例正常生育期妇女进行孕前及孕后的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统计各组TEG参数及妊娠丢失率。结果:(1)非孕状态时,RSA组与正常组相比,最大凝块振幅(MA)增高(P0.05)。(2)孕前MA≥64mm时,预测流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和82%。(3)RSA患者孕前异常MA纠正后,孕后TEG参数异常率及妊娠丢失率与孕前未纠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可在非妊娠时鉴别部分RSA女性是否处在血栓前状态。在这样状态下未经治疗的RSA再次妊娠流产的风险增高。监测TEG有助于RSA的病因诊断,指导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易栓症与不良妊娠结局呈正相关。孕妇存在凝血、抗凝血功能紊乱或者障碍,可导致母体血液高凝状态,并且伴随妊娠的进展而加重,增加各种妊娠并发症的发病率,约66%的复发性流产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本文就遗传性及获得性易栓症与复发性流产的关联性,对有血栓栓塞病史或相关高危因素的复发性流产女性进行易栓症筛查的必要性,以及对复发性流产合并易栓症的治疗手段,预防各种产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妊娠丢失率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ntibody,ACA)是与复发性流产发病相关的自身抗体,其可引起胎盘血管及子宫动脉血栓的形成,进而影响胚胎及胎儿成长。ACA阳性复发性流产属于免疫因素致复发性流产中的常见类型,目前西医治疗该病以抗凝、抑制抗体预防血栓产生为原则;中医则以补肾活血法或与抗凝药联合治疗为主,弥补了西医治疗中存在的疗程长、不良反应较大等缺陷,分析中西医治疗干预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ACA阳性复发性流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复发性流产的概率升高,可能与血栓前状态、子宫内膜蜕膜化不良、卵子质量差、母胎界面免疫紊乱等机制有关,通过生活方法干预、减重、控制血糖、加强黄体支持以及抗凝可望改善再次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复发性流产(RSA)的病因复杂,目前有近50%的复发性流产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对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的研究是近年来自然流产研究的重点。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的发生与母体系统免疫和蜕膜局部微环境免疫异常有关,其中自身免疫型复发性流产主要与抗磷脂抗体(APLA)阳性有关,而同种免疫型复发性流产则与母胎界面多种免疫细胞或细胞因子比例失调有关。针对复发性流产有多种治疗方法,但治疗效果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9.
低分子肝素(LMWH)是由标准肝素经裂解产生的分子量较小的肝素片段产物。LMWH与肝素相比,具有皮下注射吸收率高、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出血少及副作用小等优势,近年已逐渐取代肝素,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血栓前状态是指多种因素引起的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失调或障碍的一种病理状态,可导致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及复发性流产等并发症。LMWH能有效改善机体血栓前状态,从而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摘要:复发性流产病因中以免疫调节异常所占比例最大。主动免疫疗法作为一种免疫疗法,其治疗同种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的有效性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肯定。但目前学术界对其治疗机制、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故明确判断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类型并正确地使用主动免疫疗法进行治疗是有效降低复发性流产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正>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通常定义为连续2次或2次以上发生在妊娠20周之前或胎儿体重500g的妊娠产物或胎儿丢失[1]。大约5%育龄女性可发生,且随流产次数增加,复发风险增加。病因错综复杂,主要包括胚胎因素、遗传、解剖、内分泌、感染、血栓前状态、免疫、环境因素等。据报道,一半以上胚胎流产由于染色体异常引起[2]。随着染色体基因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2.
复发性流产部分患者是由于妊娠期生理性和病理性的血液高凝状态常导致胎儿丢失。合理应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能有效改善此类患者的母胎结局,在复发性流产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复发性流产在育龄期妇女中的发生率约为1%~5%,给育龄期女性造成身体和情感的双重打击。反复的清宫操作损伤子宫内膜,形成局部感染,导致宫腔粘连;多次的妊娠丢失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创伤,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紧张、沮丧等不良情绪。因此,复发性流产患者再次妊娠前急于向医师寻求帮助,然而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复杂,约50%病因不明,临床诊治方面存在诸多争议,孕前管理非常棘手。因此,高度重视复发性流产女性的孕前管理,对促使再次成功妊娠并预防孕期并发症非常重要。本文主要针对复发性流产的孕前管理对象、病因筛查和孕前管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复发性流产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一般指与同一配偶发生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将连续发生2次的自然流产者纳入RSA的范畴,原因是连续发生2次自然流产后,再次妊娠的流产率可高达50%以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RSA的病因复杂,目前已知的病因有染色体异常、生殖道解剖异常、内分泌失调、感染性疾病因素、血栓前状态、自身免疫因素等。除此之外,临床上仍有至少40%以上的患者病因不明。由于RSA的病因复杂,造成了RSA的难治性,是目前基础与临床研究的难点与热点。  相似文献   

15.
复发性流产严重威胁人类的生殖健康,约50%患者病因不明,基于循证医学的诊断和治疗策略相对匮乏,是生殖医学中最困难的领域之一。文章重点阐述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学和治疗研究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16.
复发性流产严重威胁人类的生殖健康,约50%患者病因不明,基于循证医学的诊断和治疗策略相对匮乏,是生殖医学中最困难的领域之一。文章重点阐述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学和治疗研究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17.
常亚楠  段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0,36(11):803-806
<正>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在各国的定义不同,我国将3次及3次以上妊娠28周前的胎儿丢失定义为RSA,但强调连续发生2次流产即应给与重视和评估[1]。RSA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子宫结构异常、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功能异常、血栓前状态、孕妇的全身性疾病及环境因素等,其中子宫结构异常占RSA已知病因的首位。因此,及早发现子宫结构异常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降低再次妊娠后流产的风险、提高妊娠活产率以及恢复女性生殖健康意义重大。本文就导致RSA的子宫结构异常及其处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止血功能异常与复发性流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复发性流产在育龄妇女中发生率为1%~3%。其病因涉及解剖、自身免疫、内分泌及染色体异常等多方面,但30%~40%的复发性流产原因不明[1]。近来研究提示约66%的复发性流产妇女至少有一种遗传  相似文献   

19.
摘要:大量研究表明抗磷脂抗体可导致复发性流产,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伴抗磷脂抗体阳性属于抗磷脂综合征范畴。发病机理研究表明抗磷脂抗体可以通过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和直接损伤滋养细胞导致流产。抗磷脂抗体阳性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治疗应该是短疗程、个体化。阿司匹林、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低分子肝素的剂量和疗程主要根据患者外周血抗磷脂抗体水平、血小板聚集情况、D-D聚体水平变化进行调整。但其诊治尚待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易栓症与不良妊娠结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死胎及不明原因的习惯性流产可导致妊娠不良结局,其病因尚不清楚,凝血功能增强和纤溶降低导致子宫螺旋动脉或绒毛血管血栓形成使胎盘灌注不良可能是其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妊娠结局不良的妇女具有血栓形成倾向,这种因持续高血凝状态而导致的血栓形成风险增加称为易栓症(thrombophilia),也称为血栓前状态。这种血栓前状态不一定发生血栓性疾病,但可能选择性影响子宫胎盘循环而导致胎盘的微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