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痤疮机理研究的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痤疮,中医称"肺风粉刺"、"酒刺"、"风刺"、"粉刺"等,常发于颜面及胸背部,初起为小丘疹和脓疮,病因多为热邪偏盛,严重者为血瘀痰结。现代医学认为,痤疮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毛囊皮脂腺疾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整理,从对组织形态学、细胞因子、软骨细胞凋亡等多方面的影响概述了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参考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3.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7)
膝骨性关节炎属"骨痹"范畴,西医尚无有效措施逆转或抑制病变进展。本病多属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关节,涉及肝、肾二脏,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优势,辨证(肝肾阴虚、气血两虚、瘀血阻络、风寒湿痹)中药口服、针灸、推拿等治疗措施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代谢产物排泄和炎性渗出物吸收,疏通经络,松解粘连,延缓和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5.
6.
根据统计资料表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递增、发展迅速,己构成我国人口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每年约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各种心律失常,慢性充血性心衰等心血管疾病为高发,临床以胸闷、胸痛、心悸、憋气、呼吸困难等为主症,祖国医学诊为胸痹、真心痛、心悸、怔忡、喘证等。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其治疗近况概述于下。 相似文献
7.
8.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以软骨丢失及伴有关节周围骨反应为特点的一种滑膜关节慢性疾病,具有进行性关节软骨丢失、骨赘形成、软骨下骨增厚、软骨下囊形成的病理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瘦麻、乏力、肿胀、弹响、屈伸受限等。OA属中医学痹证的骨痹范畴,是由于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而发病。兹对近年来有关中医治疗OA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的方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推拿、针刀及穴位注射等。中医药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通过不同靶点与通路作用于OA,但回顾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的相关进展,均倾向于临床疗效观察或实验研究,缺乏更多复合型研究,应结合临床研究、相关药理学研究以及实验验证,将现代病理学研究与中医病因病机结合互补,以更好地阐述中医药作用的机理。另外,中医药相关研究仍存在样本量较小,多为单中心研究等问题,且越来越多的研究涉及中医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或中西医联合治疗OA,缺乏多中心、大样本量研究,各个研究之间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观察指标以及预后评估,导致数据汇总或Meta分析时可纳入的标准研究证据不足。因此,中医药治疗OA需要更多的指南与专家共识支持,进一步规范中医治疗方案与疗效评估,使中医普遍、规范、系统地应用于OA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对于失眠症的治疗,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少等优势。本文从调节神经递质、影响睡眠相关因子、改善中枢神经结构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作用机理进行综述。中医药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机制发挥对失眠的治疗作用:一是调节5-羟色胺、γ-氨基丁酸、前列腺素等抑制性神经递质及谷氨酸、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含量;二是影响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和胆囊收缩素、食欲素及其他睡眠相关因子;三是改善大脑皮层、中缝背核等中枢神经超微结构。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作用机理研究已取得明显进展,但对于中医药如何发挥多层次、多靶点优势,协调诸多睡眠因子的相互作用从而治疗失眠症,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充血性心衰(简称CHF)是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和心室长期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量,导致慢性心功能不全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是导致内科危重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中医传统文献中无心力衰竭的病名,而是根据其临床特征,归纳属于喘证、水肿、心悸、怔忡、肺胀、心痹、心水等疾病范畴。近年来随着中医治疗急症研究的深入,对该病的治疗取得一定进展,现将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充血性心衰(简称CHF)是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和心室长期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量,导致慢性心功能不全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是导致内科危重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中医传统文献中无心力衰竭的病名,而是根据其临床特征,归纳属于喘证、水肿、心悸、怔忡、肺胀、心痹、心水等疾病范畴。近年来随着中医治疗急症研究的深入,对该病的治疗取得一定进展,现将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痛风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及皮下组织而致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结石形成为特点,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急性梗阻性肾病或痛风性肾病。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痛风发病率逐年升高,预计在21世纪,痛风在我国将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号代谢病。本病中医亦称痛风,又名历节、白虎历节风,属“痹病”范畴。近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痛风取得较好疗效,报道颇多,显示一定的优势,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主要通过调节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cAMP反应序列蛋白等信号通路以及下丘脑-垂体-性腺(肾上腺、甲状腺、肠)轴、脑-肠神经递质、激素水平、免疫状态等方面而发挥作用。但目前,对于中医药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有的研究仅针对某些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炎症蛋白等表达情况进行关联分析,关于信号途径也仅对其主要诱导途径进行分析,其旁路机制、触发效应等关联性信号途径研究较少。今后,应以化学组分为研究对象,通过代谢组学考察其体内代谢途径,进而分析影响该代谢途径的关键信号通路,再进行针对性研究,把握从“整体成分”到“整体效应”的分析思路,从而挖掘中医药抗抑郁的作用机制。同时,也应对患者尽可能开展早期防治结合,并注重围产期宣教、预判早期干预措施,积极做到形神并调,身心同治,探索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模式,深入分析中医药治疗PPD的循证医学证据,提高中医药防治PPD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防治多囊肾近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对多囊肾的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包括辨证论治、外治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以及实验研究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胆石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率存在地区差异。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发生率在2.4%—6.8%之间,香港地区约为26%,台湾地区高达53.5%。由于相当多数的患者不愿或不能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后残余结石发生率很高,内科治疗仍占有重要的地位。以熊去氧胆酸为代表的溶石疗法因疗程长、副作用大、疗效有限而受到限制,且主要针对胆固醇结石,而我国胆石症则以混合结石和胆色素结石为主。 相似文献
17.
18.
多种信号通路在骨关节炎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涉及炎症反应的调控、软骨细胞的破坏及胞外基质的降解等。中药治疗骨关节炎具有一定优势,近年来研究发现单味中药有效成分及中药复方可通过抑制核因子-κB的活化及核转位,降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5等基质降解酶的水平,减轻关节炎症反应及软骨破坏,减缓骨关节炎进展;通过调控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减轻软骨细胞的破坏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同时上调Runt相关转录因子2及骨钙素的表达,促进骨膜间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细胞分化;通过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如p38MAPK、细胞外调节激酶、c-Jun氨基末端激酶等的表达及激活,降低软骨破坏;通过激活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信号通路,上调TGF-β1、Smad2、Smad3、Smad4等关键蛋白及TGF-β I型、II型受体的表达,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1... 相似文献
19.
活血化瘀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理研究概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现将近年来活血化瘀法治疗RA的作用机理研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拔罐疗法作用机理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归纳总结近十几年关于拔罐疗法作用机理研究的相关文献及报道,进一步探析拔罐疗法的作用机理。方法:检索分析拔罐疗法作用机理的相关文献及报道。结果:目前,医家及科研工作者大多关注拔罐的临床应用研究,机理研究方面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普遍认同、推广相对不足,关于拔罐作用机理多集中在其对免疫、代谢等方面的影响,并未系统的阐明其作用机制。结论:进一步全面地探索挖掘拔罐作用的机理,不仅对拔罐疗法的传承和发扬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其指导临床治疗,提高临床应用水平更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