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5例脑卒中合并慢性难愈性压疮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慢性难愈性压疮较为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方案,探讨有效避免因发生压疮而导致医疗纠纷。方法回顾分析因发生压疮造成医疗纠纷而转入我院的5例慢性难愈性压疮的治疗护理过程,并探讨产生纠纷的原因。结果5例慢性难愈性压疮创面全部愈合,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护理满意。结论采用德湿威、藻酸盐、溃疡糊、溃疡贴、透明贴等敷料组合使用进行创面湿性疗法、辅以营养支持治疗、科学的三级质控管理是创面成功治愈的关键。对压疮发生高危者实施重点预防,并加强护患沟通,认真履行好告知义务,可有效地降低压疮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难免性压疮患者实施风险告知,促进医护合作,规避护理风险.方法 将难免性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整合,设计成难免性压疮告知书,对2013年1-12月84例难免性压疮患者履行告知义务,使患者或陪护共同识别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并与2012年1-12月的压疮发生情况和护患纠纷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84例难免性压疮患者中发生压疮17例(20.2%),比去年同期压疮发生率(30.3%,24/79)下降10.1%,护患纠纷下降至0.0%.结论 对难免性压疮患者履行风险告知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规避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压疮系统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解决压疮在风险防范、预防治疗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方法 以<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为指南,针对压疮护理、管理中出现的护理问题,应用循证方法查阅资料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寻求最佳护理证据.结果 收治、评估高风险压疮患者4 253例,发生了难免性压疮15例,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指导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级监控网在全院重症监护病房医疗器械相关压疮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建立三级监控组织,明确各级职责,建立预防和管理器械压疮的总原则,制订器械压疮护理干预措施,开展疑难病例讨论等安全管理工作,执行预防器械压疮流程。结果医疗器械相关压疮发生率下降,压疮的好转/治愈率提高。结论建立三级监控网,可有效控制重症病人医疗器械相关压疮的发生和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发生压疮的早期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39例骨科患者给予早期压疮预防及积极护理干预。结果:本组24例院外带入压疮患者中1例放弃治疗,其余均痊愈出院;15例难免压疮患者中13例未发生压疮,另2例发生Ⅱ期压疮,经积极治疗后痊愈。结论:有效的早期预防和护理措施,能减少压疮的发生,提高压疮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压疮程序化护理管理在肝胆外科的应用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40例肝胆外科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7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给予压疮程序化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患者的院前压疮治愈率为59.52%,且无一例院前压疮漏报及院内压疮现象发生,常规组患者的院前压疮治愈率为32.56%,院前压疮漏报率为9.52%,院内压疮发生率为2.86%,护理组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肝胆外科患者压疮程序化护理管理可有效地提高院前压疮治疗效果,减少院前压疮漏报及院内压疮现象发生,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截石位进行手术治疗的妇科患者引发术后压疮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2009年12月至2010年9月应用腹腔镜截石位进行手术治疗后发生压疮的21例妇科病患者的资料,提出护理措施.2010年12月至2011年7月选择相同疗法的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对其中的93例患者实施护理措施(护理组),另61例实施传统措施(传统组),比较2组发生压疮的比例及情况.结果 护理组2例发生压疮占2.2%,且为Ⅰ期,传统组7例发生压疮占1 1.5%,5例Ⅰ期,2例Ⅱ期,2组压疮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截石位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加强受压部位的护理,并增加预防处理以避免发生压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将烧伤药与湿性敷料在压疮治疗中联合应用,观察其效果,为临床Ⅱ期和Ⅲ期压疮患者选择更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便利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选择循环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由家中带入医院发生Ⅱ期和Ⅲ期压疮的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2例与对照组18例。对实验组实行烧伤药与湿性敷料联合应用的方法进行治疗及护理,给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2组压疮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烧伤药与湿性敷料在压疮治疗中联合应用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使伤口避免被污染,加速了压疮愈合,提高了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骨转移并发左股骨转子处压疮的护理原则。方法对1例肺癌骨转移并发左股骨转子处压疮,采用湿性愈合治疗,观察治疗过程及疗效情况。结果本例经积极护理及治疗处理后,左股骨转子处压疮创面完全愈合,周围皮肤痊愈,于治疗后11 d出院。出院后2周定期随访,无压疮复发情况发生。结论肺癌骨转移并发左股骨转子处压疮的治疗关键在于正确的压疮分级评定、合理的治疗和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959-960
探究压疮护理专业小组对晚期肿瘤患者难免性压疮护理的效果。将收治的76例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难免性压疮的发生情况。研究组未发现IV级难免性压疮,对照组各级难免性压疮均有发生。在晚期肿瘤患者的护理中,通过压疮护理专业小组的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难免性压疮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腰椎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不稳定性腰椎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3例不稳定性腰椎骨折患者通过积极的手术治疗及围术期护理,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促进了功能的恢复。结论适当的围术期护理对提高不稳定性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魏敏 《全科护理》2012,(4):294-295
[目的]总结颅底骨折致脑脊液漏病人行保守治疗的护理。[方法]对26例颅底骨折致脑脊液漏病人行保守治疗,同时加强心理护理、病情观察、预防感染、饮食护理等。[结果]病人均未出现颅内感染的并发症,均治愈出院;脑脊液漏分别于受伤后2d~17d停止,平均5.8d。[结论]加强颅底骨折致脑脊液漏病人行保守治疗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56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通过VSD技术治疗后进行有效、正确的护理。结果56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伤口均愈合出院。结论临床中VSD技术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值得推广,术后有效、正确的护理是确保VSD技术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对大批量骨折伤员的护理管理方法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批量地震伤骨折伤员的护理管理模式。方法修改工作制度和流程,针对短时间内收治大批量伤员,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合理分工,就地培训,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心理护理等:结果短时间内完成了大量的手术准备及配合工作,未发生术后感染及与护理有关的并发症,无护理纠纷发生。结论医疗队发挥专科护理特点,与当地医院合作,保证了大批量骨折伤员的救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80例肱骨干骨折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观察组使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则实施常规的骨科护理,比较两组之间护理的效果。结果:骨折愈合的时间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感染率比对照组低,满意度比对照组高。结论:对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骨折愈合的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治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术的护理经验与方法。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收治的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以及并发症预防和功能锻炼指导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复位及固定良好,均骨性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股骨骨折移位、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均未发生压疮、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股骨颈骨折常见的并发症。结论良好的护理可以保证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安全,促进骨折愈合,提高骨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对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某院进行治疗的9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患者入院时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检测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并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问卷(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院时两组患者的HAMD、HAMA及SF-3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HAMA及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骨折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于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自制新型钳夹式无针外固定架PEF固定骨折手术的护理问题,提高专科护理质量。方法 2003年2~7月,采用自行研制的新型钳夹式无针外固定架,先后对6例肢体骨折的病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5例确定性治疗患者骨折愈合良好,平均愈合时间2.5个月,1例临时固定患者于2周后转为内固定,愈后良好。结论 新型PEF作为一种新的外固定方法用于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实用、方便,更适用于开放性损伤、急诊或战创伤,同时应进一步加强治疗和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腘血管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腘血管损伤患者实施病情评估、体位护理、康复锻炼指导等护理措施,并对其中合并严重并发症伴有发生血管损伤和肌肉坏死、肾功能损害、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手术患者进行对应的围手术期观察与护理。结果5例患者治愈出院,1例患者术后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死亡。结论病情评估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做到早期的处理和预防;体位护理在后正中入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可提高手术效果;康复锻炼指导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重点关注合并发生血管损伤和肌肉坏死、肾功能损害、脂肪栓塞综合症,均是临床重要的护理经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髁突矢状骨折(SFMC)保守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对8例儿童SFMC行保守治疗的患者,给予心理干预、合理的营养搭配、正确的口腔护理及功能锻炼。结果8例患者下颌运动功能均恢复良好,无关节杂音和关节强直,均恢复到受伤前的咬合状态。结论儿童SFMC的患者,选择保守治疗的方法,配合恰当的护理,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其他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