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等速肌力训练对腰髓不完全损伤患者进行运动训练的意义。方法:60例腰髓不完全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康复+等速肌力训练)和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每组各3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徒手肌力评定(MMT)、等速肌力测试(峰力矩,PT)、峰力矩/体重比(PT/BW)、脊髓损伤步行指数(WISCIⅡ)、6min步行测试(6MWT)、10m步行时间(10MWT)及脊髓独立性评定(SCIMⅢ)。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所有下肢运动功能评定指标治疗后均较入选时改善(P0.01)。治疗组股四头肌峰力矩体重比(QF-PT/BW)、腘绳肌峰力矩体重比(H-PT/BW)、股四头肌峰力矩(QF-PT)、腘绳肌峰力矩(H-PT)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股四头肌徒手肌力分级(QF-MMT)、腘绳肌徒手肌力分级(H-MMT)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3个月后:WISCIⅡ、SCIMⅢ、10MWT和6MW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下肢肌力、肌耐力、步行能力和功能独立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表面肌电测试联合等速肌力评估用于不完全腰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的精准量化评估。方法:60例腰髓不完全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康复+等速肌力训练)和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每组各3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对2组患者进行膝关节肌群徒手肌力评定(MMT)、等速肌力测试[峰力矩(PT)、峰力矩/体重比(PT/BW)、等速耐力比(RO)]和表面肌电测试,包括股直肌和股二头肌的肌电积分值(iEMG)和平均功率频率(MPF)。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腘绳肌峰力矩体重比(H-PT/BW)、股四头肌峰力矩体重比(Q-PT/BW)、股二头肌肌电积分值(BF-iEMG)、股直肌肌电积分值(RF-iEMG)、腘绳肌耐力比(H-RO)、股四头肌耐力比(Q-RO)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2组股二头肌平均功率频率(BFMPF)和股直肌平均功率频率(RF-MPF)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股四头肌徒手肌力分级(H-MMT)、腘绳肌徒手肌力分级(Q-MMT)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表面肌电测试联合等速肌力评估较传统的徒手肌力测试能精准量化不完全腰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后下肢肌力和肌耐力的改变,可以作为这类患者的康复评估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速度因素对躯干等速肌力测试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研究速度因素对躯干等速肌力测试的影响,探讨等速肌力测试用于躯干肌肌力评定的最佳速度参数。方法:健康男性30例,使用美国产BIODEXⅡAP多关节等速测试及康复系统测定躯干峰力矩(PT)、相对峰力矩(PT/BW)、总功(TW)、相对总功(TW/BW)、功率(AP)和屈/伸比值(F/E),测试角速度分别选用60°/s、180°/s和240°/s,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间的PT、PT/BW、TW/BW和A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60°/s组PT、PT/BW、TW/BW和AP同180°/s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180°/s组同240°/s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速度对躯干肌肉的等速肌力测试的影响是明显的,进行测试和训练时,选择低速指标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患侧髋关节及躯干的屈伸肌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患侧下肢髋关节及躯干的屈肌和伸肌的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评定患者患侧下肢髋关节及躯干的屈肌和伸肌的峰力矩(PT)、屈伸肌的总功(TW),运用意大利Walkerview数字化跑台步态分析系统评定患侧下肢髋、膝和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ROM)及步长、触地时长。结果:治疗6周后,2组髋关节及躯干的屈伸肌PT和TW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髋、膝和踝关节的屈曲、伸展角度较治疗前均扩大(均P<0.05),步长和触地时长均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的各项数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患侧下肢髋关节及躯干的屈肌和伸肌等速肌力训练对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5.
陈小虎 《中国康复》2018,33(4):293-296
目的:研究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在学龄期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30例学龄期痉挛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治疗手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髋关节屈伸肌群的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前后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同时采用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及训练系统测定双侧屈髋峰力矩(PTF)、伸髋峰力矩(PTE)、双侧屈伸髋峰力矩体重比(PT/BW)。结果:30°/S角速度双侧峰力矩比较: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左右侧下肢PTF、PTE、PTF/BW及PTE/BW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0.05),对照组左右侧下肢PTE、PTF/BW及PTE/BW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PTF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S角速度双侧峰力矩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左右侧下肢PTF、PTE、PTF/BW及PTE/BW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TUG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BBS评分治疗前后虽然均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作为康复治疗中有效的肌力训练的手段,能够在痉挛型脑瘫患者上使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髌骨软化症患者膝关节周围肌力特征,并比较其与健康人的差异。方法 2021年3月,采用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对70例单膝发病髌骨软化症患者(观察组)和35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膝关节不同角速度(60°/s和180°/s)的屈、伸等速肌力测试。结果 60°/s和180°/s时,观察组患侧屈、伸肌峰力矩、峰力矩体质量比、总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U> 1097.0,P <0.001);观察组患侧60°/s屈、伸肌和180°/s时伸肌峰力矩、峰力矩体质量比、总功均低于观察组健侧(|Z|> 2.121, P <0.05)。60°/s和180°/s时,观察组患侧屈伸肌力比值均明显大于健侧和对照组(U> 1810.0,|Z|>3.691, P <0.01)。结论 髌骨软化症患者的患膝屈、伸肌肌爆发力和耐力均减弱,膝关节肌力存在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7.
躯干肌慢速等速向心收缩肌力的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速度对躯干肌慢速等速肌力测试的影响,探讨用于躯干肌肌力评定的慢速等速肌力测试合理的速度参数。方法:健康受试者43例,使用美国产BiodexⅡAP型多关节等速测试系统测定躯干肌峰力矩(PT)、相对峰力矩(PT/BW)、总功(TW)、相对总功(TW/BW)和屈伸比值(F/E),测试角速度分别选用30°/s和60°/s。结果:伸展收缩测试时两组间的PT、PT/BW、TW和TW/BW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屈曲收缩测试时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F/E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躯干肌慢速等速测试中,速度明显影响伸展测试值,30°/s比60°/s等速测试似更能反映躯干肌的力学特征,而对屈曲测试值的影响并不明显,在慢速范围内,屈肌肌力测试值似处于稳定的峰值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介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疗效.方法 痉挛型脑瘫患儿48例分成观察绀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以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运用综合康复训练.6个月后,以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肌力评定表评定疗效.结果 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下肢的肌张力、肌力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可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的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3组病人均进行常规康复,A组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B组增加下肢等速肌力训练,C组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每周训练6次,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进行等速肌力测试(峰力矩值)、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erg平衡量表(BBS)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组内比较,3组患者的峰力矩值、FMA评分、BBS评分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6周后组间比较,C组在角速度60°/s、120°/s及180°/s下的伸膝肌及屈膝肌峰力矩值、BBS评分均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在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方面较两者单独应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贴扎对离心运动诱发的踝关节周围肌群疲劳后肌肉力量以及静态平衡能力的即刻影响。方法:受试对象为45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将受试者随机分成3组各15例进行不同测试(正常组、肌肉疲劳组以及肌内效贴组)。其中,正常组直接进行肌力与平衡测试;肌肉疲劳组在BIODEX等速训练仪的离心/离心的训练方式下进行连续的踝背伸及跖屈进而诱导肌肉疲劳,当疲劳出现时立即进行肌力与平衡测试;肌内效贴组采用与肌肉疲劳组相同的训练方法,在疲劳后即刻接受肌内效贴贴扎随后进行肌力与平衡测试,包括:向心模式60°/s和180°/s速度下的等速肌力和睁眼/闭眼状态下的静态平衡测试。结果:在等速肌力方面,肌肉疲劳组60°/s与180°/s跖屈、背伸各项肌力指标均较正常组降低(均P<0.05);肌内效贴组60°/s跖屈峰力矩与平均功率、60°/s背伸峰力矩、平均峰力矩、平均功率均较肌肉疲劳组增加(均P<0.05)。180°/s跖屈平均峰力矩、背伸平均峰力矩、平均功率均较肌肉疲劳组增加(均P<0.05),肌内效贴组背伸峰力矩较正常组降低(P<0.05)。在静态平衡方面,在睁眼状态下肌肉疲劳组Y...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等速被动测试指标与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8月~2015年3月,本院接收康复治疗慢性脑卒中患者18例作为痉挛组,16名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MAS评定痉挛组踝关节肌张力,BIODEX等速运动测试系统评定两组踝关节被动运动,角速度分别为10°/s、60°/s、120°/s、180°/s、240°/s。测试峰力矩(PT)、峰力矩体重比(PT/BW)、平均力矩(AT)、峰力矩-角速度线性斜率(SLOPE)。运用Spearman法对上述两组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痉挛组不同角速度PT、PT/BW、AT均大于对照组(P0.05),等速指标随角速度增大而增大,120°/s后上升缓慢。痉挛组4个等速指标与MAS相关系数为0.3043~0.7632(P0.01),SLOPE的数值最大。结论等速指标与MAS具有相关性,符合痉挛中速度依赖的定义。120°/s敏感性最高,SLOPE与MAS相关性最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12月,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患侧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上肢部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Biodex System-4等速测试训练系统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FMA评分、MBI评分均明显提高(t7.083,P0.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369,P0.05)。两组在60°/s、120°/s角速度时,肘屈肌、伸肌峰力矩、总功和平均功率均提高(t2.149,P0.05),观察组120°/s角速度时伸肌峰力矩,60°/s、120°/s角速度时伸肌总功和平均功率优于对照组(t2.027,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躯干屈伸肌等长与等速向心收缩肌力测试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健康受试者分别进行躯干肌屈曲、伸展等长收缩与等速向心收缩肌力测试,将二种方法测试的屈曲、伸展峰力矩(peak torque,PT)和屈曲、伸展峰力矩之比(F/E)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躯干屈伸肌等长收缩、等速向心收缩肌力测试中PT值呈显著正相关(r伸=0.827,P=0.000<0.05,r屈=0.873,P=0.000<0.05);等长收缩和等速向心收缩肌力测试获得的屈曲、伸展PT值建立的回归方程式分别为y^=8.158+1.097x和y^=-12.375+0.781x,经检验成立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屈曲、伸展峰力矩之比(F/E)无相关性(r=0.18,P=0.208>0.0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88,P=0.000<0.05)。结论躯干屈伸肌等长收缩肌力测试能准确地反映躯干肌肌力的变化,并且用中立位等长收缩肌力测试的F/E比值反映躯干的稳定性更合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躯干等速肌力训练与腰腹肌功能锻炼对非特异性腰痛(NLBP)的治疗作用,以寻求NLBP防治的最佳力量训练方法,为NLBP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40例确诊的NLBP患者随机分为躯干等速肌力训练组(实验组)和腰腹肌功能锻炼组(对照组),分别采用躯干等速肌力训练法和腰腹肌功能锻炼法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对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指地距离(FFD)、Oswestry腰痛功能障碍量表(OSW)以及躯干屈、伸肌群峰力矩(PT)及相对峰力矩(PT/BW)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VAS、OSW积分指数及FFD指标均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在60°/s和90°/s角速度下躯干屈、伸肌群峰力矩(PT)及相对峰力矩(PT/BW)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在VAS、OSW积分指数、FFD及PT、PT/BW指标上比较不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躯干等速肌力训练与腰腹肌功能锻炼对治疗NLBP均具有显著疗效,等速肌力训练与腰腹肌功能锻炼在疗效上比较不具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马淑敏  高谦  徐峰  谢娜  林瑞珠 《中国康复》2023,38(6):345-349
目的:观察中老年膝骨关节炎(KOA)患者股四头肌功能水平及步行过程中髋关节的运动学特征。方法:选取18例KOA患者为KOA组,8例无KOA者为对照组,2组的年龄、身高、体重和身体质量指数(BMI值)相匹配。2组受试者均进行等速肌力测试、无线表面肌电测试及步态测试,测试及比较2组股四头肌峰力矩(PT值)、股内侧肌(VM)、股外侧肌(VL)和股直肌(RF)的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值(RMS)、平均功率频率(MPF)及峰值髋内收、外展角度等和步行中髋关节的运动学特征,将股四头肌肌力与髋关节运动学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KOA组股四头肌等长和等速运动时PT值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VL在60°/s等速收缩时表面肌电信号RM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F在180°/s等速收缩时表面肌电信号RM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步行时峰值髋关节内收及外展角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股四头肌肌力与髋关节运动学特征无相关。结论:KOA组较对照组股四头肌肌力显著降低,活动时神经支配效率显著下降,且步行过程中峰值髋内收、外展角度显著减少,股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早期等速肌力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下肢肌力的作用。 方法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胸腰段不完全性SCI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2组患者均采用包括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矫形/支具和心理疏导治疗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等速肌力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IsoMed 2000型等速肌力训练测试系统分别对2组患者双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峰力矩(PT)、力矩加速能(TAE)以及腘绳肌与股四头肌肌力比率(H/Q)进行评定,取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屈、伸肌群的PT、TAE以及H/Q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屈、伸肌群的PT[分别为(38.58±17.34)N·m和(63.26±16.91)N·m]、TAE[分别为(6.33±2.35)J和(12.32±5.24)J]以及H/Q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 结论 早期等速肌力训练可显著改善不完全性SCI患者的下肢肌力。  相似文献   

17.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速离心收缩肌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评价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患者患侧和健侧膝关节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肌力的变化,重点研究膝OA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离心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BiodexSystem-3型等速测试系统对42例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患侧和健侧的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的向心和离心收缩功能测试。结果患侧和健侧股四头肌及健侧腘绳肌向心收缩时,当速度增加,峰力矩值显著减小;离心收缩时,随着角速度增加峰力矩未见下降;相同速度下,患侧和健侧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离心收缩肌力明显大于向心收缩;膝OA患者存在股四头肌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肌力的下降(P<0.05),肌力缺失百分比>10%,以及腘绳肌低速向心肌力下降(P<0.05),肌力缺失百分比为14.33%。膝OA股四头肌的离心/向心肌力比值(E/C比值)低于腘绳肌,随运动速度增加,股四头肌的E/C比值明显增大。患侧股四头肌60°/s角速度下的E/C比值较健侧有显著增高(P<0.05)。结论膝OA患者股四头肌存在向心和离心收缩功能异常,提示膝OA患者的肌肉功能测试应增加离心测试,并注意加强膝OA患者股四头肌的离心收缩训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治疗(神经促进疗法、平衡功能训练、等张肌力训练、桥式运动、重心转移训练、步态训练、协调与运动控制训练等)、作业治疗、传统康复疗法、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偏瘫下肢屈、伸膝肌群等速肌力训练,测试及训练模式为普通等速向心/向心模式。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的峰力矩值(PT)、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分、Berg平衡功能评分及改良Ashworth肌痉挛分级(MAS)对患者下肢肌痉挛及功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0周后,2组患者膝关节伸屈膝肌PT、Fugl-Meyer评分、Berg评分及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肌痉挛MAS评分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益平  张颖  杜金刚 《中国康复》2015,30(3):201-203
目的:探讨肩关节内收等速肌力训练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乳腺癌术后并发上肢水肿患者68例,随机分为等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等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肩关节内收等速肌力训练。训练前后采用放射性核素淋巴扫描观测2组患侧上肢淋巴流量的变化;在腕横纹上10cm处测量2组双侧上臂周径;应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为等速组记录等速肌力测定值。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上肢淋巴流量均较组内治疗前增加(P<0.05),双侧上臂周径差值均较组内治疗前减小(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等速组上肢淋巴流量较大(P<0.05),双侧上臂周径差值较小(P<0.05)。治疗后,等速组患者等速肌力测量值(峰力矩、总功率、平均功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肩关节内收等速肌力训练可以增加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回流量,有效减少淋巴水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骨折后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膝关节骨折后功能障碍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关节松动术、超声波理疗、软组织牵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等速肌力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股四头肌训练椅训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治疗后),应用等速系统测试患者伸膝、屈膝的最大峰力矩(PT)、膝关节屈伸肌力比值(H/Q),采用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和角度尺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活动范围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膝关节伸直度、屈曲度、屈伸弧度、伸膝PT、屈膝PT、H/Q、HSS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膝关节屈曲度[(126.33±9.23)°]、伸膝PT[(108.70±16.83)N?m]、屈膝PT[(63.13±9.64)N?m]、HSS评分[(87.13±9.56)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等速肌力训练可促进膝关节骨折患者功能障碍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