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酸甘化阴法的辨证运用王钧,杨春林(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人民医院246002)酸甘化阴法,是以酸味和甘味药组成的配方,有益阴敛阴之效。酸味药味酸性寒能敛能涩,有敛阴生津养精的功效。甘味药味甘性平,能益五脏之阴。酸甘配伍,一敛一滋,两济其阴,相互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2.
作为五味配伍法之一的酸甘化阴法已在临床中广泛运用,医圣张仲景的诸多方剂都寓有酸甘化阴之意。分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314首方剂,将张仲景酸甘化阴法的具体作用归纳为8个方面,即柔筋止痉、缓急止痛、和营调卫、调和肝脾、滋养五脏、调补冲任、固肠止利、收涩止泻,进一步完善酸甘化阴法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3.
酸甘化阴法是养阴法中的一法。它运用酸敛与甘缓两类不同性味药物的配伍以达养阴生津之功效。此法最早当推仲景的芍药甘草汤,其后如孙思邈之生脉散、钱仲阳之六味丸,均为酸甘化阴的发展。至清代温病学说形成,酸甘化阴法成为治疗温病的一个重要的方法。由于它养阴而不滋腻,生津而不碍胃,因此在临床上不论外感内伤,只要辨证贴切,配伍恰当,都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酸甘化阴是酸味与甘味药物配伍应用,藉以增强滋阴养血、生津补液药效的一种治法。其常用药物有白芍、乌梅、山萸肉、五味子、木瓜、甘草、人参、熟地黄、麦冬、山药等,临床可根据病情与各药的归经、性味选择配伍。在具体运用酸甘化阴法时,尚须留意凉润与温润之分,并酌情参入苦味坚阴、苦温燥脾之品。  相似文献   

5.
孙有智  赵益 《四川中医》2006,24(11):48-49
白芍是中医临床上最为常用的药物之一,被广泛配伍于许多方剂当中,其与不同药物配伍,作用及应用亦各异。本文从敛阴和营、缓急止痛、调经安胎、舒肝解郁、止泄止痢、清热育阴、泄热通便、平抑肝阳、通利小便和防止伤正等十个方面论述了白芍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可资同道临证用药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酸甘化阴是补阴法中一种特殊的方式 ,以酸味和甘味药联合应用 ,从而产生相辅相承的综合作用。酸甘化阴法的代表方剂首见于《伤寒论》记载的芍药甘草汤 ,芍甘相伍 ,酸以收之 ,甘以缓之 ,酸甘相合 ,以补阴血。后世医学以此方为鉴 ,继承创新 ,对其内涵加以引申发展 ,把具有敛阴补阴、生津作用的酸味药 (乌梅、五味子、山萸肉、五倍子 )与具有滋阴、益精、补血功能的甘味药 (甘草、大枣、麦冬、地黄、枸杞子 )等配伍应用 ,以化生阴血、滋润脏腑、收敛浮阳、以缓急迫 ,产生酸甘化阴的临床作用 ,使酸甘化阴法在临床实践中得以升华 ,拓宽了补阴法的…  相似文献   

7.
酸甘化阴法在治疗小儿厌食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甘化阴是某些酸味药和甘味药配伍后产生临床效应的概括,此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阴不足致小儿厌食症者当以养阴益胃为主。而酸甘化阴法时其具有独特的疗效。多住医者在养阴中重视“酸甘化阴”理论及其药物的运用,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酸甘化阴法是中医学传统特色治则治法,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中酸甘化阴法理论的临床运用颇具特色,具有独特的代表性。吴氏创立三焦辨证,根据温病上、中、下三焦病邪初、中、后期阴伤程度不同,将顾护津液视为温病治疗第一要义,其使用贯穿温病治疗始终。吴氏以性味配伍理论为指导,选取生脉散、麦冬麻仁汤、人参乌梅汤等酸甘化阴分治上、中、下三焦病证,同时以灵活多样的酸甘化阴辛甘化阳、酸甘化阴酸苦泄热、酸甘化阴辛淡为阳等酸甘化阴复法,适应温病三焦实际存在的寒热虚实夹杂的复杂病机,灵活展现了酸甘化阴法及其复法的临床运用,具有极大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酸味药在慢性肝炎中的配伍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味药是指味酸性敛一类的药物 ,具有收敛、固涩、生津之功 ,临床常用其滋养肝肾、强阳摄阴、益气生津、涩肠止泻。慢性肝炎多由急性肝炎迁延发展而来 ,病机责之于邪郁日久 ,湿热羁留不解 ,以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受损 ,呈现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证候。由于酸味药大多性收敛而固涩 ,对邪毒留恋者 ,临床一般多避而不用 ,唯恐酸收敛邪。笔者认为 ,肝病宜酸 ,贵在配伍 ,故在临床上常用酸味药配伍其他药治疗肝病 ,现举例如下。1 配伍理气药 ,疏养结合 ,动静有度例 1 :顾某 ,男 ,42岁。 1 996年初因乏力食少 ,肝区疼痛 ,经某医院诊为病毒性肝炎。迭…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对酸甘化阴法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甘化阴法为张仲景首创 ,代表方剂为芍药甘草汤。纵观《伤寒论》112方 ,芍药与甘草配伍者达二十五处 ,可见仲景对酸甘化阴法之重视。我科窦金发主任对此体会颇深 ,笔者结合其多年随诊所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学习体会。1 酸甘化阴 ,顾护津液太阳病发汗太过 ,营阴耗伤 ,然表证未解。仲景用新加桂枝汤为治 ,桂枝汤和解阴阳 ,同时大剂量芍药以其酸收之功敛营阴之汗液 ,若发汗太过 ,阳气随汗出 ,加附子温经复阳 ,固表止汗。然附子之大辛大热 ,易耗阴津 ,故此方中芍药、甘草有着双重作用 ,一制附子大热 ;二护阴津 ,使解表而不伤正 ,温阳而不耗阴…  相似文献   

11.
刘松林 《河南中医》2010,30(12):1145-1147
《伤寒杂病论》中方剂药物性味配伍的运用非常全面。在四气配伍方面有寒热(温)并用法和寒温(热)互投法;在五味配伍方面有辛甘化阳、辛开苦降、辛散酸收、酸甘化阴、酸苦涌泄、甘淡利湿、甘补苦泻等方法;另外还有四气配伍五味的辛温成寒反佐法。临床应充分掌握药物的性味,根据疾病证候特点,按性味特点配伍组方,才能充分发挥中药性味配伍的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12.
酸甘化阴及其药物的配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药性味配伍规律,是复方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就酸甘化阴药物配伍应用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酸甘化阴法是药味合化反应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中医学重要的治则治法,该法不拘泥一病一证,因而临床应用广泛.本文从酸甘化阴法的源流、常用方药的临床应用分别阐述酸甘化阴法的作用以及在具体病证中的应用.总结出酸甘药物配伍在临床各科疾病中能发挥养阴生津、舒筋缓急止痛、收敛固摄、益精补血等作用,进而解决各种疾病,如肺系疾病之哮喘、肺炎缓解期,心系疾病之失眠、胸痹,脾胃系疾病之便秘、泄泻、胃痛等,为酸甘化阴法的临床及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芍药甘草汤临床应用举隅牛喜伟(河南省中医院,450002)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原为误汗伤阴,筋脉挛急而设。从其药性而言,白芍味酸而入肝,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的作用,为常用养阴补血药;甘草昧甘,通行十二经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二药配伍,有酸甘化...  相似文献   

15.
酸甘化阴配伍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张仲景芍药甘草汤为例,分析了酸甘化阴配伍法的含义,并举多位医家对酸甘化阴法的运用加以分析,总结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许彭龄主任医师秉承家学,运用<黄帝内经>及仲景酸甘化阴、辛甘化阳之说,在临床脾胃病的治疗中,注重药物性味的配合与转化特点(即合化思想),以甘草、干姜辛甘化阳,芍药、甘草酸甘化阴等药物的组合应用,调理脾胃以养四脏,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对许彭龄合化思想的学术源流、临床应用方法与特点等进行总结剖析,以探寻其规律.  相似文献   

17.
芍药甘草汤由芍药、甘草两味药组成,二药相伍,酸甘化阴,开关利肾,制胜脾胃,使脾为胃行其津液,达到筋荣、阴养、营充、肾利、脾濡、胃润之目的。故此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从"酸苦泄阴、酸甘化阴""肾为胃之关""甘伤脾、酸胜甘""脾为胃行其津液"四个方面对芍药甘草汤的临证理论进行再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许彭龄主任医师秉承家学,运用《黄帝内经》及仲景酸甘化阴、辛甘化阳之说,在临床脾胃病的治疗中,注重药物性味的配合与转化特点(即合化思想),以甘草、干姜辛甘化阳,芍药、甘草酸甘化阴等药物的组合应用,调理脾胃以养四脏,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对许彭龄合化思想的学术源流、临床应用方法与特点等进行总结剖析,以探寻其规律。  相似文献   

19.
《光明中医》2021,36(8)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胃阴虚证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证候分型,但临床上单纯胃阴虚者属少数,多兼杂他证,笔者在临床上将胃阴虚兼证总结为阴伤轻证,肝胃不和;阴伤重症,胆胃不合;阴伤轻症,兼脾气虚。并灵活运用酸甘化阴法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乌梅,味酸性平,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止痛、止痢之功效。其临床效用随配伍而各异,取其以酸收之,以酸缓之,以酸补之,当慎思明辨,不致混淆误用。笔者临床对乌梅的效用稍有一得,兹琐志之。缓急止痛乌梅配甘草,治胃气痛,先敛肝气则胃不受制而痛止。乌梅伍入芍药甘草汤中,能缓肝急,可解“不荣”之痛。乌梅与桂枝、附片、细辛、吴萸等相配,能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