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陕西省名中医李仁廷教授30余年来有关晚期肺癌血液高凝状态的诊疗经验进行总结,发现晚期肺癌血液高凝状态不仅会导致血栓栓塞症,也会促进肺癌的复发和转移。遵循以整体观为核心,采用病症结合的思路,分析晚期肺癌血液高凝状态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因虚致瘀、因实致瘀、因毒致瘀,并针对病因病机确定了相应的临床分型、治法治则及遣方用药,以改善晚期肺癌血液高凝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高凝状态与血瘀证相关性及中医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瘀证是恶性肿瘤患者临床常见的中医证候,以病理性肿块、面黯消瘦、舌质紫暗、舌下脉络青紫、脉涩或结代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与恶性肿瘤伴发的高凝状态密切相关.本文从血液高凝状态的角度探讨了肿瘤血瘀证与血流变学、微循环障碍、血凝状态、肿瘤的增殖和转移的关系,并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确定了益气活血的治疗原则及防治对策,以期有效改善肿瘤血瘀证的血液高凝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的病机复杂,变化多端,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给人类健康带来了较大危害。中医文献中凡提及“积聚”,基本归因正虚伴随痰、瘀、毒,认为恶性肿瘤始于机体虚损,正虚邪干,因邪致虚,渐致正虚邪实,其基本病机为“正虚”与“邪毒”两方面不断抗争的过程[1]。中药广泛用于肿瘤的治疗中,随着对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痰散结类中药的疗效观察和机制研究的深入,中医治疗恶性肿瘤攻邪法从痰、瘀、毒论治成为共识。在具体治疗方面,应发挥辨病与辨证结合的优势,根据不同痰、瘀、毒的致病特点,以“病”概括肿瘤的病理因素夹杂与脏腑亏虚的基本特点,用“证”分类肿瘤发病机制及肿瘤微环境的个体差异,灵活使用化痰、祛瘀、解毒法,增加中药治疗肿瘤的效果,并减少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4.
正临床研究证实,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高凝状态。高凝状态也称作为血栓前状态,是指由多种病理因素共同引起机体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及凝血、纤溶、抗凝系统等功能失调,从而进一步引起机体血液凝固性增高,有利于血栓的形成。高凝状态易诱发动、静脉血栓,也是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危险因素之一[1]。在晚期肺癌患者中,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达13.6%[2],若血栓脱落则易造成肺栓塞,甚则危及生命[3]。高凝状态给肿瘤患者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增加了病死率,因此,临床上改善恶性肿瘤高凝  相似文献   

5.
肠梗阻属于中医“肠结”、“关格”、“腹胀”等范畴.肠梗阻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中医六腑急症.六腑以通为顺,肿瘤患者因癌毒内蕴、气血瘀滞,久则气血化源不足,肠胃运化无力,湿热瘀毒阻于肠道,壅塞不通,出现痛、吐、胀、闭4大症状.晚期肿瘤患者因疾病消耗、体能减弱、长期卧床和长期服用止痛药更容易发生肠梗阻.多发生于消化道肿瘤、卵巢癌、盆腹腔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1].由于病情、年龄、病程等因素,部分肠梗阻患者通过胃肠减压、禁食、抗感染、对症支持疗法等保守治疗,疗效欠佳.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积极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应用现代医学常规治疗方法结合中药外敷,艾灸治疗等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何捷  武哲丽  叶小卫 《光明中医》2014,(7):1560-1562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肝癌普遍存在着血液高凝状态,大多数癌细胞可以诱发血小板聚集,血小板的聚集以及癌细胞释放的促凝因子导致血液凝固性增强,使肝癌患者处于血液高凝状态。机体内正常的血液流变性是维持脏器和组织正常血液灌注及代谢功能的重要条件。血液流变性的异常将会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障碍,对肿瘤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的监测,能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更有效的实施治疗手段,并更好的对肿瘤发展及预后给予初步客观的评价。本文就血液流变学对肿瘤的中医论述、发病机制、发展、转移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中医认为毒瘀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现代医学认为机体的DNA损伤及修复缺陷致损伤的DNA过多积累是恶性肿瘤形成的重要因素,两者均提示机体因有害物质积聚从而导致癌变。基于此,笔者提出恶性肿瘤中医毒瘀病因病机与DNA损伤修复相关的假说。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已经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是慢阻肺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其中持续存在的血液高凝状态是AECOP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血液高凝致血栓形成的风险增高,肺栓塞的发病率升高,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检测对此具有诊疗意义。中医的“络病学”理论为治疗COPD并高凝状态提供了新思路,肺络繁多、细小、纵横交错,形成了易滞易瘀的特点,易形成津聚、痰郁、血瘀。文章简述从痰瘀角度论治COPD合并高凝状态的观点,以改善患者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9.
中医外治法包括针灸、穴位埋线和中药贴敷、熏洗、灌肠等,可通过经络传导和中药皮肤透入、黏膜吸收干预疾病.恶性肿瘤及其并发症、放化疗不良反应等相关病症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及生活质量.文献研究表明,近年来使用中药外敷、灌肠直接作用于体表及肠道肿瘤以腐蚀瘤体、消瘀散结,通过中药外敷等方法缓解癌痛、恶性胸腹水、癌因性疲乏等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0.
肺癌作为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常合并血液高凝状态。高凝状态指的是多种病理因素作用下引起的机体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凝血、纤溶/抗凝系统功能紊乱,引起血液凝固性增高,易于形成血栓的病理状态。它不仅可促进血栓形成,同时影响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多项指标可反映其高凝状态,如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浆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ghy,TEG)等。对于肺癌合并高凝状态,西医常应用抗凝治疗。中医从血瘀证出发,认为血瘀是恶性肿瘤发生与进展的重要病因与病机过程,而血瘀的临床表现与恶性肿瘤并发血液高凝状态的特征基本一致。大量研究表明,根据辨证论治采取以活血化瘀法为中心的治则,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因此临床治疗上,针对肺癌合并高凝状态,应结合现代的血液学检测,及时进行干预。不仅可以给予传统的抗凝治疗,同时可以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合理地应用中医活血化瘀法,以达到缓解症状、改善预后的效果。同时,期待更多中医方面以循证医学为指导、多中心、大...  相似文献   

11.
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多见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加重创面程度.异常的血液循环状态、血液高凝、微血栓形成最终引起多脏器微循环障碍,而致生命危险[1-2].研究表明,大面积烧伤患者随烧伤深度和面积的增加,高凝状态严重程度也相应增加.活血化瘀中药具有增加血流量、抗凝血、扩张血管作用.我们采用自拟中药复方配合肝素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膜性肾病高凝状态在临床主要采用抗凝及溶栓治疗,但长期服用会有出血及肝、肾功能损害等风险,需要定期监测相关凝血指标,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中医药治疗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活血不伤血,止血不留瘀,大大降低抗凝治疗过程中出血的倾向,还能预防长期服用激素带来的副作用,提高临床疗效。文章总结了高艳霞教授治疗膜性肾病高凝状态的临证经验,其认为该病多因“湿热”“气虚”“阴虚”“阳虚”致瘀,临床上将辨证与辨病论治相结合,采用益气、清热、滋阴、温阳并加以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膜性肾病高凝状态,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肿瘤患者通常伴有血液高凝状态,易形成深静脉血栓、脑栓塞、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现代医学抗凝治疗有出血风险,虫类药善攻逐走窜、破结逐瘀,能有效改善肿瘤高凝状态,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虫类药多具有抗凝血、溶解血栓、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可以通过抑制凝血酶活性、抑制血小板黏附、溶解纤维蛋白、改善血管内皮损伤等多种机制改善高凝状态,临床上各医家将其广泛运用于肿瘤高凝状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手足综合征是肿瘤患者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后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进展及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对于本病治疗效果有限,中医治疗手足综合征方法繁多,且临床效果确切。本文以“瘀”立论,从“阳虚寒凝致瘀”“热毒蕴结致瘀”“气血亏虚致瘀”3个方面探讨手足综合征发病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西黄丸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以探讨中药对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方法将8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化疗组,每组各40例,综合组采用化疗加服西黄丸,化疗组单纯采用化疗。以1个月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观察2个月。检测并比较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率,并进行西黄丸的安全性检测。结果综合组在改善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方面优于化疗组(P均<0.05)。结论中药西黄丸能改善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降低血小板数和聚集率,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损伤,增效减毒,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用药安全,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血瘀证在肿瘤不同阶段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是肿块、有形可征、坚硬不移,属于中医的血瘀证范畴。临床证实恶性肿瘤病人的确处于明显的高凝状态。高凝状态一般又与病情轻重有关,随着病情不断加重,癌细胞不断生长、浸润、转移,机体逐渐显示高凝趋势。血瘀是肿瘤形成发展的主要病理机制,而且出现在各个病理阶段,因而不同时期使用活血化瘀方药对肿瘤的防治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3,(3):465-466
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因疾病死亡的第一大死因,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医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作者通过多年习读经典,临床实践,对中医治疗肿瘤提出新的理论依据—"瘀毒论",并根据其属性,以阴阳为纲、脏腑部位为目,提出"瘀阴毒、瘀阳毒"理论,指出恶性肿瘤是以"瘀毒"为标、"元气亏虚"为本的新观点,并将恶性肿瘤的中医证候、病因病机概括为"瘀毒",同时设立相应的治则方药。  相似文献   

18.
肿瘤的活血化淤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肿瘤的活血化淤治疗孙玉凤甘肃省肿瘤医院(730050)主题词肿瘤/中药疗法治则活血化淤综述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多表现为高粘、高凝状态,即血液高粘滞综合征(高粘滞血症)[1~5],活血化淤中药治疗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虽非肿瘤...  相似文献   

19.
浅谈活血化瘀中药抗肿瘤转移的思路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活血化瘀中药抗肿瘤转移的理论根据1 .1 中医理论认为血瘀征存在于肿瘤的全过程 中医认为肿瘤患者存在血瘀征 ,表现为舌质紫暗、病理性肿块、固定性疼痛、出血、血管异常、脉象及血液流变学改变 [1] 。血瘀是肿瘤形成发展的主要病理机制 ,而且出现在各个病理阶段 [2 ] ,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全过程。1 .2 血液高凝状态与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 目前认为 ,在肿瘤的血行转移中 ,形成包括癌细胞在内的微血栓是癌细胞得以着床和增生的条件。否则循环中的癌细胞难以形成转移灶 ,且易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而变形死亡。肿瘤患者体内存在的高凝状态 ,…  相似文献   

20.
《河北中医》2021,43(4)
目的基于真实病历,在异病同治理论指导下,对3797例恶性肿瘤的临床证型及用药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采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服用中药的恶性肿瘤患者3797例,通过建立数据库,对患者的临床证型及用药特点进行分析,整理出扶正固本法的临证思路和用药特点。结果 3797例恶性肿瘤患者,以肺癌、肠癌、胃癌为多;中医证型以肺脾气虚、气滞痰凝、气血亏虚、痰瘀互结证为多;中药方剂以厚朴温中汤、参苓白术散、当归补血汤、二陈汤、半夏泻心汤、生脉饮为主;中药以茯苓、党参、炒白术、黄芪等为主。结论异病同治理论在中医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指导意义,脾肾阳虚、痰瘀互结是晚期恶性肿瘤的重要病机,温肾健脾、化痰散瘀法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