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腔药物注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将66例(78眼)白内障合并DME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组(IVR组)行白内障手术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组(IVTA组)行白内障手术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及眼压等指标的差异。 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DM)病程、术前BCVA(LogMAR)、CRT和眼压等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术后3组的BCVA(LogMAR)、CRT随时间变化的整体趋势(tim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之间BCVA(LogMAR)、CRT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差异(time*group)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考虑时间因素,3组BCVA(LogMAR)、CRT的综合差异(group)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BCVA(LogMAR)、CRT的比较:IVR组与对照组差异,IVTA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R组与IVTA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眼压随时间变化的整体趋势(time)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组之间眼压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差异(time*group)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周、1个月IVTA组眼压升高,与对照组、IVR组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考虑时间因素,3组眼压的综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9)。 结论 对合并DME的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手术中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或曲安奈德均可提高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减轻黄斑水肿,雷珠单抗不会引起眼压升高,较曲安奈德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25+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RS)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效果。 方法 选取行25+微创VRS患者88例(88眼),分为治疗组(n=44)和对照组(n=44)。治疗组术前3~5 d予以IVR治疗后行25+微创VRS;对照组仅行25+微创VRS。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电凝次数、医源性裂孔发生率、玻璃体腔硅油填充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BCVA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两组患者眼压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患者玻璃体积血发生率、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行25+微创VRS联合IVR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医源性裂孔和玻璃体出血发生率,降低硅油填充率,有助于PDR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闭角型青光眼(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种人工晶体测算公式预测术后屈光度准确性。 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观察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在行白内障手术的房角关闭≤180°的ACG并白内障患者46 例(46眼)术前、术后3个月的视力,眼压、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的变化情况,记录术前SRK-T与Haigis公式各自预测术后屈光度数、术后实际屈光度数,预期术后屈光度数与术后等效球镜差值的绝对值记为绝对屈光误差值(ME),比较两种公式ME。 结果 术后3个月46眼与术前相比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眼压下降,中央前房深度明显加深,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8~-10.14, P≤0.01)。受检眼术后残余屈光度为-0.79±0.45 D,SRK-T公式术前预期屈光度为-0.89±0.17 D,其ME为0.34±0.27 D;Haigis公式术前预期屈光度为-1.01±1.04 D,其ME为0.65±0.48 D。两组间ME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 P<0.05)。AL与SRK-T 公式ME呈显著负相关性(r=-0.64, P≤0.01),而与Haigis公式ME无显著相关性(r=-0.09, P>0.05)。 结论 对于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对此类患者选择SRK-T人工晶体测算公式术后屈光度准确性可能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作用。 方法 将在2017年10月1日~2017年12月31日行全麻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的48例患者按入院日期的单、双分配到ERAS组(n=17)及常规手术组(n=31)。将住院费用、术后疼痛程度、术后睡眠情况、术后活动意愿及术后进食质量进行组间对比。 结果 两组的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ERAS组在术后当天即摆脱了疼痛的困扰,活动意愿及进食质量也显著高于常规手术组(P<0.001)。常规手术组的疼痛程度需在术后第2天方能达到ERAS组相似的水平(P=0.14),活动意愿及进食质量也需在术后第1天才能达到ERAS组相似的水平(P=0.23,P=0.15)。睡眠质量在术后当天虽然未见显著的组间差异(P=0.25),但ERAS组的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常规手术组(P=0.002)。 结论 在住院费用无显著增加的前提下,ERAS有望帮助FESS患者获得更大的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散瞳对中央前房深度、前房容积、角膜前后表面Km和散光等眼前节参数的影响。 方法 选取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患者22例(25眼),术前1~2 d及术后1~2 d予以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术眼散瞳,散瞳前及散瞳后30 min使用Pentacam HR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眼前节参数。 结果 术前,散瞳前后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为(2.71±0.56)mm和(2.79±0.53)mm(t=-4.246;P< 0.001);术后,散瞳前后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为(3.60±0.98)mm和(4.45±0.35)mm(t=-4.473;P< 0.001),前房容积分别为(146.9±37.1)mm3和(163.3±33.9)mm3(t=-3.633;P= 0.001)。 结论 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后白内障手术前后中央前房深度及白内障术后前房容积的测量值较大,可能会引起IOL计算误差,应于小瞳下测量中央前房深度和前房容积。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植入对泪道阻塞患者眼表状态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泪道阻塞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行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植入术。分析观察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2个月的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量。 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低于观察组约91.7%(P<0.05);观察组各个时间段的泪膜破裂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患者的泪液分泌量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泪液分泌量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植入治疗泪道阻塞患者,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对患者眼表状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植入不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对眼底黄斑结构的影响。方法 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68例(78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不同分为三组:Bigbag组28眼、MA60MA组26眼和PMMA组24眼。观察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术后第1周、1个月、3个月黄斑厚度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所有手术眼术后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均有不同程度提高,Bigbag组术后1周、1个月黄斑厚度显著小于MA60MA组和PMM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三组黄斑厚度与术前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乳化吸出联合针对近视眼设计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有效改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视力,对后囊膜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有利于眼内轴向空间结构的稳定,减轻手术对眼后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传统超声乳化术中的劈核技术进行改良,评估其安全性和术后效果。 方法 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60眼随机分为劈核改进技术超声乳化术组及传统核分瓣超声乳化术组,每组80眼,记录手术时间、乳化时间、能量等数据,术后观察患者视力、角膜水肿程度、房水闪辉等指标。 结果 对术中数据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间手术时间(P=0.000)、乳化时间(P=0.011)、能量(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1 d(P=0.003)、3 d(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角膜状态术后1 d(P=0.005)、3 d(P=0.004)、7 d(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房水闪辉术后1 d(P=0.004)、3 d(P=0.011)、7 d(P=0.026)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术中并发症、术后其他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0)。 结论 劈核改进技术超声乳化术较传统核分瓣超声乳化术对眼组织损伤更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改良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对青光眼患者眼内压和角膜内皮细胞数的影响。 方法 选取收治的62例青光眼患者,对照组患者31例(33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研究组患者31例(35眼),行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 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总成功率(88.57%)较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视力提高比例(85.71%)高于对照组(60.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均下降(P<0.05),且术后1、3、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数较术前均下降(P<0.05),两组患者间角膜内皮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7.14%)低于对照组(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对青光眼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数的影响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相当,远期降眼压效果优于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 RVO)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 ME)的有效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连续性非对照的临床病例分析。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就诊的RVO继发ME 30例30眼,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CRVO)继发的ME 9例9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RVO)继发的ME 21例21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3次,随访6个月,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 CMT)。 结果 BRVO患眼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BCVA分别为(0.77±0.24)logMAR、(0.27±0.19)logMAR,CMT分别为(596.8±139.6)μm、(272.6±29.2)μm,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483, P<0.05; t=7.189, P<0.05);CRVO患眼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BCVA分别为(0.87±0.55)logMAR、(0.43±0.2)logMAR,CMT分别为(647.3±163.6)μm、(393.1±121.5)μm,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288, P<0.05; t=7.189, P<0.05)。 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是一种治疗RVO继发ME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比率,分析术后影响视力恢复的因素及手术对AMD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300眼并检查裸眼视力、眼前节及眼底,必要时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术后第1天,BCVA<0.3者45眼(15.00%),≥0.3者255眼(85.00%);术后3个月,BCVA<0.3者18眼(6.00%),≥0.3者282眼(94.00%);②术后眼底正常者215眼,AMD 56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3眼、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7眼、视网膜静脉阻塞3眼、视网膜色素变性和视神经萎缩各2眼、黄斑裂孔和黄斑前膜各1眼;③白内障术后AMD以早中期患者多见,晚期较少,较术前视力均有提高;④白内障术前确诊合并AMD者11眼,术后3个月复查有1眼从早期发展至中期,余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234,P=0.890)。结论 AMD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影响视力恢复的主要眼底疾病,其次为DR和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手术患者合并AMD的比率为18.67%,其中以早中期最为常见。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AMD的发生发展没有明显影响,且能提高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分析引起术后葡萄膜炎复发、黄斑水肿和需行激光切开的后发性白内障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39例39眼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后观察并记录视力变化、葡萄膜炎反应、黄斑水肿和需行YAG激光后囊切开的后发性白内障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第一次及最后一次复查视力较术前均提高(P<0.001);术后3个月女性葡萄膜炎并发瞳孔后粘连的几率较男性高(P<0.05);术后发生葡萄膜炎的患眼黄斑水肿发生率也较高(P<0.05);需行YAG激光后囊切开的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55岁的患者中较高(P<0.05),而术前全身应用激素和使用三片式硅凝胶人工晶体可减少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P<0.05)。结论绝大部分患眼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术前鉴别可能引起术后葡萄膜炎反应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措施,如术前预防性、术后高频率应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有选择地植入人工晶体等,均能有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55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与50例(55眼)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在术前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玻璃体手术联合眼内填充硅油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患者共21例(21眼)纳入研究。在非接触式广角镜下,患者均行闭合式玻璃体手术及硅油填充,部分患者联合晶状体手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变化、眼压变化以及术后视网膜复位率等情况。结果 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15眼(71.5%),多次手术最终视网膜复位19眼(90.5%)。最终视力>0.1者7眼(33.3%),手术后视力提高者共17眼(80.9%) 。术前眼压平均6.1mmHg,术后眼压平均14.8mmHg,术后眼压明显改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处理得当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风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间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38例(42眼)作为研究组,按1∶5的比例从剩余患者中随机选取190例(215眼)未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术前视力、视网膜脱离手术、玻璃体手术、玻璃体积血以及晶状体核分型是影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有术前视力<20/200、 玻璃体积血和核分级。 结论 术前视力<20/200、 有玻璃体积血病史及晶状体核分级较高的患者在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发生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难治性青光眼致悬韧带异常或晶状体半脱位手术治疗的方式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青光眼致悬韧带异常或晶状体半脱位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 5例患者在高眼压下于悬韧带非异常象限行单纯抗青光眼手术或联合张力环植入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眼压正常,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引起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的可能,并致眼压控制不理想。仔细检查了解悬韧带的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部位,及时把握手术时机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手术相关性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诊断及治疗的最佳方法。 方法 复习1例78岁女性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于外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4 d,诉右眼突发视力下降而就诊,经眼电生理检查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诊断为右眼白内障术后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行右球后注射山莨菪碱及激素冲击治疗。 结果 治疗第19天右眼视力恢复至0.05。 结论 此为一罕见病例,且由于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PION)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应于术前警惕本病的发生,对PION高危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并对其做必要的全身检查,特别是评估其全身血管血流动力学情况非常重要。对于中老年人突发视力急剧严重下降伴或不伴视野缺损,眼底又无明显改变者,在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视神经疾病后,应考虑PION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Bigbag人工晶状体在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眼中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38例(66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屈光状态、术后并发症,A型超声检测眼轴长度及中轴区晶状体后嚢膜至视网膜的距离,B型超声结合裂隙灯前置镜检查玻璃体后脱离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的裸眼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屈光度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眼轴长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个月中轴区晶状体后嚢膜至视网膜的距离比术前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与术前眼轴长度差值的平均值为(1.56±0.41)mm;术前玻璃体后脱离发生率为68.18%(45/66眼);术前无玻璃体后脱离21眼,术后6个月出现玻璃体后脱离14眼,术后发生率为66.67%(14/21眼);术后随访6个月,无视网膜脱离发生。结论 Bigbag人工晶状体在高度近视白内障眼中的应用安全、有效,术后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前房维持器在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出现后囊膜破裂的患者22例(22眼),前房维持器辅助下处理晶体残留皮质。统计患者术后1 d、7 d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情况、前房炎症反应、术中术后并发症。 结果 患者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眼压正常、角膜水肿轻、前房炎症反应轻、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 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应用前房维持器可稳定前房,减轻玻璃体扰动,以免后囊破裂进一步扩大,有利于晶体残留皮质清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