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小虎 《中国康复》2018,33(4):293-296
目的:研究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在学龄期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30例学龄期痉挛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治疗手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髋关节屈伸肌群的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前后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同时采用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及训练系统测定双侧屈髋峰力矩(PTF)、伸髋峰力矩(PTE)、双侧屈伸髋峰力矩体重比(PT/BW)。结果:30°/S角速度双侧峰力矩比较: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左右侧下肢PTF、PTE、PTF/BW及PTE/BW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0.05),对照组左右侧下肢PTE、PTF/BW及PTE/BW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PTF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S角速度双侧峰力矩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左右侧下肢PTF、PTE、PTF/BW及PTE/BW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TUG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BBS评分治疗前后虽然均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作为康复治疗中有效的肌力训练的手段,能够在痉挛型脑瘫患者上使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痉挛型偏瘫患儿下肢患侧与对侧肌群间等长肌力的差异,并且分析不同年龄偏瘫患儿的肌力表现。方法对17例痉挛型偏瘫患儿采用手持式肌力测定仪测定患儿下肢髋、膝、踝等部位肌群的肌力,比较患侧和对侧下肢肌群间肌力差异以及不同年龄患儿的肌力表现。结果患侧下肢的肌力明显弱于对侧;在较小年龄阶段,患侧下肢全面弱于对侧,而在较大年龄阶段主要表现为远端肌力下降。结论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进行力量训练时,早期应该注意提高下肢所有肌群的肌力,在较大年龄阶段应该更加强化远端肌群的肌力训练。  相似文献   

3.
李开东 《中国康复》2014,29(4):263-264
目的:观察强化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瘫(C P )的疗效。方法:63例痉挛型C P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及对照组31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另外给予肌力强化训练。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儿肌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髋前屈肌、髋后伸肌、膝伸展肌肌力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肌张力较治疗前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 FM )各区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肌力训练有助于提高痉挛型CP患儿康复疗效,并且对肌张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运动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以针刺配合运动训练治疗;对照组予以运动训练治疗,采用Gesell发育量表(GDS)、粗大运动功能测定(GMFM)和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比较2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GDS、GMFM和MAS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GDS、MAS和GMFM评分均有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GDS及MAS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运动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较单一运动训练治疗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运动训练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运动功能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省儿童医院脑瘫康复中心2002-01/10共收治痉挛型脑性瘫痪212例。除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外,主要以运动疗法进行训练,疗效很好。  相似文献   

6.
痉挛型脑性瘫痪1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16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明确病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脑性瘫痪的发生率。同时对高危因素的小儿进行疾病监测,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方法对16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从一般资料、围生期高危因素、临床分型、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六个方面进行临床分析,并应用肉毒毒素肌肉注射、功能训练、高压氧舱、配带踝足矫形器、脑细胞营养剂的应用进行治疗。结果经治疗病情均有好转,主要表现为肌张力,肢体运动范围包括步态、足后跟着地、膝部反屈角、关节弯曲度、步行速度等均有改善,手的大运动及精细运动功能也有明显改善,腱反射亢进变为活跃,踝阵挛明显减弱或消失。结论①早产、窒息和低出生体重是脑性瘫痪主要危险因素,本文该三种因素依次占脑瘫病因的56.4%、56.0%、51.6%,与文献报道相符;②肉毒毒素的应用可缓解肌肉痉挛,使脑性瘫痪患儿畸形改善,为康复训练创造有利条件,最好在6个月以内开始高压氧治疗,坚持5个疗程以上治疗最理想。药物治疗主要是脑细胞激活剂,其作用是通过加强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达到改善脑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等速肌力训练结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手足口病致下肢瘫痪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在河南省儿童医院住院的68例手足口病致下肢瘫痪患儿作为康复训练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应用等速肌力训练结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及常规康治疗,对照组采用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30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下肢股四头肌及绳肌肌力及平衡功能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3%,对照组为58.8%,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前两组股四头肌、绳肌及平衡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股四头肌、绳肌肌力评估≥4级的所占比例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下肢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有提高,而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结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手足口病致下肢瘫痪的康复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注意网络评估工具,研究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注意力的特征。方法:选取在云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就诊的51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组,就读于昆明市经开区幼儿园的48例同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使用注意网络测试系统对两组儿童进行测试,选取平均反应时、总用时、正确率、错误率和遗漏率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组儿童注意网络的差异。结果:①注意网络平均反应时比较:在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平均反应时上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反应优于脑瘫组;在警觉网络平均反应时上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②注意网络正确率、错误率、遗漏率和总用时比较:两组正确率、错误率和遗漏率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对照组正确率高于脑瘫组;错误率、遗漏率脑瘫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总用时上,两组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总用时略高于脑瘫组。③脑瘫组中注意网络的性别差异:脑瘫组男、女童在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上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④对照组中注意网络的性别差异:对照组男、女童在定向网络、执行网络上未见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联合骨盆稳定性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某科123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61例给予骨盆稳定性训练,观察组62例增加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儿的平衡控制能力和下肢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BBS评分(38.6±5.4)分明显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
张菊英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2):2321-2321,2323
为观察多种康复手段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有效性。采用药物、痉挛肌治疗仪、蜡疗及中医方法等康复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580例,总有效率为100%,说明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A型肉毒毒素改善脑性瘫痪儿童下肢痉挛状态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赵聪敏  于若谷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853-2853,2859
目的:评估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在下肢痉挛性脑性瘫痪(CP)患儿的治疗作用。方法:11例痉挛性CP患儿,采用BTX-A 3-6IU/kg注射下肢痉挛肌肉,依照马氏等制定的疗效与评估标准和修订的Ashworth量表评估注射前与注射后72h、1、2、4、8周不同时期的运动功能,痉挛状态及肌张力的变化。结果:运动功能恢复和肌肉痉挛状态改善,注射后较注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BTX-A注射疗法有较好的改善运动功能和降低下肢肌肉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于姿势控制后行静脉输液穿刺的效果。方法将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5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77例,按护理基本技术操作规程实施常规输液;干预组81例,在姿势控制后进行输液。比较2组输液时间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常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64.3%,干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平均耗时(5.77±3.60)min,干预组平均耗时(4.92±3.21)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合理的姿势控制后行静脉输液.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下肢骨折经手术固定后,由于时间过长,关节常会有不同程功能障碍,以至于肌肉废用性萎缩,肌张力降低,肌腱挛缩,关节僵硬,影响患日常生活工作,给患带来了痛苦。通过对这类下肢骨折患进行等速肌力训练来改善其运动功能,研究表明等速测试和训练在临床应用和肌肉功能研究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张大光  赵亮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0):3022-3023
目的 研究脑性瘫痪患者选择性脊神经根切断术(SPR)手术切断的脊神经背根的纤维成分,为脑瘫患儿的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SPR术切断电刺激诱发引起相应的肌痉挛阈值较低者的L5-S1两侧脊神经背根,利用形态计量学方法测定轴突直径、神经纤维直径、g比值(轴突直径与神经纤维直径化)、髓鞘厚度,并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上述指标与患儿Ashworth肌张力分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神经纤维直径为(5.2331&;#177;1.6288)μm,g比值为0.5797&;#177;0575介于I类与Ⅱ类纤维之间;经等级相关检验,轴突直径、神经纤维直径、g比值、髓鞘厚度与Ashworth肌张力分级负相关。结论 切断的纤维是I类与Ⅱ类的混合神经,脑瘫患者脊神经背根神经纤维直径与g比值与Ashworth肌张力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穴位封闭为主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秀芹  郑淑丽 《现代康复》2000,4(5):761-761
  相似文献   

17.
运动疗法改善脑性瘫痪儿童下肢痉挛状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目前中国儿童康复医疗机构数量少,同时很多家庭负担不起昂贵的治疗费用。为了能提高这些息儿的疗效,探讨不同年龄组及家长参与康复训练对痉挛性双瘫患儿下肢肌张力改善的影响。方法 痉挛性双瘫患儿89例。根据年龄分为《3岁组和&;gt;3岁组;并根据家长参与情况分为参与组和不参与或不规则参与组。全部患儿均采用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后肌张力缓解的情况。结果 ≤3岁组总有效率95%,&;gt;3岁组总有效率72%,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30.26,P&;lt;0.01)。家长参与组总有效率为89%,家长不参与或不规则参与组总有效率为46%,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85.44,P&;lt;0.01)。结论 不同年龄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家长有规律的参与康复训练有助于肌张力的缓解,提高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以训练为主、结合外科手术来治疗痉挛型脑瘫,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儿的年龄、功能障碍程度及智力水平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并对21例患儿辅以手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达73.3%,其中结合手术治疗有效率达90.0%,与非手术组比较疗效明显较优(P<0.05)。结论: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病例结合外科手术治疗,能更好地达到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于姿势控制后行静脉输液穿刺的效果.方法 将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5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77例,按护理基本技术操作规程实施常规输液;干预组81例,在姿势控制后进行输液.比较2组输液时间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 常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64.3%,干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平均耗时(5.77±3.60)min,干预组平均耗时(4.92±3.21)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合理的姿势控制后行静脉输液,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toxinA,BTX-A)在下肢痉挛性脑性瘫痪(CP)患儿的治疗作用。方法11例痉挛性CP患儿,采用BTX-A3~6IU/kg注射下肢痉挛肌肉,依照马氏等制定的疗效与评估标准和修订的Ashworth量表评估注射前与注射后72h、1、2、4、8周不同时期的运动功能、痉挛状态及肌张力的变化。结果运动功能恢复和肌肉痉挛状态改善,注射后较注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BTX-A注射疗法有较好的改善运动功能和降低下肢肌肉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