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例1:女,48岁.因"眶周红斑20余天"入院,检查:眶周可见水肿性红色皮疹,双手掌指关节伸侧可见Gottron征,四肢近端肌力Ⅳ级.磷酸肌酸激酶(CPK)491 U/L,肌电图:左三角肌、肱二头肌时限稍短,胸部X线片:双肺纹理增多.诊断为"皮肌炎",予甲泼尼龙80 mg/d治疗,患者肌酶下降,皮疹好转出院.2009年2月20日,患者再因胸闷伴咳嗽10 d入院,检查:双下肺湿啰音,右侧为主.胸部X线片:两肺间质性炎症.肺部高分辨CT(HRCT)示:双肺可见弥漫分布斑点样及条索状影,密度不均,边缘模糊,提示两肺间质性炎症(图1).肺功能: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中度异常;弥散功能重度减退(一氧化碳弥散度35.9 mmol·min-1·kPa-1).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36岁.既往雷诺现象13年,9年前诊断双肺间质纤维化,外院给予口服泼尼松40 mg/d治疗,2个月后逐渐减量,约1年后停药.4年前患者开始出现血小板减少,最低5×109/L,外院给予甲泼尼龙40 mg/d及人免疫球蛋白(20 g/d、5 d)治疗,血小板升至102×109/L后甲泼尼龙逐渐减量至l6 mg/d,加环孢素4mg?kg-1 ?d-1维持治疗3个月,此后甲泼尼龙继续减量至8 mg/d、环孢素减量至2 mg?kg-1?d-1维持治疗1年余.2年前患者病情稳定,停用所有药物.此后监测血小板,维持在(20~30)×109/L,未予治疗.入院前2个月,患者出现月经淋漓不尽,复查血小板6×109/L,外院先后给予甲泼尼龙500 mg/d冲击治疗3d,人免疫球蛋白20 g/d、3d,同时加环孢素5mg? kg-1?d-1,维持治疗1个月,效果不明显.再予甲泼尼龙1000mg/d冲击治疗3d,后减量至80 mg/d维持治疗l周,此后逐渐减至40 mg/d维持治疗,期间加环磷酰胺(600 mg/周)、雷公藤多甙(20 mg、3次/d)、长春新碱(2 mg)、达那唑(0.2g、2次/d)等治疗1个月,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控制月经,疗效均不明显,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入院体检:贫血貌,面具脸;双手指腊肠样肿胀;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可闻及帛裂音.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81岁,体重61 kg.因咳嗽、咳痰伴气短1周,肉眼血尿1次于2010年5月21日入我院.入院后胸部CT:双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经院内外专家会诊诊断:系统性坏死性肺血管炎.予甲泼尼龙(静脉滴注500 ~ 120 mg/d,5周,继之口服72~28mg/d,6周)联合环磷酰胺(静脉注射0.2g,2次/周,12周,总量4.6g)及抗感染(静脉滴注美罗培南1.5g/d,9d;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3 g/d,6d)、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复查胸部CT:双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逐渐吸收.8月16日患者诉右胸部肋间酸胀感,伴咳嗽、咳少量白痰.  相似文献   

4.
1病历简介 患者,男,79岁,主因流涕、心悸2d,伴发热1d于2009-01-22日入院.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10年、高血压、冠心病病吏多年,近半年口服优降糖2.5mg,3次/d,二甲双胍0.25g,3坎/d.入院后依据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为:(1)慢性支气管炎并肺内感染;(2)2型糖尿病;(3)冠心病.(4)高血压.给予氧疗;口服肠溶阿司匹林75mg;卡托普利12.5mg,3次/d;二甲双胍0.25g,3次/d;优降糖2..5mg,早晚各1次.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不同厂家雷贝拉唑钠肠溶片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成本一效果.方法 选择98例近期胃镜下证实为消化性溃疡而且尿素酶HP测试及病理HP阳性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第1周用国产(瑞波特)雷贝拉唑肠溶片10 mg,2次/d,空服,阿莫西林1 g、克拉霉素分散片0.5 g,2次/d,饭前1 h服用,连用7 d,以后单用瑞波特10 mg,2次/d,空服,连用3周;B组:第1周用进口(波利特)雷贝拉唑肠溶片10 mg,2次/d,空服,阿莫西林1 g、克拉霉素分散片0.5 g,2次/d,饭前1h服用,连用7 d,以后单用波利特10mg,2次/d,空服,连用3周;均治疗4周后观察溃疡愈合效果,并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明显溃疡愈合效果(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雷贝拉唑组效价比更优.结论 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国产与进口雷贝拉唑相比,更安全、经济、有效,适合我国国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82岁,因"间断干咳10年,加重伴发热10 d"于2011年5月5日收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患者10年前出现轻度干咳,无发热、胸闷及胸痛等症状,X线胸片示双下肺间质样改变(图1);胸部CT示双肺胸膜下网格状和磨玻璃影,外院诊断为"特发性肺纤维化",未给予治疗;其后间断咳嗽,每年体检示肺部病变无明显进展;入院前1个月开始出现乏力、食欲不振,10 d前无诱因出现咳嗽加重,伴发热、肌肉酸痛,体温高达38.8 ℃,无寒战、皮疹、口腔溃疡及关节痛等.外院查外周血白细胞为16×109/L,中性粒细胞为0.86,ESR为84 mm/1 h,C反应蛋白为74.7 mg/L,X线胸片示双下肺间质样病变,左下肺可疑结节影(图 2) 外院给予"头孢他啶"静脉滴注5 d,但症状无好转,为进一步诊治而入我院患高血压病30年;吸烟10包年,已戒烟30年.体检:体温37.9℃,脉搏98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10/60 mm Hg(1 mm Hg =0.133 kPa) 急性病容,体质衰弱.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软,无抵抗,甲状腺不大.  相似文献   

7.
依那西普治疗脓疱型银屑病关节炎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0岁.主因多关节肿痛5个月,皮疹1个月伴发热1周于2007年4月入院.2006年11月出现腰骶部疼痛,活动后减轻,左膝、踝关节肿痛,实验室检查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阳性,骶髂关节CT示"双侧骶髂关节炎Ⅱ级",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pondylitis,AS),给予口服"塞来昔布0.2 g,每日2次,来氟米特10 mg/d",静脉滴注"环磷酰胺(CTX)400 mg,每3周1次",症状改善,自行减药,未随访.4个月后病情加重,出现泛红色鳞屑样皮疹,伴瘙痒、疼痛,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对症及激素治疗,效差,1周后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6~40.0℃,伴寒战,给予"塞来昔布、来氟米特、CTX",并"口服泼尼松30~40 mg/d,静脉滴注地塞米松5 mg/d",疗效不佳入院.  相似文献   

8.
病历摘要 患者男,35岁,因发热(体温39.1℃)1 d就诊,无咳嗽,肺部听诊无啰音,血常规显示白细胞5.2×109/L,中性粒细胞0.81.患者曾于门、急诊留观时先后给予舒巴坦钠/氨苄青霉素钠9 g+阿昔洛韦0.5 g静脉滴注2 d、氯唑西林6 g+左氧氟沙星0.4 g静脉滴注2 d,但体温仍不退,至第4天患者出现气急,伴咳嗽、咳痰(开始为白色泡沫样,后出现痰中带血),两肺闻及细湿哕音,X线胸片显示两下肺小片状高密度影(图1),诊断为两下肺炎,继续给予抗感染治疗,并联用氨茶碱0.25 g、地塞米松10 mg及复方氨基比林2 ml等,患者气急仍无缓解并呈进行性加重,肺部啰音增多,于第5天两肺满布大水泡音即转入呼吸科病房.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8岁.因劳力性胸闷气促两年伴下肢浮肿9个月入院.既往无肾病及高血压病史.体检:T36.4℃,P84次/分,R26次/分,BP15/10kPa,唇紫绀,颈静脉充盈.肺呼吸音增粗,右肺湿啰音较多.心界左下扩大,心音减弱,主动脉瓣区双期杂音.心尖区SMⅡ/Ⅵ级.下肢轻度浮肿,尿常规正常.血:Hb1115g/L,BUN6.8mmol/L,Cr110μmol/L.ECG:STv_(4~6)下垂型下移1~2mm,T波低平或倒置.X线胸片;双肺纹理增粗,右下肺有一片状阴影.心脏B超:左房左室增大,主动脉内径扩大,主动脉瓣增厚、狭窄并关闭不全,二尖瓣返流.临床诊断:冠心病、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心衰Ⅲ°,右肺肺炎.入院后静脉给先锋霉素Ⅵ6g/d、口服长效硝酸甘油30mg/d、阿司匹林100mg/d、潘生丁75mg/d、卡托普利25mg/d.1周后卡托普利增量至150mg/d.用药第3周患者出现恶心厌食,尿量每日由1000ml左右减至300ml左右,气促浮肿加重.复查BP15/8kPa,蛋白尿( ),BUN39.78mmol/L,Cr461μmol/L.静脉即给利尿合剂及速尿20~80mg/d,经用4日无效后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心得安合用治疗小儿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8例室性早搏患儿行胺碘酮和心得安联合治疗;胺碘酮用量第1周15 mg/(g.d),分3次口服;第2周开始10 mg/(g.d),分2次口服;第3周开始5 mg/(g.d),1次口服;共用药8周;心得安用量前4周为1 mg/(g.d),后4周为0.5 mg/(g.d)。治疗12周评价疗效及心电图指标的变化。结果 48例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治疗后心率、P-R间期、QT间期均有明显改善(P均<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与心得安合用治疗小儿室性早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用APBSCT治疗4例难治性SLE。干细胞动员应用环磷酰胺(CTX)4g/m2,分两天应用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10μg/kg·d-1;预处理方案包括CTX(50mg/kg·d-1,-6、-5、-4、-3d),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15~20mg/kg·d-1,-2、-1、 1、 2d)。结果:4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数时间分别是9d,10d;SLE的临床表现明显减轻,尿蛋白减少或消失,自身抗体转阴或滴度减低,泼尼松用量<10mg/d;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APBSCT治疗难治性SLE近期疗效显著,造血重建恢复迅速,安全有效,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徐燕  黄晓明 《中华内科杂志》2011,50(12):1053-1055
患者男性,30岁.2010年3月30日无诱因发热,体温39.2℃,伴畏寒、寒战,查血常规正常,静脉点滴头孢噻肟钠(2 g、2次/d)后,最高体温降至37.3~37.4℃,以午后升高为著.4月6日外院查胸部CT示双肺多结节(图1、2),4月10日用莫西沙星(0.4g、1次/d)、氟康唑(0.2g、1次/d)、丁胺卡那(0.4 g、1次/d)抗感染治疗后未再发热.  相似文献   

13.
例1女,33岁,已婚.关节肿痛、蛋白尿9年,反复下肢无力伴尿潴留4年于2009年9月28日入院.9年前出现关节肿痛、蛋白尿、颊部红斑,外院查抗核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阳性,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予口服泼尼松及静脉滴注环磷酰胺治疗,症状缓解后6个月自行停药.4年前出现进行性双下肢无力,不能站立,伴尿潴留.外院颈胸段磁共振成像(MRI)示T2-4节段脊髓内可见低T1高T2信号.予以静脉滴注甲泼尼龙500 mg每日1次×2 d、250 mg每日1次×2 d,人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10 g每日1次×5 d,继之口服泼尼松30 mg每日1次及硫唑嘌呤50 mg每日2次.患者排尿正常,可行走.硫唑嘌呤使用6个月后停用,泼尼松逐渐减量为5 mg每日1次维持.4个月前再发肢体无力、麻木.1周前出现尿潴留、排便困难.既往史:15年前出现双眼视力下降,左眼失明.无自然流产史.入院查体:体型消瘦,神志清楚,左眼光感,左眼直接对光反射及右眼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心肺腹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上肢肌力V-级,双下肢肌力Ⅳ锻.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55岁.因"反复口腔溃疡、血便10余年,加重2d",于2009年1月入院.病程中有外阴溃疡、后葡萄膜炎、结节红斑、关节酸痛、低热,查肠镜示多发溃疡,曾诊断白塞病(Behqet's disease),治疗上曾给予泼尼松15~40 mg/d、甲氨蝶呤(MTX)10 mg/周、柳氮磺吡啶(SASP)3g/d、环磷酰胺(CTX)总量5.6g.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82岁.因胸闷2个月、黑便5周、头晕4 d于2010年10月29日入住我院.患者7周前因反复胸闷1周在外院就诊,心电图、心肌酶谱提示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提示3支病变,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植入紫杉醇药物涂层支架3枚.当时血红蛋白(Hb)124 g/L.术后服用氯吡格雷75 mg/d,肠溶阿司匹林(ASA)0.1 g/d.5周前排成形黑便,2~3次/d,持续1周,无腹痛、头晕和心悸,外院随诊查Hb 84 g/L、便潜血(+);血清铁蛋白17.8μg/L,血清铁3.11μmol/L;将药物调整为氯吡格雷75 mg/d,ASA 0.1 g/隔日.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三联疗法在提高首次根治失败的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再次根治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门诊诊断H.pylori阳性的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复合溃疡)、慢性胃炎(非萎缩/萎缩)经过标准三联方案首次根治失败的患者共180例。按实验组∶对照组=1∶1设计随机表,按随机区组设计进行随机分组,按照病例入选先后顺序分配随机号,每组90例。实验组:复方嗜酸乳杆菌片1 g(2片)/次,3次/d,餐后使用,疗程14 d(d1~14),继续给予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0 g,2次/d,莫西沙星400 mg,1次/d,疗程10 d(d15~24);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0 g,2次/d,莫西沙星400 mg,1次/d,疗程10 d(d1~10)。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所有患者经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或胃镜行病理学检查检测H.pylori,并对治疗中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的H.pylori根除率符合方案数据分析(PP)分别为:72.9%(62/85)、54.7%(47/86)(χ2=6.188,P=0.013),而意向性分析(ITT)分别为:68.9%(62/90)、52.2%(47/90)(χ2=5.233,P=0.02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中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口腔异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三联疗法对首次标准三联疗法根治失败的H.pylori感染患者,H.pylori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钙通道阻滞剂贝尼地平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伴蛋白尿患者肾脏保护作用的差别.方法 根据24 h尿蛋白总量(简称为Pro)和使用药物的不同,将236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蛋白尿患者分为4组:A1组(1 g/24 h≤Pro<3 g/24 h,服用贝尼地平8 mg/d)、A2组(1 g/24 h Pro≤3 g/24 h,服用缬沙坦80 mg/d)、B1组(Pro<1 g/24 h,服用贝尼地平8 mg/d)、B2组(Pro<1 g/24 h,服用缬沙坦80 mg/d).各组均观察48周,比较应用药物后肾小球滤过率(GFR)、尿蛋白及血压的差别.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4、48周后各组GFR均明显升高(均P<0.01),但是各组之间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1组比较,B2组治疗24、48周后Pro明显减少[24周:(0.39±0.06)g/24 h比(0.27±0.07)g/24 h,P<0.01;48周:(0.30±0.05)g/24 h比(0.18±0.01)g/24 h,P<0.01].A1组与A2组比较,治疗12、24和48周后Pr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24和48周后,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间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贝尼地平和缬沙坦在保护原发性高血压伴蛋白尿患者肾脏功能方面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益气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12月,该科门诊及住院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共155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7例,两组均严格糖尿病饮食,采取口服降糖药或(和)胰岛素控制血糖在理想水平。观察组采用中药健脾益气汤:方剂中黄芪50 g,党参15 g,山药15 g,白术15 g,茯苓15 g,枳壳10g,半夏10 g,木香9g,鸡内金10g,石斛10 g,丹参20 g,黄芩10 g。1剂/d,每次取汁200 m L,分2次饭后服。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10 mg/次,3次/d,餐前30 min服用。两组疗程均为4个周,4周后观察消化道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77例中,临床治愈27例(35.1%),临床好转31例(40.3%),临床未愈19例(24.7%),临床总有效率为75.3%(58/77),观察组78例中,临床治愈65例(83.3%),临床好转9例(11.5%),临床未愈4例(5.1%),临床总有效率为94.9%,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为(5.8±1.7)mmol/L,观察组为(5.4±1.3)mmol/L,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健脾益气汤有健脾益气、养阴和胃、消胀除满的功效,可有效缓解糖尿病胃轻瘫的消化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腹主动脉缩窄型高血压大鼠血清血管紧张素(1-7)浓度及左心室肥厚心肌组织中p-ERK1/2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逆转心肌重构的可能机制.方法 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1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3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及缬沙坦组,每组10只.术后第1天,将阿托伐他汀研磨成粉,溶于少量蒸馏水中制成悬液,采用灌胃法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上午定时一次,共4周.鼠尾容积法测定药物干预前及干预后2周、4周的血压变化.4周后处死大鼠,测定大鼠体重、左心室重量、左心室重量指数;HE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平均直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血管紧张素(1-7)浓度;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p-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3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和1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收缩压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3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收缩压明显低于10mg/(kg·d)阿托伐他汀组(P<0.01),缬沙坦组收缩压明显低于3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和10 ms/(kg·d)阿托伐他汀组(P<0.01);假手术组、3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1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及缬沙坦组左心室重量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3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左心室重量指数明显低于1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P<0.05);假手术组、3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及缬沙坦组心肌细胞平均直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1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与模型组无差异(P>0.05);1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3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及缬沙坦组血清Ang-(1-7)浓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3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及缬沙坦组血清Ang.(1-7)浓度明显高于1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P<0.05);1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30mg/(kg·d)阿托伐他汀组及缬沙坦组p-ERK1/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但高于假手术组.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腹主动脉缩窄型高血压大鼠心肌重构具有逆转作用,其机制与降低压力负荷诱导的心肌肥厚组织中p-ERK1/2 蛋白表述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静脉点滴头孢哌酮钠致腹泻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绪洁  张芳 《山东医药》2002,42(20):16-16
例 1:男 ,2岁 ,因发热、咽痛 2日入院。T38.5℃ ,P10 4次 /min,R2 4次 /min。神志清 ,精神可 ,咽部充血 ,扁桃体 度肿大 ,可见散在脓点 ,双肺呼吸音粗 ,心率 10 4次 /min,律整 ,大小便正常 ,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即给予 10 %葡萄糖液 10 0 m l、头孢哌酮钠 1g、病毒唑 0 .2 g、地塞米松 2 mg静脉点滴 ,1次 /d。输液后第 2日患儿出现腹泻 ,5~ 6次 /d,色正常 ,为粘液样稀便 ,无腹痛、呕吐等表现。大便常规化验检查正常 ,停用头孢哌酮钠后 ,未予对症治疗 ,症状逐渐缓解 ,2日后大便恢复正常。例 2 :女 ,70岁 ,因发热、咳嗽、咳痰伴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