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利用传统“孙氏”及改良“孙氏”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并进行比较。方法:2010年4月—2015年10月,采用传统“孙氏”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27例,改良“孙氏”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32例。改良“孙氏”手术组患者均行右侧腋动脉插管,其中10例患者同时行右股动脉插管。所有患者均行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端侧吻合,体温降至25℃停循环。结果:改良“孙氏”手术组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入住ICU时间、出院时间,均较传统“孙氏”手术组明显减少。结论:改良“孙氏”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效果确切,简化了术式,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外科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05年2月1日—2011年1月31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2011年2月1日—2016年2月1日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5例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部分主动脉弓替换手术,试验组采用孙氏手术方法,比较2组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选择性脑灌注时间、术后ICU住院时间、病死率、术后并发症。结果 2组在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选择性灌注时间(56.82±19.77)min、术后IUC住院时间(6.12±1.8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4.53±23.46)min、(10.32±2.0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死亡1例(6.67%),术后并发症5例(33.33%),对照组死亡5例(33.33%)、术后并发症8例(53.3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孙氏手术治疗,不仅具有良好疗效,同时可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涉弓手术后发生脑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进行弓部手术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脑部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术后发生脑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11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脑部并发症31例,发生率26.72%,其中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PND)7例,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TND)24例;发生脑部并发症组住院期间死亡6例,无并发症组死亡5例,总住院死亡率为9.48%。单因素分析显示,弓部手术后脑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有年龄、脑卒中史、颈动脉斑块或狭窄、急诊手术、术前肾功能不全、低血压、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术后低氧血症、低心排综合征、输血浆>800 mL、输红细胞悬液>6 u。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深低温停循环时间>40 min、输血浆>800 mL、输红细胞悬液>6 u、脑卒中史及颈动脉斑块或狭窄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弓部手术后发生脑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深...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Stanford A型夹层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6年11月外科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夹层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Bentall术1例,Bentall术+半弓置换1例,Bentall+孙氏手术5例,升主动脉置换+半弓置换2例,升主动脉置换+孙氏手术12例;其中同期行行冠脉搭桥术2例。结果:4例患者死亡,其中手术直接死亡1例,术后死亡3例,住院病死率为19.0%。1例死于活动性出血,3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出现顽固低氧血症4例,手术切口严重感染1例,右侧大面积脑梗2例,肾功能急性衰竭3例,严重肝功能急性衰竭1例,均治愈或改善。17例随访5个月~5年,均存活,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征及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2016年本科确诊的47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平均发病年龄为(52.3 ± 14.5)岁,男女比例为3∶1;主要症状为疼痛,其中以胸痛及胸背痛为主(72.3%),高血压发病率为63.8%。入院后总病死率为21.3%,术前病死率为8.5%,术后病死率为13.9%。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心包积液的发生率是44.7%,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是73.2%。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心率、肌钙蛋白水平,收缩压水平较高为独立保护因素。术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年龄、心率、体外循环(CPB)转流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D-二聚体水平。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猝死因素主要有年龄、心率、肌钙蛋白、收缩压水平较低。急诊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心率、CPB转流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D-二聚体水平,手术中应尽量减少CPB转流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对近3年在我科18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单纯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3例行主动脉瓣置换+升主动脉置换术(Wheat手术),4例行带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置换+冠状动脉移植术(BentaU手术),3例行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远端支架象鼻术(孙氏手术),3例行Bentall手术+孙氏手术(其中1例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死亡2例,死亡率11%,死亡原因1例为术后肾功能衰竭并发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为术后心内膜炎致全身重症感染。存活者1例胸腔积液2个月,16例无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必须严格控制血压和良好的镇静镇痛,争取尽早手术,熟练地手术操作、合理的体外循环和脑保护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弓部手术后脑部并发症发病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术后脑部并发症临床监测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388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88例患者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93例,其中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TND)80例(20.62%),永久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PND)13例(3.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术前白细胞水平较高、术前血肌酐水平较高、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术中峰值血糖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72、1.846、1.825和2.089,P <0.05)。PND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有年龄、脑卒中史(■=1.756和2.848)。结论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弓部手术后发生TND与术前白细胞、肌酐、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及血糖水平等密切相关,PND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和脑卒中史有关,术前抗感染治疗、降低血肌酐及术中积极控制血糖可减少脑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收集Stanford A型夹层患者围术期的临床资料以分析探讨夹层术后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20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共6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术后存活组(50例)和术后死亡组(18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谵妄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术后感染与术后谵妄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中心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08例,其中43例(39.8%)发生术后谵妄.收集发生与未发生谵妄患者的术中、术后观测指标及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经升主动脉插动脉灌注管的临床经验。方法:45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下手术,根据术前CTA、MRI及术中探查情况,在食道超声引导下,选取升主动脉夹层累及轻或没有夹层的区域作为插管位置,控制有创动脉压在90mmHg左右,用尖端较长的直型主动脉灌注管插管,4-0prolene线做双荷包缝合固定,右心房插右心引流管,右上肺静脉插左心引流管建立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时,直视下经头臂动脉及左颈总动脉分别插双侧脑灌注管行脑保护。结果:所有升主动脉插管成功,没有发生夹层破裂及灌注不足病例。住院死亡3例(6.7%),1例死于术后早期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一过性脑功能紊乱6例(13.3%);脑血管意外2例(4.4%),其中脑栓塞1例,脑出血1例,出院时均处于恢复期。血管吻合口出血开胸止血3例;声音嘶哑1例;肾功能衰竭1例。1例于术后4月因院外抗凝不当突发脑出血死亡。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在准备充分的条件下,经升主动脉插管能快速建立体外循环,提供顺行灌注,辅以双侧顺行脑灌注,能取得满意的机体保护效果,具有快速、简单、安全、创伤小的特点。经升主动脉灌注仍是较好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血流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151例,一期行“孙氏手术”,按术后是否出现血流感染结果分为阳性组(n=24)和阴性组(n=127),记录患者基本信息、术中情况等进行术后血流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血流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P=0.034)、术中植入人工瓣膜(P=0.040)、手术时间(P=0.043)、体外循环时间(P=0.036)、深低温停循环时间(P=0.011)、术后24 h引流量(P < 0.001)、心包纵隔管保留时间(P=0.002)、呼吸机支持时间(P=0.001)、术后二次气管插管(P < 0.001)、气管切开(P=0.016)、床边透析(P=0.025)。其中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心包纵隔管保留时间、二次气管插管是术后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深低温停循环时间的延长,术后24 h引流量的增加,长时间保留心包纵隔引流管,术后行二次气管插管,能够增加主动脉夹层术后血流感染的可能。结论:术中尽量减少深低温停循环时间,严密止血减少术后引流量,术后尽早拔除心脏纵隔引流管,监护过程中注意把握拔管指征,减少二次气管插管,能够减少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提高预后率,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方法的变化以及经验教训?方法:对4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主动脉近端即根部处理常用3种术式,即窦部修复?Bentall手术或David手术?主动脉远端处理方法也不相同,即单纯升主动脉替换?升主动脉替换联合次全弓替换和全弓部替换联合支架象鼻手术?结果:围手术期死亡3例,总病死率7.5%?37例治愈出院,35例接受持续随访,时间3 ~18个月,平均(10 ± 5)个月?6 例单纯升主动脉替换术患者中有1例存在主动脉弓部以及降主动脉增宽趋势,其余29例平均随访12个月,其中1例于术后9个月因脑血管意外死亡?结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结合病情以及医院条件?医生个人经验进行个性化决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替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对15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替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手术均在全身麻醉、深低温停循环和选择性脑灌注下进行。单纯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替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12例,同期行带瓣管道主动脉根部替换术(Bentall术)2例,行Bentall术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住院期间死亡1例,原因为术后第4天脑出血。全组无术后再次开胸止血和截瘫病例。目前14例患者定期门诊随访,无死亡和需要再次手术病例。结论: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替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血管内膜破口位于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方法,深低温停循环加腋动脉插管选择性脑灌注能有效地预防神经系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夹层术后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针对性地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河南省胸科医院重症医学科405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夹层术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胸片及细菌学结果,确诊其术后发生肺部真菌感染。对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53例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占比为13%。相较于同期手术无肺部真菌感染组,肺部真菌感染组的急诊手术患者高于择期手术患者,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应用持续血液净化(CRRT)治疗患者高于非CRRT治疗患者;随着呼吸机使用时间的增加,重症监护室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在使用抗生素方面,使用碳青霉烯类的患者感染率低于使用头孢类的患者感染率,使用碳青霉烯类应用时间<3 d的患者感染率最低。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是否应用CRRT、呼吸机使用时间、手术时间和碳青霉烯类应用时间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4个危险因素(P<0.05)。结论 呼吸机应用时间和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是急性Stanfor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采用保留头臂动脉的孙氏手术治疗头臂动脉未受累及的复杂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2013年2月至2013年11月为4例患者实施该手术,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5±16.02)岁,急性期手术2例,慢性期手术2例。均在深低温停循环,右腋动脉插管选择性脑灌注下手术。同期行升主动脉置换术3例,无冠窦及升主动脉置换术1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220±58.21)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9.25±52.87) min,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53.75±29.24) min。术后24 h胸腔心包引流量(337.5±202.22) ml。无开胸止血,无昏迷或截瘫,1例术后因呼吸功能不全行无创呼吸机通气。4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出院前复查CT: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人工血管无扭曲,胸降主动脉内支架血管复张、贴壁良好,夹层真腔扩大,假腔闭合或缩小。术后随访1~10个月,患者恢复良好,无死亡及再次手术。结论:保留头臂动脉的孙氏手术治疗头臂动脉未受累及的复杂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简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脊液引流救治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28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患者术后并发了脊髓损伤,予行脑脊液引流及围手术期护理,总结脑脊液引流的护理措施及护理经验。结果 6例患者中4例在行脑脊液引流术后3天内下肢肌力出现不同程度恢复,其中2例患者出院时肌力恢复正常,2例单侧肢体肌力2级,2例截瘫,6例患者均未出现脑脊液引流术后并发症。结论主动脉夹层术后脊髓损伤为严重并发症,护理中应提高警惕。脑脊液引流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运枝 《医学综述》2013,(22):4171-4173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为降低主动脉夹层患者病死率作出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06年8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57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各临床因素导致的病死率,并进行多因素分析,明确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Standford分型,有无家族心血管病史、吸烟史、并发症,及不同收缩压和治疗方式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93分析结果显示:Stanford分型A型、有家族心血管病史、有吸烟史、收缩压〈90mmHg及行手术治疗方式是影响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Stanford分型A型、有家族心血管病史、有吸烟史、收缩压〈90mmHg及行手术治疗方式显著增加了主动脉夹层破裂的风险,是影响主动脉夹层患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存在上述指征的患者应给予重点看护、治疗,以降低病死率,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整理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分成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收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外伤史及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并发症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血管手术史、术前脑神经系统症状、术前白细胞计数及术前血肌酐均高于无并发症组,且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入住时间均长于无并发症组(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有合并症、有心血管手术史、术前有脑神经系统症状、术前血肌酐水平高、术前白细胞计数高及体外循环时间长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脑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多,临床上应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筛查和强化监控管理,尽可能减少脑神经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既往病史、危险因素、体征、夹层类型、治疗方法和预后等。结果 5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5.8±11.9岁,男女比例为2.31∶1,首发症状为疼痛(占81.1%),既往高血压病史患者占69.8%。其中,Stanford A型、B型构成比分别为54.7%、45.3%,其住院病死率分别为41.4%、12.5%。结论主动脉夹层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疼痛为其主要首发症状。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危险因素。Stanford A型病死率较Stanford B型高。入院血压较高、出现意识障碍是预测死亡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外科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择阜外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外科治疗急性A型血肿患者8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术前升主动脉CTA测量值示:主动脉直径(50.3±10.3)mm,血肿厚度(15.9±6.4)mm;术前出现心包填塞并发症16例,一过性意识丧失6例,休克4例,急性肾功能不全3例;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5例。术前平均等待时间(3.4±2.4)d。术后均采用主动脉CTA检查评估疗效,持续随访7~7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月。结果急诊手术38例,择期手术42例。手术方式包括:升主动脉及全弓置换手术51例,其中杂交全弓手术19例;升主动脉及部分主动脉弓替换29例。体外循环时间(137.1±40.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4.5±27.3)min。院内死亡率2.5%(2/80),均为急诊病例。术后呼吸机时间(37.8±65.9)h。出院病例随访无死亡患者,术后CTA结果提示无继发主动脉夹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急性A型血肿的手术时机应该根据不同的病理特点进行选择急诊或择期手术;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需要积极急诊外科手术;对高龄、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等高危因素患者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杂交全弓技术能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