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安连 《中外医疗》2013,32(17):62-63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置管引流与经皮穿刺抽吸冲洗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该科2009年1月—2012年7月间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A组)和穿刺抽吸冲洗(B组)治疗的68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其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6%,B组为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8.3±5.1)d,B组(19.1±4.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严重穿刺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较抽吸冲洗治疗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穿刺冲洗与置管引流术在哺乳期乳腺脓肿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4年8月65例哺乳期乳腺脓肿,分为两组,分别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冲洗及置管引流术两种治疗方法,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并进一步把脓腔直径5 cm作为分界点,分析脓腔大小与手术方式选择对治愈率的影响。结果:穿刺冲洗组与置管引流组治愈率分别为73.53%和100%,置管引流组优于穿刺冲洗组(P<0.05)。其中,当乳腺脓肿直径<5 cm 时,穿刺冲洗组与置管引流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8.24%和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脓肿直径>5 cm时,穿刺冲洗组与置管引流组的治愈率分别为58.82%和100%,置管引流组优于穿刺冲洗组(P<0.05)。两组在继续哺乳率、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乳腺脓肿直径<5 cm时,可选择B超引导下穿刺冲洗术治疗,当脓肿直径>5 cm时,可考虑B超引导下置管引流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采用超声定位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21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置管成功,症状及体征于术后1d~3d内明显改善,治疗后经B超检查证实脓腔基本消失,治愈率100%。结论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叶广耀 《中原医刊》2004,31(20):20-21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方法:选择37例细菌性肝脓肿在B型超声波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结果:本组37例一次性穿刺成功36例,脓肿数目47个,失败1例,后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术后第2天脓栓阻塞管腔,改经腹腔脓腔引流。术后均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全部治愈。结论: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是一种创伤小,痛苦轻,治愈率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优点。方法对26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在超声定位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给予置管引流、局部抗生素冲洗、全身抗生素应用等综合治疗。结果肝穿刺引流、局部抗生素冲洗及全身抗生素治疗可提高治愈率。结论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操作简单,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带来的并发症,也降低了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介入治疗在细菌性肝脓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接诊的93例细菌性肝脓肿忠者实施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抽吸或置管药物冲洗引流术,其中34例单纯穿刺抽脓,59例穿刺后置管药物冲洗引流。结果 93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中.91例经皮肝穿刺抽吸或置管药物冲洗引流治愈,2例中转手术,治愈率达97.8%。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可作为临床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径小于8cm细菌性肝脓肿的最适治疗方法。方法:细菌性肝脓肿13例保守治疗、18例穿刺抽吸和16例置管引流,三组患者比较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脓腔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三组均使用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替硝唑(有药敏试验的根据药敏用药)。结果:保守治疗效果较差。穿刺抽吸和置管引流组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脓腔消失时间、住院天数方面无明显差异,但穿刺抽吸避免了置管引流的不便及并发症。结论;对于直径小于8cm的细菌性肝脓肿,单次超声引导穿刺抽吸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2003年7月~2012年5月期间,对45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进行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肝右叶34例,肝左叶11例。结果:45例患者全部治愈,穿刺置管成功率达100%,无出血、胆漏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留置引流管时间4~9天,穿刺置管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天。结论: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具有效果显著、安全、操作简便、廉价、微创等优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脓腔敏感药物灌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及肝胆外科2014年8月至2019年10月间收治的52例肝脓肿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8例,行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联合敏感抗生素灌洗脓腔治疗;对照组24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联合生理盐水冲洗脓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研究经皮穿刺置管引流与手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PL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在邓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70例PLA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实施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对照组实施腹腔镜肝脓肿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各项手术指标。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置管引流与手术治疗PLA效果相似,但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张太科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5):773-774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联合药物灌洗及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细菌性肝脓肿65例行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联合药物灌洗及置管引流治疗。结果穿刺联合药物灌洗及置管引流治疗成功率达100%,经复查B超,65例患者脓肿完全吸收痊愈出院,未出现大出血、气胸、感染播散等并发症。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联合药物灌洗及置管引流术在治疗细菌性肝脓肿中具有安全、实用、疗效可靠、康复快、经济等优点,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B超介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30例,其中,单发脓肿24例(80.00%),2个以上多发脓肿6例(20.00%)。脓肿部位发生在肝右叶20例(66.67%),肝左叶6例(20.00%),左右肝叶4例(13.33%)。结果:患者在抽吸、置管后平均3d体温恢复正常且症状消失,引流量逐渐减少和消失,B超检查证实脓腔萎陷及无脓液。结论:B超介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是一种操作简便的肝脓肿引流方法,医疗费用低,成为肝脓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宋文卿  车彦鹏  梁世博 《当代医学》2010,16(17):337-338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介入诊治细菌性肝脓肿的部分值得注意的诊疗经验。方法本文患者均来自我科2003年10月至2009年12月诊治病例,对57例细菌性肝脓肿在超声定位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并对诊治经验进行分析。结果 57例病人31例放置引流管引流,抽出脓液20-350ml,行细菌培养,阳性39例(63.3%),阴性18例(36.7%)。经药物冲洗治疗后,37例体温明显下降,超声随访1—3个月,脓腔消失52例,占94.1%。结论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操作简单,提高了部分不典型病例的诊断率,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带来的并发症,可以适应多种类型的细菌性肝脓肿的诊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肝脓肿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1年7月我院超声引导下肝脓肿介入治疗患者38例,51个病灶。结果 24例病人(37个病灶)行经皮肝穿刺脓肿抽吸冲洗术,有效率为91.9%,其中1例(3个病灶)无效,改为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14例行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100%痊愈。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肝脓肿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肝脓肿的介入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脓肿经皮穿刺介入引流的临床应用及术后拔管的时间窗。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1月.2007年11月62例肝脓肿住院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介入治疗组(介入组,32例)和外科治疗组(外科组,30例)介入组在DSA引导下行肝脓肿穿刺引流,抽吸脓液、冲洗脓腔,并留置肝外引流管作持续冲洗及引流;外科组采用外科手术切开引流并留置引流管。结果:介入组的平均住院时间(11.29±1.64)d、留管时间(8.08±1.29)d、并发症0例,与外科组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退热时间及有效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脓肿的介入治疗对肝组织的损伤较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术后拔除外引流管的时间窗以选择在无发热后3d为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方法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三组(A、B、C组),每组各20例。A组采用B超定位引导下经皮行穿刺抽脓,B组行直接开腹肝脓肿切开引流,C组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结果治疗后经过3个月的观察,A组与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0%和80%,C组的有效率为100%,C组高于A组与B组(P〈0.05)。经过观察与统计,C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体温恢复平均时间与住院时间均少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腹腔镜肝脓肿引流术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一种新选择,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从而提高治疗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脑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140例侧脑室引流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腰穿组和引流组,每组各70例。其中腰穿组患者接受腰椎穿刺鞘内注射治疗,引流组患者接受腰大池引流鞘内注射治疗,所有患者均按颅内感染常规治疗进行基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愈效果、治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种方法治疗脑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均有效,但引流组的治愈率为90.00%(63/70),明显高于腰穿组的61.43%(4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穿组的平均有效治疗时间为(9.47±2.4) d,明显长于引流组的(6.25±1.8) d,且治疗过程中腰穿组诉腰痛的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引流组(15例vs 16例),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脑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超声介导下行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76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88例.A组患者于超声介导下行置管引流术,B组患者行单纯的抽吸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88例患者中,显效74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2%;B组:88例患者中,显效56例,有效10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 =10.87,P<0.01),A组高于B组.结论 超声介导下行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应用彩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25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采用单纯穿刺抽脓9例,其中6例仅进行一次穿刺抽液治疗、3例需进行第二次穿刺抽液治疗;置管引流16例,留置引流管(15±3)d.25例患者无明显并发症,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8±6)d.结论:彩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患者痛苦小,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合并或不合并糖尿病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细菌性肝脓肿的患者,比较合并糖尿病和不合并糖尿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预后等。结果合并糖尿病的细菌性肝脓肿的患者约占42.6%,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患者右上腹痛少见,分别为:63.0%VS 45.0%,(P<0.05);治疗疗程长,与非糖尿病组比较分别为:27.1 d±12.3 d VS21.3 d±14.8 d,(P<0.05);死亡率与非糖尿病组相比无显著差异(10.0%VS 9.2%,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治疗时间相对较长,死亡率不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