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粘膜肠化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1月至12月我院胃镜室对检出的215例胃粘膜肠化者作了Hp测定,并对其中69例中度以上肠化者进行了病理特殊染色分型及CEA测定,以探讨其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病人均为住院及门诊经胃镜检查的胃疾病患者。215例伴有胃粘膜肠化者中...  相似文献   

2.
胃粘膜上皮肠化类型与胃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和方法:本文对癌旁胃粘膜与非癌胃粘膜肠化标本128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肠化程度与癌变倾向有相关性,癌旁重度肠化显著高于非癌胃粘膜。粘液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癌旁肠化上皮类型以不完全性大肠型化生最为多见,而非癌胃粘膜肠化以完全性小肠型化生居多,结论;提示重度不完全性大肠型化生是与胃癌发生关系较为密切的肠化类型。  相似文献   

3.
老年胃粘膜肠化分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粘膜肠化尤其是不完全型的大肠化生与胃癌有密切的关联。我们对我院胃镜室1995年1月至1996年12月检出的55例中度以上老年胃粘膜肠化患者作了病理特殊染色分型及癌胚抗原(CEA)和幽门螺杆菌(Hp)的测定。并与同期检出的53例中度以上胃粘膜肠化的中...  相似文献   

4.
胃粘膜癌前病变P21和P5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检测胃粘膜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病变部位P21和P53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内窥镜及病理学证实为胃粘膜肠化生者44例,男26例,女18例,平均年龄475岁.异型增生者14例,男9例,女5例,平均年龄645岁.粘液组化将肠化生分型,免疫组化测定P21及P53蛋白表达.结果Ⅱb型肠化生P21及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00%和300%,均显著高于Ⅰb型肠化生(258%和64%,P<001).异型增生P21及P53阳性率为428%和285%,高于肠化组34%和118%.Ⅱb型肠化异型增生P21和P53阳性率为625%和375%,也高于Ⅰb型肠化异型增生组166%和166%.结论分泌非中性粘液的Ⅱb型肠化异型增生带有更多与胃癌相同的生物学性状,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胃粘膜肠化和异型增生作为胃癌前兆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胃粘膜肠化和异型曾生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对72例胃癌57例胃粘膜异型增生256例肠化生病例进行粘液组织化学,菜豆凝集素(PHA)亲合组织化学及抗人胃癌单抗MGⅡ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15例正常胃粘膜作为对照,结果:Ⅲ型肠化在癌旁肠化及异型增生伴肠化的检出率均显著高萎缩性胃炎伴肠化(P均〈0.01),PHA受体及MGⅡ抗原在正常胃粘膜无表达,而在胃癌高度表达。PHA受体  相似文献   

6.
胃粘膜肠化类型与慢性胃炎的研究李春启,刘为纹,李继昌,王伯欧临床消化病杂志,1994;6(1):1一般认为随着慢性胃炎的发展,肠化的程度亦加重。但对不同类型肠化的病理学意义及其与慢性胃炎的关系,尚缺乏深入了解。本文对139例胃粘膜活检标本中肠化类型与...  相似文献   

7.
胃粘膜肠化与幽门螺杆菌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癌高发地区人群中胃粘膜肠化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分布的关系。方法:对533例胃癌高发地区成年人行内镜及胃粘膜活检组织学检查,Warthin-Starry染色阳性定为H.pylori感染。结果:533例成年人的H.pylori检出率为64.5%。H.pylori阳性组肠化检出率为55.5%,阴性组肠化检出率为31.8%(P〈0.01)。H.pylori阳性组无肠化和轻、中、重度  相似文献   

8.
从1989年3月~1992年5月对1025例胃脘痛为主症的患者舌质含苔与胃粘膜幽门螺旋菌感染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胃脘痛患者舌象与幽门螺旋菌的检出率有明显关系;与中医证型和病理诊断有明显的规律性;舌质与舌苔的细菌含量及HP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GST-π在胃癌发生过程中表达,及在肠化阶段在GST-π为代表的人体对致癌物解毒系统与H.pylori致毒作用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利用S-P法对219例胃粘膜活检标本进行GST-π单克隆抗体的检测;利用HID-AbpH2.5-PAS粘蛋白组化学技术对171例肠化粘膜进行分型;利用HE及H.pylori-DNA PCR及ELISA方法对正常胃粘膜和肠化粘膜进行H.pylori的检测。对80例H.pylori阳性患进行H.pyrori根除治疗三个月后进行H.pylori、GST-π的检测。结果:正常胃粘膜未见GST-π的表达,肠化粘膜GST-π阳性率为69.5%,胃癌GST-π阳性率为44.4%,高于正常胃粘膜(P<0.01),低于肠化粘膜(P<0.05)。H.pylori阴性组SGT-π阳性率高于H.pylori阳性组(P<0.05)。H.pylori根除治疗后,根除组GST-π表达高于未根除组(P<0.05)。结论:正常胃粘膜→肠化粘膜→胃癌组织GST-π表达由无→高→低,GST-π弱阳性或阴性的Ⅲ型肠化与胃癌关系密切;肠化粘膜中GST-π弱阳性或阴性表达如合并H.pylori感染,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提示在肠化阶段H.pylori的致毒作用与机体对致癌物的解毒作用彼此相互拮抗。  相似文献   

10.
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及其与胃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是当今胃粘膜临床与病理研究的热点课题。在内镜胃粘膜活检中,肠化生病人非常多见,因此,深入开展对肠化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收集有关文献,就此领域的研究历史、现状与未来进行概述,并试图提出肠化生与胃癌关系的设想模式。胃粘膜肠化生研究的历史回顾 1883年Kupffer在对胃癌切除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中首次描述了胃粘膜的肠化生现象,当时认为是一种胚胎残留组织或单纯的肠粘膜异位。1896年Schmidt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GST-Л在胃癌发生过程中表达,及在肠化阶段以GST-Л为代表的人体对致癌物解毒系统与H.pylori致毒作用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利用S-P法对219例胃粘膜活检标本进行GST-Л单克隆抗体的检测:利用HID-AbpH2.5-PAS粘蛋白组化学技术对171例肠化粘膜进行分型;利用HE及H.pylori-DNA PCR及ELISA方法对正常胃粘膜和肠化粘膜进行H.pylori的检测.对80例H.pylori阳性患者进行H.pylori根除治疗三个月后进行H.pylori、GST-Л的检测.结果正常胃粘膜未见GST-Л的表达,肠化粘膜GST-Л阳性率为69.6%,胃癌GST-Л阳性率为44.4%,高于正常胃粘膜(P<0.01),低于肠化粘膜(P<0.05).H.pylori阴性组SGT-Л阳性率高于H.pylori阳性组(P<0.05).H.pylori根除治疗后,根除组GST-Л表达高于未根除组(P<0.05).结论正常胃粘膜→肠化粘膜→胃癌组织GST-Л表达由无→高→低,GST-Л弱阳性或阴性的Ⅲ型肠化与胃癌关系密切;肠化粘膜中GST-Л弱阳性或阴性表达如合并H.pylori感染者,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提示在肠化阶段H.pylori的致毒作用与机体对致癌物的解毒作用彼此相互拮抗.  相似文献   

12.
明确胃粘膜肠化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具重要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意义。八十年代以来,不少作者将肠化分为不同类型,多数作者认为含有硫酸粘液的不完全型肠化与胃癌的关系密切。本文就此收集国内外文献,对肠化的分型、不同类型肠化的生物学性质及其与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的关系作综合复习。  相似文献   

13.
作者等应用酶组织化学和电泳等生化方法对75例胃癌组织(44例分化良好,31例未分化)、16例正常胃粘膜、20例肠腺化生、6例肝和小肠组织及4例胎盘组织进行碱性磷酸酶同功酶(简称ALP同功酶)测定,以了解胃癌组织中ALP同功酶的来源及性质,并就此与正常胃粘膜和伴有肠腺化生的胃粘膜相比较,以探讨肠腺化生和胃癌间的关系。结果如下: 酶组织化学研究:16例正常胃粘膜的ALP活性主要在间质毛细血管壁,有的则在淋巴滤泡或基质纤维处。在正常胃粘膜的上皮细胞内未见有ALP活性,但在20例伴有肠化的上皮细胞的腔缘处则有多数可见。75例胃癌组织中有29例(19例分化良好,10例来分化)在癌细胞中见有ALP活性,在分化良好的,ALP  相似文献   

14.
胃笑5号治疗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60例临床观察章日初,田月凤,区国钧1992年7月至1994年3月,我们用自己研制的胃笑5号治疗胃粘膜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60例,报告如下。l资料与方法1·互临床资料6D例均为门诊病人,经胃镜和病理确诊胃粘膜...  相似文献   

15.
螨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89年4月在做胃粘膜霉菌培养时,无意中发现培养基中有螨生长。为了探索螨与胃部疾病的关系,我们对254例各种胃病患者的胃粘膜进行了螨培养,其中部分胃粘膜作涂片检查。病例选择与研究方法1病例选择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胃病史,但无呕吐与腹泻;无皮肤病史或皮肤...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胃粘膜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胃癌癌前病变)的可能致病因素.我们开展了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了病例一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互调查对象:1993年2月~1996年12月在深圳市中医院就诊的门诊或住院的胃院痛患者,病理检查符合胃粘膜肠化或异型增生者共100例,其中肠化生70例,异型增生30例。并另选100例胃皖痛复诊病例,但病现检查胃粘膜无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者作为对照。按照卫:回病例一对照调查要求.两组性别一致,年龄无显著性差异。1.2调查方法: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要求,采用一人一卡,统一填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系统观察胃粘膜肠化生长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以及病变过程中癌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方法 应用低浓度甲硝基亚硝基胍(MNNG)及抑酸剂雷尼替丁联合喂饲,辅以胃部间断X线照射方法建立Beagle(毕格)犬胃粘膜肠化生动物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法对胃粘膜活检组织APC、p53、K-ras、bcl-2基因蛋白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 运用MNNG 雷尼替丁 局部X线照射方法成功地建立了毕格犬胃粘膜肠化生模型,采用此模型动态观察胃粘膜病变过程,证实了正常→浅表胃炎→萎缩胃炎→灶状肠化→中重度肠化变化规律。并发现癌基因bcl-2蛋白在萎缩性胃炎中既可表达,在肠化组织中可检出抑癌基因APC、癌基因K-ras蛋白表达。结论 MNNG 雷尼替丁 局部X线照射是建立毕格犬胃粘膜肠化生模型有效方法,犬胃粘膜肠化生经历了与人体相似变化过程,癌相关基因bcl-2、APC、K-ras蛋白在犬胃粘膜肠化生及癌变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们对216例胃溃疡(GU)患者和109例胃粘膜无异常者(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的对照分析,以期进一步探讨GU患者Hp感染若干情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病例和方法1995年5月~1996年4月,我院胃镜检出GU385例,其中...  相似文献   

19.
十二指肠球部胃上皮化生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球部胃化与球溃,球部粘膜萎缩,胃窦溃疡,胃粘膜肠化和Hp感染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对象与方法凡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的各种慢性胃病患者,除了残胃外,均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49例。将发生胃化的43例归为胃化组,将不发生胃化的106例归为非胃化组.胃镜检查时,分别在胃窦部和十二指肠球部钳取两块粘膜,分装两瓶,每瓶作为一个标本,每个标本分别作HE染色、Giemsa染色,AB染色渭窦部肠化检查)和PAS染色(球部胃化检查).分别统计两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萎缩的发生率,胃窦部的溃疡、Hp感染和肠化发生率.结果一、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病变胃粘膜端粒酶活性的差异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关系,探讨端粒酶活性、H.pylori感染与胃粘膜癌变的关系.方法:应用端粒重复扩增法测定正常胃粘膜、癌前病变和胃癌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用酶免疫法检测H.Pylori感染患者的血清H.Pylori-CagA-IgG水平,并分析端粒酶活性与H.Pylori-CagA-IgG水平的关系.结果:172例胃镜活检标本中,正常胃粘膜、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无肠化、伴1度、2度肠化和胃癌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0%、0%、0%、25%、37.5%和88.89%.45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和相应的非癌胃组织也呈相似结果.正常胃粘膜、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无肠化及伴1度、2度肠化组织的H.pylori阳性率分别为0%、52.17%、60%、70%和75%.45例手术切除胃癌的非癌胃组织无肠化、伴1度、2度肠化的H.pylori感染强度分别为10.8±9.6个/50腺体、41.3±31.1个/50腺体和86.4±47.8个/50腺体.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H.Py-lori-CagA-IgG抗体水平显著低于胃癌患者(P<0.01),22例H.pylori阳性胃癌患者感染的H.pylori全部为cagA阳性菌株,其非癌胃粘膜有12例呈现端粒酶活性(54.55%);相反H.pylori阳性的2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感染的H.Pylori只有8例为cagA阳性菌株(36.36%),其胃粘膜均未呈现端粒酶活性.结论:正常胃粘膜和浅表性胃炎不表达端粒酶活性,萎缩性胃炎的端粒酶活性随肠化进展而增高,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最高,阳性率达88%以上.胃癌患者非癌胃粘膜中的端粒酶活性与肠化程度、H.Pylori感染强度呈平行关系,且感染的H.Pylori多为cagA阳性菌株;而慢性浅表性胃炎感染的H.pylori多为cagA阴性菌株.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胃粘膜癌变的早期预测指标,cagA阳性的H.Pylori感染可能是端粒酶重新激活的启动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