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腰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损害病人身心健康并影响功能活动。为进一步探讨手术治疗方法,我院自1995年以来采用大重量牵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32例,收到一定效果。现结合病案分析将治疗方法和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使用中药熏蒸加手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中药熏洗加手法疗法。10d后评估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0.01);对照组无明显差异(﹥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0.01)。结论中药熏蒸加手法推拿提高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改善神经压迫功能。  相似文献   

3.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踪念明  张志伟 《医学信息》2009,22(10):2229-2229
临床上正确应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但也存在着推拿手法的使用不当,致使患者经推拿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有时还会使症状加重,造成不良后果。我科十余年来应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67例,对其中8.6%的无效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并参考有关文献,总结出影响其疗效的几个因素,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下肢微循环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了。而微循环障碍是许多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及表现。我们通过对6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法治疗前后下肢甲襞微循环变化情况的观察认为,微循环检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具有客观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运动学规律和机制,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魏氏伤科手法中的经典“悬足压膝”和“腰部提拉”手法动作作为研究对象。对10名健康青年男性施加手法动作,并通过三维运动捕捉系统采集手法作用时受试者的5次运动学数据,定义人体相对关节坐标系,并通过Visual3D软件建立人体三维运动模型。计算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相对运动角度,并分解对应得到各关节的屈曲/伸展、外展/内收、轴向旋转运动,处理计算得到关节的平均运动角度和轨迹规律。统计各运动数据,分析运动的左右侧差异。结果表明,右侧髋关节的平均被动屈曲角度可达137.33°,被动伸展角度可达30.86°,这与解剖学上髋关节的被动最大角度以及其与膝关节位置相关的理论相一致,也验证了髋关节的极限屈曲/伸展角度与膝关节的位置有关,从而说明魏氏手法的运动学作用机理在于促进髋关节被动运动达到可达最大程度。同时发现,部分关节运动角度针对下肢惯用侧存在统计学上的左右侧差异(P<0.05)。该研究为手法的研究和定量评估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3~18岁正常与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ALDH)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联合应用软件MIMICS 21.0、3-Matic Medical 13.0、Geomagic Wrap 2017、HYPERMES 2019和有限元软件ABAQUS 2021建立下腰椎正常与ALDH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关节突关节左右之差,选择13~18岁正常青少年和ALDH患者资料各3例,共计6例,分析比较施加不同力矩载荷下(中立位、侧屈和旋转工况)椎间盘应力大小。结果 1.建立6例男性正常与ALDH患者的L3~L5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获得中立位、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工况正常与ALDH应力、位移云图;2.正常青少年关节突关节角左右对称在中立位时,L4~5纤维环后侧应力增大;3.不同工况下,椎间盘应力纤维环均大于髓核,纤维环应力前屈>中立位>后伸;4. ALDH患者下腰椎关节突关节左侧大于右侧10°模型,后伸工况L4~5节段纤维环后侧应力明显增大。侧屈工况下,左侧屈纤维环左侧应力与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综合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8月-2010年8月共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采用牵引、推拿和药物等综合疗法治疗后的表现.结果 采用非手术综合疗法2~4个疗程后,其总有效率达92%,治愈率达77%,无效率为8%.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部分病人可采用非手术疗法治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所纳入的2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1:1比例随机纳入治疗组(符合方案者101例)和对照组(98例),分别给予内服中药、推拿、牵引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和牵引加口服扶他林治疗方案,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31例,显效44例,好转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治愈0例,显效37例,好转46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4.7%。经统计学处理,Z=-6.324, P=0.000<0.05,两者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外兼施,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牵引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30例,在牵引的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推拿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7%,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3.3%,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采用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的治疗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免除患者手术的痛苦,安全可靠,效果明显,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损,髓核自破损处脱出于椎管内压迫脊神经根。引起腰伴根性坐骨神经痛为主症的综合病症。用强扳法能够有效地解除突出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从而达到很好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椎间盘突出等腰椎病中医推拿斜扳疗法进行生物力学建模分析研究,比对脉冲激励的传统斜扳法和简谐激励的改良斜扳法两种不同手法的力学特性。方法假设椎骨为刚体,椎间盘及周围韧带等软组织为黏弹性体,建立模拟L1~5的5自由度振动系统,对基本方程进行解析求解。结果简谐激励改良斜扳法的疗效与频率有关。在频率≤1的简谐激励改良斜扳法作用下,病变节段最大位移都大于脉冲激励传统斜扳法下的最大位移。随着病变位置下移,简谐激励改良斜扳法的损伤比相比脉冲激励传统斜扳法逐渐下降,安全性增高。结论使用频率≤1的简谐激励改良斜扳法,治疗效果优于脉冲激励传统斜扳法,且可控制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棘突旁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棘突旁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9例,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价疗效。结果38例顺利实施手术,1例扩大切口。术后随访1—2年,平均1.3年,根据Macnab改良的疗效评定标准,优33例(84.6%),良5例(12.8%),总优良率97.4%。结论该方法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失血少,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很少遗留慢性腰痛症状,具有实施简便、安全可行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C4~5节段PrestigeTM-LP颈椎人工椎间盘植入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手术节段的运动分析。 方法 采用对成年男性的新鲜尸体的颈椎标本进行CT三维扫描方法建立C4~5节段和PrestigeTM-LP人工间盘有限元,模拟完成C4~5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测量生理加载下手术节段前屈/后伸、侧弯及轴向旋转运动角度。结果 有限元模型对颈椎的结构,包括椎体间韧带、颈椎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等均进行了精确的重建,并较好地模拟手术操作进行PrestigeTM-LP人工间盘植入。运动加载后运动角度,前屈5.7°,后伸3.5°,侧弯5.0°,旋转11.3°,与文献报道结果较为接近。 结论 有限元模型具有精确度高,手术模拟真实的特点,可作为颈椎人工椎间盘生物力学研究的一种较好途径。PrestigeTM-LP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可较好地保留手术节段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魏吉唐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0,9(4):313-314,322
目的 本文探讨腰椎间盘脱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128例。结果 非手术治疗72例,治愈率为48.6%。手术治疗56例,治愈率为76.8%,优良率91.1%。结论 椎间盘脱出症的治疗原则为:应先采用非手术疗法,无效时再进行手术治疗,并且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腰椎间盘退变合并骶髂关节紊乱的生物力学特征,探讨腰椎间盘退变与骶髂关节紊乱相关性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选取正常志愿者1名,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紊乱者2名(骶骨错位、髂骨错位各1名),采集CT数据建立相应的正常、骶骨错位、髂骨错位腰椎-骨盆模型,同时采集其步态数据驱动Any Body仿真肌骨模型,得到腰椎骨盆周围肌肉力及髋关节力作为加载条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比较患者与正常志愿者L4、L5椎间盘及骶髂关节应力变化。结果正常模型L4、L5左右及两侧骶髂关节应力曲线呈双峰,且无明显差异;骶骨错位模型与髂骨错位模型L4、L5左右及两侧骶髂关节应力曲线双峰改变甚至消失,L4左右两侧应力峰值差分别为0.55、0.80 MPa,L5左右两侧应力峰值差分别为4.05、2.08 MPa,骶髂关节右侧应力峰值与左侧峰值差分别为0.96、3.32 MPa。结论腰椎间盘退变合并骶髂关节错位导致人体承重力线的偏移,骶髂关节紊乱可加重身体两侧应力失衡,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过程不能忽视骶髂关节紊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观察提拉旋转斜扳法操作时椎间盘应力及应变发生的变化规律,探寻手法治疗腰椎疾患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方法 在构建的L4~5节段腰椎模型上模拟加载提拉旋转斜扳手法,观察手法作用过程中椎间盘应力的分布及变化,髓核及纤维环的位移及应变。 结果 椎间盘应力变化从右后方开始出现,以弧形向周围传递扩散,应力的变化呈递减分布。椎间盘应变最小的位置在髓核偏后,以此为中心呈圆弧状向周围递增。应变最大的位置主要发生于纤维环,特别是椎间盘右侧外缘。 结论 手法操作中应力主要集中于后侧关节突关节,椎间盘的应力变化相对较小,提示手法治疗是安全的。纤维环后外侧在操作中有较明显的应变,局部的位移变化可能是手法疗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正常成人腰椎间盘MR扩散张量成像及其量化特征。 方法 采用Philips 1.5T超导MR成像系统,对20例健康志愿者的L1/2~L5/S1椎间盘进行扫描,得到常规T1W、T2W,DTI扫描采用单次激发SE-EPI序列,扫描后处理获得纤维环示踪图(DTT)、FA彩图、FA图、e ADC图、Trance D图,观察DTT图上纤维环形态,通过ADC值、Trace D值、FA值的测量,定量分析纤维环、髓核的扩散特征。 结果 应用MR扩散张量成像可获取椎间盘纤维示踪图(DTT)、FA彩图、FA图、e ADC图、Trance D图,正常纤维环呈连续、规则均匀的环形,不同板层纤维束呈交错排列。纤维环的FA值显著高于髓核FA值(P<0.05),髓核Trace值显著高于纤维环(P<0.05),在髓核和纤维环内,轴向扩散高于放射状扩散 (P<0.05),腰椎不同节段椎间盘内髓核、纤维环的扩散特征无显著性差别(P>0.05)。 结论 磁共振DTI能够显示纤维环内纤维束板层形态、排列;纤维环和髓核具有不同的扩散特征,纤维环的各向异性更显著,髓核更易于发生扩散;椎间盘内的主要扩散方向呈轴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人体侧卧位状态下枕高与颈椎间盘应力的关系,为合理用枕提供依据.方法 对1名正常男性志愿者进行颈椎薄层CT扫描,联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Mimics、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有限元软件MSC.Patran建立人体侧卧位枕高分别为10 cm(冠状面颈椎左侧屈)、17 cm(冠状面颈椎中立)、25 cm(冠状面颈椎右侧屈)3种条件下的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分析运算.结果 冠状面颈椎近似中立位模型(枕高17 cm)的等效应力、最大主应力、最大剪应力均明显低于左侧屈或右侧区模型.结论 颈椎冠状面处于中立位可使颈椎间盘获得最佳应力分布状态.人体侧卧睡眠时,合理的枕高应是颈椎在冠状面处于中立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Discover、Prodisc-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植骨融合术后下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椎间盘应力、韧带张力的生物力学特性以及植入假体力学性能的改变。方法 建立C5~6椎间盘退变3种手术方案:Discover、Prodisc-C人工椎间盘置换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有限元模型,同时建立C4~7节段下颈椎原始模型。分析术后下颈椎C4~7节段在矢状面、冠状面及横断面上椎体的生物力学特性变化。结果 术后手术节段关节ROM变化:Discover模型增加12.7%~73.1%,Prodisc-C模型增加74%~98%,植骨融合模型下降55.8%~71.8%。Discover置换后上邻近椎间盘应力无明显增加,下邻近椎间盘应力在前屈、后伸、轴向旋转工况下减少33.2%~54.2%,囊韧带张力增幅比Prodisc-C置换后减少30%~40%。Discover假体最大应力(36.72 MPa)出现在前屈工况下,小于Prodisc-C假体的最大应力(42.66 MPa)。结论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可以保留手术节段的运动性能,Discover作为新一代人工椎间盘假体,在减少韧带负担和维持脊柱稳定性方面有所进步。研究结果可为颈椎前路融合手术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背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有限元法分析法研究中医传统的脊柱推拿手法,来解释手法的作用机制、适应证和禁忌证,可为临床上常用的腰椎斜扳手法提供了客观的、科学的理论依据。 目的:应用有限元法了解进行斜扳手法时腰椎间盘的内在应力及位移分布的特点。 方法:使用正常腰椎CT片,以Mimics软件系统逐层重建,建立L4~5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手法原理,将腰椎斜扳手法进行分解,把各项力学参数代入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即时显示手法作用时腰椎间盘的位移和内在应力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椎间盘的应力远小于后部结构;从椎间盘中心到右侧有一个向后的扭转矢量,使椎间盘产生变形。结果证明腰椎斜扳手法对椎间盘是安全的,并且在椎间盘突出的对侧进行手法操作更为合理;腰椎椎管狭窄的患者不宜使用腰椎斜扳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