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仲景汤方应用薏苡仁共三方。薏苡附子散(《金匮要略》方)薏苡仁十五两,炮附子十枚,为末,每服一方寸匕,日三次。治疗寒湿而致之胸痹,平时痛缓,发时痛急。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方)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草五分。为粗末,每服一方寸匕,水煎顿服。功能排脓消肿。治肠痈已成脓,身无热,肌肤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脉数者。  相似文献   

2.
仲景应用甘草初探河南471003洛阳市第二中医院胡永信主题词张机,甘草/治疗应用,辩证,中药配伍《伤寒论》载方113,用甘草者72首,占63.7%;《金匮要略》载方205首,用甘草者73首,占35.6%。今就仲景应用甘草之意阐明其后,俾于医者临证之有...  相似文献   

3.
仲景应用白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具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使用白芍多达54处,通过与不同药物的配伍,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笔者现对其应用白芍的经验探讨如下。1调和营卫,固表止汗白芍配伍桂枝,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如《伤寒论》第1  相似文献   

4.
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神农本草经》称其“主皮肤热,大腹水气,四肢面目浮肿,丈夫阴气不足”,自《药性赋》仅谓“利水通淋”,后世本草书籍亦只载有“利水渗热,泄热”之效,仲景用泽泻者虽只八方(其中《伤寒论》3方,《金匮要略》5方),但细考条文,功效颇多,应用范围亦远非水湿阻滞一项,试从功效主治、配伍应用、用量用法诸方面予以浅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论述芍药时曰:“芍药气味苦平无毒,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伤寒论》中共有32首方剂应用芍药,占《伤寒论》所有方剂的四分之一强。在这些方剂中,有者芍药在方中起主导作用,但多数方中同他药配伍发挥作用。张仲景对芍药的应用,不拘泥于已有的用法,依据临床辨证恰到好处地发挥该药之长,对后世用药启迪颇深。笔者仅就芍药在《伤寒论》中的运用作一肤浅分析。  相似文献   

6.
胡永信 《中医研究》1991,4(1):14-16
本文依据《伤寒论》、《金匮要略》,分析了张仲景临证使用桂枝讲究剂量,重视炮制及煎煮方法,区别服法,强调将息等方面,证明了仲景临证中对花用含桂枝之剂的匠心独运,也对后世医家辨证施治用药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 附子,大热纯阳,辛甘有毒,具回阳补火,暖水燥土,温中除寒之功。综观《伤寒论》112方中应用附子的汤方有23方,其运用之广泛,配伍之严谨,是仲师长期精心探索的宝贵经验总结,探讨其配伍运用规律,对今天研究经典著作,并用之临床,颇有现实意义。一、配干姜急救回阳破阴救逆附子纯阳燥烈,上助心阳以通血脉,下补命火以收散阳,伍干姜则相得益彰,论中诸四逆汤均以附姜为主而奏助心阳、温脾土、补命火、破阴散寒、回阳通脉、救逆固脱之功。用于心肾阳衰,阴寒内盛,亡阳虚脱,虚阳外越或阴阳格拒之证。亦可用治阳虚阴盛之血证、吐泻、产后汗多致痉、脏结、阴黄、麻毒内陷、阴疽等证。  相似文献   

8.
魏文浩 《环球中医药》2011,4(6):457-459
附子,始见于<神农本草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汉代医圣张仲景最先将附子广泛用于临床,可将其归纳为14法.回阳救逆,主亡阳欲脱证;温阳行水,主阳虚水肿,心悸眩晕;温补肾阳,主肾气不足诸证;温经通阳,主太阳阳虚诸证;温阳透表,主太少两感;温阳消阴,主少阴寒化证;扶...  相似文献   

9.
仲景应用大黄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载方 317首 ,应用大黄者共 33首 ,现作一简要分析。1 大黄在仲景组方中的作用1 1 攻积导滞仲景根据《本经》所载大黄主宿食、荡涤肠胃之功能 ,对“有燥屎者”( 2 4 0 ) 、“本有宿食故也”( 2 4 3) 等用大黄苦寒以泻热荡实 ,佐以芒硝、枳实、厚朴峻下实热 ,使腑气通畅则诸症自愈。对于脾约证之“大便则硬”( 2 4 9) ,则以大黄破滞通便 ,配以麻仁、杏仁可收润下缓通之功。若为“柴胡证仍在者……呕不止 ,心下急”( 10 6) 之少阳兼里实证 ,则以大柴胡汤主之。对于“胁下偏痛 ,发热 ,其脉紧统”[10 15] 之寒实…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112方中,运用甘草者70余方,可谓是《论》中应用次数最多的一味药物。甘草生用气平泻火,炙用气温补中。纵观《伤寒论》,甘草发挥功效的最大优势,在于巧妙恰当的配伍。一、强化药效强化药效是说某些药物与甘草配伍,其原来固有的功效增强了。在《伤寒论》中,主要表现在与桂枝和芍药的配伍上。桂枝,《别录》称其主治心腹寒热冷痛,治头痛、腰痛、汗出。在《伤寒论》中,桂枝配甘草是桂枝的重要配伍结构之一。后世注家,在解释其配  相似文献   

11.
半夏厚朴汤是汉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的一个方剂。其药物组成有制半夏、厚朴、茯苓、苏叶、生姜。方中用半夏化痰开结、和胃降逆,厚朴行气开郁、下气除满同为主药;苏叶助半夏厚朴以顺气宽胸、宣散郁结,茯苓渗湿健脾,助半夏化痰为辅助药;生姜辛散,温  相似文献   

12.
芍药入药首载《五十二病方》。其详述药用功效当属《神农本草经》,谓“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归肝脾二经。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中,载方53个,见药63处,可谓应用广泛。其配成药对亦甚多见,兹抒己见如下。1 白芍配甘草:白芍合甘草,始见芍药甘草汤,用治“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诸症。白芍以其酸收苦泄微寒之本性以柔肝敛阴而泻肝阳横木之气,甘草则以甘缓平和之能以和逆冲之气而补脾健益中土。二药合用,具有酸甘化阴,调和肝脾,缓急止痛等诸多功能,临床不乏其…  相似文献   

13.
所谓下法,即攻法,为中医治病八法之一,是攻逐体内积滞的一种治疗方法.即《内经》所谓“留者攻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实者,散而泻之”之意.具有排除蓄积、攻逐水饮、消除寒积、泻热止痛等作用.先师仲景在其著作《伤寒论》中,曾记述多个下法方剂,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  相似文献   

14.
腹诊法是中医临床诊察手段之一,源于《内经》、《难经》,至《伤寒杂病论》集成而规范,历代医家各有发挥. 《伤寒论》、《金匮要略》之条文,有腹部状描述者约占28.6%,其中,《伤寒》占30%,《金匮》占27.2%.鉴于目前中医临床多重舌脉而轻腹诊,从而降低诊断可靠性的情况,本文拟就仲景腹诊法,结合自己的临床心得,梳理成文,以切磋于同道.腹诊法是通过医生运用望、闻、问、切、触等方式全面观观察患者腹部体征的一种方法,可以说是中医四诊体系中的子系统.运用此法可了解腹部之色泽形态、软硬张力、腹壁厚薄、胀凹疼痛、振水腹鸣、动悸症瘕、寒温不仁等,推知淤、血、气、水之病变及寒热虚实之  相似文献   

15.
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所载方剂中,运用半夏者共计47首。其中《伤寒论》中17首,《金匮要略》中30首。方剂以半夏为君或命名者,约21首(包括两书重叠运用者),其中《伤寒论》中5首,《金匮要略》中16首。兹就其有代表性的方剂,分六个方面试述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甘草属豆科植物,以味甘而得名,因其作用较多,应用广泛,以调和诸药有功,为众药之首,故有国老之称。我国古代的医学家张仲景尤为重视此药,应用极其广泛。在他的巨著《伤寒杂病论》中有250方应用甘草,《伤寒论》所有药物只91味,但仅甘草一味竟用达71方。本文拟就仲景应用甘草的律规作一初步探讨。一、关于甘草作用及应用病证甘草以其甘平可以在表里寒热虚实方剂中配伍,应用于各种复杂的证候,如腹痛、心悸、咳嗽、喘息、少气、心烦、肢厥、汗出、奔豚、  相似文献   

18.
19.
附子大热纯阳,逐沉寒痼冷,补下焦阳虚,救三阴厥逆,有立挽危亡之效。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用附子的方剂共33首,本文试对其应用附子的经验进行探讨,漏误之处,祈同道斧正。1 扶阳固表附子配伍桂枝汤,主治太阳表证,汗不如法,玄府洞开,阳气随津外亡而恶风,小便不利,四肢拘急者。如《伤寒论》第20条曰:“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加附子一味扶阳固表,以阳复津回,诸症自愈。正如陆渊雷氏云:“良工治病,不患津之伤,而患阳之亡…  相似文献   

20.
仲景应用大黄的规律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杂病论》共载方331首,其中含大黄的复方达34首,占其总方数的10.21%,由此足见仲景对大黄的重视程度。诸如阳明腑病、阳明痉病、太阳蓄血证、少阴热化证、结胸、热痞、吐血、衄血、暴吐、暴利、急黄、肠痈等选用大黄复方治疗的病证,都属邪虽盛而正未衰的急症,均需急投攻逐峻品方可力挽危局,正如《本经疏证》所指出:“此时惟大黄能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