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卵巢上皮交界性肿瘤(BOT)为重要的、较少见的、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一组肿瘤;不同于卵巢上皮性良性囊腺瘤,也不同于卵巢上皮细胞癌。由于患者多为年青女性,诊断时为早期,预后好,可采用保守手术治疗,故其复发率亦较高。选择适宜术式对复发性BOT手术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复发、晚期或高危BOT患者亦可选用化疗。值得注意的是对此类患者治疗时,有少部分复发BOT可能已进展为低级别卵巢上皮细胞癌,或BOT与癌共存,或与黏液性腹膜癌及其他癌共存,值得妇科临床及病理关注。  相似文献   

2.
随着肿瘤发病年龄的年轻化,如何保留肿瘤患者生育功能已成为肿瘤治疗中的热点问题。卵巢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育龄期早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日益受到关注。文章对早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年轻非良性卵巢肿瘤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现状及复发情况。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10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年龄≤40岁、未完成生育功能、因交界性或恶性卵巢肿瘤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患者57例,分析临床资料并随访肿瘤的复发情况。结果在57例患者中,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38例(66.7%),恶性生殖细胞肿瘤17例(29.8%),其他类型2例;肿瘤分期Ⅰ期49例(86.0%),Ⅱ期2例,Ⅲ期6例;单侧附件切除手术者33例(57.9%),行分期手术者17例(29.8%);化疗29例(50.9%)。成功随访42例,中位随访时间40.5个月(10~119个月)。恶性肿瘤患者无复发;交界性肿瘤患者中,8例复发,复发率25.0%。交界性肿瘤复发组(8例)和非复发组(24例)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21.5个月和40.5个月(P〈0.01)。微乳头结构是交界性浆液性卵巢肿瘤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40岁、未完成生育功能的非良性卵巢肿瘤患者中以交界性肿瘤最常见;目前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但肿瘤本身的特点是影响复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卵巢恶性肿瘤年轻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评价卵巢恶性肿瘤年轻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和术后辅助化疗的效果及对生育功能及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1989-2004年收治的64例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的卵巢恶性肿瘤年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初诊时患者中位年龄为20(7~30)岁.64例患者中,卵巢上皮性癌患者22例,恶性生殖细胞肿瘤38例,性索间质肿瘤4例.首次手术方式如下:单侧附件切除术23例;单侧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阑尾切除术10例,单侧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阑尾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或取样术10例;单侧附件切除+肿瘤细胞减灭术4例;单侧附件切除+对侧卵巢楔形切除活检术11例;6例仅行患侧肿瘤剥除术.64例患者平均随访76(5~192)个月,5例(8%)死亡,59例(92%)存活至今,其中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存活率为89%(34/38),上皮性癌患者为95%(21/22),性索间质肿瘤患者全部健在(4/4).15例患者行二次手术,其中发现癌灶者6例.生存病例中53例患者有月经,除2例周期缩短外,其余患者月经均正常.20例有生育计划的患者中,13例(65%)患者有15次妊娠,9次足月分娩.结论对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无论期别如何,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是可行的;对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需慎重,仅限于年轻、有强烈生育要求、肿瘤为Ⅰ期、高分化且术后有条件密切随访的患者;坚持规范化疗对卵巢恶性肿瘤的治疗十分必要;化疗对卵巢及生育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外阴癌的化学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外阴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要手段,化学治疗尚无理想的规范治疗方案。对于手术难以切除干净的晚期外阴癌患者,术前化疗可以起到一定的补充和辅助作用,既可以使肿瘤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质量,又可以减少手术后的复发,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外阴癌患者的预后。而对于手术后复发癌患者而言,放、化疗几乎是唯一可选择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71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复发和预后的因素。结果:BOT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97.0%,5年无瘤生存率为94.0%。单因素分析发现,FIGO分期、微浸润、腹膜种植、手术切除类型(肿瘤剥除与附件切除)、肿瘤包膜破裂、双侧卵巢受累与卵巢交界性肿瘤的预后有关(P0.05)。COX多因素模型分析提示,手术切除类型、肿瘤包膜破裂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BOT发病年龄轻,预后良好,其复发与肿瘤FIGO分期、微浸润、腹膜种植、手术切除类型、包膜破裂等相关。对有高危因素者术后需长期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7.
李宁蔚  廖治  周飞  梅劼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37(7):545-550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BOT)的临床特征、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1例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BO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27.66岁,67.21%的患者(41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术前癌抗原125(CA_(125))升高者占74.14%(43/58),糖链抗原19-9(CA_(19-9))升高者占38.18%(21/56),人附睾蛋白4(HE4)升高者占8.70%(2/23)。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A期27例,ⅠB期8例,ⅠC期18例,ⅡB期2例,Ⅲ期6例。病理类型交界性浆液性卵巢肿瘤(S-BOT)32例,交界性黏液性卵巢肿瘤(M-BOT)27例,交界性浆黏液性卵巢肿瘤2例。M-BOT患者CA_(19-9)阳性率高于S-BOT者(60%vs 17.86%,P0.05)。随访58例,9例复发,复发率15.52%。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与FIGO分期、肿瘤累及卵巢范围、卵巢手术方式有关(P0.05),但多因素分析显示以上因素均不是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25例患者术后尝试妊娠,17例成功妊娠并足月分娩,1例正在妊娠;卵巢囊肿剥除组患者妊娠率高于单侧附件切除组(87.50%vs 64.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OT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及肿瘤标志物,诊断时多为早期,年轻有生育要求患者可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手术方式首选附件切除术,早期BOT患者不推荐同时行分期手术。保留生育功能手术者术后复发风险可接受,复发后可再次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113例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手术对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自1996年1月至2 0 0 3年6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患者共1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例行腹腔镜下肿瘤剔除术,18例行附件切除术。术后随访96例,时间半年到7年。1例在术后1年复发,为同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例术后7年发生双侧卵巢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癌;其余患者术后均无复发,无腹膜粘液瘤发生。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经保守性手术治疗后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不孕症就诊、既往卵巢交界性肿瘤行保留生殖功能手术的9例患者(肿瘤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期因不孕症就诊无卵巢交界性肿瘤而行附件切除术病史的9例患者(对照组)按照同质配对方法进行配对,比较两组间的IVF相关指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9例肿瘤组和对照组患者生化妊娠分别为4例和5例(P=0.637),临床妊娠分别为3例和5例(P=0.343),活产分别为2例和5例(P=0.147),两组均无流产、早产发生。术后随访18个月,9例肿瘤组患者中1例复发,该患者术后经IVF-ET助孕足月产后半年(术后18个月)时右侧卵巢肿瘤复发。结论卵巢交界性肿瘤实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对后续不孕症行体外受精鲜胚移植妊娠结局无显著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电子发射断层照相术在卵巢上皮性癌术后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Zhu X  Shen K  Lang J  Wu M  Huang H  Pan L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6):356-358
目的 探讨以2-^18氟-2-去氧-D-葡萄糖(^18FDG)为示踪剂的正电子发射断层照相术(PET)在卵巢上皮性癌术后病情监测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经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和术后6-9个疗程化学药物治疗后,临床上完全缓解6个月以上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13例,在随访过程中,进行了15人次(13例)的PET检查,及10个次(9例)的二次探查手术或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并将PET检查与手术病理检查及同期的CA125、B超、CT等检查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 8例(9人次)PET检查提示的21处盆腹腔内异常高代谢病灶经病理检查评实全部为卵巢上皮性癌复发灶,阳性预测值为100%。而同期CA125水平异常升高的8例(9人次)患者中,盆腹腔B超、CT检查发现占位病灶各1人次;PET检查发现了多个B超及CT检查漏诊的0.5-1.5cm的微小癌灶。在PET检查阴性的6例患者中,1例进行了二次探查术,盆腹腔多点活组织检查未发现转移癌;5个未手术患者中,4例严密随访11-13个月未发现复发征象,1例于第9个月出现CA125水平升高,复查PET出现阳性病灶,并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卵巢上皮性癌复发(该例已包括在上述8例中)。结论 在卵巢上皮性癌的术后病情监测中,PET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成像清晰、定位准确,可能成为早期诊断和定位卵巢上皮性癌复发的重要手段,并能为再次探查术或肿瘤细胞减灭术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别对早期卵巢上皮性癌(EOC)及交界性卵巢癌(BOT)年轻患者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术式、选择病例标准、术中注意事项、术后相关问题及妊娠结局进行讨论。在对EOC及BOT患者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SS)治疗前应与患者充分讨论和交流,使患者充分理解此种术式治疗后的生育潜在可能性和安全性。手术应由有经验的妇瘤医师施行,保证分期手术的准确性;术后多学科(妇科肿瘤医师、生殖医学专家、产科医师)会诊,共同治疗、随访,是获得妊娠良好结局和患者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40岁以下妇女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年龄小于40岁妇女卵巢上皮性癌在临床及病理学方面的特点。方法:1978年1月至1992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年龄小于40岁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共54例,选择与每一例同期手术、年龄大于40岁卵巢上皮性癌54例作为对照组,用SPSS及SURVAL分析软件对两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年龄小于40岁患者中,因偶然发现盆腹腔包块就诊者(46.3%)多于对照组(27.8%),而因出现症状就诊者(53.7%)少于对照组(72.2%),其早期诊断率(61.1%)、肿瘤单侧发生率(68.5%)、肿瘤最大径线均值(13.6cm)、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占50.0%)以及达到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者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组织学类型及化疗情况相似。单因素分析,年龄小于40岁患者预后好,其2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9.8%和50.2%,8例保留健侧卵巢者均无复发。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对预后无影响。结论:年龄小于40岁患者的卵巢上皮性癌其分期较早,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部分患者手术时可保留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13.
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234例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并探讨复发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复发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34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的发病年龄为40.1岁(14~80岁).其中,浆液性肿瘤101例(43.2%),黏液性肿瘤94例(40.2%),混合性肿瘤19例(8.1%),子宫内膜样肿瘤12例(5.1%)及透明细胞肿瘤8例(3.4%);Ⅰ期161例(68.8%),Ⅱ期19例(8.1%),Ⅲ期54例(23.1%),无Ⅳ期病例.182例(77.8%)患者行开腹手术,45例(19.2%)行腹腔镜手术,7例腹腔镜改行开腹手术.119例(50.9%)患者行保守性手术(保留子宫及至少1侧附件),115例(49.1%)行非保守性手术(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平均随访时间为40个月(8~78个月),26例(11.1%)患者术后复发,无肿瘤相关的死亡病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复发与手术方式、肿瘤径线大小、是否为双侧病变、囊肿破裂与否、分期、是否为微乳头浆液性交界性卵巢肿瘤、是否为微浸润及腹膜种植与否有关(P均<0.05).经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OR=2.304,P=0.024)、囊肿破裂(OR=2.213,P=0.038)、分期(OR=4.114,P<0.01)、微浸润(OR=2.291,P=0.046)及腹膜种植(OR=2.101,P=0.016)是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虽预后好,但部分患者仍存在复发风险,应重视具有复发高危因素的病例.  相似文献   

14.
卵巢上皮性癌二探阴性术后复发与预防性治疗宋水勤①黄薇②综述张国楠①审校卵巢上皮性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以手术为主,提倡行最大限度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辅以化疗。随着手术技能的提高与术式的改进,以及抗癌新药的广泛应用,卵巢癌的治疗效果已得...  相似文献   

15.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并探讨影响卵巢交界性肿瘤复发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09年8月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的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130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及术后病理证实。且经正规肿瘤术后随访12~240个月。结果平均发病年龄为42.3岁;Ⅰ、Ⅱ、Ⅲ期分别为106、6、18例;浆液性、黏液性和其他病理类型各48、63、19例;49.0%(51/104)的患者CA125升高;1%有微乳头浸润,0.05%有浸润性种植;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42.3%保留生育功能。复发率为6%(8例),其中18例行卵巢肿物剥除术2例复发,34例单侧或双侧附件切除术未见复发。肿瘤分期手术与一侧附件切除及单纯肿物剥除术的5年及10年存活率分别为100%、100%、95%。结论卵巢交界性肿瘤发病年龄较轻,Ⅰ期为主,黏液性肿瘤多见,预后良好,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对早期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后需长期随访。FIGO分期、微乳头型病变,浸润性种植及初次术后是否残留是影响复发及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上皮性卵巢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天津中心妇产科医院收治且随访资料完整的132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复发56例(复发组),未复发7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分级、残留病灶、腹水情况、术前HE4值、有无新辅助化疗、术后2月CA125值、术后化疗方式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研究各因素与复发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残留病灶1cm、腹水、术前HE4值、术后2月CA12535U/L及组织分级是影响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复发的因素;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腹水和术前HE4是影响患者复发的独立因素;年龄、组织学类型及化疗方案与上皮性卵巢癌复发无关。结论:有腹水、低分化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且术前HE4400pmol/L,术后2月CA12535U/L是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应加强完善术后辅助治疗,降低复发风险,并严密随访,以便更早发现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7.
复发性卵巢交界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复发性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施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后的月经、生育功能以及肿瘤复发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0至2006年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复发性卵巢交界性肿瘤6例患者施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后的月经、生育以及复发情况.结果:(1)6例患者中5例月经正常;(2)3例患者共妊娠4次,其中3次为足月妊娠并分娩活婴,1次流产,自然妊娠率达50%;(3)平均随访时间为32个月(6~72个月),其中1例复发,但未发生与肿瘤相关的死亡.结论:对年轻有强烈生育要求的复发性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仍可考虑施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术后自然妊娠率高,但需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卵巢类癌及其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卵巢类癌罕见并多与畸胎瘤并存,该肿瘤在无转移时就可出现类癌综合征。5-HT可能是该症候群的原因,治疗可单纯用手术切除,只限于卵巢的预后良好,复发少见,晚期类癌治疗经验有限。  相似文献   

19.
妇女盆腔、主动脉旁、网膜淋巴结内“苗靳氏腺性包涵囊肿”,其发生率由5%-20%不等,现较普遍认为由间皮陷入淋巴结内化生而来,因淋巴结内“腺性结构”衬复苗勒氏上皮,多数呈输卵管上皮分化,少数呈宫内膜或宫颈上皮分化,偶可衍生化为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上皮或癌变。因此,需与淋巴结内子宫内膜异位症,转移癌鉴别、若出现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伴淋巴结内“勒氏上皮或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上皮腺性包涵囊肿”,并不影响患者预后,但伴网膜浸润种植或/及淋巴结内“苗靳氏腺性包涵囊肿”癌变,则影响预后,需进一步根治性手术及化疗。  相似文献   

20.
李雅琴  黄向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7,33(11):826-829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及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卵巢肿瘤患者得到早期诊断,伴随着晚婚晚育、二孩政策的放开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卵巢功能及生育力的保留成为目前医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目前年轻上皮性卵巢癌、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恶性性索间质肿瘤及交界性卵巢肿瘤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现状、术后化疗及卵巢功能保护、妊娠结局及随访等方面进行了总结,认为对于合适的年轻恶性及交界性卵巢肿瘤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且有较满意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