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剖宫产产妇60例,年龄20~4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QLB组(Q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Q组术毕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QLB,每侧注射0.33%罗哌卡因20ml,C组不阻滞。两组术毕均行PCIA,镇痛泵药液配方为曲马多800mg、奈福泮40mg,用生理盐水配成80ml。记录术后4、8、12、24、48h曲马多累计消耗量以及静息、咳嗽、翻身NRS评分、BCS舒适度评分;术后4、8、12、24、48h测定QLB的阻滞平面;记录总体镇痛满意度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Q组术后4、8、12、24、48h曲马多累计消耗量明显减少、静息NRS评分明显降低、BCS舒适度评分明显升高,术后12、24h咳嗽NRS评分以及术后4、48h翻身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4、8、12hQLB的阻滞平面主要为T7—L1,阻滞的节段数为7,术后24hQLB的阻滞平面主要为T8—L1,阻滞的节段数为6,术后48hQLB的阻滞平面消退;Q组总体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QLB能够明显减少剖宫产术后曲马多用量,降低术后疼痛评分,提高产妇术后舒适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用于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进行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40例,年龄40~55岁,ASA分级Ⅰ~Ⅱ级,分为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为罗哌卡因组;对照组为0.9%氯化钠溶液组。手术后于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腰方肌阻滞。术后患者均携带经静脉自控止痛泵(PCIA)。比较两组于术后2 h、12 h、24 h、48 h静止和运动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记录两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病房止痛药物使用次数及剂量、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术后2 h、12 h、24 h的静态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2 h、12 h、24 h、48 h的动态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2 h、12 h、24 h镇痛泵的按压次数、镇痛泵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2 h、12 h、24 h的病房加用止痛药的次数和剂量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在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疲乏、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用于全子宫切除术术后镇痛,缓解术后疼痛效果良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对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全麻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病人6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全麻联合QLB组(QLB组)和单纯全麻组(C组),每组30例。QLB组病人于全麻诱导后手术开始前行超声引导下术侧QLB,给予0.4%罗哌卡因25 ml;C组单纯全麻。观察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术后舒芬太尼总用量、补救性镇痛次数、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和病人镇痛满意度。结果 C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为(32.8±3.6)μg、术后2、4、6、8、12、24 h VAS评分分别为2.1±0.9,2.8±0.9,3.6±0.8,3.0±1.2,3.0±1.5,2.9±1.2;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56.6±14.9)min,术后镇痛舒芬太尼总用量(61.9±22.9)μg,补救性镇痛发生次数12例,恶心呕吐发生例数10例,病人术后镇痛满意度(6.9±1.4)分,QLB组分别为(27.3±5.2)μg,1.4±0.7,1.6±0.6,1.6±0.6,2.0±0.7,2.1±1.0,2.1±1.1,(684.3±162.7)min,(16.2±6.6)μg,5例,3例,7.7±1.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LB可减少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中及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改善术后镇痛效果,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腰方肌肌内阻滞用于腹腔镜下腹部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腹部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方肌肌内阻滞组(Q组)和切口局部浸润组(L组),每组各30例。Q组术毕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腰方肌肌内阻滞,每侧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L组术毕实施切口局部浸润,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术后每12 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止痛。当患者VAS评分>3时,静脉注射曲马多补救镇痛。对比两组术后24 h曲马多累积用量、补救镇痛率、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恶心呕吐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L组相比,Q组术后24 h曲马多累积用量较低(P<0.05),术后6 h、12 h的补救镇痛率较低(P<0.05),静息和活动VAS疼痛评分也显著较低(P<0.001)。Q组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明显延长(P<0.001)。患者满意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下肢运动阻滞、局部血肿、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腰方肌肌内阻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在经腹直肠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择期行经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30~7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全麻联合QLB组(QLB组)和单纯全麻组(C组),每组30例。QLB组患者于全麻诱导后手术前行超声引导下双侧QLB,每侧给予0.375%罗哌卡因20ml,C组行单纯全麻。观察两组患者切皮前即刻、切皮后5min的SBP、DBP和HR,计算并记录其差值(切皮后-切皮前);记录术中芬太尼用量、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舒芬太尼用量、补救性镇痛次数、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镇痛满意度。结果 QLB组切皮前即刻、切皮后5min SBP、DBP和HR差值均明显小于C组(P0.05);术中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明显晚于C组(P0.05);术后0~12h、12~24h的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补救性镇痛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首次下床时间明显早于C组(P0.05);术后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0.375%罗哌卡因行双侧腰方肌阻滞可明显减少经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患者术后下地时间明显提前,术后镇痛效果满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QLB)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e abdominal plane block, TAPB)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层胸腰筋膜下和前层胸腰筋膜外实施腰方肌阻滞(QLB)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13例,年龄23~39岁,体重50~90 kg,ASA Ⅰ或Ⅱ级,孕期>37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两组:前层胸腰筋膜下阻滞组(S组,n=57)和前层胸腰筋膜外阻滞组(E组,n=56)。所有产妇腰-硬联合麻醉用药相同,术毕连接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泵,S组术毕行超声引导下前层胸腰筋膜下阻滞,E组行超声引导下前层胸腰筋膜外阻滞。记录首次按压PCIA时间,术后24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以及布托啡诺用量。记录QLB实施后6、9、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BCS舒适度评分以及阻滞平面存在情况。记录头晕、恶心呕吐、肌力减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首次按压PCIA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术后24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布托啡诺用量明显少于E组(P<0.05)。QLB阻滞实施后不同时点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BCS舒适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组QLB实施后24 h阻滞平面存在的产妇比例明显高于E组(P<0.05)。S组头晕发生率明显低于E组(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前层胸腰筋膜下实施腰方肌阻滞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剖宫产术后镇痛更适宜的阻滞层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和腰方肌阻滞(QLB)用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90例,男55例,女35例,年龄18~80岁,BMI 19~28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SAPB联合全麻组(S组)、QLB联合全麻组(Q组)和单纯全麻组(G组),每组30例。记录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神经阻滞范围、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后0.5、2、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例数、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患者镇痛满意度评分。结果 S组阻滞操作时间和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Q组(P0.05)。术后0.5、2、12、24 h S组和Q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以及术后48 h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G组(P0.05)。S组和Q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G组(P0.05),补救镇痛率明显低于G组(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G组(P0.05),镇痛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G组(P0.05)。S组阻滞平面集中在T_6—T_(11),Q组阻滞平面集中在T_7—L_1。结论低位SAPB和QLB均可有效缓解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切口痛,减少术中全麻药物用量以及术后镇痛药物用量。与QLB比较,低位SAPB操作更简单、起效时间短,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联合静脉镇痛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接受LC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静脉镇痛,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TPVB+静脉镇痛。比较2组术后2、12、24、48 h安静、咳嗽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12、24、48 h安静、咳嗽时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静脉镇痛应用于LC患者,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QLB)和腹橫筋膜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TAPB)对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患者100例,采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对照表分为腰方肌阻滞组(Q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QLB)对结直肠癌(CRC)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睡眠质量、血清细胞因子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开腹CRC根治术患者76例,性别不限,年龄50~75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均分为两组:QLB组(Q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麻醉诱导采用静注咪达唑仑0.03mg/kg、舒芬太尼0.5μg/kg、依托咪酯0.3mg/kg和罗库溴铵1mg/kg。麻醉维持静注瑞芬太尼0.2~0.3μg·kg-1·min-1和丙泊酚0.10~0.15 mg·kg-1·min-1。Q组术毕且拔管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QLB,腰方肌和腰大肌之间注入0.375%罗哌卡因20ml,C组仅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前和术后第7天行认知功能测试。VAS评分评估术后疼痛,BIS监测评估睡眠质量;于术毕即刻(T0)、术后1h (T1)、术后2d(T2)、术后4d (T3)、术后7d(T4)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1β、TNF-α、CGRP含量。结果 76例患者完成认知功能测试(Q组38例,C组38例),Q组判定为POCD 4例(10.5%),C组12例(31.6%)。与C组比较,Q组POCD发生率、术后24h和48h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深睡眠时间更长,T2、T3时血清IL-6、IL-1β、TNF-α含量明显降低,T2-T4时血清CGRP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明显改善了老年患者CRC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可能与减轻术后疼痛、术后早期全身炎症反应、改善睡眠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与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联合舒芬太尼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在阑尾切除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拟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阑尾切除的患者77例,男44例,女33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QLB组(n=39)和TAP组(n=38)。术后于超声引导下分别在腰方肌后表面以及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给予0.25%罗哌卡因20 ml。记录术后4、8、12、24、48h舒芬太尼的消耗量及静息VAS评分;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眩晕、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48hQLB组舒芬太尼消耗量明显少于TAP组(P0.05)。两组不同时点静息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LB组术后恶心呕吐[2(5.1%)vs 8(21.0%)]、眩晕[4(10.2%)vs 11(28.9%)]的发生率明显低于TAP组(P0.05)。结论 QLB较TAP阻滞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少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方肌阻滞用于患儿腹腔镜手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疝囊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患儿69例,男65例,女4例,年龄3~6岁,体重13~24 kg, 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三组:0.15%罗哌卡因组(C15组,n=23)、0.20%罗哌卡因组(C20组,n=22)和0.25%罗哌卡因组(C25组,n=24)。于手术切皮前行双侧腰方肌阻滞,三组分别注射0.15%、0.20%、0.25%罗哌卡因0.4 ml/kg。记录术后12 h内首次补救镇痛时间、需要补救镇痛例数,术后1、2、4、6、8、10、12 h的FACES评分及苏醒期躁动情况。记录术后穿刺部位血肿、感染、周围脏器损伤、局麻药毒性反应、下肢肌力减退、低血压等腰方肌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C25组术后12 h内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明显晚于C15组(P0.05),需要补救镇痛例数明显少于C15组(P0.05)。术后1、2、4 h C25组FACES评分明显低于C15组和C20组(P0.05)。三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儿术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0.25%罗哌卡因0.4 ml/kg双侧腰方肌阻滞可推迟腹腔镜疝囊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患儿术后12 h内首次补救镇痛时间,且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中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男40例,女50例,年龄65~78岁,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组(D组),罗哌卡因组(Y组)和单纯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R组),每组30例。D组术后以罗哌卡因100 mg复合地塞米松0.1 mg/kg为药液行腰方肌阻滞同时联合PCIA作为术后镇痛,Y组术后以单纯罗哌卡因100 mg为药液行腰方肌阻滞并联合PCIA为术后镇痛,R组则采用单纯PCIA作为对照。记录三组术后4、6、12、24和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以及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曲马多补救例数。同时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和术后谵妄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
结果 术后4、6、12、24和48 h D组和Y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R组(P<0.05),术后12、24 h D组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Y组(P<0.05)。术后48 h D组和Y组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和曲马多补救例数明显少于R组(P<0.05),且D组明显少于Y组(P<0.05)。术后48 h内D组和Y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R组(P<0.05),且D组明显低于Y组(P<0.05)。三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和术后谵妄。D组术后镇痛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Y组和R组(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腰方肌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提高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髋关节手术创伤大,患者术后往往伴随中重度疼痛。安全且有效的术后镇痛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活动,有利于髋关节手术后患者早期功能恢复。常规使用的静脉自控镇痛虽然镇痛效果确切,但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过度镇静、肠麻痹,甚至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腰方肌阻滞(QLB)作为一种替代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的技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髋关节手术。本文通过对QLB的解剖基础、作用特点及其在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QLB在髋关节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永琼  高进 《临床麻醉学杂志》2021,37(10):1114-1117

剖宫产是妇产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围术期疼痛和镇痛药物对哺乳的影响是产妇焦虑的问题之一。目前,多模式镇痛策略已广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其中腰方肌阻滞(QLB)是术后多模式镇痛的主要措施之一。QLB是将局麻药注射到腰方肌(QL)肌肉内或QL周围筋膜间隙的一种阻滞技术,是后腹壁肌肉之间的浅筋膜阻滞,可获得T10—T12阻滞范围,对剖宫产的切口痛和内脏痛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QLB相对安全,但仍应警惕交感神经及脊神经阻滞、药物毒性、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本文将围绕QLB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