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淑平 《国医论坛》2010,25(5):26-27
<正>产后缺乳中医一般称之为"乳汁不足"或"乳汁不行",是产科常见病证之一。笔者在临床中采用自拟通乳饮治疗产后缺乳6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凡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或"乳汁不足"。临床以产后初期缺乳最为常见,一般发生于产后2~3 d至半月内。本病多因产妇自身体质虚弱所致。笔者运用参芪增乳汤辨证施治,观察产后缺乳气血虚弱型患者127例,并回顾多年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来源选择2003年1月~2013年10月  相似文献   

3.
正产后缺乳又称"产后乳汁不行",指产后哺乳期乳汁少或无。中医学认为其病因有虚实之分,虚者多为气血虚弱,乳汁化源不足;实者多因肝气郁结,或气滞血凝,乳汁不行。其治疗大法为虚者宜补而行之,实者宜疏而通之。随着该症状的日益突出,临床发病率的增加,中医药治疗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其中针灸治疗方法简单、安全性高、效果明显,为治疗产后缺乳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针灸干预产后缺乳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冀秋凤 《陕西中医》2012,(9):1272-1272
<正>产后缺乳,亦称产后"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多因产妇素体虚弱,或产时失血过多,产后失于调养,运化无力,无以生乳,或因精神郁闷,气血壅滞,阻碍乳汁运行,致乳胀乳汁不得出,是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现笔者就临床应用中医药辨证治疗产后缺乳点滴体会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产后缺乳症是指女性生产后产褥期内,分泌乳汁较少或无、不能满足婴儿需要的一种现象.随着生活压力增大、初产妇年龄增高和剖宫产率上升,产后缺乳症发生率逐渐提高.产后缺乳症不仅降低了母乳喂养率,亦可影响婴儿生长发育.本研究探讨产后缺乳症针刺疗法研究进展,从中医学认识、穴位选取、针刺辨证论治和针刺治疗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产后...  相似文献   

6.
陈瑞英 《河北中医》2011,33(2):248-249
产后缺乳是指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或逐渐减少,不能满足哺乳的需要.产后缺乳多发生在产后2~15 d,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临床以发生于新产后的缺乳最常见.2008-10-2010-08,笔者运用针刺结合中药治疗产后缺乳40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产后缺乳是临床常见疾病,如何安全有效改善泌乳量是众多母亲面临的难题.本文以"产后缺乳、乳汁不足、中医外治法、中医治疗"等为关键词,检索近5年运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产后缺乳的文献,依据其类别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对其运用及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产后乳汁稀少或完全无乳,中医称为“缺乳”。笔者临床中对50例产后缺乳患者采用复方中药制剂通乳合剂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产后缺乳影响母乳喂养及婴儿的成长发育.传统中药治疗产后缺乳应用广泛,疗效显著.其中,中药漏芦常用于治疗各型产后缺乳,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本文对漏芦治疗产后缺乳的辨证论治及现代药理学研究进行论述,为漏芦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产后缺乳是指产妇在哺乳期内,乳汁甚少或全元,亦称为“产后乳汁不行”、“乳汁不足”、“乳无汁”,是产后常见疾病,多发生在新产后。其病因多因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或恼怒伤肝,肝气郁结所致,产后缺乳发病率约占产妇的20~30%。现对我院门诊病人观察中缺乳情况及临床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宋肄劼 《光明中医》2012,27(8):1645-1646
产后缺乳是指产后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乳可下者,称“缺乳”.缺乳多发生在产后第二、三天至半月内,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产后缺乳的发病率占产妇的22.2%,且有上升趋势[2],因此产后缺乳的治疗、预防、和护理显得较为迫切,西医治疗没有较好的办法.中医认为缺乳多由于产妇气血化源不足,无乳可下,或因气机不畅、气血失调、经脉涩滞及痰气雍阻气机所致.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根据中医辨证实施护理,效果明显.先将临床辨证施护的体会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2.
<正>产后哺乳期内,乳腺无乳汁分泌,或乳汁量少,不能满足喂养婴儿者,称产后缺乳[1]。多发生在产后2 d~3 d或半个月内,也可以发生在整个哺乳期内。中医称之为"产后缺乳"、"产后乳汁不行"等。于2012年8月~2014年5月间,笔者采用益气通乳汤口服配合耳穴贴压治疗产后缺乳5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50例均为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医院妇科门诊及产科住院患者,年龄20岁~35岁;病程3 d~3个月。诊断及排除标准:根据产后无乳汁分泌或乳汁甚少的临床表现及检查乳房不  相似文献   

13.
产后缺乳,是妇产科常见病之一,尤其是近几年来,受产妇年龄偏高、剖宫产率增高以及产后哺乳条件反射等诸多因素影响,产后缺乳的发病率逐年递升,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与婴儿的成长.因此,对产后缺乳的产妇进行及时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乳汁为气血所化生,按摩可补益气血、疏肝解郁、通肝下乳.基于此,为探讨临床中按摩疗法对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笔者通过临床观察2012年10月到2013年10月间98例运用中医特色按摩法治疗产后缺乳的病例,疗效显著,证实按摩能有效增加乳汁分泌,明显改善缺乳程度,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丽  李文丽 《河北中医》2006,28(6):452-453
产后缺乳是指产妇分娩后乳汁甚少或全无,亦称"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严重影响母婴的身心健康.1999~2004年,我们运用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产后缺乳62例,并与单纯中药内服治疗34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于庆影  张杰  石曾育  李红梅 《新中医》2015,47(2):163-164
目的:观察自拟通乳汤配合外治法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产后缺乳患者给予通乳汤口服及外治法治疗。结果:治愈24例,好转5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为96.7%。结论:通乳汤配合外治该治疗产后缺乳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李华霞  来玉芹 《光明中医》2022,(22):4205-4207
产后缺乳是指乳汁不足甚或全无,是临床常见的妇产科疾病之一,近年来乳汁不足发生率呈增多趋势。中医药治疗产后缺乳方法多样,因其绿色安全、不影响哺乳、成功率高,广泛应用于临床。此文就近5年关于产后缺乳的中医病因病机及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推拿、刮痧、耳针等方面进行概括总结,以期为产后缺乳的治疗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产后乳汁分泌甚少或完全缺乏 ,不能满足婴儿需要的称“缺乳”。乳汁缺乏是产后常见病 ,虽非重症 ,但影响了婴儿的健康发育 ,故产妇缺乳是临床应重视的一个问题。据全国20个省(市)调查统计表明 ,产后4个月母乳喂养率 ,城市仅为34% ,农村为60%。造成低哺乳率的原因之一就是产后缺乳。笔者近6年来用自拟化痰通乳汤治疗产后缺乳5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参照《实用中医妇科学》[1]产后24h后 ,乳汁分泌甚少或全无 ,乳胀而不下乳 ;或乳汁清稀量少 ,伴见形体肥胖 ,胸闷不舒 ,泛恶纳差 ,舌淡红 ,苔白腻 ,脉滑。…  相似文献   

18.
正缺乳指产后哺乳期内乳汁量少或无乳可下[1],是产妇产后常见的一种病证,多发生于产后2~15d内[2]。西医认为乳汁的分泌、排出主要受机体神经内分泌因素调节。产后缺乳的原因较多且复杂,单纯的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而中医在治疗缺乳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3]。笔者应用穴位按摩配合中医食疗治疗产后缺乳259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莒县中医医院产科收治的产后缺乳患者259例,乳房外观发  相似文献   

19.
产后哺乳期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祖国医学理论认为乳汁为气血所化,气血又赖脾胃的运化而生成。产后气血亏虚或由于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气血失调、乳汁滞阻均可导致缺乳。笔者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二十余年,自拟增乳汤治疗缺乳症12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20例缺乳症均系我科门诊病人,其中产后缺乳3~5天来诊者86例;6~10天24例;10天以上者10例.2 治疗方法增乳汤主方:王不留行12g、路路通9g、漏芦9g、  相似文献   

20.
目的阐述针灸治疗产后缺乳的现状,为针灸临床与基础研究的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十年针灸治疗产后缺乳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对目前临床研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结论针灸治疗产后缺乳有较大优势,有可提升、规范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