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深度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15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假穴位埋线组(假埋线组,51例)、中层穴位埋线组(中层组,52例)和深层穴位埋线组(深层组,52例)。观察3组患者治疗疗效;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颈部活动度情况;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周、5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YT-20评分变化情况;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情况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深层组总有效率为94.2%,明显高于假埋线组的60.8%及中层组的78.8%(均P<0.05)。3组治疗后颈椎伸展度、颈椎屈曲度、颈椎旋转度、颈椎侧屈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其中深层组明显高于假埋线组及中层组(P<0.05)。3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但深层组VAS评分明显低于中层组及假埋线组(P<0.05)。3组治疗后YT-20评分均呈升高趋势(P<0.05),其中深层组YT-20评分高于中层组及假埋线组(P<0.05)。3组治疗后物理组成总分(PCS)评分及心理成分总分(MC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深层组及中层组PCS评分、MCS评分均高于假埋线组(P<0.05)。3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深层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好,能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颈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及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中医辨证用药及功能锻炼,对照组单纯采用手术治疗。观察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评分。结果:2组术后1周、术后1月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评分均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周2组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68倒,好转1254;对照组治愈31例,好转9例。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中医辨证用药及功能锻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止痛快、疗效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SR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30例。由于治疗过程中三组均有病例脱落,最终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参与疗效评价者分别为28例、29例、28例。三组患者均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针刺穴位选取颈夹脊、天柱、后溪、申脉、悬钟、手三里、少海;对照1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针刺选穴与操作手法同观察组;对照2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针刺选穴与操作手法同以上两组。三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三组患者颈肩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NDI评分、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的颈肩部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颈肩部VAS评分低于对照1组(P<0.001)和对照2组(P=0.042)。三组患者治疗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刀激痛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院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电针治疗,观察组行针刀激痛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颈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颈椎活动障碍指数(NDI)的变化,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及椎动脉外膜上血浆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结果:治疗3周和治疗6周,2组颈部VAS评分及ND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的颈部VAS评分及NDI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3周和和治疗6周,2组TNF-α及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的TNF-α及IL-1β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IL-10水平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2组治疗3周和治疗6周时的VIP、NPY及CG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激痛法对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和颈椎活动障碍的疗效比电针更显著,这可能与针刀激痛法抑制炎症反应、阻断神经肽能纤维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项八针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项八针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治疗,两组每周均治疗3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SF-36量表评分作为主要疗效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躯体疼痛、情感角色、活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具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的躯体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具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躯体角色、情感角色、活力、精神健康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躯体疼痛、情感角色维度评分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具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躯体功能、活力、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项八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够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也是临床最常见的颈肩综合症,临床症状多见于颈肩痛、乏力、手指发麻、颈部活动受限等.其发病率在颈椎病中最高,约占到60-65%.因各种传统手法治疗疗效较差,在推拿整脊界倍受关注.笔者自2008年在推拿配合下应用短杠杆微调法治疗6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快速缓解其临床症状,取得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口服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法将1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5例。2组均予牵引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并予中药口服联合穴位注射,每日1次。2组均治疗5 d后休息2 d,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McGill疼痛问卷(MPQ)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相关肌肉表面肌电信号中位频率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38%(62/65),对照组为73.85%(48/65),试验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MPQ评分明显降低,CASCS评分明显升高(P<0.05);2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上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相关肌肉表面肌电信号中位频率明显提高(P<0.05);2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相关肌肉表面肌电信号中位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及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上述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口服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有效减轻患者症状体征,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并能改善相关肌肉表面肌电信号中位频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引导下刀钩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S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日常教育,并教授颈椎功能锻炼法,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则在肌骨超声引导下行刀钩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组总有效率、愈显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骨超声引导下刀钩针治疗CSR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以控制机械刺激为核心的治疗体系对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观察组应用以控制机械刺激为核心的治疗体系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坐位牵引进行保守治疗,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采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进行疗效评价,包括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以及精神健康(MH)、健康变化(HT)等,并随访1年。结果: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无发生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1年,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58例得到随访,有效随访率96.7%。治疗后及随访1年,2组患者BP、PF (观察组治疗后除外)、RP、RE、H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而2组患者GH、VT、SF、MH评分较治疗前无明善改善,甚或评分有下降趋势。治疗后,2组间各维度评分变化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RP、SF、RE、HT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而BP、PF、GH、VT、MH评分组间差异不大(P 0.05)。结论:普通坐位牵引和以控制机械刺激为核心的治疗体系均能在一定程度改善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在远期疗效方面,以控制机械刺激为核心的治疗体系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针刺单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的临床疗效和机制。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颈肩臂疼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后溪穴组)30例,B组(常规穴组)30例。以外周血中TNF—α为观测指标,用简化的McGill疼痛问卷表(MPQ)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差异。结果:(1)两组治疗前外周血中TNF-α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中TNF—α水平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TNF-α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两组治疗前,用简化的McGill疼痛问卷表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后用《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两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组治疗方法均可降低患者外周血中TNF—α的水平。(2)两种方法治疗均可达到相近的止痛效果。(3)单穴治疗可以取得近似针刺常规多穴的效果,具有取穴少,患者所受痛苦小,易于接受,且简单易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颈痛宁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Ⅱ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评价颈痛宁颗粒剂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适应性、安全性和使用注意事项。按中药新药审批办法,对420例颈椎病(神经根型),中医辨证为血瘀气滞,脉络闭阻者,用颈痛宁与颈复康进行临床比较,从临床疗效以及疼痛、压痛、麻木、压顶试验等症状和体征分析.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证明颈痛宁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优于颈复康。颈痛宁无毒副作用,是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较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颈椎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观察组73例用针灸配合颈椎操,对照组73例单用针灸治疗,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100%、对照组82.19%,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灸配合颈椎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并施行恰当护理疗效好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傍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量化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传统傍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傍刺法加电针)和对照组(常规刺法加电针)各33例。治疗20d后,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颈椎功能评定表结合常规疗效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疼痛及颈部功能情况均有一定改善(P〉0.05),但治疗组在颈部临床症状、体征检查、日常生活及疼痛指数等方面改善更突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傍刺法加电针能够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及颈部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道医独龙针“坎卦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72例颈
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采用道医独龙针“坎卦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
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30 min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颈椎活动度(ROM) 评分,并比较2组临床
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ROM
评分均升高(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4.4%,高于对照组83.3%,但2组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道医独龙针“坎卦针”治疗颈型颈椎病效果显著,能够即时缓解
患者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中医护理干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92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6 例。对照组给予针刺联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揿针联合中医护理干预,2 组均连续干预 4 周。比较 2 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颈椎功能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1.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1.74%,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症状、体征及适应能力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 (P<0.05),观察组上述 3 项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 (CASCS) 细则积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2 组颈椎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 (P<0.05),观察组颈椎活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2 组 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P< 0.05),观察组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5.6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 76.09%,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联合中医护理干预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其疼痛感,提高护理满意度,对患者的颈椎功能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腹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患者92例随机分成腹针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每组46例,运用<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及目测类比疼痛分度量表(VAS)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分,治疗结束后计算改善率、改善指数、治疗前后VAS差值、分级疗效率等评价指标,统计学处理.结果:腹针组的积分、VAS评分差值、改善指数、改善率等指标均明显高于传统针灸组,P<0.01,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腹针组痊愈率和显效率也明显优于传统针灸组,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腹针疗法能迅速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气血不足型患者的症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灸.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龙氏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龙氏手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变化,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 相似文献
20.
笔者采用电针、局部封闭、颈椎牵引配合神灯照射综合治疗颈椎病患者91例,报道如下。一般资料2001年以来共收治的20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男122例,女85例;双侧发病5例。病例随机分成A、B、C三组,对有普鲁卡因过敏史者编入C组。A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