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估人脱细胞羊膜(HAAM)移植预防大面积(≥3/4环周)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食管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21年12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大面积(≥3/4环周)早期食管癌并行ESD治疗的患者53例。其中2011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26例患者行常规ESD治疗(对照组),2016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4例患者行ESD并术后口服强的松治疗(激素组),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3例患者行ESD并创面移植HAAM治疗(试验组)。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率、顽固性狭窄发生率、吞咽困难缓解率等情况。结果3组患者ESD及相关治疗均成功,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和激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发生迟发性出血、穿孔及纵隔感染等与内镜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无死亡。试验组食管狭窄发生率(23.08%)低于对照组(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仅1例患者发生顽固性食管狭窄,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激素组食管狭窄和顽固性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58个月,平均30.2个月,3组患者吞咽困难均缓解,复查胃镜提示食管轻度狭窄或无明显食管狭窄。结论HAAM移植可有效预防大面积(≥3/4环周)早期食管癌ESD后的食管狭窄,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隧道式黏膜剥离术(ESTD)与常规黏膜剥离术(ESD)治疗食管大面积浅表性肿瘤手术效率和安全性。方法回
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6月于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食管肿瘤内镜下切除治疗2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纳入和排除
标准,筛选接受ESTD或ESD治疗的食管大面积浅表性肿瘤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共29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62
岁(49~78岁),男16例,女13例,手术平均时间81.3 min(34~239 min)。其中ESTD组11例,ESD组18例。两组比较,ESTD组
剥离速度明显快于ESD组(22.4±5.2 mm2/min vs 12.2±4.0 mm2/min,P<0.05)。虽然两组整块切除率差异不明显[100%(11/11)
vs 83.3%(15/18),P>0.05],但在根治性切除率方面,ESTD明显高于ESD组[81.8%(9/11)vs 66.7%(12/18),P<0.05]。ESD组
有1例出现术中出血,而ESTD组均无出血、穿孔及纵膈气肿发生。术后8例发生食管狭窄,其发生率同病变环周程度和长度有
关(P<0.05)。结论ESTD不仅能安全有效地完成食管大面积的表浅性肿瘤的切除,而且同ESD相比,手术时间短,剥离速度
快,肿瘤根治性切除率高。但是,对于食管环周超过3/4或长度超过50 mm的病变,应注意防治术后食管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ESTD)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效率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行ESTD或ESD治疗30例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资料,对比2组在病灶开始标志至完整剥离时间(min)、剥离面积(cm2)、单位时间切除率(mm2/min)、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出血发生率、穿孔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ESTD组与ESD组在病灶开始标志至完整剥离时间为[(53.20±11.82)vs(74.20±21.64)]min、剥离面积[(10.33±2.56)vs(7.19±4.12)]cm2、单位时间切除率[(20.17±5.89)vs(9.80±4.81)]mm2/min,剥离的最长径向[(5.4±1.8)vs(3.8±1.6)]cm,2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一次性整块切除率均为100%,一次性完整切除率(ESTD/ESD)为93.3%vs86.7%。ESD组3例术中出血、1例穿孔,ESTD组无出血、穿孔等;ESTD组术后5例狭窄,ESD组3例狭窄。结论ESTD与ESD是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措施。对于食管大面积的病变,可优先选择ESTD治疗;ESTD具有操作时间短、剥离速度快、剥离面积大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不同手术方式对食管癌术后残留食管反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胃食管反流情况,为食管癌患者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按手术方式不同,85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分为主动脉弓上吻合组(n=52)和主动脉弓下吻合组(n=33);另选30名胃镜普查者为对照组.应用24 h pH监测、内镜、病理检查以及术后烧心症状评估食管癌术后患者;对照组检测24 h pH监测指标.结果 24 h pH监测结果显示,主动脉弓上吻合组和弓下吻合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主动脉弓上吻合组pH<4的总时间、卧位总时间、反流次数、持续5 min以上的反流次数、持续最长时间均低于弓下吻合组(P<0.05).内镜和病理活检显示主动脉弓上吻合组中食管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弓下吻合组(30.77% vs 54.55%)(P<0.05),食管炎评分也明显低于弓下吻合组[(0.46±0.53)分 vs(1.18±1.05)分](P<0.05);术后烧心症状评估显示主动脉弓上吻合组烧心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弓下吻合组(48.08% vs78.79%)(P<0.05),烧心症状评分也明显低于弓下吻合组[(0.65±0.23)分vs(1.89±1.25)分](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患者广泛存在胃食管反流;采用弓上吻合手术方式的患者术后的胃食管反流显著轻于弓下吻合手术方式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胃食管反流情况,为食管癌患者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按手术方式不同,85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分为主动脉弓上吻合组(n=52)和主动脉弓下吻合组(n=33);另选30名胃镜普查者为对照组.应用24 h pH监测、内镜、病理检查以及术后烧心症状评估食管癌术后患者;对照组检测24 h pH监测指标.结果 24 h pH监测结果显示,主动脉弓上吻合组和弓下吻合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主动脉弓上吻合组pH<4的总时间、卧位总时间、反流次数、持续5 min以上的反流次数、持续最长时间均低于弓下吻合组(P<0.05).内镜和病理活检显示主动脉弓上吻合组中食管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弓下吻合组(30.77% vs 54.55%)(P<0.05),食管炎评分也明显低于弓下吻合组[(0.46±0.53)分 vs(1.18±1.05)分](P<0.05);术后烧心症状评估显示主动脉弓上吻合组烧心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弓下吻合组(48.08% vs78.79%)(P<0.05),烧心症状评分也明显低于弓下吻合组[(0.65±0.23)分vs(1.89±1.25)分](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患者广泛存在胃食管反流;采用弓上吻合手术方式的患者术后的胃食管反流显著轻于弓下吻合手术方式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常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经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ESTD)治疗食管大面积黏膜病变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初步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15日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或ESTD的早期食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初步预测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50例患者纳入研究,成功实施53次手术,其中ESD组6例,ESTD组47例,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1.9±6.8)岁,平均手术时间(83.57±32.33) min,平均剥离面积(14.82±3.18) cm2,平均剥离速度为(17.67±3.12) mm2/ min。整块切除率为94.34%,治愈性切除率为84.90% 。术中出血1例,穿孔1例。术后有45例(84.90%)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发热,13例(24.53%)患者发生食管狭窄,手术时间〔比值比(OR)为1.040,95%可信区间(CI)为1.007~1.075)及病变环周程度(OR为9.972,95%CI为1.221~81.416)与其发生相关。8例(15.09%)患者有术后切缘残留,病变面积(OR为1.145,95%CI为1.013~1.294)是影响其发生的唯一危险因素。结论 ESD及ESTD治疗早期食管病变安全、有效,整块切除率高,出血、穿孔等发生率低,但其治疗大面积食管病变时,易发生食管狭窄、切缘残留等严重并发症,需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食管斜形吻合预防吻合口狭窄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的163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86例,采用食管斜形端端吻合;对照组77例,采用传统方法横断面端端吻合,术后随访6个月~2年,对出现吻合口狭窄12例(7.5%)患者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死亡2例(试验组1例、对照组1例),试验组对出现吻合口狭窄3例(3.5%),而对照组出现吻合口狭窄9例(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斜形吻合可以降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华医学杂志》2022,(20):1506-1511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预防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狭窄的效果及其具体机制。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因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科行ESD治疗、剥离范围≥3/4环周的81例患者, 其中男51例, 女30例;年龄(62.09±7.95)岁, 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口服醋酸泼尼松组(28例)和口服醋酸泼尼松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组(30例)。分析术后12周3组患者食管狭窄的发生率、内镜下探条扩张次数, 比较手术前后Atkinson分级和食管癌患者补充量表(QLQ-OES18)评分。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3组食管黏膜组织中碳水化合物磺基转移酶15(CHST15)mRNA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口服醋酸泼尼松组和口服醋酸泼尼松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组患者术后食管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82.6%(19/23)、46.4%(13/28)和20.0%(6/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探条的扩张次数[M(Q1, Q3)]分别为 2(1...  相似文献   

9.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3):250-253
目的:对比研究腔镜食管切除术与开放式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癌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食管癌患者接受腔镜手术(94例)与开放手术(1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腔镜组与开放组比较,淋巴结清扫个数增加(22.43±6.96 vs.16.92±8.56,P<0.05),术后住院时间缩短[(12.52±5.33)d vs.(5.72±5.84)d,P<0.05],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降低(1 vs.12,P<0.05),术后声音嘶哑增加(9 vs.1,P<0.05);但在术后切口感染、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减少,特别是肺部感染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食管切除术与开放式食管切除术相比,虽然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上升,但术后肺部并发症减少,吻合口瘘发生率下降,清扫淋巴结数量增多,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具有较好的短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镜联合X光监测下食管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海宁市人民医院和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120例食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对照组1(n=40)和对照组2(n=40),分别对三组患者采用内镜联合X光监测食管支架置入、内镜直视下食管支架置入和X光监视下食管支架置入。分析和比较三组患者术后食管支架置入情况,吞咽情况,以及支架位移、胸腹痛、出血、穿孔、感染、呃逆、咳嗽等并发症出现情况。术后6个月对三组支架置入患者的生存时间、生活状态以及治疗满意度进行调查和比较。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1均一次性支架置入成功,而对照组2则有3例患者需要二次支架置入。所有患者置入支架后吞咽困难均立即得到改善,且三组患者的吞咽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天无患者死亡,且所有患者置入的支架膨胀情况良好。观察组患者发生支架移位、胸腹痛、出血和咳嗽各为1例,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10.0% vs 35.0% vs 3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分别有1例、2例和1例患者死于食管癌(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治疗满意度也更高(P<0.05)。 结论 在内镜联合X光监测下行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狭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在短期内改善患者症状,术后并发症轻,而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消化道肿瘤是我国常见的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疾病,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化道肿瘤被早期发现。消化内镜在其早期诊断与治疗中占据着举足轻重地地位。近年来,一些新型辅助内镜,如超声内镜、放大内镜、电子染色内镜、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等已用于早期食管、胃肠肿瘤的辅助诊断,使得我们对早期消化道肿瘤的内镜下表现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此外,多种内镜下微创治疗新技术如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经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ESTD),经内镜黏膜下隧道切除术(STER)等也逐渐应用于临床。这些新技术在减少组织损伤的同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但在早期消化道肿瘤的诊治方面仍面临一些新问题,如怎样准确判断病变深度、评估淋巴结转移风险、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病理学分型及标本切缘处理的规范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消化科医师、内镜临床医师及病理科医师等共同努力。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一些新型的小分子物质(Micro-RNA)已被证实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临床疗效及预后相关,或许在未来能协助我们早期诊断消化道肿瘤。总之,只有结合内镜、影像学及病理学等多种检查措施,积极开展消化内镜新技术,消化道肿瘤才能更早期地获得诊断和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9-12
目的探讨内镜直视下球囊扩张在食管癌放疗后狭窄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食管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探条扩张治疗,研究组行内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扩张次数、治疗效果、手术结果、炎性因子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扩张2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扩张3次例数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扩张1次例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和手术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炎性因子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食管癌放疗后狭窄患者行内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效果理想,可降低患者扩张次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内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治疗食管癌放疗后狭窄,应在临床上应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胡蓉  李元香  郑杨  刘冬梅 《海南医学》2016,(14):2406-2408
目的:探讨细致性护理干预对内镜治疗食管嵌顿性异物(EEFB)患者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内镜治疗的EEFB患者146例,以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观察组患者在内镜治疗前后采用细致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异物取出率、护理满意度及焦虑心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异物取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26%(71/73)、95.89%(70/7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67%(64/73)、82.19%(60/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42.09±5.31)分、(47.57±6.2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39±5.89)分、(56.12±6.78)分,观察组脉搏(71.09±3.26)次/min,收缩压(115.47±8.48) mmHg、舒张压(72.19±5.68) 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48±3.62)次/min、(121.32±9.03) mmHg、(77.41±6.41) mmHg;观察组治疗后出血、总计并发症比例分别为1.37%(1/73)、2.74%(2/7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9%(7/73)、15.07%(1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治疗EEFB患者时采用细致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异物取出率,护理满意度更高,且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焦虑、抑郁心理缓解更为明显,血压、脉搏波动更小,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内镜下隧道式黏膜剥离术(ESTD)与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胃食管早癌的疗效及复发影响因素的logistics分析。将201例胃食管早癌患者分别施行ESTD(ESTD组,n=102)或EMR(EMR组,n=99)。结果显示,与EMR组相比,ESTD组切除大小、出血率、穿孔率均增高,而局部复发率降低;癌组织浸润深度、并发症、首次标本切缘、分化程度与复发率有显著相关。浸润深度的增加,切缘阳性及分化水平的降低均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5.
李萍  刘淑梅 《中外医疗》2016,(23):13-15
目的:对尼可地尔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整群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105例顽固性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设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58例),前者给予常规治疗,后者给予尼可地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生、不良反应及心绞痛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均有所减少,但研究组心绞痛发生次数(2.38±0.52)次/周与持续时间(2.74±0.58)min/次少于对照组(7.89±0.61)次/周、(6.47±0.63)min/次,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胃肠道反应、头晕头痛、低血压及面色潮红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总的不良反应情况6.89%低于对照组17.0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用于治疗顽固性心绞痛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指标,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持续时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林蕤  顾卫  黄慧 《海南医学》2016,(12):1960-1962
目的:研究在胆总管结石患者接受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术前,应用间苯三酚对预防术后胰腺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肝胆外科接受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38例,以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方案,术前应用地西泮、哌替啶、山莨菪碱;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应用间苯三酚。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胃蠕动次数、手术时间,术前、术后6h、术后24 h的血清淀粉酶水平,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恶心呕吐1例、高血压2例,术中胃蠕动次数(1.6±0.5)次,分别低于对照组的6例、9例及(4.2±0.6)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4.7±6.7)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8.2±12.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6 h,术后24 h的血清淀粉酶分别为(55.8±12.5) c·μ-1·L-1、(82.5±24.7) c·μ-1·L-1、(72.1±29.5) c·μ-1·L-1,对照组分别为(56.3±13.7) c·μ-1·L-1、(122.4±44.6) c·μ-1·L-1、(114.3±58.4) c·μ-1·L-1,两组患者术前接近,术后6 h、术后24 h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各时点观察组血清淀粉酶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总发生率为10.5%(2/19),低于对照组的42.1%(8/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ERCP方案的基础上,术前应用间苯三酚有助于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17.
高炳玉  吴毓优  刘玉  郑立平 《海南医学》2016,(15):2463-2465
目的:评价完全胸腹腔镜联合McKeown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行完全胸腹腔镜联合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联合上腹、左颈切口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住院费用以及近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腹部手术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4 h VAS评分分别为(101.2±35.6) mL、(1.0±0.8)分,对照组为(132.5±46.7) mL、(2.5±1.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为(58422.0±16143.6)元,对照组为(52142.2±11002.3)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合并症发生率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0%(12/40)、12.5%(5/40),较对照组的52.5%(21/40)、37.5%(15/40)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胸腹腔镜联合McKeown根治术治疗食管癌安全可行,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对真菌球型鼻窦病变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收集真菌球型鼻窦病变患者共182例,将患者根据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将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病变范围各窦腔评分、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观察组病变范围各窦腔评分为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1±1.9)分,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5.4±10.9)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76.3±10.5)min,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6%,P<0.05.结论 在真菌球型鼻窦病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有效清除霉菌病变,迅速缓解患者的痛苦,且并发症少,手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饮食干预在预防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月行食管癌手术的127例患者,按出院日期分为两组,单日出院者为对照组(n=54),双日出院者为试验组(n=73),对照组出院后提供常规饮食指导方案;试验组在常规饮食指导的基础上,于出院后2~20 d,隔日由专人以电话方式进行饮食干预,询问并记录饮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营养状况及吻合口狭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复查时,体重、营养状况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组间或不同时期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进普通食物时,对照组51.9%的患者、试验组53.4%的患者存在哽噎感,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只有20.4%的患者遵守饮食教育,低于试验组78.1%的遵医率;对照组吻合口狭窄率为33.3%,吻合口直径平均(7.3±1.4)mm,而试验组吻合口狭窄率仅为12.3%,吻合口直径平均(11.2±1.3)mm;3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回访式饮食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及预防术后吻合口狭窄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