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吸烟与非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弥散功能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COPD患者,分为吸烟组(n=62)、非吸烟组(n=51).测定静息状态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及肺CO弥散量(DLCO)、比弥散量(DLCO/VA).结果 两组患者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烟组DLCO与非吸烟组比较有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吸烟影响肺功能,吸烟加重了COPD病人弥散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吸烟和被动吸烟对肺通气和肺弥散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吸烟和被动吸烟对肺通气和肺弥散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06年1月~2008年10月健康体检者853例,根据吸烟情况分3组,吸烟组n=327例,被动吸烟组n=421例,非吸烟组n=105例.所有被捡者均行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检测.结果 ①吸烟组和被动吸烟组FVC、FEV_(1.0)、FEV_(1.0)/FVC和PEF检测结果均在正常预计值范围,但与非吸烟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而FEF_(25%~75%)、FEF_(50%)和FEF_(25%)、检测结果吸烟组和被动吸烟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与非吸烟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肺弥散功能吸烟组与被动吸烟组DL_(co)、KCO与非吸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吸烟首先损伤小气道,吸烟和被动吸烟同样损害肺通气和肺弥散功能.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12-14+18
目的 探讨肺弥散功能检查在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8月收治的60例患者,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n=30)为支气管哮喘患者,对照组(n=30)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另选30例正常人作为正常组,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肺通气功能的测定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肺弥散功能测定结果,正常组、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残气容积/肺总量比值(RV/TLC)和1 s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结果 观察组的肺活量、用力肺活量、1 s用力呼气容积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肺弥散率和一口气弥散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1 s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低于正常组,且对照组随着疾病的加重,其比值越小;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残气容积/肺总量比值高于正常组,且对照组随着疾病的加重,其比值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弥散功能检查有助于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鉴别和诊断,可区分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早期疾病、病变部位的判断以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影响中老年人肺弥散功能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304例中老年人分为8组:①正常组;②冠心病组;③吸烟组;④矽肺组;⑤肺癌组;⑥慢阻肺组;⑦肺部弥漫性病变组;⑧冠心病合并慢阻肺组。分别测定其弥散功能,结果发现:吸烟、慢阻肺、肺癌、矽肺、肺部弥漫性病变及冠心病均影响肺弥散功能,冠心病合并慢阻肺时其影响较单纯冠心病或单纯慢阻肺时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肺弥散功能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的鉴别和诊断作用。方法:本文对8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3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肺容量、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测定,结果在两组间和与正常人之间进行比较。结果: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残气容积/肺总量(RV/TLC)值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只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弥散功能(DLco)值明显下降,与正常人和支气管哮喘患者比较(P<0.01)有差异。结论:肺弥散功能测定有助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的鉴别和诊断。  相似文献   

6.
岑英文  丁谊 《甘肃医药》2012,(12):881-882
目的:分析贫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的作用。方法:纳入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门诊、呼吸内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贫血的患者共70例。所有患者按贫血标准分为两组,即正常血红蛋白组和贫血组。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是否吸烟、身高、体重指数、住院时间等。记录入组当天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动脉血气结果,测定入组当天肺通气功能。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两组肺功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动脉血气情况,入组当天两组肺功能(FEV1%)、PaO2无显著性差异(P>0.05),贫血组的入组当天CRP、PCT含量及PaCO2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伴有贫血可能与机体炎症反应有关,纠正该类患者贫血状态对于改善病情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上皮细胞TGF-β1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观察TGF(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吸烟所致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上皮细胞表达的水平,探讨TGF-β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炎症形成过程及氧化/抗氧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TGF-β1在1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慢支组)、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组)气道上皮细胞的表达,并与1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①COPD组气道上皮细胞TGF-β1的表达(0.785±0.071)高于慢支组(0.559±0.051),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COPD组、慢支组气道上皮细胞TGF-β1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0.195±0.029),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GF-β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炎症形成过程及氧化/抗氧化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下呼吸道微生物组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正在成为研究热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正常人群下呼吸道微生物组存在差异,烟草、药物会影响微生物组的稳定,微生物组的异常可能会影响气道慢性炎症的进展,稳定期与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呼吸道微生物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测对于鉴别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3月~2017年3月支气管哮喘、COPD急性发作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支气管哮喘组(40例)和COPD组(80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容量测定、弥散功能、脉冲振荡、肺通气功能)指标。结果:COPD组通气功能均显著低于支气管哮喘组,COPD组残总比、残气量以及功能残气量显著高于支气管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组患者的弥散功能有轻度减少或正常水平,外周气道阻力、上气道阻力、呼吸总阻抗以及响应频率与COP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弥散功能方面两组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肺通气功能检测,弥散功能、肺容量测定以及脉冲振荡对于鉴别诊断支气管哮喘和COPD急性发作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吸烟时间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和激活蛋白-1(AP-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探讨激活蛋白-1(AP-1)在吸烟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氧化/抗氧化失衡中的作用.方法 自制大鼠实验性被动吸烟装置,建立吸烟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动物模型,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不吸烟组、吸烟1月组、吸烟2月组、吸烟3月组,每组各10只.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半定量技术检测支气管上皮细胞Cu-Zn SOD和AP-1(c-fos和c-jun)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吸烟3月组大鼠出现了肺气肿的病理改变.吸烟各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c-fos、c-ju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不吸烟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吸烟各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吸烟各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Cu-Zn SOD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不吸烟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2月组较1月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3月组和2月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随着吸烟时间的延长,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中c-fos和c-jun二者的表达逐渐增高,并且呈正相关,Cu-Zn SOD在吸烟1月和2月时表达较高,在吸烟3月时略有下降.提示AP-1在吸烟所致COPD氧化/抗氧化失衡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来自不同地区青年耐寒锻炼前后肺通气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驻哈尔滨某部当年入伍的新兵,分为两组;Ⅰ组为来自寒区的新兵50人(吉林省吉林地区),Ⅱ组为来自非寒区的新兵50人(河南信阳);按照新兵训练大纲进行耐寒锻炼,分别于锻炼前和锻炼后60天测定受试者的肺通气功能.并比较吸烟者和非吸烟者肺通气功能指标.结果 训练前,Ⅰ组新兵的25%呼气流速(FEF25%)、50%呼气流速(FEF50%)和75%呼气流速(FEF75%)3项肺通气功能指标均高于Ⅱ组新兵,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他肺通气功能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60天,两组新兵的肺通气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训练前(P<0.01,P<0.05),而两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在训练前和训练60天后,新兵小气道功能的部分指标吸烟组和非吸烟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寒冷气候对来自非寒区的新兵训练前小气道功能有一定影响,而经过耐寒锻炼60天后,来自寒区和非寒区新兵的肺通气功能均显著提高,增强了新入伍战士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长期大量吸烟对小气道功能有一定损害.  相似文献   

12.
梁敏 《辽宁医学杂志》2010,24(3):125-126
目的观察头孢吡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OPD急性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30例,采用头孢夫辛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头孢吡肟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14天。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50%,有效率为80%;治疗组治愈率为66.6%,有效率为9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细菌清除率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78.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头孢吡肟治疗慢性阻塞行肺疾病伴下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呼吸系统常见症状与肺的通气和弥散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呼吸系统常见症状与肺通气和弥散的关系。方法 将300例申请肺功能测定的患者,年龄14 ̄78岁,按有无呼吸道 症状分为症状组与非症状组。用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MasterscreenPFT肺功能 进行肺通气及弥散功能的测定。结果 两组混合型通气功能的发生率经卡方检验,χ^2-54.22,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两且阻塞型通气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卡方检验,χ^2=4.92,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激素使用时间长短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激素使用及其时间长短与COPD患者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发生的情况。结果使用激素与未使用激素的COPD患者其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7.58%、6.12%,两者间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激素使用<3天与7~13天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3~6天与14~21天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激素增加了COPD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风险,而激素使用时间越长,发生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5.
张晨阳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7):66-67,72
目的探讨下肢踏车运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吸气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科收治的COPD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低强度日常活动训练,研究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下肢踏车运动训练,比较两组运动前后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肺容积、最大吸气峰值流速,最大吸气压,比较研究组患者下肢运动训练前后运动持续时间和峰值运动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训练后,运动持续时间及最大运动功率均较之前明显升高,最大吸气压、最大吸气峰值流速较之前明显增加,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对照组上述指标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常规通气指标、弥散指标、容量指标训练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肢踏车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及吸气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测定16例中老年长跑者肺活量、通气功能、弥散功能及呼吸动力机制指标,并以9例同年龄组不参加长跑看作对照。结果:肺活量、最大通气量及第一秒最大呼气率,长跑组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别;CO弥散量及CO弥散系数,长跑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别;静态肺顺应性长跑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别。从弥散功能及肺顺应性改善的机制探讨,说明长跑有利于呼吸功能改善,有益于氧的吸收及利用,因而有助于老年人心肺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徐淑萍  武文 《宁夏医学杂志》2012,(10):1006-1007
目的探讨回族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64例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急性加重期的回族女性为研究对象,分为反复住院和单次住院2组,回顾分析2组的吸烟及被动吸烟和烟雾接触史,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住院时间。结果 2组住院前一般情况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烟及烟雾接触>10年组患者其临床表现重,并发症多,肺功能下降严重,住院天数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戒烟和避免烟雾等有害物质的接触有助于减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郝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8):546-54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由于吸烟、感染、大气污染等有害因素作用,导致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量增大,并伴有气道壁的破环。气道黏膜纤毛运动减弱,功能降低,尤其是老年人,往往有咳嗽无力和反应迟钝,使痰液不易排出,不利于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药口服结合舒利迭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96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舒利迭吸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肺汤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FEV1、FEV1/FVC明显提高,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血气分析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81.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药口服结合舒利迭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肺功能,改善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l)及炎症状态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以及58例稳定期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组)和60例单纯冠心病患者(CHD组)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血细胞自动计数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BC),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sTREM-l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水平。采用免疫增强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OPD组、CHD组和合并冠心病组的WBC、血清sTREM-l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OPD组、CHD组和合并冠心病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CHD组的WBC、血清sTREM-l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高于COPD组(P<0.05)。与单支病变比较,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患者的WBC、血清sTREM-l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患者(P<0.05),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患者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WBC、sTREM-l和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正相关(r=0.679,0.824,0.712,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WBC、血清sTREM-l以及炎症因子水平与冠心病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WBC、血清sTREM-l及炎症因子水平升高,血清sTREM-l以及炎症因子hs-CRP水平与冠心病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